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
葉公好龍的故事,源自西漢劉向所著《新序·雜事》。
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楚國的葉縣,也就是今天河南省葉縣一帶。
葉縣的縣令沈諸梁,字子高,是個愛龍的人。他在腰帶扣上畫著龍,祭祀、飲酒的爵和樽上刻著龍,房屋上可以雕刻、紋飾的地方也都是龍的形象。他對龍的追慕可謂遠近聞名。天上的龍聽說了,便降臨到葉公的住處拜訪。
葉公好龍紀念郵票
龍的頭探進窗戶,尾巴在廳堂裡直直延伸出去,和葉公打招呼。葉公一見,轉身就跑,嚇得魂飛魄散,面如土色。這樣看來,葉公喜歡的不是真龍,而是那些像龍而不是龍的東西。
葉公好龍
寓意啟示
常用來比喻表面愛好某種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正愛好。
葉公好龍這個故事,還辛辣地諷刺了葉公式的人物,揭露了那種只唱高調、不務實際的思想和作風。有時候,我們還用這個成語諷刺那種名不副實、言行不一、表裡不一的虛偽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