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禕:獨角獸概念被用爛 創業者要忘掉資本的喧囂

2021-01-14 人民網

人民網7月18日電 (記者 陳鍵)7月16日,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禕在問答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提問時,就當前被討論得比較熱烈的「獨角獸」、智能硬體、人工智慧等話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兩人對話部分內容摘編如下:

「獨角獸」概念被用爛

張鵬:你去美國次數也很多,我特感興趣你到美國幹什麼去了?

周鴻禕:其實每年我會利用暑假到美國去一下。實話說,就「創新」來看,矽谷還是全世界創新最好的地區。中國擁有人口紅利,再加上這麼多年積累,確實現在是最大的市場,在商業模式、營銷模式上,國內公司有很多創新。

但是講起一些在技術和產品上的本質創新,我每年還是願意到美國去跟一些VC聊一聊,跟一些做人工智慧的教授交流了一下,看一下美國的創業公司。我覺得還是要不斷地到美國去吸收一些東西,看一看美國現在到底都是「什麼豬在天上飛」。

張鵬:接著說說「豬」的事兒吧。在美國,你看到的哪些在天上飛的「豬」?

周鴻禕:我的感覺,美國人不太講「獨角獸」的概念。我覺得,不管什麼概念,到了中國咱們都能把它無限放大。本來,比較罕見的才叫「獨角獸」,但是一夜之間,所有人都標榜自己是「獨角獸」,這個時候長一個角就不稀罕了。現在已經不流行說「獨角獸」了。

你們都知道蝙蝠和走獸和飛禽的故事吧?你遇見了飛禽,一定要說自己是走獸,遇見走獸了,一定要說自己是飛禽。

「獨角獸」概念在中國被用爛了。很多公司做了特別酷的事情,特別不一樣的事情,所以才獲得高估值。注意,「估值」其實是結果。後來就慢慢變成了,大家不關心這個公司做什麼事,做的事酷不酷。包括媒體也不再問這個公司幹了什麼事,是不是比較酷,對產業有什麼樣的價值,關注點變成了唯體量、唯規模、唯收入,甚至是唯估值。

這一次我到美國去,基本上沒有什麼人談「獨角獸」的概念了。

「硬體+網絡」不等於就是「智能硬體」

周鴻禕:我對智能硬體的事情也是蠻迷惑。因為我原來一直相信IoT、萬物互聯代表著未來,我相信這是一個趨勢。但是這一兩年,應該說智能硬體,包括很多的創業公司,大家做的都不算特別好,都遇到了很多困難。所以馬上又有很多人出來唱衰IoT、萬物互聯、智能硬體。

我感覺在什麼東西最熱的時候,要保持一種謹慎、要保持一種冷靜。但是在大家都唱衰的時候,你反而想一想,這是不是又是我們慣性的思維,叫「以成敗論英雄」。

我認為如果你回顧一下手機的發展,你想一想。從iPhone的問世到現在差不多將近10年了。在iPhone之前,就有一家公司在探索,大家再往前可以再追溯差不多七八年。如果我們拿20年的維度來看,會發現智慧型手機經過20年的發展,到最近這五年才有了火的市場。我覺得IoT概念興起,也是最近三四年的事情。所以,我反而覺得,智能硬體還沒有到爆點,但是是在一個正確的路上。

但是,比較一下中美網際網路市場,美國智能硬體公司活得比中國很多智能硬體公司都舒服。我就在想,為什麼?我也做了一些反思。後來我就覺得,智能硬體產業被一些包括我在內的著名業內人忽悠了,我只是「之一」啊。我覺得應該反思一下,智能硬體應該怎麼走。

我覺得,智能硬體和網際網路雖然有很多的結合,但有時過於強調網際網路化服務而悖離了硬體的本質。你做出一個硬體的產品,加上網際網路,但是它本質還是提供一個物理的設備去給用戶創造一個,無論你說的幸福感、好的體驗還是解決「剛需」的功能。

我們真的覺得賣出兩百萬個體重計,就得出每個人每天測體重的時間、體重數據,就能號稱有了大數據,從而步入健康管理階段嗎?智能硬體的發展被這樣一種比較浮誇的想法在推動著,有人夢想自己著它能像軟體一樣快速發展,獲取海量用戶,然後建立新的網際網路模式。

