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真的是用他的一生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做非連續性的人生,那這樣的人生是值得我們記住的。非連續性這個概念,主要是用來解釋企業和創新的,解釋的是這樣一個現象。先來看一組數據,1987年距離現在大概30年,那一次福布斯發表了第1個百強榜,就是100家最強大最有實力的上市公司。然而30年過去了61家公司已經徹底消失了,那張榜單上還剩下的39家現在沒死,但是有一半多能離開這張百強榜了,現在還能留在百強榜單上的只有18家。而且更有意思的是這碩果僅存的1/5不到的企業,這18家它的平均回報率還不如市場的平均水平。也就是說能比一般情況下。稍微高一點的就只剩下一家通用電氣了。比如說諾基亞和雅虎曾經多麼輝煌啊,今天中國網際網路企業裡邊很多頂級的當年去找雅虎投資,人家都不屑於投嫌棄人家。
這個世界上確實有一些公司像Google,蘋果,還有亞馬遜他們不僅在大風大浪裡沒有倒下,而且反倒越做越強。而且看起來就是一些能夠長久立於不敗之地的企業,這又是為什麼?然後我們把這一組對比同樣類比到人生和職業規劃很像很像,為什麼我們身邊有那麼一些人可能出身一點都不好,家裡是農村的。當年來北京上學的時候,十裡八鄉都來送一人送了兩筐雞蛋,就是這樣來在北京上學。但是人家一步一個腳印一個臺階接著一個臺階的往上走,從年薪幾千到年薪百萬,甚至可能更多,現在有上市公司的都有。而且人家最神奇的不管人家達到什麼樣的高度,他不是接下來努力的保住這個狀態,而是又能往前上一步,一直在不停的爬坡,而為什麼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他要麼一輩子碌碌無為,要麼曾經輝煌過之後就再也不行。
你看像蘋果,Google,還有netflex這樣的公司,他們其實真的就做對了一件事,在自己最輝煌的時候選擇放棄,然後重新開始,這背後的道理是這樣的。任何的企業它最核心的那個業務模塊如果被市場驗證成功了,那麼它在相當長時間裡,它的走勢一定是一個口向下的拋物線,先是一路漲停,然後接下來到一個拐點,但是到最頂端的時候就開始回落,這裡面最悲慘的在於都不等到拋物線回落到最底端,而是走到一半的時候,基本上就會有另外一家公司出來截胡。
把原來這個拋物線徹底給毀掉,比如說蘋果在推出iPhone1的那年,是諾基亞最輝煌的一年,是財務報表最漂亮的一年。那是2007年大家還記得,那個時候滿大街都是,怎麼看蘋果都不可能擊垮了諾基亞。但是10年之後。我們都看出來了吧,蘋果的那條向上的拋物線做出來了,但是諾基亞那個下滑的拋物線那根本就沒能走到底,他就宣布破產了。所以說如果想要讓企業立於不敗之地,就一定要在自己達到最鼎盛的時候,別等著人來結合自己先主動開始另外一條口向下的拋物線,然後反反覆覆的不停這樣做企業才有可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這個現象就叫非連續性。
這是對李叔同一生的一個非常精準的概括,這就是他一生在不斷的做的事情,他一生做過好多好多樣事情,而且樣樣登峰造極,但是每當他做成一件事之後就立馬放棄重新開啟了一段新的人生,你說這就是非連續性的人生。李叔同這個人,他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習慣,就是每當他要開始一段新人生的時候,就給自己取一個全新的名字,他一輩子用過的名字,除了他本名李文濤,還有我們比較熟悉的李叔同,弘一法師之外。他還叫有很多名字,比如說李稀雙禮案,李良,李廣平,李樹同,李叔同一生一共用過235個筆名或者是化名,包括後來他出家成為一代得道高僧之後,他還經常換筆名,那天底下還有什麼能比改名更能表示一個人要開始一段新人生的,這就是李叔同最神奇的地方。
等李叔同到十五六歲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大名鼎鼎的大才子了,他混到今天就是一個大學霸還是一個小童星,而且他手裡有三大絕活。第一大絕活就是那書法,他當時學的是一個叫做張夢龍的人。這個人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個大師,唐朝的很多大書法家,這些大名鼎鼎的書法家,其實都是在模仿張夢龍這個人,那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少數民族統治嗎?書法的風格比較剛猛,不是那麼矯揉造作比較開放。李叔同不僅把張夢龍的學的特別好,而且他還加了一點自己的想法,帶著那麼點古樸和稜角,等於說還有了一個自己的風格,這是他第1個絕活。
那第2個絕活就是寫詩詞,李叔同背過那麼多詩詞。那唐朝宋朝的就不用說了,早都已經翻爛了,後來他就自己學著寫。在13歲的時候,已經能寫出自己風格的詩詞了,等他稍微長大那麼一點,他就不把自己關起門來閉門造車了,就開始學宋代那些詞人找一些場景來。李叔同的母親特別愛看戲,李叔同就跟著母親一起去看戲,在看戲的過程中,他自己也學會唱了,這中間還迷上了一個叫楊翠喜的姑娘,給人寫了兩首菩薩蠻表達自己的愛意,這兩首菩薩蠻其實我認真讀了一下水平不低呀。這是他的第2個絕活。
那第3個絕活就更厲害了,就是他寫得一手好文章,16歲那年李叔同考上了城北的一個叫做輔仁學院的地方到那邊學八股去了。在1895年科舉其實還沒廢除,大部分人還是覺得考試做官這條路最靠譜了,但是李叔同進去之後他覺得這太無聊了,這學校平時組織的考試是每月兩回,如果你考好了給你發點獎學金,李叔同家那麼有錢,他也不差這個錢,所以他考試乾脆就來秀智商了。那像他這種愛蓮說都背的滾瓜爛熟的孩子,寫文章當然是筆落驚風雨了,速度比別人快很多。那紙根本不夠寫的,所以他就在一行格子裡面寫了。這件事很快就在老師中間傳開了,後來學生中間也傳開了,李叔同,因此還得了一個外號叫做李雙行。就是一個格子裡面寫兩行字,這是他的第3個絕活。
那其實像李叔同這樣的大才子少年成名。在古代其實也有不少,那蘇東坡不就是這樣嗎?在李叔同這個年紀也在文人圈裡小有名氣了,像這樣的人接下來有很多的路可以走仕途也行,做生意也行,當教授也行,你看我黨的創始人陳獨秀比李叔同大一歲,魯迅先生比李叔同小一歲,這兩個人不都當教授去了嗎?但是以李叔同這樣的才華,他走這條路就可惜了,因為事業很容易就到頂了嗎?如果一個人在20歲不到接下來一輩子就可以一眼望到頭之後的 人生就是重複的吃老本,那真的就是沒有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