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創新:為刑事技術插上騰飛的翅膀 記首屆刑事技術「雙十計劃...

2021-01-09 澎湃新聞

科研創新:為刑事技術插上騰飛的翅膀

記首屆刑事技術「雙十計劃」攻關創新大賽決賽

參賽民警正在現場演示。張錚 攝

當今世界,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為了深入貫徹全國公安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公安部黨委科技興警戰略和開展全警實戰大練兵的部署要求,積極適應新時代打擊犯罪新形勢、執法辦案新要求和人民群眾新期待,今年刑事技術部門首次以「科研創新」為主題,舉辦首屆刑事技術「雙十計劃」攻關創新大賽,不斷提升公安機關現場勘查、檢驗鑑定、技術信息化水平,為加強法治中國、平安中國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12月17日、18日,全國公安刑事技術精英齊聚北京,在緊張激烈的創新大賽決賽角逐中,享受科技為公安工作帶來的「新盛宴」。

大賽目標——

破瓶頸 補短板 促提升

刑事技術每年十項重點攻關項目與十項重點推廣項目「雙十計劃」,是按照公安部黨委提出的「建設全國頂尖、國際一流」的刑事技術發展目標,重點解決現場勘查、檢驗鑑定、個體識別特徵刻畫、技術信息化、物證溯源管控等五個方面的關鍵科技瓶頸和成果推廣短板等問題。

公安部刑事偵查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雙十計劃」按照「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中央+地方」的組織實施模式,對於提升刑事技術研發能力,加快科研創新和成果轉化,提升公安機關核心戰鬥力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共推廣應用十項新技術成果,其中現場指紋智能鑑定系統、人像智能鑑定系統等成果已被迅速用於實戰且成效初顯;調動和激發全國刑偵部門、科研院所、技術廠商的科研創新熱情,2019年共有148家單位參與「雙十計劃」申報,申報內容涵蓋刑事技術全部工作方向;各地充分發揮「警企、警校」合作優勢,確保形成合力提升能力;在集中研究、集成攻關的過程中,發掘了一批優秀青年創新人才。

此次創新大賽面向全國刑偵部門開展,參賽成果均為國內自主攻關創新,設置「現場勘查智能化應用」「檢驗鑑定精準縱深應用」「技術信息化融合應用」三個方向。創新大賽歷經遴選推薦、集中初評、決賽展示三個階段。決賽對通過初評的45個項目進行評審,共評出重大技術突破獎1個、金獎15個、銀獎30個、優秀組織獎9個。

選手心聲——

時代在變 初心不變 決心不變

決賽現場,每一位項目負責人均採用「PPT+視頻」的方式向評委、觀眾展示,並回答評審們的現場質詢。

北京市公安局刑事偵查總隊七支隊支隊長鍾濤告訴記者,北京刑偵部門積極嘗試利用科技手段,研發了《智勘查技術研究》項目,該項目就是將人工智慧與現場勘查相結合,邊勘查、邊採集、邊錄入、邊比對、邊串並、邊反饋的現場勘查新模式。

「時代變化太快,技術在變,環境在變,勘查手段一變再變,但作為現場勘查的工作者,忠誠於國家的信仰不變,保護人民群眾的初心不變,打擊犯罪的決心不變。」鍾濤說。

決戰打響,選手紛紛拿出撒手鐧,一比高下。

《利用混合現實技術實現現場物證與犯罪行為的全息動態重建》項目研發了用於現場勘查空間、物證三維信息全息採集的編碼結構光三維掃描設備,首次實現了虛擬場景實勘的偵查破案工作應用方式,滿足了重特大室內案件現場的分析、重建以及研究工作可視化、客觀化的要求。

上海市公安局物證鑑定中心痕檢室主任李瑋告訴記者,這一項目成功填補了刑偵工作在全息動態重建領域的技術空白,凸顯科技對實戰的支撐能力,帶動了上海現場勘查工作整體水平的轉型升級。

天津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十三支隊就當前打擊工作的難點——現場勘查中證據提取和固定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完成《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現場電子數據快速取證系統》,目前又完成了快取工具的集成。

天津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十三支隊電子物證檢驗科科長範瑋介紹:「這一項目填補了目前電信詐騙案件現場勘查中尚無專門的數據提取設備的空白,有效解決了電信詐騙案件現場勘查中涉案電子數據無法快速提取、有效提取、規範提取的難題。」範瑋說。

評委感言——

勤奮學習 善於學習 終身學習

決賽現場,由院士、科技精英、院校教授、實戰專家等組成的11人評審委員會,不斷向項目負責人質詢,提出意見、建議。

作為評委,已82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劉耀,全程參與決賽,一絲不苟地提問、打分。「新時代,刑事技術人員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公安刑事技術工作快速發展,讓我們真切感受到科技興警的力量。」劉耀說。

評委、安徽省馬鞍山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隊政委、高級工程師周克武說,每一個項目都凝聚了民警的智慧與心血。

