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 薪火相傳】跟著成語遊邯鄲之一 葉公好龍

2021-01-08 澎湃新聞
【成語典故 薪火相傳】跟著成語遊邯鄲之一 葉公好龍

2020-07-21 14: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邯鄲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在2500年的歷史長河中,孕育出燦爛的古典文化,湧現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是當之無愧的「成語之都」。據統計,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典故共有1584條。如「胡服騎射」、「邯鄲學步」、「完璧歸趙」、「負荊請罪」、「黃粱美夢」等,它們以言簡意賅、精闢神妙、富於哲理、寓於情趣、耐人尋味而成為中國漢語言藝術中的一枝獨秀。

曙光第二小學為了更好的傳承和發揚傳統經典文化,在學校推出【成語典故,薪火相傳】系列活動,並制定了跟著成語遊邯鄲系列校本課程,將教育理念與地方傳統文化完美融合在一起,在教書育人的同時也向學生們講授和宣傳古典文化知識,受到了學生、家長和社會的一致推崇。

本周我們分享和學習第一個成語—葉公好龍

成語典故

葉公好龍—源自漢·劉向《新序·雜事》

春秋時期,楚國葉縣有一個叫葉子高的縣令,人們尊稱他為葉公。據說,這個葉公非常喜歡龍。他穿的衣服的帶鉤上畫著龍,喝酒的酒杯上畫著龍,連房屋裡雕刻的花紋也是龍。他常常對人說:「要是那天能看見真龍,就此生無憾了。」

天上的真龍聽說人間有個叫葉公的人,愛龍成痴,非常虔誠,平生的願望就是想看一眼真的龍。它深受感動,決定讓葉公親眼看看自己的樣子,就從天上來到了葉公的家。真龍的身體非常龐大,它將頭從窗戶探進屋裡,尾巴拖在廳堂上。葉公看見了真龍,並沒有如真龍想像的那麼高興。他大驚失色,嚇得魂不附體,拔腿就跑,一邊跑還一邊高喊:「有妖怪啊,有妖怪啊!」

原來,這個葉公並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只是喜歡似龍非龍的東西。

為了讓同學們對葉公好龍這個成語留下深刻印象,曙光第二小學一年級三班的李鑫玥同學錄製了一首成語童謠,朗朗上口,將成語演繹的更加生動。

她還和媽媽一起動手做了一張葉公好龍成語手抄報,她說宣傳我們的傳統文化,人人出力,人人有責。

小成語大道理

葉公好龍這個成語比喻人們表面上說自己喜歡某種東西,其實並不是真的愛好。只有經過層層考驗仍然堅定的喜歡的東西才是我們真正的愛好。

趣學活用

聽了這個故事,你知道怎麼運用「葉公好龍」這個成語了嗎?給大家舉個例子:他家的書架上擺滿了各類書籍,但他一本也沒有讀過,只不過是葉公好龍罷了。同學們可以用「葉公好龍」給爸爸媽媽說一句話嗎?試試吧!

成語印象

人們對葉公好龍的理解不僅體現在文字上,在郵票、壁畫和雕刻等其他方面也都有所展示,是勞動人民智慧在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面前的完美運用。

