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頭頂的「菱形縫隙」,預示了娃的健康狀態,6種變化寶媽要注意

2020-11-22 騰訊網

囟門的狀態變化,代表著寶寶的健康狀況,寶媽不要忽視。

執筆:張大貓

編輯:張大貓

定稿:歐陽比文

新生兒出生後,我們會發現寶寶頭頂上有一處部位「十分特殊」。這裡摸起來很柔軟,好像沒有骨頭一樣,有時候還會向下凹陷,甚至會「呼扇呼扇」跳動。

在醫學上,這個部位被稱為「囟門」,是新生兒頭上獨有的特殊區域。可別小看了這個不起眼的「天窗」,事實上,通過囟門的閉合狀態,醫生可以輕鬆準確判斷出娃的健康狀況。

囟門到底是咋回事?它的作用又是啥呢?

昨天群裡聊天,談到孩子的成長發育,露露媽有些鬱悶。

前幾天她剛帶著自己家11個月大的露露去了醫院做保健,測量頭圍的時候發現露露的頭圍有48.8cm,超出正常值0.2cm。露露媽本來沒覺得有啥問題,但醫生的話卻讓她十分緊張。

醫生解釋說,露露的頭圍比起其他的同齡小朋友確實要大一些。之後醫生又摸了摸露露的囟門,然後在醫生的詢問下,露露媽把孩子的情況都跟醫生說了。

「露露出生時足月,是順產,平時的生長發育和其他同齡娃沒差啥,就是運動發育和語言發育比同齡孩子遲了2、3個月吧。」

醫生建議露露媽帶孩子做個腦部核磁共振檢查,以便確定一下孩子是否存在「腦積水」的情況。因為現在還沒結果,所以露露媽很忐忑。

人的顱骨是由6塊骨頭組成的,孩子在出生後因為顱骨發育尚未完全,骨頭和骨頭之間會存有縫隙,頭頂部和後枕部有2處分別因4塊頭骨和3塊頭骨拼接留下的縫隙(尚未被骨頭覆蓋的區域),被稱為前囟門和後囟門。

一般情況下,後囟門因為是3塊骨頭的拼接的縫隙,本身就比較小,並且在出生時已經接近閉合狀態,僅能容納指尖,十分不容易被觸摸到,而且閉合的也比較早,在娃出生1~4個月左右就閉合了。

因此,我們日常談到的囟門多指前囟門。即寶寶頭頂由兩側額骨和兩側頂骨之間形成的「菱形縫隙」。前囟門最遲的閉合時間在1歲半左右。

正常來說,娃的前囟門出生時直徑大約在1.5~2cm左右,之後隨著生長,前囟門會因為頭圍的增加而逐漸增大,大約在6個月左右到達最大值,直徑介乎2.5~3cm之間。

之後,隨著的顱骨縫隙逐漸長合,囟門的面積會逐漸縮小,在娃1~1歲半的年齡裡會完全閉合,最遲不會超過1歲半。

囟門的6種變化,代表孩子不同的健康狀況

一般來說,兒科醫生都會通過寶寶的囟門變化狀態,來判斷娃的健康狀況。囟門大約會有6種變化,不同的變化都代表了孩子不同的發育情況。

1)囟門早閉

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情況,但具體情況也代表不同的含義。有些娃因為先天發育差出現了囟門早閉,這就不是什麼好事,在醫學上被稱為「先天性小頭畸形」。

不過,並非所有囟門早閉都是不良情況,如果孕媽孕期營養補充的好,孩子出生後發育的也不錯,也會出現一定程度囟門早閉的情況。

具體的分辨方法可以通過兒童體檢來判斷,看看孩子的頭圍是否正常,全身的發育水平是否與月齡吻合,就能很好的判斷孩子健康與否。

2)囟門遲閉

有的孩子年齡超過1歲半了,囟門依然沒有閉合,那就說明娃的健康可能出問題了。常見原因多半是佝僂、骨骼組織發育不良或者甲狀腺異常等。

其中最常見的還是缺鈣,如果確定娃是因為缺鈣而出現的囟門遲閉,那麼可以遵醫囑使用鈣劑和維生素D,並且抽空多曬曬太陽。

3)囟門過大

有些孩子出生後囟門會比較大,甚至會達到4cm左右,並且頭部看起來也比同齡娃明顯要大不少,這時候就得就醫諮詢檢查了。

兒科主任醫師謝丹宇教授指出,「先天腦積水的娃,出生後囟門會快速增大,頭圍也會比別的孩子大,如果他們的囟門摸起來鼓鼓的很飽滿,用手拍拍還有『噗噗』的聲音,這時候就需要做頭部MRI檢查,來確診孩子是否存在『腦積水』的情況。」

