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辦理侵犯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

2021-01-14 瀟湘晨報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

發布關於辦理侵犯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

正義網北京9月13日電(記者孫鳳娟)9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發布,自2020年9月14日起施行。

據了解,出臺智慧財產權刑事司法解釋,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加大智慧財產權刑事司法保護力度,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的重要舉措。司法解釋的頒布實施,對於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法律體系,統一法律適用標準,規範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案件辦理,營造良好創新法治環境和營商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兩高」相關部門負責人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答記者問

9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以下簡稱《解釋》),自2020年9月14日起施行。為更好地理解和適用《解釋》,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負責人、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廳負責人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

問:請介紹一下制定《解釋》的背景情況和主要內容?

答:智慧財產權刑事司法保護是智慧財產權保護中最具有強制力和威懾力的方式。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智慧財產權刑事司法保護。2019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意見》進一步明確「加強刑事司法保護,推進刑事法律和司法解釋的修訂完善。加大刑事打擊力度,研究降低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入罪標準,提高量刑處罰力度,修改罪狀表述,推動解決涉案侵權物品處置等問題」。司法實踐中,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智慧財產權犯罪新類型案件不斷湧現,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特別是侵犯商業秘密案件,爭議問題較多,亟需出臺相關司法解釋予以明確和規範。

《解釋》共十二條,主要規定了三方面的內容:一是規定了侵犯商業秘密罪的定罪量刑標準,根據不同行為的社會危害程度,規定不同的損失計算方式,以統一法律適用標準;二是進一步明確假冒註冊商標罪「相同商標」、侵犯著作權罪「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侵犯商業秘密罪「不正當手段」等的具體認定,以統一司法實踐認識;三是明確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刑罰適用及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把握等問題,規定從重處罰、不適用緩刑以及從輕處罰的情形,進一步規範量刑標準。

問:請介紹一下《解釋》的起草過程,制定的主要思路是怎樣的?

答:制定《解釋》這項工作醞釀已久。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從2018年起先後開展全國法院智慧財產權刑事審判工作調研、部分法院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閱卷調研、刑事審判工作座談調研等多項工作;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廳對全國11個省份2017年至2019年辦理的侵犯商業秘密刑事案件起訴、不起訴情況進行深入調研,並在全國經濟犯罪檢察部門對侵犯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法律適用問題開展了書面調研。我們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著手起草《解釋》,先後多次徵求中央有關部門、全國法院系統、檢察系統的意見,組織召開專家論證會,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充分聽取了有關專家、企業、社會團體、行業協會、律師及公民個人等多方意見。

在起草《解釋》過程中,我們堅持了以下幾個原則:

一是堅持罪刑法定原則,嚴格依法解釋。《解釋》嚴格遵循刑法的明文規定和立法本意,從懲處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的實際需要出發,綜合考慮司法實踐經驗,依法明確相關罪狀涵義,釐清罪與非罪的邊界。

二是堅持問題導向,有效解決司法實務問題。《解釋》從司法實踐需要出發,增加相關情節在定罪標準中的適用,構建合理的定罪量刑模式;規範假冒註冊商標罪、侵犯著作權罪、侵犯商業秘密罪法律適用中的難點、疑點問題,進一步統一司法標準。

三是堅持寬嚴相濟,突出懲治重點。《解釋》明確規定了從重處罰和不適用緩刑的具體情形,重點打擊以侵犯智慧財產權為業和因侵犯智慧財產權受過處罰後再次犯罪的情形,明確了罰金刑適用標準,充分發揮刑罰懲治和預防犯罪的功能;同時規定了從輕處罰的情形,有利於化解社會矛盾。

四是堅持凝聚法治共識,充分吸取各方建議。我們認真梳理研判了來自多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並予以了充分考慮和吸收,堅持在《解釋》中凝聚社會各界的法治智慧。

