古井木簡改寫「廣東無簡牘」歷史 記錄王宮「人鼠大戰」等八卦事

2021-01-09 中國青年網

 

  ■南越國木簡80

  ■四地秦漢簡文字字形對比

  2004年底,在南越國宮苑遺址出土的木簡,比《史記》早80多年

  木簡和竹簡是紙被發明和推廣之前的主要書寫材料,由於缺乏耐久性,難以保存和流傳下來,直到20世紀初開始才被世人發現和認識。目前我國發現的木簡和竹簡,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肅、內蒙古等極度乾燥的沙漠地區和長江流域。因此,「廣東無簡牘」成了考古學界曾經一度的共識,然而,2004年底在南越國宮苑遺址西北處發掘出土的一批木簡,改寫了這樣的歷史。「因為嶺南地區的雨水多呈酸性,而且又潮溼多雨,所以有可能以前也有不少的木簡竹簡,只是不宜保存,所以這些木簡是目前唯一在嶺南地區發現的。」南越王宮博物館解說人員向記者介紹。

  ■收藏周刊記者 梁志欽 整理/採寫

  在一個毫不起眼的井中,發現了改寫歷史的物件——

  淤泥殘骸破解冬瓜起源之謎

  據了解,發現這批木簡的地方,是在一個毫不起眼的井中。該井構造特別,與常見的食水井不同,井圈上半部用弧扇形磚砌築,下半部則用陶製圓形井圈疊砌。在井圈的東、西兩側還特意留出一個缺口,外面與木質水槽(已朽)相連接。

  博物館現場解說人員介紹,從結構判斷,該井應該是一個用來沉澱泥沙的滲水井,「也就是下雨的雨水把日常的垃圾以及廚餘垃圾都衝到了這口井裡,那麼垃圾就沉底,水到一定高度便會隨著排水溝流走。」

  因此,從一般的考古經驗來看,這類滲水井內大多只是堆積一些淤泥和人們食後棄置的果核、骨頭等,通常不會有什麼重要發現。事實也證明,從井口往下2.3米是該井廢棄後形成的瓦礫和紅燒土堆積。

  真正開始有所價值的材料,是在2.3米以下的淤土中,土中包含大量的果核、種籽、樹葉和動物骨骼等,數量驚人。後經浮選檢測,共分出有甜瓜、冬瓜、葫蘆科、荔枝、楊梅、葡萄、羅浮柿、棗、南酸棗、烏欖、杜英、君遷子、楝、山雞椒、紫蘇等40多個不同的植物種類,11種動物骨骼等。

  南越王宮博物館考古研究部主任李灶新曾撰文稱:「這在秦漢考古史上極為罕見,對研究秦漢時期嶺南地區的物候農業的發展、南越國宮苑生態環境以及當時人們的飲食生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比如,關於冬瓜的起源學術界有爭論,一是認為起源於中國的漢代,但缺乏物證資料;二是認為起源於印度的6-8世紀。冬瓜種籽的出土,確認冬瓜最早起源於秦漢時期的嶺南地區。又如葡萄,史學界認為是張騫出使西域後從陸上傳入我國的,而南越國宮苑出土的葡萄,很可能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入的。」

  井底驚現南越王宮文書檔案

  然而,精彩仍在後面,在清理至近井底部時,考古人員意外發現一些木片上墨書有文字,通過初步清洗判斷,原來這些寫有文字的木片居然是木簡。由於井下空間狹窄,派人下井清理不但困難,還會對木簡造成傷害。後經考古人員決定在井旁挖一個深坑,把埋藏有木簡的最底一節井圈整取上來地面再進行清理。這樣既保護了木簡,也保護了遺蹟。

  經清洗確認,井內共出土整簡和殘簡100多枚,均為木質,共有文字達1000多字。但每枚木簡字數均介乎12字到23字,從內容看大多為一事一記的單簡。據研究介紹,這些木簡為南越王宮的文書檔案,記錄包括管理、財務、軍事、法律等內容,涉及紀年、地名、職官、宮室管理、物品進貢、獎罰制度、社會風俗等方面的內容。