4)囟門過小

有的孩子囟門還會比其他娃小,家長們也不用太緊張,只要娃的頭顱在不斷增長,並且始終保持在正常範圍內,哪怕囟門小一些也是沒問題的。

5)囟門凸起

一般情況下,囟門的位置因為沒有頭骨支撐,平時大都是略微凹陷的狀態,一旦它突然隆起,甚至鼓脹的十分明顯,並且摸起來有些緊繃,那麼家長就需要注意娃的狀態了。

如果孩子同時還伴有發燒、嘔吐甚至是抽風的情況,就需要考慮孩子是不是因為顱內感染而出現顱內高壓,這些情況多半和腦膜炎、腦炎等疾病息息相關。家長要帶娃及時就醫。

此外,如果寶寶長期食用魚肝油、四環素或者維生素A,也會引發前囟門隆起的情況。

5)囟門深凹

如果娃的囟門出現了明顯的凹陷,比平時凹的還要明顯,那麼說明孩子可能是嚴重缺水了,家長在給娃補水前應該就醫諮詢。另外,如果娃存在營養不良的情況,也會導致囟門深凹。

日常的囟門護理,寶媽要做到這些

1)別固定娃的睡姿

因為囟門的存在,娃的頭型尚未固定,因此寶媽不要讓娃習慣一個方向睡覺,寶媽可以經常改變一下娃的睡姿,確保娃的頭型不會受到影響。

2)不給娃使用硬枕頭

當娃3個月大能使用枕頭的時候,寶媽給娃選擇枕頭一定要注意材質,避免選擇過硬材質的,這樣的枕頭孩子用著不舒服,而且還會引發娃的頭部變形。

3)避免稜角磕碰娃的頭

家長應該家中家具的稜角做好處理,以免孩子磕碰傷到頭部。如果不慎擦破了頭皮,應該及時用消毒棉球進行消毒,避免出現感染的情況。

4)做好保暖工作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家長這時候帶娃出門一定要做好頭部的保暖工作,給娃帶上帽子,既保暖又保護囟門,可謂一舉兩得。