我不是說不可能。有的硬體,比如手機,它本身完全是以應用為驅動的設備。但是很多其它的智能硬體,我覺得目前不具備這個條件。很多智能硬體的失敗,包括我們自己也做了不少失敗的產品,我總結一下,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做的產品沒有需求。

我們真的把電飯煲加一個Wifi晶片把網連上,這就叫「智能電飯鍋」了?就跟普通電飯鍋就不一樣了。我們恨不得把任何東西都連上網,那它就叫作智能硬體了。

20年前,在微處理器剛流行的時候,有一段時間,電磁爐、微波爐、洗衣機都加了一個單片機在裡面,然後美其名曰叫「電腦洗衣機」等等,其實並沒有真正帶來革命性的東西。反過來,今天如果只是簡單的把一些傳統的硬體加了一個Wifi跟網絡連起來,我覺得這不叫智能產品,它沒有解決用戶真正的本質性剛需。

在很多傳統的設備裡面加上一個智能處理器,再裝上安卓系統,這就叫智能硬體嗎?我這一次去美國聊一聊,我自己思考:不對。真正的智能硬體,一定是跟背後的人工智慧服務相結合,才配叫智能硬體,否則你還是一個傳統硬體。

做硬體賺錢是合理的

周鴻禕:你做出一個硬體?還是要給用戶創造硬體本身的價值?有一度我自己也稀裡糊塗的,因為我做「免費軟體」出身,很多人把「免費」過度極端化了。大家都知道,從「偉大」到「謬誤」有很多事情是一步之差。如果把「免費」思路用到硬體上,我覺得會出問題。

我原來也鼓吹過硬體免費。當然,現在還有人在鼓吹硬體免費。這個我就不做評論了。但是我認為有兩個模式是有問題的。第一個,硬體本身的產業價值規律和軟體有太多的不一樣。咱們要改個軟體很快,但是今天想把硬體重新修改,開個模就至少三個月。

軟體做不好,沒關係,因為它就費點人力,大不了沒有人下載我就不要了。可是你做了十萬個硬體賣不出去放在庫裡,可能會把你原來掙的錢一把就全部給虧出去了。當我們很多做網際網路的人,妄圖用網際網路的規律來做硬體的時候,會發現它整個的成長速度跟我們預想是不一樣的,它用戶的積累速度也不一樣。

今天做一個軟體,一夜之間可以積累一百萬用戶。你賣一百萬個小硬體出去看看,對你的物流、倉儲、供應鏈以及營銷能力的挑戰都是非常不一樣的。

你一旦做智能硬體,你的東西就是按成本價賣、貼錢賣也不是免費送,也是要用戶真金白銀地掏錢。人經過這麼幾十萬年的進化,基因會起作用。一旦要掏點錢,他腦子裡做選擇的這一部分跟選擇免費就不太一樣,定位理論又重新發揮作用了。

我這個話絕對是對我自己也適用。我這也是叫「忠言逆耳,苦口良藥。」 特別是對於很多創業公司而言,你不能夠期望硬體能像軟體一樣在最短的時間裡面快速成長起來。海量是什麼概念?怎麼得幾千萬吧。硬體賣幾十萬、幾百萬,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成績了。可是這個用戶基數,對做網際網路業務的來說,可以忽略。

所以我認為很多公司把硬體本身的體驗丟掉之後,盲目以為可以通過廉價的、甚至說是免費的硬體快速獲取用戶基數,最後通過大數據轉變為提供網際網路服務。我都覺得這只是一套可以騙一騙VC邏輯,你自己相信嗎?所以這個商業模式,我認為它是有問題的。

最有意思的就是汽車。這一次到美國大家討論很熱的概念是「自動駕駛」。做一款汽車比做手機的難度至少高3個數量級,這不僅是零件的數目決定的,也是由它的安全要求的等級高度是不一樣的。但是你辛辛苦苦花了那麼多年做出一個汽車,你就指望別人天天坐進車裡看狂播的廣告。我覺得這哪裡是安全的,這是做不安全。有可能我今天又開始保守了。我覺得,汽車做得好,應該能賣錢、賺錢,而不是低價出售。我認為網際網路不是萬能的。

