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裡木油田克拉油氣開發部強化冬季練兵
全面提升主力氣源高峰戰鬥力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蘇華 通訊員王衛華 黃勁程)「提升自身技能,才有保供底氣。」1月5日,塔裡木油田克深9採氣作業區經理黃鐘新說,作為西氣東輸主力氣田之一,他們在冬供保障上因井施策,以技增氣,提升員工應急處置能力,「不讓一口井受凍,不讓一口井躺倒」,為西氣東輸下遊居民和新疆南部百姓「加氣」禦寒。
進入冬供期,作為負責克拉、克深天然氣主力生產區的克拉油氣開發部,根據以往冬供經驗,發布基層管理和基層操作兩個手冊,並在各採氣作業區全面啟動「冬季崗位大練兵」理論培訓,分崗位、分專業進行冬季操作注意事項、凍堵故障處理、工藝參數調整、應急預案等訂單式培訓。經過「兩冊」理論的持續培訓學習和前期充分準備,基層各單位「冬季崗位大練兵」實操培訓全面啟動。
「液壓扭矩扳手適合不同工作環境的操作要求,能有效降低工作強度。在高壓泵站的油壓作用下,配合不同規格的套筒,就可完成各種螺栓的緊固與拆松工作……」1月3日,克深9採氣作業區副經理景玉平,帶著員工走進克深903井現場,對員工進行MXT20型液壓扭矩扳手使用培訓。
克深9氣田氣藏埋深近8000米,單井平均日產超60萬立方米。針對氣藏特點,為提升員工技能水平,克深9採氣作業區多次組織技能培訓,讓員工真正了解自身技能水平,找出薄弱點,量身訂製提升計劃。
目前,克拉、克深10、克深8等採氣作業區從轉變學習觀念、崗位練兵常態化、創新培訓載體三個方面入手,強化冬供技能培訓,助力員工提素快成長。充分發揮站隊長、工程師、技術骨幹的作用,將課堂前移到生產現場,結合現場實際講解、提問,讓員工能夠在工作中及時提高技術水平。同時,在集中講課、專題講座等傳統培訓方法的基礎上,積極構建多元化學習交流平臺,營造出「勤學苦練、創效益、做貢獻」的工作氛圍,為安全有序生產奠定基礎、增添「底氣」。
「通過強化『兩冊』的宣傳培訓、現場運用,員工明確了『幹什麼、如何幹、幹成什麼樣』,一旦出現問題,能夠及時報告並以最快的速度排除隱患,保證輸氣生產平穩。」黃鐘新說,克拉油氣開發部正全面提升員工應急處置能力,及時掌握氣井、集氣站、管線等生產運行狀況,多措並舉全力保障天然氣生產安全運行,努力讓下遊百姓溫暖過冬。
華北油田儲氣庫群採氣量連破峰值
中國石油網消息(特約記者劉天一 熊巧紅)1月6日起,全國多地開啟「速凍」模式。1月1日至6日,華北蘇橋儲氣庫群日採氣量呈高位運行狀態,最高日產氣量超1000萬立方米,創歷史同期新高;京58儲氣庫群日採氣量連破峰值,同比增長33%。
華北油田蘇橋儲氣庫群是目前國內埋藏最深、壓力等級最高的儲氣庫。本輪採氣周期,蘇橋儲氣庫群4座儲氣庫19口氣井滿負荷運行,採氣量同比增30%。
京58儲氣庫群因距首都最近而被譽為京南第一庫,對保障首都及周邊地區穩定供氣具有重要意義。華北油田加大存儲天然氣力度,前期制訂採氣工作計劃,對儲氣庫集注站、單井工藝設備和基礎設施等進行「全面體檢」,加快推進關鍵設施的維檢修工作。該儲氣庫群還將科技興庫作為重中之重,推進擴容達產,新增工作氣能力逐年提升。目前,京58儲氣庫群日採氣量超500萬立方米,創新高。
我的保供故事:瑪河有個好漢梯
2020年12月31日,雪後的石河子臥龍山氣溫已經降到零下30攝氏度。21時,新疆油田採氣一廠瑪河氣田外巡崗張麟打開遠光燈,駕駛著皮卡車駛出作業區,認真巡查作業區的7口「寶貝井」。保證這些井正常生產是他每天的工作。
瑪河氣田有7口天然氣井,都是保供行列裡的「強先鋒」,一口井的採氣量可滿足20萬戶的城市居民一天使用。然而,這些「寶貝井」大多在山高路陡的峁頂或坡壁上,其中,MN1005井就在1000多米高的大山之端,採氣工每天要從一條無人溝底部順著陡坡爬上去巡檢氣井。
這坡陡有70多度,當地牧民稱其為羊見愁的閻王坡,每次巡檢爬個來回至少要半個小時。2012年,員工們繞山巡檢的窘境終於結束了,作業區員工硬是在這羊腸小路上,修出一條有280個臺階的巡井路,被大家戲稱為好漢梯。這個臺階道長1.2公裡,自下而望,蜿蜒向上看不到頭,仿佛「天梯」一般。
80後巡井工張麟每天要巡井兩次,往返「天梯」千餘級臺階,如果遇到雨雪天氣,臺階溼滑難行,巡井時間更長。這樣的堅持,已經成為張麟和他所在班組的日常。「2020年是氣田天然氣增壓及深冷提效工程正式運行後的第一個冬季。深冷裝置投產期間,需要調整產量,一天下來,我在這個梯子上來回要跑三四趟,像跑了個馬拉松。」說起之前那段經歷,張麟歷歷在目。
「今年的保供工作內容增加了一倍,站區擴大了一倍。以一個三口之家一天用1立方米氣來計算的話,我們瑪河氣田員工每堅守一天,就能溫暖到150萬個家庭。」張麟自豪地說。(記者 宋鵬 通訊員 白祺琪)
穩定供應 早字當頭
中國石油網消息 1月6日,北京地區最低氣溫已降至零下17攝氏度。為保障天然氣穩定供應,天然氣銷售北京分公司統籌安排,多點發力,積極與上下遊單位溝通銜接。
北京分公司早部署、早動手、早落實,提前制定冬季應急保供方案。截至1月6日,天然氣銷售北京分公司入冬以來供氣量超50億立方米,為保障北京市冬季天然氣穩定供應保駕護航。
圖為員工在北京馬駒橋門站安全檢查。 金添 侯明明 攝短評
內心有擔當 拼搏有動力
情系萬家,氣暖人心。寒冬保供,石油人不遺餘力。往返千餘級「天梯」的身影、風雪路上糊住的雙眼、零下30攝氏度下被汗水浸透的衣衫……石油人始終以「寧可自己受罪、不讓設備受凍,寧可自己挨餓,不讓用戶受冷」的責任感堅守崗位,攻堅克難,為千家萬戶送去滾滾熱源。拼搏的動力何在?
拼搏的動力在於肩上有擔當。胸懷奮鬥之志、奉獻之情,強化服務意識,越是艱險越向前。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察實情、鼓實勁、辦實事、求實效,把保供責任扛在肩上、掛在心上。
拼搏的動力在於心中有大愛。自覺把用戶放在保供最高位置,牢固樹立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是石油人保供的行為自覺。
拼搏的動力在於有洞悉市場的履責能力。時刻以市場變化為指針,做好動態調整,是各石油企業的保供準則。正是有了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動態調配氣井產量,才做到了快速反應,確保天然氣不斷供。
冬供輸送的是氣,溫暖的是心。堅決打贏這一戰,石油人無懼風雪嚴寒。(薛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