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沆瀣一氣 [hàng xiè yī qì]
基本釋義:沆瀣:指唐時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出處:宋·錢易《南部新書》:「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談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典故:
隋唐時,讀書人要做官,都要經過科舉考試。唐僖宗當政期間,在京城長安舉行了一次考試,各地已經取得一定資格的讀書人,來到長安應考。在眾多的考生中,有個叫崔瀣的很有才學,考下來自己感覺也不錯,就等著發榜了。主持這次考試的官員名崔沆。他批閱到崔瀣的卷子,越看越覺得好,就把他錄取了。發榜那天,崔瀣見自己榜上有名,非常高興。按照當時的習俗,考試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門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試及第的人的座主,大家都尊稱他為恩師。發榜後,門生要去拜訪恩師。崔瀣自然也不例外。崔沆作為座主,見到崔澀瀣這位與自己同姓的門生;顯得格外高興。也真是巧合,「沆」「瀣」二字合起來是一個詞。表示夜間的水氣、霧露、於是,愛湊趣的把這兩個字合在一起編成兩句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意思是,他們師生兩人象是夜間的水氣、霧露連在一起。
相關成語:通同一氣 串通一氣 同流合汙 志同道合 自命清高 精誠團結
2.疾風知勁草 [jí fēng zhī jìng cǎo]
基本釋義:在猛烈的大風中,只有堅韌的草才不會被吹倒。比喻只有經過嚴峻的考驗,才知道誰真正堅強。
出處:《後漢書·王霸傳》:「光武謂霸曰:『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努力!疾風知勁草。』」
典故:
王霸是西漢末年潁陽人。劉秀起兵路過潁陽時,王霸和一幫朋友去投奔。入伍後王霸忠心耿耿,多次打勝仗;在昆陽大破王莽的戰役中,立了大功,因而受到劉秀的信任。劉秀的部隊渡過黃河,在河北邯鄲和王郎作戰時,軍事行動遭到了重大挫折。王郎重金懸賞捉拿劉秀,形勢很危急。這時王霸的朋友們都悄悄溜走了,只剩下王霸。劉秀對王霸說:「在潁陽投奔我的人現在都走了,只剩下你一人留下來了,真是疾風知勁草啊!」後來劉秀得了天下,封王霸為偏將軍,始終都很器重他。
相關成語:烈火真金 日久見人心 路遙知馬力
3.養癰成患 [yǎng yōng chéng huàn]
基本釋義:留著毒瘡不去醫治,就會成為後患。比喻縱容包庇壞人壞事,結果會遭受禍害。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57回:「真是養癰成患,將來他的羽翼越多,越難動手哩。」
相關成語:養虎傷身 後患無窮 養癰成患 斬草除根 不留餘地 斬盡殺絕
4.竿頭一步 [gān tóu yī bù]
基本釋義:比喻更進一步。
出處:梁啓超《南海康先生傳》:「勇猛精進,竿頭一步。」
5.蠖屈求伸 [huò qū qiú shēn]
基本釋義:蠖:昆蟲名,行時屈伸其體。比喻人不遇時,則屈身求隱,待來日再展宏圖。
出處:《周易·繫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