為什麼很多P2P金融都出了問題?因為金融本身對風控是有要求的,這不是一些網際網路公司所能解決的。很多公司在做硬體的時候,我覺得可能有點過於按照網際網路公司的遊戲規律給這個公司定商業模式、做設計,可能自己都不相信這種商業故事。我自己認為很多智能硬體應該冷靜下來,不要因為前面有人唱衰了我們就放棄。但是也不要特別浮躁、特別膨脹的,就覺得我能快速能拿到用戶,快速地建立大數據的服務。我個人覺得還是要給老百姓、用戶提供真正有價值的服務。

免費殺毒當年我們做得很爽。但是免費軟體,你在網上就可以下載,渠道是暢通的,用戶獲取成本近乎為零,當然無往而不利。在未來,我認為軟體免費仍然會發揮巨大的作用,但是硬體賣得越多虧得越多。軟體的成本是固定的,用戶越多,平均成本是越少。

我認為硬體賺錢其實是非常合理的。理由有三個:

1.在你沒有到達一定的用戶規模,建立你的網際網路商業模式之前。你的硬體如果能夠給用戶提供更有價值的服務,你理所應當要從硬體賺到錢。如果大家都覺得硬體不賺錢,都去奔著幹APP。就會出現很可笑的一件事,有的公司故意把硬體做的很難使用。比如:做一個水杯。對不起,喝水只前得先拿手機。

2.消費升級。你們剛才講的消費升級,我也非常認同。也就是說,如果最後我們都講「純吊絲經濟」,最後大家都不賺錢。最後會成為一個什麼問題呢?你就會去擠壓整個產業鏈的上下遊。當很多公司鼓吹硬體免費的時候,擠壓上下遊的時候,你不能建立一個良性的商業模式,怎麼投入新的東西做你的事情。

今天很多晶片公司非常難受,上遊廠商的擠壓,導致他做晶片越來越不掙錢。如果整個上下遊最後硬體都不賺錢,整個傳導下來。我們再談什麼「中國製造」,不最後又成了代工的概念嗎?你用什麼去搞專利呢?我覺得這是一個比較深層的問題。

3. OPPO和VIVO他們在線下做了很多推動的事情,我也到他們店看了一下。後來我發現,跟我想像的不太一樣。當人人都覺得靠著跑分就可以賣一部手機;你的手機明顯比別人便宜兩千塊錢的時候,這時候大家就願意花錢去購了。但是到了今天,當產品的功能越來越細分,當消費者越來越有了自己的所謂「消費的品位」,就是你剛才說的「對於體驗的追求」、「消費的升級」。

你會發現光在網上看到一些簡單的介紹,消費者是不足以下決心拍賣做購買的決定。這時候線下一對一的溝通是非常的重要。很多人可能本來是想買某個牌子的手機。售貨員會告訴他說:「你應該買OPPO,應該買華為。如何如何好。」他親自把手機拿在手上這種把玩和打量,他可能真的這裡起的作用不是網際網路認為的說:我們在網際網路上放一個「特價銷售」的就能解決。

回過頭來講,未來很多智能硬體產品,不是簡單的放在網上低價就能夠銷售出去,需要用戶去體驗、需要用戶去判斷。這時候你可能就會發現,光靠電商是不夠的,可能依然需要線下的銷售。

當年有一類做上遊服務的人,他們夢想大家以後都是宅男宅女,大家都叫外賣。人類進化了幾十萬年,社交僅僅靠看直播是不行,最終還是得見真人。傳統的商業可能不會是像大家想像的那樣,最後會被電商摧毀掉。我個人覺得,這個不現實。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的產品想進入線下的渠道,想通過線下的這種推廣。你如果沒有留出利潤的空間,幾乎做不到。所以整個硬體免費,你會發現他跟原來的商業邏輯是完全不一樣的。

當然,也不排除有人說:「我做硬體免費,通過資本的這種方法,我在資本上獲得更高的回報,然後再拿資本來補貼。」但是這不是很多創業公司自己所能學習,你可能也沒有那個膽量,也沒有那個冒險精神。所以我覺得對於很多做硬體公司來講,包括我對我的硬體團隊也說:「我們還是應該回歸商業的本質,還是應該想怎麼把一個硬體圍繞著它核心的功能做好,獲得用戶體驗,然後我們所謂的AI、人工智慧的服務,所有的連接雲端,所有的智能晶片都是為了讓這個硬體的本身功能發揮的更好,而不是最後把它變成一個數據採集器、廣告發送器。」這樣的模式,我認為是用戶不能接受的。

