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江蘇大事記:建立江蘇省經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

2020-11-15 中安在線網站

  1月1日省政府決定,從本日起糧油議購議銷,實行多渠道經營。

  1月18日國務院批准江蘇省實行市領導縣新體制。3月1日,全省正式實行市領導縣的新體制,撤銷蘇州、鎮江、揚州、徐州、淮陰、鹽城、南通等7個地區,共設11個省轄市,即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揚州、徐州、淮陰、鹽城、連雲港、南通等市。

  1月31日~2月3日省委召開地、市、縣委書記會議,提出1983年要抓好黨政機關的改革,農村的改革,工礦企業的改革,城鄉流通體制的改革,科學、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的改革等五個方面的改革。

  1月省政府決定,從1983年起,全省開始實行指令性計劃、指導性計劃和市場調節三種管理辦法的外貿計劃管理新體制。這是在國家外貿計劃體制沒有改變的情況下,江蘇省率先試行的改革。

  2月6日~9日鄧小平在江蘇視察。他指示江蘇的經濟建設,要走「外引內聯」的路子。回京後,他肯定和介紹了江蘇的兩點經驗:一是依靠了上海的技術力量,吸收了不少上海退休老工人到江蘇工作;比較重視知識分子的作用。二是發展了集體所有制,也就是發展了中小企業。

  2月8日《新華日報》報導,江蘇省積極試行新的用工制度,革除「鐵飯碗」、「大鍋飯」的弊病。把過去招收固定工的制度改為招收1年以上計劃內合同工的制度,並按「公開招工、自願報名,德智體全面考核,擇優錄用」的原則招用。

  3月11日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關於農村人民公社有準備、有步驟地實行政社分設的決定》,要求各地力爭在1984年上半年基本完成政社分設工作,把農村的全面改革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

  3月25日中共中央調整江蘇省委領導班子,不設第一書記,改設書記、副書記,韓培信任中共江蘇省委書記。

  3月漣水、泗洪、沭陽、東海、邳縣、銅山縣被國務院列為商品糧基地建設試點縣。

  4月20—30日省政協五屆一次會議召開。會議通過了《同心協力,勇於改革,為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貢獻力量》的政治決議,選舉錢鍾韓為主席。

  4月22—30日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召開。會議通過了省「六五」計劃的決議等文件,選舉了新一屆省人大常委會和省人民政府,儲江為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顧秀蓮為省長。

  4月省政府機構改革方案經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批准。經過調整,省政府由原來79個工作部門減少到40個。

  5月27日省政府發出《關於試行紡織品產銷結合體制的通知》,指出,這是適應買方市場的新形勢,促進產品適銷對路,更好地發展生產,擴大流通,適應市場需要,提高社會經濟效益,開創紡織品產銷新局面的一項重要改革措施。

  8月30日江蘇省第一個市聯社——常州市供銷合作聯社成立。常州市聯社是在市屬武進、金壇、溧陽三縣和市郊的318個基層供銷社進行初步體制改革,成立縣和郊區供銷合作聯社的基礎上建立的,是縣、郊聯社的經濟聯合實體。

  10月4日利用外資建造的南京金陵飯店正式開業。飯店主樓共37層,高110.75米;為中國大陸當時樓層最高的現代化旅遊大廈。

10月15日 省委發出《關於認真學習的通知》。11月5—15日,省委六屆七次全委(擴大)會議召開,作出全省分期分批完成整黨任務的部署,江蘇省開始全面整黨。先省級機關,後市、縣,而後城鄉基層黨組織,分三期進行,歷時三年半,到1987年6月結束。全省251萬黨員參加整黨。

  10月中旬蘇州、無錫、常州物資經濟協作區(轄12個市縣)成立。這是蘇、錫、常三市為適應市管縣的新體制而建立起來的區域性協作組織。

  12月26日省委、省政府決定建立江蘇省經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加強對經濟體制改革工作的領導。

