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到底有沒有必要請律師?

2021-01-09 律視微言

編輯:左岸

刑事案件是國家為了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刑事責任而進行的一系列訴訟活動,很多人對於刑事案件是否有必要請律師爭議頗多,那麼刑事案件到底有沒有必要請律師呢?

相信有一部分人認為刑事案件大部分都是由國家機關來進行偵查、起訴、審判,其擁有收集證據的技術、手段往往是普通人沒有的,這種情況下想要跟國家機關對抗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律師也發揮不了什麼作用,更不可能改變審判結果,所以請律師沒有必要。但是在刑事案件律師真的發揮不了作用嗎?

並非如此,我們舉個最常見的情況,很多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機關拘留或逮捕後,往往都是被關押在看守所,在偵查階段家屬又不能跟犯罪嫌疑人見面,家屬在看守所外面著急,犯罪嫌疑人在看守所裡面也著急啊,那誰來充當信息的橋梁呢?這種情形下只能是律師,因為法律賦予了律師會見權,在偵查階段,律師可以去看守所跟犯罪嫌疑人見面、了解案件情況。

實際上在實踐中,並不是所有人都懂法律的,遇到偵查人員實施了違法行為,犯罪嫌疑人如何救濟?犯罪嫌疑人了解目前司法機關掌握的證據情況嗎,如何自己進行有效辯護呢?能不能辨別非法取證行為?被關押在看守所如何去收集犯罪嫌疑人無罪、罪輕的證據等等,這些是否都能由犯罪嫌疑人自己進行?尤其是在死刑案件中,一個不起眼的證據,一條很簡短的意見,就有可能決定著被告人的生死存亡。

當然在刑事案件中並不是只有律師才能成為辯護人,我國《刑事訴訟法》了律師、人民團體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的單位推薦的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都可以成為辯護人。除此之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也可以自行辯護。但是在司法實踐當中,律師是最常見的辯護人,因為相比其他辯護人,律師最有能力切實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其原因在於律師享有法律賦予的權利,會見、通信權,閱卷權、調查取證權等等,可以詳細了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的罪名及有關案件情況,從而能更好地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更好的準備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

在刑事案件中,是否需要請律師要根據當事人的情況來看,比如屬於法律援助律師範圍的,國家會指定援助律師。總的來說,因為刑事案件最終可能影響當事人是否要承擔刑事責任,且案件難度較大的話,當事人最好聘請律師。