張鵬:我覺得有道理。其實我覺得如果總結一下老周剛才說的,周總說的幾個點。很重要的一點我覺得在於,溢價是有它的價值。有了溢價才有資格做更棒的產品,才會有人願意為你付出價格。所以我們追求應該不是一些「虛」的東西,哪怕做到一個產品有人願意為你付出溢價也是了不起的事情。

周鴻禕:對於很多做智能硬體的創客來說,我的建議是「忘掉一些資本的喧囂,不要太急功近利。」今天既然你選擇了一條明日之路,你就一定不是今日最狂躁的風口,這條路需要時間,需要耐的住寂寞。至於是不是被別人看成獨角獸,一點都不重要。你如果能夠做出很好的硬體,你每賣一臺硬體有合理的溢價。通過這個溢價支持你的團隊能夠把產品持續的打磨,技術持續的提升。我覺得只要給足夠的時間,未來智能硬體和網際網路的結合,未必是今天我們所設想的這麼一種模式。

給人工智慧潑一盆涼水

周鴻禕:我最後再補充一句。人工智慧可能會變成2016年、2017年的「O2O」,哪個公司都在講「我們利用深度學習的技術」,他們覺得這個技術能夠改造所有的行業。我和美國的一些教授聊了聊,「深度學習」並不是真正意義上說能夠產生什麼機器意識或者機器自主的這樣的東西。比如:圖象識別、語音識別等方面,你能給出大量數據素材。但是在自然語言理解的方面,到目前為止大家都覺得它會是一個很有利的武器,但是還沒有取得在計算機視覺方面那麼大的突破。

所以我是覺得「深度學習」這個東西,並不能盲目的在飼料的場景裡面都去用。你可能要去做試驗。比如:谷歌把波斯頓動力賣掉了。做了機器驢、機器騾子、機器狗。我問美國一個開源軟體的創始人,我就問他:為什麼?他們就說:「那家是基於硬編碼的規則在做。你把這個機器人的腿長度改變一下,它就走不了了,基本上就得改程序。」但是現在他們有一個團隊發現,用「深度學習」的方法,等於是讓這個機器手臂自動去學著抓雞蛋。剛開始它們根本都抓不著,但是一旦能抓著之後,就開始慢慢積累。所以,他們也演示了很多機器學習的例子。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剛才談到消費級機器人。我本來對這個方向也是充滿了期望,但是這一次去聊一聊,這個方向可能相對悲觀一些。大家認為近期內機器人在真人意圖理解這個方面,我覺得還有很大的差距。還有一個,機器人的動作。因為你要能走能抓這個東西如果都能做起來,大家覺得不是短期內在三五年內能夠看到爆發的產業。他們這些科學家還是很有信心,說:認為在十年左右的維度來看,他們覺得應該是有機會的。這也供我們很多的創業單位參考。       

(責編:陳鍵、楊虞波羅)