問:《關於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意見》明確提出「探索加強對商業秘密、保密商務信息及其原始碼等的有效保護」,《解釋》對商業秘密的刑事保護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答:商業秘密是由權利人自己採取保密措施保護的權利,不具有排他獨佔權,其本身界限相對模糊,國內外多方建議降低入罪標準,加大對商業秘密權利人的司法保護力度。《解釋》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對侵犯商業秘密罪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明確,主要體現在:

一是根據司法實踐需要降低了入罪標準。擴充入罪情形,將因侵犯商業秘密違法所得數額、因侵犯商業秘密導致權利人破產、倒閉等情形納入入罪門檻;根據司法實踐的具體情況及徵求意見期間多方意見,將入罪數額調整至「三十萬元以上」。

二是構建體系化、規範化的定罪量刑體系。本著罪責刑相一致原則,根據不同行為的社會危害程度,規定不同的「重大損失」認定標準。鑑於以盜竊等不正當手段獲取商業秘密的行為往往更加隱蔽、卑劣,社會危害性大,規定對此類行為可以按照商業秘密的合理許可使用費確定權利人的損失,不再要求將商業秘密用於生產經營造成實際損失。對於違約型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由於行為人對商業秘密的佔有是合法的,危害性相對小於非法獲取行為,在入罪門檻上應有所區別,損失數額應當按照使用商業秘密造成權利人銷售利潤的損失計算。

三是明確法律適用、統一司法標準。針對當前司法實踐中認識不一致的問題,《解釋》予以明確和規範。如規定只有在商業秘密喪失非公知性或者滅失情形下,才能依據商業秘密的研究開發成本確定損失數額,而不應將商業秘密的研究開發成本擴大適用於各類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以統一司法實踐認識。

