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創新:為刑事技術插上騰飛的翅膀
記首屆刑事技術「雙十計劃」攻關創新大賽決賽
參賽民警正在現場演示。張錚 攝
當今世界,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為了深入貫徹全國公安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公安部黨委科技興警戰略和開展全警實戰大練兵的部署要求,積極適應新時代打擊犯罪新形勢、執法辦案新要求和人民群眾新期待,今年刑事技術部門首次以「科研創新」為主題,舉辦首屆刑事技術「雙十計劃」攻關創新大賽,不斷提升公安機關現場勘查、檢驗鑑定、技術信息化水平,為加強法治中國、平安中國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12月17日、18日,全國公安刑事技術精英齊聚北京,在緊張激烈的創新大賽決賽角逐中,享受科技為公安工作帶來的「新盛宴」。
大賽目標——
破瓶頸 補短板 促提升
刑事技術每年十項重點攻關項目與十項重點推廣項目「雙十計劃」,是按照公安部黨委提出的「建設全國頂尖、國際一流」的刑事技術發展目標,重點解決現場勘查、檢驗鑑定、個體識別特徵刻畫、技術信息化、物證溯源管控等五個方面的關鍵科技瓶頸和成果推廣短板等問題。
公安部刑事偵查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雙十計劃」按照「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中央+地方」的組織實施模式,對於提升刑事技術研發能力,加快科研創新和成果轉化,提升公安機關核心戰鬥力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共推廣應用十項新技術成果,其中現場指紋智能鑑定系統、人像智能鑑定系統等成果已被迅速用於實戰且成效初顯;調動和激發全國刑偵部門、科研院所、技術廠商的科研創新熱情,2019年共有148家單位參與「雙十計劃」申報,申報內容涵蓋刑事技術全部工作方向;各地充分發揮「警企、警校」合作優勢,確保形成合力提升能力;在集中研究、集成攻關的過程中,發掘了一批優秀青年創新人才。
此次創新大賽面向全國刑偵部門開展,參賽成果均為國內自主攻關創新,設置「現場勘查智能化應用」「檢驗鑑定精準縱深應用」「技術信息化融合應用」三個方向。創新大賽歷經遴選推薦、集中初評、決賽展示三個階段。決賽對通過初評的45個項目進行評審,共評出重大技術突破獎1個、金獎15個、銀獎30個、優秀組織獎9個。
選手心聲——
時代在變 初心不變 決心不變
決賽現場,每一位項目負責人均採用「PPT+視頻」的方式向評委、觀眾展示,並回答評審們的現場質詢。
北京市公安局刑事偵查總隊七支隊支隊長鍾濤告訴記者,北京刑偵部門積極嘗試利用科技手段,研發了《智勘查技術研究》項目,該項目就是將人工智慧與現場勘查相結合,邊勘查、邊採集、邊錄入、邊比對、邊串並、邊反饋的現場勘查新模式。
「時代變化太快,技術在變,環境在變,勘查手段一變再變,但作為現場勘查的工作者,忠誠於國家的信仰不變,保護人民群眾的初心不變,打擊犯罪的決心不變。」鍾濤說。
決戰打響,選手紛紛拿出撒手鐧,一比高下。
《利用混合現實技術實現現場物證與犯罪行為的全息動態重建》項目研發了用於現場勘查空間、物證三維信息全息採集的編碼結構光三維掃描設備,首次實現了虛擬場景實勘的偵查破案工作應用方式,滿足了重特大室內案件現場的分析、重建以及研究工作可視化、客觀化的要求。
上海市公安局物證鑑定中心痕檢室主任李瑋告訴記者,這一項目成功填補了刑偵工作在全息動態重建領域的技術空白,凸顯科技對實戰的支撐能力,帶動了上海現場勘查工作整體水平的轉型升級。
天津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十三支隊就當前打擊工作的難點——現場勘查中證據提取和固定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完成《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現場電子數據快速取證系統》,目前又完成了快取工具的集成。
天津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十三支隊電子物證檢驗科科長範瑋介紹:「這一項目填補了目前電信詐騙案件現場勘查中尚無專門的數據提取設備的空白,有效解決了電信詐騙案件現場勘查中涉案電子數據無法快速提取、有效提取、規範提取的難題。」範瑋說。
評委感言——
勤奮學習 善於學習 終身學習
決賽現場,由院士、科技精英、院校教授、實戰專家等組成的11人評審委員會,不斷向項目負責人質詢,提出意見、建議。
作為評委,已82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劉耀,全程參與決賽,一絲不苟地提問、打分。「新時代,刑事技術人員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公安刑事技術工作快速發展,讓我們真切感受到科技興警的力量。」劉耀說。
評委、安徽省馬鞍山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隊政委、高級工程師周克武說,每一個項目都凝聚了民警的智慧與心血。
「我雖然是賽場上的評委,但更是一名刑事技術警察,觀摩決賽,收穫頗豐。」評委、黨的十九大代表、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主任法醫師田雪梅說。
「『雙十計劃』很好地促進了刑事技術工作的發展,設計研發了具有極強實用性的高科技警務設備。」評委、中華全國總工會勞動和經濟工作部副處長牛宏睿認為,刑事技術「雙十計劃」值得在各行各業推廣學習。
(來源:中國警察網)
原標題:《科研創新:為刑事技術插上騰飛的翅膀 記首屆刑事技術「雙十計劃」攻關創新大賽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