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面語、毛遂自薦、背水一戰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習語,但是你知道這些習語的典故來源嗎?這座以成語而聞名的城市,其成語典故遍布大街小巷,這座城市就是河北邯鄲。從邊塞到中原的邯鄲成語典故,從歷史文化到哲理內涵,各具特色。
位於河北省南端的河北省下轄市邯鄲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距今8000多年前,這裡就已經有了人類的繁衍,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邯鄲記》,始於戰國時期,為趙國的都城,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邯鄲的成語典故文化,作為邯鄲十大文化脈系之一,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在邯鄲大地上熠熠生輝。無論是從成語數量、歷史沿革還是流傳程度來看,邯鄲成語典故在全國首屈一指,被稱為「成語典故之都」是當之無愧的。
走在邯鄲的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用成語典故描繪的風景,如邯鄲學步雕塑、胡服騎射鵰塑、荀子雕塑、回車巷等,無不讓人感受這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魅力。根據統計,與邯鄲關係密切的成語有1500多條,是名副其實的「成語典故之都」。現在中華成語文化園已落成,已成為邯鄲市區的文化特色旅遊勝地,園內設有成語文化博覽體驗中心、文化館和多主題樂園,世界華人成語文化尋根樂園。
如著名的「完璧歸趙」「負荊請罪」「黃粱美夢」等等,都出自邯鄲,但最有名的還得數「邯鄲學步」了。《邯鄲學步》說的是戰國時期有一個少年來到邯鄲,見當地人走路的姿態優美,便跟著學習,結果非但沒有學成,還忘記了自己的步法,只好爬著回去。這位少年學步的地方,就是今天邯鄲境內的學步橋,位於邯鄲區中心,是一座32米長的五孔橋,橋兩旁的攔板和望柱都雕刻著富有教育意義的雕塑。古橋旁就是「邯鄲學步」石雕,寓教於樂,十分有趣。
除此之外,還有廉頗、藺相如「負荊請罪」等故事。邯鄲市老城區離火車站不遠,有一條很短的小巷-回車巷,這就是藺相如迴避廉頗的小巷。回車巷總長約75米,在回車巷東口壁上刻有「藺相如回車巷」六個大字。碑文中記載了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多次為廉頗讓路,爭取相和好的歷史故事。小巷四周都是古老的建築,還遺留了幾個民國時期邯鄲的深宅大院,房屋雖陳舊,卻有韻味。
除傳說本身的遺址外,還有人工建造的各種典故遺址,以「黃粱夢」為基礎建造的黃粱夢呂仙祠就是其中之一。這座祠堂始建於宋代,在明清時期進行了翻新擴建,內部有數座祠堂,規模宏大,建築精美。殿內繪有大量壁畫和雕像,描繪了盧生「富貴榮華終幻化為人生黃粱一夢」的故事,人物栩栩如生,妙趣橫生。
當然,除了眾多成語典故遺址景觀外,邯鄲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也絲毫不差。朝陽溝、京娘湖等風景宜人,空氣清新,是旅遊休閒勝地。邯鄲市屬於大陸性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都是旅遊的好去處,但最好是春秋季節,此時氣候涼爽,風景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