相關焦點

  • 「獨角獸概念」是什麼意思?到底什麼才叫「獨角獸」呢
    獨角獸概念股的興起,緣於2018年3月傳出的IPO特殊通道消息。監管層對券商作出指導,包括生物科技、雲計算、人工智慧、高端製造在內的四個行業若有「獨角獸」,立即向發行部報告,符合相關規定者可以實行「即報即審」。獨角獸公司,指創辦時間相對較短、並擁有10億美元以上估值的公司。
  • 對話周鴻禕:我和電影裡的周星馳很像,都是小人物|鳳凰《封面》
    周鴻禕雖知天命,卻常有焦慮。他向鳳凰網財經《封面》介紹了一本書叫作《With Winning in Mind》,書中講述了美國的一個射擊選手教射擊運動員如何去調整狀態,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法是在自己的腦海裡多構思一些正向的東西,例如動作失誤時不要反覆去想哪裡錯了,而是去忘掉這些錯誤。
  • 雷軍的"小心眼"與周鴻禕的"壞脾氣"
    簡單的說,老周一直在講的是「情懷」的故事,但他並沒有刻意去用這個詞;另一個與眾不同的是,周鴻禕對蘋果的態度——試想下,如果把最近的各種國產手機發布會的大佬演講給一個從未用過手機的人看,TA 大概會認為蘋果是這個星球最爛的手機,人見人踩,一無是處……這是國產機發布會的慣用套路,而老周從開始就在向蘋果與賈伯斯致敬,甚至發布會中間還播放了一段1997年由賈伯斯配音的「Think different」,這與各種一邊樂於享受
  • 周鴻禕向誰開戰?
    周鴻禕想做搜索沒做起來,而讓傅盛做安全卻做起來了,周的信心受到打擊,心理變得脆弱。原來周對360安全衛士基本不過問,後來卻覺得這個部門「指揮不動」。周鴻禕用講故事的方式來提醒傅盛誰才是老大。這三個故事是:第一個,周鴻禕做夢夢到倆人吵架,周說,無論你再有能力,也一定要把你開掉。周把這個夢當笑話給傅盛講了。
  • 杭州「獨角獸」身上有種氣質 它的名字叫阿里巴巴血統·都市快報
    更讓人佩服的是,他們當中的不少人至少都保持著投資人和創業者的雙重身份,比如為人熟知的埃隆·馬斯克,在2004年投資了特斯拉後,很快把它當成了自己的創業項目。 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李治國、吳泳銘、王剛等一連串名字,他們曾是阿里巴巴的驕傲,如今帶著杭州的創業團隊朝著「獨角獸」的目標一路狂奔,用阿里系特有的氣質影響著「中國矽谷」的逐漸成形。
  • 獨角獸概念股是什麼意思 獨角獸概念股龍頭有哪些
    「獨角獸」無疑是目前A股市場最火熱的名詞,近日滬深交易所紛紛表態扶持「獨角獸」企業上市。那麼,獨角獸概念股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相關的信息,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獨角獸概念股是什麼?
  • 從投資小白到科技「獨角獸」捕手,她是如何做到的?
    華山資本合伙人劉明豫(中歐FMBA2015級)曾參與並主導投資了九號、喜馬拉雅、Twitch、Unity等四家「獨角獸」企業。就在上個月,她以投資人的身份參加了A輪投資的智慧移動能力企業「九號公司」科創板上市的敲鐘儀式,公司最新市值已突破500億元。
  • 不惑創投李祝捷:產業網際網路時代,什麼樣的創業者能成?
    (點擊了解李祝捷·模式進化黑馬實驗室)  此後便如「開掛」了一般,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從一家傳統設備租賃企業,快速成長為高空作業工程設備租賃行業冠軍,不但實現了數億的營收且盈利,還獲得了主流資本的投資,把競爭對手遠遠拋在身後,展現出了巨大的增長潛力。
  • 對質周鴻禕:九駁360「九大謊言」
    證據視頻,請欣賞#反問周鴻禕#1、淘寶、網易、新浪、百度、搜狗、優酷、騰訊、……哪個是可疑網址?2、究竟誰在一再混淆隱私概念?難道360享有獨家「隱私」定義權?3、用戶隱私遭大規模洩漏,360何時認錯/道歉?第三駁:周鴻禕,你知恥否?
  • 股票中的獨角獸是什麼意思?
    獨角獸概念,最初是由種子輪基金創始人Aileen Lee於2013年提出,指代那些具有發展速度快、稀少、是投資者追求的目標等屬性的創業企業。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對135家獨角獸企業進行分析,發現這135家企業中有近一半「名不副實」:65家的估值應當低於10億美元,獨角獸平均被高估達50%。過去一年中備受資本追捧的中國「獨角獸」企業在上市徵程中頻頻跌破發行價。
  • 十字路口的周鴻禕,還能追上雷軍背影嗎?
