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註明:「三湘都市報」(微信號:sxdsb96258)
記者 /洪雷 編輯/李芳豔
2歲多的女童多多的後腦上突然多了一顆黃豆粒大小、灰黑色的異物,形似「肉痣」。父母帶她到醫院檢查發現,這個所謂的「肉痣」竟是一個大家聞之色變的「蜱蟲」。醫生檢查後表示,幸虧他們沒有強行將「肉痣」取下,否則可能拽傷皮膚,或將蜱的頭部留在皮膚內,導致更嚴重的炎症。
4月24日,劉先生和李女士夫妻帶著2歲多的女兒來到長沙市中心醫院皮膚科就診。原來一個星期前,劉先生摸到女兒的後腦的頭髮之間多了顆類似「痣」的異物,劉先生用水衝洗卻沒有洗掉。夫妻倆仔細回憶,孩子以前頭上並沒有這麼大的肉痣,這個摸上去柔軟的灰色圓形物體讓他們非常擔心。長沙市中心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江萍接診後經過仔細檢查,初步判斷女童後腦勺的這顆「痣」很有可能是一隻蜱蟲。
江萍發現叮咬在孩子頭皮上的蜱蟲一動不動,顏色發黑,估計已經死亡,於是她先將孩子的頭髮剃掉一部分,暴露出蜱蟲的身體,再用鑷子小心翼翼的將蜱蟲從女童頭皮上取出,當女童父母看到完整的蜱蟲身體時,不禁嚇呆了,沒想到在女兒頭部「駐守」了一個星期的「入侵者」,竟然是一隻吸血的蜱蟲。
據介紹,當下正是蜱蟲的繁殖季節,僅4月以來,該院皮膚科就收治了近20例蜱蟲咬傷患者。五一小長假將至,醫生提醒公眾外出遊玩時避免在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並注意做好個人防護。若不幸被蜱蟲叮咬,千萬別強行拔除,出現發熱等疑似症狀或體徵應及時就醫。
怎樣防止被蜱蟲叮咬
1應儘量避免在蜱類主要棲息地如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
2如需進入此類地區,應注意做好個人防護,提倡穿長袖衣服;不要穿涼鞋;紮緊褲腿或把褲腿塞進襪子或鞋子裡;穿淺色衣服可便於查找有無蜱爬上;針織衣物表面儘量光滑,這樣蜱不易粘附;每天的旅遊活動結束後,旅遊者還要仔細檢查他們的身體和衣物,看是否有蜱叮入或爬上,發現蜱後立即清除。
3裸露的皮膚塗抹驅避劑,如避蚊胺(只推薦2歲以上年齡的人員使用),可維持數小時有效。當使用遮光劑或防曬用品時,先塗抹遮光劑或防曬用品,然後再塗抹驅避劑,睡覺前應把驅避劑洗去。衣服和帳篷等露營裝備用殺蟲劑浸泡,如氯菊酯、含DEET的驅避劑等。
4加強日常飼養衛生管理,定期定時清除犬舍內的垃圾。堅持自繁自養的原則,對引進或銷售的犬都要進行犬體的檢查(被毛的刷拭等)和滅蜱工作,防止帶入或帶出蜱類。每年結合犬舍的檢修或每周定期消毒,進行犬體及場所的檢查。採用0.10%一0.15%的雙甲眯乳油進行霧化,可減少蜱及蟲卵的生存。在4—9月份蜱活動高峰季節,定期用0.04%~0.08%畏丙胺或1%敵百蟲,特別是應用0.15%一0.20%雙甲脒乳油進行藥浴,效果顯著。同時認真做好犬體檢查,主要是前後肢內側、頭部、耳廓和趾間等部位,採用人工摘除,或用乙醚使蜱麻醉後,用鑷子慢慢地撥下,將蜱用火焰燒焦深埋。防止散犬進入場內,場內清除雜草,對購入的墊草徹底的晾曬或用敵敵畏煙劑進行燻殺。
END
被蜱蟲叮咬應該如何處理
2
3蜱常附著在人體的頭皮、腰部、腋窩、腹股溝及腳踝下方等部位,一旦發現有蜱已叮咬、鑽入皮膚,可用酒精塗在蜱身上,使蜱頭部放鬆或死亡,再用尖頭鑷子取出蜱。
4或用菸頭、香頭輕輕燙蜱露在體外的部分,使其頭部自行慢慢退出。燙蜱時要注意安全。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傷皮膚,或將蜱的頭部留在皮膚內。
5取出後,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處理,並隨時觀察身體狀況,如出現發熱、叮咬部位發炎破潰及紅斑等症狀,要及時就診,診斷是否患上蜱傳疾病,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6即使未發現被蜱叮咬,從疫區旅行回來的人員也應隨時觀察身體狀況,如出現發熱等症狀,應對疫區的蜱傳疾病保持警惕。
7發現蜱時,無論是在人體或動物體表,還是游離在牆面、地面,不要用手直接接觸,甚至擠破,要用鑷子或其他工具夾取然後燒死;如不慎皮膚接觸蜱,尤其是蜱擠破後的流出物,要進行消毒。
8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動史者,一旦出現發熱等疑似症狀或體徵,應及早就醫,並告知醫生相關暴露史。
10家畜、家禽的處理:發現家畜、家禽攜帶蜱類,可及時檢視,用鑷子取下後焚燒。蜱類較多時,可噴灑倍硫磷、毒死蜱、順式氯氰菊酯等殺蟲劑,或對家畜進行定期藥浴殺蜱。公眾使用殺蟲劑時要做好個人防護。
(三湘君綜合三湘都市報、大湘網、網絡)
未經同意,「三湘都市報」所有文章謝絕任何網站、新聞客戶端、微信公號等以任何形式轉載,若想轉載,請先聯繫三湘都市報微信號:sxdsb96258。
(三湘華聲·移動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