囟門護理的注意事項

1)清理時機

囟門的清理可以在給娃洗澡時進行,儘量使用嬰兒專用的不含強鹼的肥皂或者洗髮露。避免娃的頭皮被刺激誘發溼疹。

2)清理方式

家長給娃清洗囟門時,應該用手指輕輕揉搓,千萬不要強力按壓後者強力抓撓,更不要使用工具在囟門處亂劃。

3)乳痂的處理

一般來說,娃的囟門處都會有一層「乳痂」,看起來油油的、髒兮兮的,其實這層乳痂可以很好地保護囟門,不一定非得除去。

如果寶媽實在嫌乳痂太髒,可以使用精油輕輕揉搓,並且不要指望一次就能洗乾淨,多洗幾次自然就會清理乾淨。

錦鯉媽咪有話說

寶寶的囟門是非常重要也非常脆弱的部位,家長在日常帶娃的過程中一定要謹慎再謹慎。以免給娃造成傷害。

相關焦點

  • 都是帶娃,為什麼有的寶媽帶娃時尚辣媽,而有的寶媽邋裡邋遢?
    文丨木棉媽媽生娃前誰還不是個精緻的豬豬女孩兒,可什麼生娃後寶媽們的表現就兩極分化了呢?中午跟同事聊天,說起來當媽媽以後的轉變,我跟同事都有一段時間的全職帶娃經歷,一直把孩子帶到兩歲才開始出來工作上班。同事說:我前段時間找工作,我連庫管類的工作都投了,我可是正經大學畢業人力資源專業啊!
  • 從孕媽的表現看出胎寶的性格,這種狀態的媽媽,多半懷了個調皮娃
    執筆:毛婷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懷上寶寶之後,孕媽們都會猜測自己腹中胎兒是什麼樣的性格,其實娃將來是文靜還是調皮,孕期就能看出來了,胎寶在肚子裡的時候就會通過這些「信號」來提醒媽媽做好準備來「接招」了。
  • 寶爸不願帶娃咋辦?寶媽自我安慰式妥協:就當他是一臺「提款機」
    在「喪偶式育兒」盛行的現在,很多孩子可能很難體會到父愛如水,感受更多的是「父愛如神,神龍見首不見尾」,而辛苦的寶媽則獨自撫養孩子長大。寶爸不願帶娃?寶媽自我安慰式妥協:就當他是一臺「提款機」前段時間,有位寶媽在網上講述了自己在帶娃時的所見所聞。一天,她帶著孩子到公園去玩,此時正是孩子假期時間,所以人流量也比較大。
  • 生娃之後,寶媽會多出5個「新習慣」,都符合證明是個合格的媽媽
    但等小糖果出生以後,糖媽才知道有時候不是想不變就不變的,媽媽這個身份會逼著你做出改變。在生娃前,糖媽的廚藝基本上屬於「小白」,平時家裡都是由糖爸做菜,但等孩子出生後,我卻學會了煲湯這種「高階廚藝」,而這都是為了讓娃可以多喝一口母乳。如果光是學一些生活技能,當然是好事,可當媽之後還多這些「新習慣」,各位寶媽快看看你有沒有。
  • 「醜娃媽多作怪,長這樣好意思天天曬!」寶媽圈頻繁曬娃,惹人煩
    "就愛朋友圈曬娃,招誰惹誰了?"寶媽特別喜歡曬孩子,已經成為新手寶媽們的"流行病",哪天不曬,好像就表示缺少了對孩子的愛。可你曬你家孩子,對看你朋友圈的人來說,這可真不是享受。"醜娃媽多作怪,長這樣好意思天天曬!"
  • 雙旋男孩沒得找、女孩沒人要?娃頭頂「旋」的特殊性,家長要知道
    雙旋男孩沒得找、女孩沒人要?這可不一定開心果媽媽在上初中的時候,有一次無意間發現同桌的頭頂上,有兩個「旋」,開心果媽媽覺得很神奇,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回家後,便和母親說起這件事兒。而後,母親說:「你同桌的脾氣肯定不太好吧!」開心果媽媽想了想,好像確實是這樣。而後母親告訴我:「雙旋的男孩沒得找,但是,雙旋的女孩兒卻是沒人要的。」
  • 十二星座如何帶娃?來看看你是不是神對應?
    白羊座媽媽熱情,衝動,愛冒險寶媽:「哇,這個衣服好好看,給娃買了哇,這個玩具好玩,給娃買了哇,我要給孩子做輔食,輔食工具買了哇,這套餐具好可愛,給娃買了哇,這個好看,這個感覺很好吃,這個可以給娃當玩具。。。」
  • 「愣頭青」奶爸抱著娃大喊「我娃呢?」網友:這「傻爹」我服了
    平時如果總是由寶媽一個人帶娃的話,那也是夠辛苦的,所以寶爸們如果有時間的話,也會順帶幫忙看看娃。不過最近有一位寶爸幫著帶娃,確是弄了一個大笑話。這不,這位寶爸帶著自己的寶寶在公園裡曬太陽,左手抱著寶寶,右手卻拿著手機遲遲不放,全神貫注地玩著手機。
  • 同樣都是帶娃,「假精緻」與「真粗糙」的母親,養出的娃區別明顯
    不可否認,有很多寶媽確實會因為帶娃而忽略了自我穿衣打扮,對於家裡的整潔程度也不是特別看重,而這樣的寶媽大多都會被人們打上「真粗糙」的標籤。不過隨著社會的進步,尤其是一些90後的寶媽們,在帶娃時的情況卻截然不同。佳佳就是一位90後寶媽,在沒有生娃之前就是一位時尚達人,平時的生活也非常的精緻,穿衣打扮也很得體。
  • 2~6歲是娃英語啟蒙黃金期,但這3個坑家長經常踩,娃只會事倍功半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來,孩子,今天我們學習以c開頭的單詞,別磨磨蹭蹭,快過來!」寶媽樂樂看到娃一學習英語就無精打採,內心十分惱火,她直接把手中的單詞卡片摔到桌子上:「你多大了知道不?你4歲了!人家楊冪的女兒小糯米3歲就會用英語跟媽媽交流了,你呢?連單詞都記不住幾個!」