    「慘澹」原因和360在資本市場的表現有關。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外網際網路科技巨頭股價大多一飛沖天情況下,360以全年34.41%的下滑率,超過愛奇藝、攜程等,成了2020年國內超百億市值網際網路企業股價下跌之王。
  • GGV執行董事於紅:A+級創業者,絕不會「走一步看一步」
    GGV紀源資本執行董事於紅近日在第三屆中國國際快遞業大會上,分享了對行業的整體洞察,核心觀點如下:用創新的方法解決行業問題,才是好項目。有壁壘,才有成為百億美金甚至更高市值公司的機會。A+級創業者,在創業第一天就對整個行業格局有了非常深刻的認識,絕不會「走一步看一步。」
  • 《三體》作者劉慈欣受邀擔任IDG資本首席暢想官
    IDG資本今日宣布,正式聘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擔任IDG資本「首席暢想官」。這是IDG資本首次跨界到科幻領域,未來雙方將展開一系列腦洞大開的合作。劉慈欣以富有想像力、具有人文內涵的科幻作品為人所熟知,曾連續12次獲中國科幻文學創作最高獎「銀河獎」,被譽為「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他的《三體》被公認為中國科幻文學裡程碑之作。
  • 全球獨角獸排行榜,大灣區為何輸了?
    來源:劉曉博說財經胡潤研究院發布了2020年全球獨角獸的榜單,仔細研究這份榜單你會發現:在中國三大都市圈裡,粵港澳大灣區的獨角獸企業是最少的。所謂「獨角獸企業」,是指估值超過10億美元、創辦時間較短且沒有上市的企業。比如阿里和華為就不是獨角獸,因為阿里已經上市,而華為雖然沒有上市但成立時間遠遠超過了10年。
  • 周鴻禕談江湖恩怨:我們是黑道白道腹背受敵
    周鴻禕談江湖恩怨:我們是黑道白道腹背受敵   1月11日下午消息,2011中國網際網路產業年會在北京召開,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禕在參加圓桌論壇時談及與黑客
  • 獨角獸企業是什麼意思_中國的獨角獸公司都分布在哪些行業呢?
    獨角獸企業概念 所謂獨角獸企業,被認為是2013年風險投資家AileenLee創造出來的概念:簡單定義就是估值在10億美元以上的初創企業,也有投資機構將「初創」定義為成立不到10年。 獨角獸企業被視為新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風向標,主要出在高科技領域,網際網路領域尤為活躍。
  • 飛馬旅CEO&飛馬資本合伙人錢倩:線上流量紅利暴漲,企業應學會巧用...
    【獵雲網北京】5月30日報導 (文/關蔻)5月30日,「FUS獵雲網2019年度消費升級產業峰會」在上海揚子江萬麗大酒店隆重舉行,近百位知名資本大咖,獨角獸創始人、創業風雲人物及近千位投資人與創業者共聚一堂
  • 幫助創業者成就夢想甚於賺錢
    「我要做的就是在他們感到彷徨不安、搖擺不定的時候給予鼓勵,處於困境的時候推一把,在每個行業能夠找到具備上述特點和能力、有責任和擔當使命感的人,就有可能找到那個行業的最成功公司。」他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剛剛過去的11月,福布斯中國發布了2020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龔虹嘉家族以747.3億元排名第40位。在龔虹嘉看來,幫助創業者成就夢想大於投資賺錢。
  • 旅遊板塊的獨角獸 -- 景域文化提出旅遊IP戰略
    上海2018年4月13日電 /美通社/ -- 近期,科技部下屬火炬中心在《2017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中,更新了中國獨角獸企業榜單,引發社會關注。報告認為,國內獨角獸企業總體估值較去年增長1408.1億美元,達到6284億美元,已成為不容忽視的新興經濟力量。
  • 反思獨角獸文化,畫版「斑馬文化」探尋共贏之道
    2019 年是資本市場「擠泡沫」的一年。經過了前幾年的創業大潮之後,資本漸漸趨于謹慎,靠著各種風口和概念鼓吹起來的新經濟企業也慢慢褪去了光環,回歸了真實的面貌。2019 年 3 月,累計融資 20 億、估值 50 億的直播獨角獸熊貓TV宣布關閉伺服器; 10 月,獲得軟銀投資、估值一度超過 470 億美元的巨型獨角獸WeWork的報價一路跌至 120 億美元,最終無奈放棄上市申請;由軟銀願景基金、光速創投和紅杉資本投資的印度獨角獸OYO連年虧損, 2019 財年虧損3. 325 億美元,虧損金額比上一年增長了 6 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