【來源:正義網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兩高出臺司法解釋 加大智慧財產權刑事司法保護力度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關於辦理侵犯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9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發布,自2020年9月14日起施行。
  • 「兩高」發布司法解釋 進一步降低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入罪門檻
    司法機關通報的侵犯智慧財產權刑事犯罪案件中,就曾出現過這些「冒牌貨」的名字。《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以下簡稱《解釋》)13日發布,14日施行。
  • 最高院司法解釋大全(1997年-2020年)
    2009年11月12日法釋[2009]18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製造、買賣、運輸槍枝、彈藥、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決定 2009年11月16日法釋[2009]19號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09年12月3日
  • 最高法民三庭負責人就侵犯商業秘密民事案件司法解釋及專利授權...
    9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侵犯商業秘密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授權確權行政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一)》。兩項司法解釋將於2020年9月12日施行。
  • 兩高發布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司法解釋
    央視網消息:9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司法解釋首次對「人肉搜索」行為的認定,網站洩露公民個人信息等的認定進行了明確。
  • 「兩高兩部」關於辦理掃黑除惡案件的最新意見(附全文)
    4月9日上午,全國掃黑辦首次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印發的《關於辦理惡勢力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關於辦理「套路貸」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關於辦理黑惡勢力刑事案件中財產處置若干問題的意見》《關於辦理實施「軟暴力」的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等4個意見
  • 關於幫助信息網絡犯罪等司法解釋
    《關於辦理非法利用信息網絡、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重點難點問題解讀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線傑吳嶠濱(三)關於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的有關認定問題為了及時調整刑法懲處網絡犯罪幫助行為的策略,體現幫助行為正犯化的立法思路,刑法修正案(九)增設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部分司法解釋及相關規範性文件的決定(附目錄)
    )為切實實施民法典,保證國家法律統一正確適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等法律規定,結合審判實際,現決定廢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解釋》等116件司法解釋及相關規範性文件(目錄附後)。
  • 在刑事案件中,生效判決能否作為免證事實?
    胡寒冰:經濟犯罪案件辯護律師、廣強律師事務所單位犯罪辯護與研究中心秘書長在刑事案件中,關於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能否作為免證事實,在司法實務中一直存在爭議的。例如最高人民檢察院在《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將人民法院的生效判決作為免證事實,規定在法庭審理中下列事實不必提出證據進行證明:…… (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確認並且未依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理的事實;……又如江蘇省公檢法司出臺的地方性司法規範文件——《關於刑事案件證據若干問題的意見》也認為生效判決可以作為免證事實
  • 最高法發布司法解釋規範刑事裁判涉財產部分執行:贓款贓物收益可...
    最高法執行局負責人就規定的具體內容回答了《法制日報》記者的提問。    可直接處置偵查機關查封財產    記者:由執行機構負責的事項有哪些?    最高法執行局負責人:司法解釋明確罰金、沒收財產、責令退賠、處置隨案移送的贓款贓物、沒收隨案移送的供犯罪所用本人財物以及具備繼續追繳條件的案件,由法院執行機構負責執行。
  • 公司接受出資人以智慧財產權使用權出資,要注意哪些法律問題?
    [1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技術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五條[12]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13],明確了專利使用許可和商標使用許可分為獨佔使用許可、排他使用許可和普通使用許可。
  • 最高法智慧財產權法庭:加快反壟斷、植物新品種等司法解釋起草工作
    據介紹,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是最高人民法院派出的常設審判機構,統一審理全國範圍內專利、壟斷等專業技術性較強的民事和行政上訴案件,肩負著統一專利、壟斷等智慧財產權案件裁判尺度、進一步提高審判質量和效率、提升司法公信力和國際影響力、為加強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國家智慧財產權戰略實施提供司法保障的重大使命,通過實現審理專門化、管轄集中化、程序集約化和人員專業化,為智慧財產權強國和世界科技強國建設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和服務
  • 最新詐騙罪法律法規大全(2019年版)
    >第二百六十六條的解釋》(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懲治虛開、偽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的決定》三、詐騙罪司法解釋(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擾亂無線電通訊管理秩序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適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違法所得沒收程序若干問題的規定》
  • 最高法出臺司法解釋:用受賄贓款「理財」屬洗錢
    最高人民法院10日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洗錢等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依法、有效懲治洗錢,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資助恐怖活動等犯罪活動。其中,通過金融機構以外的途徑,協助轉換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六類行為被認定為洗錢。該司法解釋自11月11日起施行。
  • 最高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一)》的十二個變化與解讀鑑於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下稱原《建工解釋》)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二》(下稱原《建工解釋二》)已失效,本文中將新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一
  • 徐匯檢察籤訂四方協議,打出智慧財產權保護「組合拳」
    生育過程中,很多女性在產後可能面臨著會陰水腫、撕裂、剖宮產傷口疼痛、傷口滲出等一系列問題。面對這些問題,醫用冰袋往往能夠起到很好的止血、鎮痛、緩解水腫、促進傷口恢復的效果。然而,一些不法分子為了牟利,竟然製造偽劣醫用冰袋並銷往市場。近日,徐匯區人民檢察院就辦理了一起生產、銷售偽劣醫用冰袋案。
  • 關於在刑事判決生效後另行提起民事訴訟賠償範圍的法律規定
    關於在刑事判決生效後另行提起民事訴訟賠償範圍的法律規定文/湯湘倫律師首先,在刑事法律中關於刑事附帶民事賠償範圍的規定中,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五十五條規定,對附帶民事訴訟作出判決,應當根據犯罪行為造成的物質損失,結合案件具體情況
  • 新修訂的民間借貸案件司法解釋(答記者問+全文)
    關注我們↑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新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民一庭負責人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1991年8月13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6條規定,民間借貸利率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長期以來,這一規定為社會各界所知悉、所接受,各級人民法院依據這一司法解釋審理了大量民間借貸案件。2015年9月1日施行的《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也是將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作為考慮利率保護上限的一個重要因素。
  • 司法解釋出臺後(2003年5月27日)
    一直以來,商品房的合同糾紛案件不僅困擾著消費者,也給審理案件的法官們提出了許多有待解決的問題,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就及時的出臺了審理此類案件的司法解釋,我們這就來看看它的具體內容。  據消費者協會的統計,商品房買賣糾紛已經成為當前十大投訴熱點之一。最高人民法院將於6月1日起正式實施《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