  木簡年代比《史記》早80多年

  從傳世的文獻資料看,目前所見的最早記載南越國歷史的資料有《淮南子·人間訓》和《史記·南越列傳》。《淮南子》是淮南王劉安於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獻給漢武帝的諸子百家學說。《史記》的成書時間約在漢武帝徵和元年(公元前92年)。南越國木簡中的第81、91、96號簡均有「廿六年」紀年,這應是南越王即位的紀年而不是秦朝或漢朝皇帝的紀年。在南越國的五代王中,趙佗在位時間達67年,其他四位南越王在位時間都未超過26年。所以木簡上的紀年,應該是「趙佗廿六年」,即公元前178年。因此這批木簡的年代比《淮南子》要早近40年,比《史記》早80多年。

  王宮人鼠大戰,老奴慘被鞭笞

  木簡記錄了林林總總的王宮八卦——

  在南越國的木簡中,有3枚是記載捕捉老鼠的。第105號簡「大奴虖 不得鼠 當笞五十」;第110號簡:「□陵得鼠三 當笞廿」;第107號簡:「□則等十二人 得鼠 中員不當笞」。

  大奴,《漢書·昌邑哀王劉髆傳》顏師古注:「凡言大奴者,謂奴之尤長大者也。」意即年紀較大的奴隸。虖,人名。

  這3枚簡均提到捕捉老鼠,說明當時南越國鼠患十分嚴重,需要動員人手捉老鼠,上演了「人鼠大戰」。鼠患不但致使農作物失收,還會引發傳染病致人死亡,其危害非常嚴重。為了滅鼠,保證農作物收成,南越國不得不下令,號召全民捕鼠。

  從第105號簡「大奴虖 不得鼠 當笞五十」、第110號簡「□陵得鼠三 當笞廿」推知,當時還規定每個國人的捕鼠數額任務是五隻,少捉一隻要笞打十下。笞,是古代用竹板或荊條抽打脊背或臀部的一種刑罰。南越國木簡中提到用笞刑的共有七處,可見當時笞刑十分盛行。奴隸阿虖可能因為年紀太大了行動不便,一隻老鼠也沒有捉到,結果被「笞五十」。阿陵只捕捉到三隻老鼠,還差兩隻,所以「笞廿」。阿則等十二人捉夠了老鼠,完成任務,因此「不當笞」。

  南越王趙佗自稱「蠻夷大長老」

  第91號簡:「□張成故公主誕舍人 廿六年七月屬 將常使□□上蕃禺人。」

  《史記·高祖本紀》和《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皇帝的女兒叫公主,地位相當於諸侯王。她們以列侯為婚,有自己的官署,置有家令、門尉等職官。本簡文「誕」為南越王趙佗之女,稱為公主,正好與《史記·南越列傳》所記趙佗稱帝相吻合。舍人,私屬官號,相當於今天的親信。「使」通「侍」,「常使」即秦漢職官中的「常侍」,是皇帝近身侍衛。簡文大意是:公主趙誕的原舍人張成於廿六年七月囑託供養常使某,他是番禺人。

  有意思的是,趙佗的近身侍衛不是漢人而是番禺本地的越人。趙佗是從中原南下的漢人,年青時奉秦始皇之命率軍平定嶺南。公元前203年,趙佗建立南越國,自立為南越武王。趙佗治理南越國期間,積極推行「和輯百越」、「漢越一家」的民族政策,尊重百越民族的風俗習慣,倡導漢越通婚。趙佗上文帝書時還自稱是蠻夷大長老,平常穿著越人服裝,學習越人生活習俗,連自己的近身侍衛都是越人,可見當時漢族和百越少數民族的相處十分融合。