「我雖然是賽場上的評委,但更是一名刑事技術警察,觀摩決賽,收穫頗豐。」評委、黨的十九大代表、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主任法醫師田雪梅說。

「『雙十計劃』很好地促進了刑事技術工作的發展,設計研發了具有極強實用性的高科技警務設備。」評委、中華全國總工會勞動和經濟工作部副處長牛宏睿認為,刑事技術「雙十計劃」值得在各行各業推廣學習。

(來源:中國警察網)

原標題:《科研創新:為刑事技術插上騰飛的翅膀 記首屆刑事技術「雙十計劃」攻關創新大賽決賽》

相關焦點

  • 記首屆刑事技術「雙十計劃」攻關創新大賽決賽(附獲獎單位名單)
    科研創新:為刑事技術插上騰飛的翅膀記首屆刑事技術「雙十計劃」攻關創新大賽決賽當今世界,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為了深入貫徹全國公安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公安部黨委科技興警戰略和開展全警實戰大練兵的部署要求,積極適應新時代打擊犯罪新形勢、執法辦案新要求和人民群眾新期待,今年刑事技術部門首次以「科研創新」為主題,舉辦首屆刑事技術「雙十計劃」攻關創新大賽,不斷提升公安機關現場勘查、檢驗鑑定、技術信息化水平,為加強法治中國、平安中國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 中德美聯參與的一項目榮獲首屆刑事技術「雙十計劃」攻關創新大賽...
    12 月 17 日、18 日,首屆刑事技術「雙十計劃」攻關創新大賽決賽在北京圓滿舉行。在緊張激烈的創新大賽決賽角逐中,由上海市公安局物證鑑定中心、上海市刑事科學技術研究院和安科生物子公司——中德美聯共同申報的公安部信息化重大攻關項目、公安部雙十計劃項目——「常+Y檢測試劑盒和線粒體檢測試劑盒的研製及應用」,在全國 400 多個參賽項目中脫穎而出進入決賽,榮獲本屆大賽金獎。
  • 創新無限 技術常新 廣東刑警組織召開刑事技術「雙十計劃」攻關...
    2019年7月,公安部部署開展首屆刑事技術「雙十計劃」攻關創新大賽,藉以提升刑事技術現場勘查、檢驗鑑定和信息化水平。廣東省公安廳刑偵局依託廣東「智慧新刑技」實戰應用中心,在全省刑偵部門迅速掀起科技創新熱潮。
  • 第二屆全區公安機關刑事技術「雙十計劃」攻關創新大賽獲獎名單...
    為促進刑事技術重點科研攻關和技術推廣,全面推進我區「智慧新刑技」發展,按照公安部《刑事技術重點攻關項目與重點推廣項目「雙十計劃」》的總體部署,自治區公安廳刑事偵查總隊於12月1日在南寧市舉辦了第二屆全區公安機關刑事技術「雙十計劃」攻關創新大賽。
  • 向人民匯報 創人民滿意|技術過硬!安徽警方獲「雙十計劃」多項大獎!
    向人民匯報 創人民滿意|技術過硬!安徽警方獲「雙十計劃」多項大獎!「雙十計劃」攻關創新大賽決賽在北京舉行。此次創新大賽是全國刑偵部門及刑事技術部門深入貫徹全國公安工作會議精神、落實部黨委科技興警戰略和開展全警實戰大練兵的重要舉措,是刑事技術部門首次以「科研創新」為主題舉辦的大型賽事,是一場刑事技術攻關創新、蓬勃發展的盛宴。
  • 【「數」說烏蘭察布】發展數字經濟 插上騰飛翅膀
    隨著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經濟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誰掌握了數據,誰就掌握了主動權」,提出實施國家數字經濟戰略。自治區大力推動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高規格組建工作專班,強力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 瀏陽四中:「四化」管理,為學校插上騰飛的翅膀
    近年來,該校推行「四化」管理,為學校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立體化管理,實現凝心聚力。學校工作千頭萬緒,既要用好人才,又要管好錢財;既要關愛教師,又要關心學生;既要做好校內管理,又要做實校外管理。各部門、處室、年級部、班級、教研組、備課組要均嚴格按照「事前認真做好工作計劃(方案)、事中嚴格抓好檢查督促、事後依規搞好總結評估」的原則,切實抓好過程管理,工作效能得到大幅提升。智慧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高中,尤其是農村高中,教師工作任務更重。學校管理者既要搞好教學工作,又要搞好學校管理,這就要求管理者與時俱進,不斷改進管理方式方法。
  • 品牌logo詮釋:Škoda,插上翅膀的飛翔之箭
    Škoda,插上翅膀的飛翔之箭  Škoda車標歷經幾大發展階段逐步演變為現在的汽車標誌。Škoda汽車的標誌以一個插上翅膀的飛翔的箭為主體,再加上深含寓意的各種色彩和標誌的運用,總體簡潔大氣,極具文化底蘊,並有哲學理性思考的味道。  飛向世界的Škoda  3支羽毛象徵著Škoda的翅膀,意味著Škoda將不斷把技術創新的產品帶到全世界;而Škoda對汽車技術的執著追求也將永不停歇。
  • 首屆農用微生物技術應用培訓班開班 再顯新「微」力