相關焦點

  • 律師刑事會見的那些事
    但是對於刑事律師來說就是家常便飯了,去一趟就跟串門一樣輕車熟路。一般情況下,被刑事拘留後自己的親屬和朋友是無法相見,這個時候只有律師有權利去進行會見,這種情況下,律師就成為了家屬和當事人溝通的中間人了。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律師會見的時候到底做了些什麼。下面有一張刑事律師辦事的階段圖
  • 南安市深化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試點工作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泉州訊(記者郭紅燕 通訊員卓江河) 今年來,南安市司法局積極開展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試點工作,不斷提高該市刑事案件辯護率,深化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推進庭審實質化,促進司法工作,為刑事案件被告人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援助,真正讓每一個司法案件中的被告人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 十年來律師刑事業務的九大變化
    而比率偏低並未影響數量的增長,律師辦理刑事案件的總數量在持續上升,可從這幾個方面來理解:首先,刑事案件數量的增長和律師從業人數的迅速增長,帶來有律師參與刑事案件總量的自然增長。其次,最高院、司法部出臺的刑事辯護「全覆蓋」實施辦法,給律師參與刑事訴訟案件數量帶來政策性增長。第三,與涉及財產權益刑事案件數量的大幅上升有關。
  • 刑事律師常錚:走出「舒適圈」的開拓者
    在辦理「打工女溺嬰案」這一法律援助案件時,她真切地感受到刑辯律師的最大價值在於:保障無罪的人免受刑事追訴,保障有罪的人罪責刑相適應。通過代理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常錚更是深刻意識到:最大限度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讓每一個當事人在具體的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刑辯律師的基本職責,也是刑事辯護的價值所在。
  • 常州市首例「涉疫」刑事案件判決生效
    昨天,我市首例暴力妨害疫情防控檢查刑事案件判決生效。2月20日上午,該案件採用遠程視頻方式在天寧區法院開庭審理,並向公眾同步直播,引起社會各界關注,實時在線觀看超過160萬人次。    今年2月4日20時許,本案被告人葉某某駕車途經我市天寧區某村口疫情防控點時,拒不配合防控檢測,下車辱罵並持匕首刀柄擊打防控點志願者頭部,致其輕微傷。
  • 田文昌律師:走出刑事訴訟理念的十大誤區
    2012年《刑事訴訟法》修改時,雖然增設了第37條「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實有關證據」的條款,但該條款不僅來之不易,在修法過程中就頗有爭議,且一出臺就遭到非議和抵制。直至目前,對該條款的設置和解讀仍然爭執不斷。仍有觀點堅持認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對案卷沒有知情權,更談不上閱卷權。為此,律師會見核實證據時仍然阻力不斷、顧慮重重。
  • 在刑事案件中,生效判決能否作為免證事實?
    胡寒冰:經濟犯罪案件辯護律師、廣強律師事務所單位犯罪辯護與研究中心秘書長在刑事案件中,關於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能否作為免證事實,在司法實務中一直存在爭議的。從《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相關條文中可以看出,立法機關僅在《民事訴訟法》中對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事實和文書作為免證事實,對於其他免證事實則未有規定。
  • ...關於辦理侵犯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關於辦理侵犯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正義網北京9月13日電(記者孫鳳娟)9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發布,自2020年9月14日起施行。
  • 「常律師信箱」之刑事篇: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是否需要聽取辯護律師...
    【常律師信箱】常律師信箱是由勞動午報主辦,北京司法大講堂與北京市常鴻律師事務所協辦,常年推出的欄目,針對職工群眾關心的法律和維權問題進行解答。如您有法律問題或疑惑,也可來電諮詢常鴻律師事務所。我們將全力以赴,維護您的合法權益。
  • 律師代表遲夙生:刑事審判程序公正 違者應迴避
    《刑法》第二百四十一條規定: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按照被買婦女的意願,不阻礙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對被買兒童沒有虐待行為,不阻礙對其進行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  「這條規定明顯量刑畸輕,犯法者難以獲得重罰。」遲夙生認為,量刑和當今現實中兒童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被拐後給家庭成員造成的傷害無法相比。
  • 刑事辯護律師怎樣做無罪辯護、罪輕辯護?
    刑事辯護律師李揚博士刑事律師的辯護因為要與強大的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對抗,因此必然要經過艱苦的努力和適當的方法才能為當事人最後爭取到無罪或罪輕的結果。主要說來,刑事律師代理案件需要做到這樣幾點:第一、擅於把握每一分機會為當事人爭取利益。不論是公安階段、檢察院階段還是法院階段都要積極為當事人爭取利益。如果能在公安階段爭取不批捕,當事人不起訴或判緩刑的概率就大增!如果能在檢察院階段爭取不起訴,當事人就不會留下任何案底!即使爭取不到不起訴,那麼通過積極溝通減少檢察官給當事人的量刑建議,也會使當事人在法院時獲得減輕的刑罰。
  • 如何有效破解刑事辯護率低難題——最高法、司法部相關負責人詳解...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聯合印發了《關於開展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試點工作的辦法》。辦法為實現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規定了哪些保障措施?對提高律師刑事辯護質量作了哪些規定?面對相關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有關負責人對辦法進行了詳細解讀。  問:最高法、司法部為何聯合出臺辦法?  答:刑事辯護是刑事訴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 律師告訴您:你關心的那個人被抓後,你該如何做呢?
    如今,您什麼都可以不懂,但您不能不懂法律;您什麼都可以沒有,但不能沒有法律意識,否則,說不定明天吃虧就是您! 我們常說的「被抓」一般是指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
  • 廈門叮咚錢包:集資詐騙罪還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饒金祥律師
    至此,今年以來大量在平臺投入真金白銀卻無法贖回的投資者等來了官方的定調,「官宣」了「叮咚錢包」暴雷後,綜合全國其他p2p暴雷的結局,投資者們也基本預知了接下來的後果,算是結束了惶惶,但仍有相當一部分投資者無法擺脫一種困惑:叮咚錢包到底是集資詐騙還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 不服已經生效的刑事判決書該怎麼辦?刑事案件如何執行?
    對於一審案件不服當事人可以提起上訴,進行二審。可是對於二審判決書不服該怎麼辦呢?或者一審判決書的上訴期已過,該文書已經變成生效判決書該怎麼辦呢?這個時候是不是就沒有其他救濟途徑,只能自認倒黴呢?當然不是,對於已經生效的裁判文書,當事人不服的,可以申請再審,啟動審判監督程序。
  • 北京刑事律師劉高鋒:開展私募投資基金活動涉非法集資的有效辯護
    北京刑事律師劉高鋒:開展私募投資基金活動涉非法集資的有效辯護在私募投資基金領域中,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行為極易觸犯刑法的規定而被認定為非法集資的行為,最終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或者集資詐騙罪定罪處罰。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行為是否屬於非法集資行為,應當多方面審查,除了對於犯罪構成要件的審查之外,還需要結合非法集資行為的犯罪特徵進行辯護。
  • 法天刑辯律師團隊招聘啟事
    、以法科高學歷的中青年律師精英為骨幹的、從事民商事及刑事、行政等各領域法律實務的綜合性律師事務所。另有代理多起重大民事案件(包括著作權糾紛案、建築工程承包合同案、離婚案件)以及行政訴訟勝訴案,可提供經典判例。但刑事案件有風險,以前的成功案例不代表每個案件都能成功,請注意風險。本人座右銘:把刑辯做到極致,全力以赴,拳拳到肉,就是對司法公正的最大尊重。
  • 關於在刑事判決生效後另行提起民事訴訟賠償範圍的法律規定
    關於在刑事判決生效後另行提起民事訴訟賠償範圍的法律規定文/湯湘倫律師首先,在刑事法律中關於刑事附帶民事賠償範圍的規定中,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五十五條規定,對附帶民事訴訟作出判決,應當根據犯罪行為造成的物質損失,結合案件具體情況
  • 公安部:電信網絡詐騙無論案值大小一律立為刑事案件
    在江蘇南京召開的全國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推進會上,公安部要求,今後各地公安機關接到群眾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報案後,一律都立為刑事案件,按照刑事案件立案要求採集各類信息。公安部認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都是系列案件、團夥案件、跨區域案件,無論案值大小,都符合立案條件。
  • 能否推翻已經由生效民事裁判確定的案件事實並提起刑事程序?
    民事程序和刑事程序並沒有位階高低之分。不論是刑事判決還是民事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後,未經合法的審判監督程序撤銷前,都是有法律效力並且是必須要得到執行的。生效判決具有既判力,當事人不得在以後的訴訟中主張與該判決相反的內容,法院也不得在以後的訴訟中作出與該判決相衝突的判決。其中當然包括對事實的法律評價。生效民事裁判原則上不能輕易被否認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