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們又見面了,我是你們的小馬老師。今天我們學習: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這句話的下半句,篆書的寫法,首先我們早知道它們的最初本義,再來看它們的寫法。
遇字,從平面二維結構來看,它是一個半包圍結構的漢字,如果再進行細分的話:它屬於左下半包圍結構。
遇字的意思是什麼呢?從從字形上來看,它的左下半包圍是一個辵字旁,表示與人的行走動作有關係。右邊是一個禺字。
從書本上可以知道禺的本意是母猴,那麼有母猴,必然也會有公侯。公猴與母猴相配成一對,就有配偶的意思。那麼遇字,辵與禺組合在一起。辵表意,禺表音兼表意。
從東漢許慎的著作《說文》六書理論來看:遇字,是一個形聲字。遇者,逢也。從辵,禺聲。不期而會,曰:遇。這裡的遇,指事先沒有商量,意外相遇。
上字,從平面二維結構來看是一個獨體字。上與下都是一個相對的空間概念,下的上部是上,上的下部是下。二者並舉,才能見義。
從《說文》定義上看:上字是一個指事字,字形是地面上豎起的一個杆子。表示高於地面的空間結構。所以,上,具有高的意思。
古代的君王,高高在上,所以上又引申為地位上的高,即貴字,地位上的高。古書《周易-需卦》:雲上於天,需。坎水在乾天之上,同理:乾天在坎水之下。空間結構是一樣的,只是認知表達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結論也不相同。
再比如:《周易-大壯》:雷天,大壯。震為雷,乾為天;雷位於天之上,天在雷之下。此時,農曆二月,暖陽回升,天氣漸暖,萬物欣欣向榮。天高地卑,天在上,地在下,說的就是空間結構,或者說是一種時空結構比較確切。
方,的本義是並排的兩隻船,方字後來被假借為流放之方。為了重新記錄並排之本義,古人在方的左邊加上個舟字,表示並排的事物與船有關。而方之流放之意,又在方的右邊加了個攵字。像手拿一根棍子敲打流放的犯人。
我們今天所講的方字,用的是其引申義義即:剛剛,作為副詞使用。另外,方也可以作為方位名詞,或者形容事物形狀外貌的形容詞。
知,《說文》上記載:從口、從矢,詞也。明眼人一看,就是個會意字。口的意思再明顯不過:說話、吃飯的器官。矢指弓箭的箭。言辭從口中說出。就像弓箭被弓射出去那樣快。
知,表示人說話言辭迅捷。所以又有: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之義。也形容人的思路敏捷,如弓矢之快。
有,在古書上的記載有兩種,一種是不信還有而事實上有。一種是之前沒有,現在有了,後來又沒有了的事情發現的一個狀況。
從平面二維結構來看。有字是一個左上半包圍結構的漢字。月字作邊旁,又字作聲旁,按照說文六書理論。它是一個形聲字。
《周易-大有卦》:火天,大有。這裡的有,就是富有而不獨佔之有,是大大的有。離為火,乾為天。離火居於乾之上。
大有卦中,唯一的六五陰爻處於尊位而且得正。其他五個陽爻都屬於它,象徵著君主高高在上,擁有天下,心懷萬民,天下歸一,猶周文王治西岐。
朋友們,我們今天就先學到這裡了,書法的學習在於先識字義,再分析字形結構,再不斷地實踐練習,才能寫出好的書法作品。更多文字學習知識點,歡迎關注:褚良文創。精彩不斷,下期我們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