宣傳推廣中國傳統文化知識,曙光第二小學在行動!當然這只是個開始,接下來我們會用行動去踐行諾言,敬請期待我們下次校本成語課程的精彩紛呈。

圖文編輯:張志娜

審 核:柴 菁

邯鄲市曙光第二小學

關鍵詞 >> 郭金傑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河北有個「成語之都」—邯鄲,以成語而聞名的城市,各具特色
    書面語、毛遂自薦、背水一戰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習語,但是你知道這些習語的典故來源嗎?這座以成語而聞名的城市,其成語典故遍布大街小巷,這座城市就是河北邯鄲。從邊塞到中原的邯鄲成語典故,從歷史文化到哲理內涵,各具特色。位於河北省南端的河北省下轄市邯鄲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 學習成語:葉公好龍
    今日成語葉公好龍成語讀音
  • 邯鄲的成語典故,都在這處大型公園裡,是4A景區免費開放
    也許很多人都聽說過邯鄲,都是以一個成語典故開頭,其實這裡不僅有「邯鄲學步」,還有很多成語都是在這裡出現的,比如眾所周知的「負荊請罪」、「完璧歸趙」等等,在邯鄲,隨處都有巷子,也許就是歷史上發生重大事件的地方,漫步在這個有著3100多年歷史的古城,各種成語典故隨處可見。
  • 河北有個「成語之都」,內有1500多條成語典故,你絕對知道
    「紙上談兵」「毛遂自薦」「背水一戰」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但你知道這些成語典故的來源嗎?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這個城市,它以成語出名,大街小巷中隨處可見到成語典故,這個城市就是河北邯鄲。出自邯鄲的成語典故,從邊塞到中原,從歷史文化到哲理內涵,多種多樣,應有盡有。
  • 邯鄲成語雕成印章 刀法要求嚴苛 已完成20枚
    ■「成語典故」印章印圖。    燕趙晚報訊(記者楊偉廣 通訊員吳超劉佳)近日,邯鄲市一位篆刻愛好者將邯鄲的成語典故雕刻成一枚枚印章,「胡服騎射」、「完璧歸趙」、「負荊請罪」、「一言九鼎」等惟妙惟肖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邯鄲是聞名全國的成語典故之鄉。據考證,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典故共有1584條,邯鄲人對成語典故可以說情有獨鍾。
  • 中國成語故事 葉公好龍
    成語故事葉公好龍的故事,源自西漢劉向所著《新序·雜事》。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楚國的葉縣,也就是今天河南省葉縣一帶。葉縣的縣令沈諸梁,字子高,是個愛龍的人。他在腰帶扣上畫著龍,祭祀、飲酒的爵和樽上刻著龍,房屋上可以雕刻、紋飾的地方也都是龍的形象。
  • 中華文化的精髓—成語!淺談那些因典故而形成的成語
    它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成語、諺語、歇後語。很多詞語不僅讀音有四種,還分別有幾個釋義,這也是令很多外國友人學漢語頭疼的原因。今天我們主要來談談,中華文化的語言精髓—成語,淺析他們背後的歷史典故。1、買櫝還珠成語典故:相傳楚國有位珠寶商人,他手上有一顆價值名貴的珍珠,為了能讓珍珠賣個好價錢,特意命人專門做了一個名貴的盒子,盒子外面鑲嵌了各種華麗珠寶。有一天,一個鄭國人花高價錢買了這顆珍珠,可是第二天,他又把盒子裡面的珍珠還給了楚國人。他說他看中的是這個名貴的盒子,不是裡面的珍珠。
  • 成語之都,造就了多數明君賢相、英帥良將,為邯鄲點讚
    就是來自於這個河北的小城市,的的確確邯鄲是個小城市,但這個小城市韻味十足的!現在讓我來說說看:邯鄲市是河北省最古老的城市,也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城邑。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初期,就有邯鄲的建制,當時邯鄲已是一個人口聚居的城市。戰國時作為趙國都城歷經158年,秦統一後分別設邯鄲縣、邯鄲郡。當時的邯鄲經濟昌盛、繁榮發達,與長安、洛陽、開封、成都同稱五大都城。
  • 通許名勝:古蹟與成語典故
    來源'網絡  古蹟與成語典故  成語典故是我國文化遺產中的一支奇葩。  那麼,我縣哪些名勝古蹟與成語有直接或者間接的關係呢?  圍魏救趙  這個成語出自《史記卷·孫子吳起列傳》,公元前353年,魏惠王(因其首都在大梁——今開封,亦稱梁惠王)派大將龐涓領重兵包圍了趙國首都邯鄲。  趙王慌忙向齊國求救。
  • 【蛋定人生】關於雞蛋的成語典故
    成語典故之呆若木雞這一成語與鬥雞有關,語出《莊子》和《列子》。據傳,周宣王愛好鬥雞,紀子是一個有名的鬥雞專家,被命去負責飼養鬥雞。10天後,宣王催問道「訓練成了嗎?」紀子說「還不行,它一看見別的雞,或聽到別的雞叫,就躍躍欲試。」
  • 講成語典故譜華夏新風 "熒星杯"成語故事賽落幕