  • 寶媽禁止孩子吃零食,爺爺卻帶娃跑去陽臺偷吃,網友:看著就香
    福的時代,穿衣吃飯不愁,可是對於"吃",確實當代父母和老人帶娃的爭議點。怎麼吃,吃什麼是兩代人育娃最不同的地方。爺爺為了給娃娃吃零食,竟然偷偷帶著去陽臺琪琪三歲了在家的時候媽媽管得比較嚴,零食很少吃。因為媽媽覺得零食總是營養不夠,而且吃了以後就不好好吃飯。所以媽媽幾乎不讓琪琪吃零食。
  • 娃在家寫網課作業沒印表機,寶媽手繪試卷,和列印的相似度達95%
    寶爸寶媽們為了孩子的作業真是搬出了自己的十八般武藝。 比如這位寶媽,抄題技能堪比印表機! 寶媽手繪娃的網課作業,圖文並茂線條清晰,老師稱讚:堪比印表機 對於上網課這件事,很多孩子已經逐漸習慣了。
  • 從不在朋友圈曬娃的媽媽,是愛自己勝過愛娃嗎
    寶媽從來不曬孩子,是愛自己勝過愛孩子嗎? 從來不曬孩子的寶媽,也要分類,朋友圈不曬娃的寶媽基本有以下幾類: 1、從來不發朋友圈 這類媽媽從來不發朋友圈,這些媽媽生活或者更充實,沒有養成把點滴發到朋友圈中的習慣,而對於孩子也是有單獨的記錄方法,比如說拍攝視頻和照片。
  • 有種隱形傷害叫「抱著寶寶出門」,方便了寶媽自己,卻可能傷到娃
    其實,許多寶媽都和小劉有一樣的想法,卻忽略了,不是大人抱著辛苦不辛苦的原因,重點是孩子舒不舒服!為什麼不建議長時間「抱」寶寶出門?第一,小嬰兒不適合長時間抱著抱娃外出不像在家裡哄娃,五分鐘十分鐘就可以,下樓散步還好,要是出門,會需要更多的時間。
  • 起床後「娃不見了」,跑出客廳一看,寶媽怒氣值暴增
    這次萌萌也感受到了寶爸帶娃的粗心之處,所以萌萌之後對老公說,在照顧孩子之前一定要學習一些育兒知識,這樣才能夠明白在生活中怎樣做才會不傷害寶寶。寶爸帶娃會出現哪些錯誤行為?3.照顧孩子不細心要照顧剛出生的寶寶,必須要細心,如果沒有細心和耐心,很容易讓寶寶受到各種因素的傷害。但是很多寶爸照顧孩子一點都不細心,很多細微之處,寶爸根本觀察不到,就有可能讓寶寶在生活中受到危害的風險增大。寶爸寶媽在照顧孩子時需要注意什麼?
  • 25歲寶媽生4胎無人管,娃餓得喝水充飢,網友:娃可憐大人可恨!
    虛弱的寶媽無力抱起孩子,只能讓寶寶平躺在床上自己喝奶。自從當了母親之後,真的是沒有辦法看這種視頻了,好像自己的淚腺都變得脆弱起來了,總是忍不住默默流淚。這位寶媽明明才剛二十五歲啊,就已經生了四胎了,大約算起來,也是一年一胎的樣子;中間連一個恢復身體的時間都沒有啊。看著寶媽虛弱地躺在床上,旁邊的一個女寶寶還在不停地亂滾;身後還躺在一個男寶寶,正在玩媽媽的頭髮。
  • 朵媽陪娃|孩子學習拼音90%會犯的通病,早重視早解決!
    「又學英語又學拼音的,也太容易混淆了吧」在後來與寶媽們的交流中,也確實發現很多孩子都有這個問題,經常是教著拼音蹦出英文發音。想給他糾正吧,他就不開心不樂意撇著個嘴委屈巴巴,甚至乾脆哭起來不學了。其實,站在娃的角度想也可以理解,學了那麼久的英文字母,以前每次你都會表揚他學得好,現在你突然說他讀得不對,娃當然不樂意了。
  • 喜歡頻繁在朋友圈曬娃的寶媽,多半過得不幸福,原因很現實
    通過朋友圈的內容,就可以看出這個人目前處於什麼生活狀態。讀書、戀愛、結婚、生娃等。尤其是很多女性有了孩子後,就變成為了曬娃狂魔。有娃後,我也喜歡在朋友圈曬娃。看到孩子可愛的瞬間,老母親都會忍不住想去分享。我也經常會在朋友圈看到其她寶媽曬娃,這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樂趣。適當的曬娃並不讓人反感。但如果曬娃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那麼勢必會引起人的反感,而且說明這個寶媽家庭生活出了問題。
  • 生娃時間有講究,跟產婦關係更大
    而自古至今我國民間一直流傳著「午時不生女,子夜不生男」的說法,防止由於生娃時間不對而和孩子「相衝」,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健康,然而這種說法真的靠譜嗎?「午時不生女,子夜不生男」?生娃也要看天時?所以說「午夜不生女,子夜不生男」的說法並不正確,而生孩子到底要不要「看天時」,主要還是要看寶媽自身的狀態。
  • 娃的睡姿不當會影響耳朵發育,導致「招風耳」?3個問題一次說清
    娃的睡姿確實會一定程度導致耳朵「變形」,但睡姿並非「招風耳」的主要成因。執筆:張大貓編輯:張大貓定稿:歐陽比文孩子出生後,父母都會非常在意孩子的顏值,也非常注意娃的健康。如果寶寶有一些與眾不同的生理特徵,多數寶媽會非常緊張。不僅擔心娃的顏值,更擔心對健康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