    首屆農用微生物技術應用培訓班開班 再顯新「微」力 鋤禾網訊:10月24日,為推動農用微生物技術在當前產業前沿領域的實際推廣應用和提升學科整體水平和創造力,
  • 踐行初心擔當作為 刑事審判展現風採——全省刑事審判先進個人青島...
    一摞摞卷宗高高壘起,一記記法槌鏗鏘有力,一身法袍威嚴端坐,一臉正氣大義凜然。她精於審判,懲惡揚善,是全省刑事審判先進個人;她求真務實,司法為民,是全市法院辦案能手。她就是人民群眾眼中的好法官——趙彩霞。
  • 首屆煙臺國際技術交易大會開幕 高新區5個重大科創平臺揭牌 4個...
    大會以「創新驅動、科技賦能、開放融合、共享共贏」為主題,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線下設1個主會場和科創平臺推介、產業技術對接、技術拍賣、中俄創新對話等4個專場,線上在煙臺市(國際)技術市場網站同步直播。線上線下共計500餘人參加會議。
  • 十年來律師刑事業務的九大變化
    在我們看到的有影響的律師業務評比中,涉及刑事業務的獎項都被放在「刑事合規」上,刑事訴訟業務的獎項還沒有一席之地,關於刑事訴訟業務的量化評比還存在困難,有待觀察。值得關注的是,近兩年做刑事合規業務的大律師所的律師,已經逐漸出入刑事法庭,坐到辯護席上了。
  • 西媒:蝴蝶翅膀結構可為最新防偽技術提供靈感
    西媒稱,防偽技術的最新靈感來自於賦予蝴蝶翅膀醒目色彩的微小片狀結構。這些獨特的微觀結構是保護信用卡、鑰匙、文件甚至藝術品的關鍵。據埃菲社8月20日報導,貝爾格勒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這些微小片狀結構的秘密。
  • 刑事律師常錚:走出「舒適圈」的開拓者
    文章來源|李雲虹 法律與生活雜誌人物介紹常錚,中共黨員、北京衡寧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北京市第十三次婦女代表大會代表,首屆「北京市十佳青年律師」,2012—2014年度北京市優秀律師,第十一屆北京市律師協會刑事訴訟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律師權益保障委員會副主任,第二屆北京市東城區律師協會理事。
  • 刑事案件到底有沒有必要請律師?
    編輯:左岸刑事案件是國家為了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刑事責任而進行的一系列訴訟活動,很多人對於刑事案件是否有必要請律師爭議頗多,那麼刑事案件到底有沒有必要請律師呢?相信有一部分人認為刑事案件大部分都是由國家機關來進行偵查、起訴、審判,其擁有收集證據的技術、手段往往是普通人沒有的,這種情況下想要跟國家機關對抗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律師也發揮不了什麼作用,更不可能改變審判結果,所以請律師沒有必要。但是在刑事案件律師真的發揮不了作用嗎?
  • 刑事處罰是也要判刑嗎?刑事處罰和刑事犯罪的區別
    法院根據犯罪事實、證據等情況針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也就是需要判刑的犯罪分子確定其最終承擔的刑事處罰。一、刑事處罰的種類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刑事處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兩部分。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此外還有適用於犯罪的外國人的驅逐出境。
  • 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降低與刑事法治理念相契合
    制度的開展以理念為先導,缺失正確的司法理念指導,法律制度的革新只會片面性的流於表面。基於此,此次刑法修正案(十一)將最低刑事責任年齡降低至12周歲,「12至14周歲的人故意傷害、故意殺人,致人死亡,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負刑事責任」的規定必須與刑事法治理念相契合,同時,刑事法治理念並非是一個空中樓閣的空泛概念,具體包括三個基本內容:人權保障、形式理性和程序正義。很大程度上,刑事政策觀的確立也會牽引刑法理論的嬗變:刑事政策是刑法的靈魂與核心,刑法是刑事政策的條文化與定型化。
  • 海帶「雙十計劃」讓母嬰經銷商庫存周轉率提升3倍
    2018年7月25日上午,以「雙十賦能 揚帆滄海」為主題的海帶母嬰行業「雙十」賦能計劃啟動儀式 在CBME大會上隆重舉行。發布會正式宣布母嬰新零售服務平臺海帶聯合十家品牌商共同開啟「雙十計劃」。
  • 別讓科研人員淪為「小白羊」|高校技術轉移機構如何化身「牧羊人」
    憑藉對這一大膽想像開展的技術驗證與探索,西湖大學教授高曉飛科研團隊在學校成果轉化辦公室的推動下,融得近億元資助。為將相關技術成果落地轉化,他們還創辦了西湖生物醫藥公司。西湖大學成果轉化辦公室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