相關焦點

  • 清華簡整理發現中國最早的乘法表和八卦圖 改寫數學史
    數字卦的形式與天星觀、包山、葛陵等楚簡中的實際佔筮記錄一致。其中,八經卦的卦名、數字卦的形式等與傳統上所認為的商代《易經》的《歸藏》一致,但是否說明該簡就有可能是《歸藏》,還需進一步的研究和考證。李學勤指出,《筮法》還有將八卦分置八方的卦位圖。「我反正是沒有見過比這更早的卦位圖了。」
  • 「大愚書論」為什麼說古無大字
    簡牘書寫從西周算起,在中國延續了一千五百多年,在造紙術發明和成熟的過程中,又經歷了三百多年的紙簡併用,直到東晉末年桓玄篡立,下令「古無紙,故用簡,非主於敬也,今諸用簡者,皆以黃紙代之。」簡牘才算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
  • 專家意外發現一部有關黃帝的神秘天書,若被證實,將改寫整個歷史
    專家意外發現一部有關黃帝的神秘天書,若被證實,將改寫整個歷史黃帝是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
  • 「清華簡」發現太歲紀年最早記錄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發布 共收錄竹簡五種八篇 其中包含三篇數術類文獻  「清華簡」發現太歲紀年最早記錄  本報訊(記者 雷嘉)清華大學昨天發布其收藏的戰國竹簡第十輯的最新整理報告。其中包含三篇數術類文獻,記載了星象、物候,以及目前所見最早的記載太歲十二歲名的文獻。
  • 「安大簡」首批研究成果公布:我們離真正的先秦歷史還有多遠
    「安大簡」首批研究成果公布:我們離真正的先秦歷史還有多遠至今我們仍不能不為之感到惋惜。當年秦朝的那把火,焚毀了先秦180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知識分子心血與智慧的結晶。很多的經典,我們今天已經不能看到。我們今天能看到的經典,大部分是由秦朝的知識分子們靠他們傑出的大腦所記下來,等到了漢朝,再慢慢地重新把它記錄下來,流傳到今天。但任他們如何博學強記,時過境遷,與原來原汁原味的文字相比,很多細節也隨之變得模糊,不清晰起來。於是,各家有各家的話,各家有各家的版本。誰說了真話,誰說了假話,沒有人知道。本來歷史遺留下來的文獻已經浩如煙海。
  • 英媒:穆雷改寫76年歷史 將曾經的痛苦拋於腦後
    網易體育9月11日報導:北京時間9月11日,英國選手穆雷在美國網球公開賽男單決賽中苦戰五盤,力克塞爾維亞名將德約科維奇,結束了英國人在大滿貫上長達76年的冠軍荒。
  • 伏羲《八卦》的原理、為什麼流傳?其實很簡單
    我今天先講伏羲《八卦》,也就是《易經》1.0版本。一: 伏羲所畫的八卦圖,首先是記錄作用,主要是用來記錄原始人類的身邊基本元素的:天、地、雷、風、雨澤、火、水、山。就這麼簡單,它並不高深。處於那個尚沒有文字的年代,它就是用來記錄人們的語言,和身邊基本的事物。
  • 八卦是什麼八卦?易經八卦的來歷八卦的歷史
    八卦是我國道家文化的深奧概念,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八卦的象徵意義是沒有盡頭的,在我國古代哲學裡,「八卦」是自然界與人類社會所有現象的最基本的原理,是自然界與人類社會變化規律的總括,是前人智慧和閱歷的總結。「八卦」指的是《周易》裡的八種基本圖形,根據史料記載,八卦的形成源於河圖和洛書。是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所發明,伏羲氏在天水卦臺山始畫八卦,一畫開天。
  • 透過漢簡看漢碑的筆法真面目
    漢代簡牘大量出土之前,隸書形態主要見於碑版石刻文字,沒有相應的墨跡形態與之形成對比。  另一方面,東漢中期「碑」的形制發展完備,樹碑風氣大盛,漢碑隸書多出此時。由於其功用都為墓碑或功德之碑,較為莊重嚴肅,所以無論寫手還是刻手,都應是當時水平較高之人。