    圖片說明:通過海選、複賽的層層遴選,48位成語故事「小達人」從兩千名選手中脫穎而出,登上了決賽舞臺。  5月21日報導:今天,由上海市團市委、上海市少工委、上海小熒星、上海市語協等單位共同發起的第二屆「熒星杯」成語故事大賽,經過一個月的火熱賽程,迎來了收官之戰。本屆大賽吸引了滬上近萬名小朋友報名。通過海選、複賽的層層遴選,48位成語故事「小達人」從兩千名選手中脫穎而出,登上了在上海廣播電視臺舉行的決賽舞臺。
  • 景瑞成語典故之一:畫蛇添足
    有時候在交往過程中,如果一個典故成語恰當運用到位,可以化解尷尬,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良好的語言溝通表達能力,可以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和幽默感,今天我們給大家分享一個典故成語:    ,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畫蛇添足的故事:《戰國策·齊策二》記載,楚國有一個人請人喝酒,酒少人多,大家約定:在地上畫蛇,誰先畫好,誰喝酒。
  • 中華成語故事——葉公好龍
    展現國學文化經典,汲取千年智慧結晶葉公好龍:比喻對某事物只是表面上愛好,而並非出於真心。現在往往用來諷刺那種表裡不一致、言行相牴觸的偽君子。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孔子有一個學生叫子張。他是陳國人,很有才能抱負。
  • 《瘋狂猜成語》一個火一個薪字打一成語是什麼帶圖答案
    導 讀 瘋狂猜成語薪火兩個字和一個雙向箭頭答案是什麼大家知道了嗎?
  • 出自莊子的成語有哪些 跟莊子有關的典故來自莊子的成語及解釋
    《莊子》中的成語典故  莊子(約前369-前286),姓莊名周,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漢族,宋國蒙人(今安徽蒙城,又說河南商丘)。是我國先秦(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為「老莊」。
  • 古鄴誕生的36個成語
    邯鄲曾是趙國的都城,想必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是,邯鄲鄴城在歷史上也曾經是「六朝古都」,你知道嗎?這個擁有2500年輝煌歷史的城市,是中國著名的「成語之鄉」。2005年邯鄲更是被授予「中國成語典故之都」的稱號。據專家統計,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典故共有1584條。而鄴城也為「成語之都」的貢獻功不可沒。下面小編歷數一下在鄴城誕生的成語吧!
  • 了解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從這十個成語典故開始
    牛郎織女1.牛郎織女:牛郎織女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神話故事,它的流傳早於七夕節的形成。八仙過海3.八仙過海:是八仙最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見於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海》中。相傳白雲仙長於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邀請八仙及五聖共襄盛舉,回程時鐵拐李建議不搭船而各自想辦法,就是後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的起源。後來,人們把這個典故用來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別能力而創造奇蹟的事。
  • 《成語天下》熱播方興未艾 催生傳統文化「活」起來
    河北新聞網訊 《成語天下》節目秉持文化之正,創時代之新理念,以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契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的趨勢,一經播出便受到了廣大電視觀眾的追捧,收視率一路攀升,穩居全國衛視同檔文化節目前茅。
  • 大名成語典故——短見薄識
    《大名成語典故》由李文軍同志主編,2017年12月中國發展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是有關大名縣的歷史文化研究專著,通過解析與大名縣有關的成語及成語背後的故事與人物,採取敘事寫人的表現形式,濃縮提煉了大名兩千年來的燦爛輝煌。李文軍,男,1969年9月出生,大名縣大名鎮人,大學文化,教育學學士。
  • 一座千年文化古城,與它相關的成語典故很多,歷史遺蹟到處都是
    我國有古代城市,一千年沒改名,但如果是不研究歷史的人,說古代城市的什麼特徵他都不知道是哪個城市, 但是,如果說與之相關的話,也許大家都在呼籲,就是這樣, 這裡是邯鄲學步的地方,一定大家都知道吧!邯鄲是歷史上許多王國之都,培養了許多歷史名人志士,可以說是水土養一方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