  • 將改寫彝良無高速公路的歷史
    12月30日  彝良——昭通高速即將通車  彝良將改寫無高速的歷史
  • 《大秦賦》家宰鄭貨讓呂不韋仕途走下坡路,羋啟改寫了秦國歷史
    七十八集歷史古裝劇《大秦賦》已經大結局,該劇在豆瓣評分從剛開畫時的八點幾逐步滑落到目前的6分,不過熱度還不錯,這是近十萬人打出的評分。個人認為呂不韋在《大秦賦》中的表現很是精彩,他承上啟下,在多方面為秦王嬴政日後蕩滅六國、完成天下凝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此二人都被「刀下留人」,卻改寫了歷史進程,一正一反令人唏噓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這個概念適用於所有人。有些人即使能力很強,在發跡前也可能是微不足而且脆弱的。他們可能需要平臺,也可能需要實現事業的契機。古語有云,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歷史上有很多著名人物都是死裡逃生,從死亡的陰影中爬起來,創造了屬於他們自己的時代,其中有韓信、安祿山等。韓信犯罪九死一生。
  • 快來南越王宮!看唐代十二時辰俑長啥樣?
    這個題為「和顏悅色——陝西省出土唐代陶俑專題展」由南越王宮博物館與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舉辦,是華南地區首次舉辦的有關陶俑藝術的專題展覽,也是2019年南越王宮博物館年度壓軸大展。展覽將持續到2020年2月9日。為了配合展覽,主辦方還特別準備了《文明的迴響——雅韻大唐》唐代漢服展示、《射禮疊影》射藝表演。
  • 廣東一座迷宮似的古村落,以八卦命名,讓人好運連連
    儘管如此,人們對奇聞八卦仍然持半信半疑的態度,很多建築物也與風水說有著可悲的關係。廣東有八卦村,本名又叫黎槎村。來這裡之前,被人嚇得抓不住腳跟。村子裡流傳著這樣的故事,當年一個女人試著求婚的男人躲在八卦村裡。如果他在八卦村找到她,他們就會結下美好的緣分。但是有些人說:「還沒找到呢!點擊。村裡共有15條州巷,84條橫巷,共99條胡同。
  • 徐韶杉解構文王八卦
    對易學、風水學的研究給我靈感  易學、風水學都應用到文王八卦,在中國眾多的數術裡也應用到。徐韶杉老師介紹道,若文王八卦排列次序是錯誤的,那麼建立在它基礎上眾多學問也必然跟著錯,也必然會影響到中國文脈。文王八卦排列對與否因而顯得十分重要!歷代文獻也無此由來記錄,也因此成為千古之謎中之謎。易不離卦,卦不離象與數。
  • 立旭說|簡說八卦
    序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八卦。讀過《周易·繫辭》的可能會記得這樣一句話,「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是說聖人是根據河圖和洛書作卦的,所以我們先提一提河圖與洛書。河圖、洛書是中華文化易經八卦和陰陽五行術數之源。相傳伏羲看見龍馬負圖出於黃河,創先天八卦;大禹治水時,在洛河中浮出了神龜,大禹依此作九疇,後來,文王又依據洛書作了後天八卦,六十四卦。
  • 《易經》八卦,中國人的八種教養
    因為,《易經》八卦,包含了一個中國人,要有的八種品質教養。 公元前206年,劉邦進鹹陽後,本想住在豪華的王宮裡,但他的心腹樊噲和張良告誡他別這樣做,免得失掉人心。劉邦接受他們的意見,下令封閉王宮,隨即還軍霸上。 後來,為了取得民心,劉邦把關中各縣父老、豪傑召集起來,鄭重地向 他們宣布道:「秦朝的嚴刑苛法,把眾位害苦了,應該全部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