  12月全省農村1983年的年終分配,從過去的生產隊集體分配變為以戶為單位逐個結算兌現承包合同。

相關焦點

  • 江蘇省人民政府2020年11月份大事記
    省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在省主會場參加會議,各設區市、縣(市、區)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在分會場參加會議。3日 副省長、省公安廳廳長劉暘赴鎮江市公安局京口分局大市口派出所檢查指導工作。。省委副書記、省長吳政隆,青海省委副書記、省長信長星介紹兩省經濟社會發展和幫扶支援情況。在我省期間,江蘇省領導婁勤儉、吳政隆,青海省領導王建軍、信長星共同為青海消費扶貧展銷館(江蘇館)開館,並考察了2020年東西協作•消費扶貧青海優質農特產品展銷會暨青海消費扶貧展銷館。蘇青兩省籤訂了一批扶貧產品採購協議。
  • 改革開放40周年之1983:全國行政區劃大調整( / )
    【編者按】1978年-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走過40年光輝歷程。40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解放思想,篳路藍縷,櫛風沐雨,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大力發展經濟。如今,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等各領域取得長足發展和巨大進步。值此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本網將用珍貴的圖片帶您重溫改革開放40年點滴,感受中國40年變遷。
  • 1983年大事記
    1月2日 中共中央印發《當前農村經濟政策的若干問題》中共中央印發《當前農村經濟政策的若干問題》(簡稱1983年中央一號文件)。文件指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農村發生了許多重大變化,其中,影響最深遠的是普遍實行了多種形式的農業生產責任制,而聯產承包製又越來越成為主要形式。
  • 中國大事記:1983年
    胡耀邦發表全面改革的講話為推動全面經濟體制改革的進行,1983年1月,胡耀邦在中央七個單位召開的一次會議上發表了《四化建設和改革問題》的重要講話。他從問題的提出、「繼續革命」和改革、我們的改革方針、機構方面的改革、經濟方面的改革、其他方面的改革、共產黨員必須具有勇於改革的思想、教育和動員工人階級站在改革的前例等八個方面深刻地論述了改革的問題。胡耀邦強調:「要搞四個現代化建設必須進行一系列的改革,改革要貫穿四個現代化建設的整個過程,這應該成為我黨領導四化建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指導思想。
  •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 改革開放40年株洲大事記·1983年
    改革開放40年株洲大事記,今天一起走進1983年。1月,株洲火花塞廠試製的開式火花塞通過技術鑑定,填補中國火花塞產品的一項空白。2月,株洲市人民政府決定對市造紙廠、市無線電廠、市內燃機配件廠、市儀表廠、市化工機械廠、市鉛絲廠、市酒廠7個市屬全民企業實行承包試點。4月19日,全市農村改變人民公社合一體制,開始建立鄉級政權試點工作。
  • 1983年中國大事記_網易新聞
    一月1月2日,中共中央印發題為《當前農村經濟政策的若干問題》的文件(簡稱1983年中央一號文件,1982年12月31日經政治局討論通過),作為草案給各地試行。
  • 改革開放四十年大事記
    、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寫了《改革開放四十年大事記》。大會通過的報告《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總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14年的實踐經驗,決定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確定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大會通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將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寫入黨章。
  • 改革開放四十年大事記:改革開放到現在發生了哪些大事
    、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寫了《改革開放四十年大事記》。1983年6月26日,鄧小平會見美國新澤西州西東大學教授楊力宇,提出實現大陸和臺灣和平統一的六條方針。  1月13日 鄧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講話時提出幹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四化」方針。  2月20日 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建立老幹部退休制度的決定》。
  • 《中國人民銀行七十年(1948-2018)》《中國金融改革開放大事記...
    我國的金融事業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兩部著作記錄了中國人民銀行成立70年來的發展歷程、展現了金融領域改革開放40年所取得的偉大成果,是我們了解、研究我國金融事業發展、金融領域改革開放的重要文獻。
  • 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建立南通市深化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工作...
    成文日期: 2016-08-24 發布日期: 2016-08-30 有效性: 名稱: 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建立南通市深化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 交通部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2018年第一次會議
    本網訊 4月3日,交通運輸部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2018年第一次會議,傳達學習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精神,總結2017年交通運輸改革工作,研究部署2018年工作要點和部機構改革等有關工作。
  • 1984年黨史大事記 改革計劃經濟體制
    1月1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一九八四年農村工作的通知》,強調穩定和完善生產責任制,提高生產力水平,疏理流通渠道,發展商品生產,延長土地承包期一般應在15年以上。 1月22日-2月17日 鄧小平視察深圳、珠海、廈門三個經濟特區和上海,充分肯定試辦經濟特區和對外開放的決策。
  • 新書推薦|《改革開放口述史(地方卷)》
    內容涉及陝西經濟體制改革的曲折歷程、義烏開放小商品市場的前前後後、重慶計劃單列往事、四川改革開放的起步與扶貧工作、玉樹災後重建、鳳陽大包幹等。書中所有文章均為親歷者第一人稱講述,他們多為重大事件親歷者、決策者,並長期擔任省部級領導職位。
  • 改革開放三十年大事記?1985年
    這本書匯集了鄧小平從1982年黨的十二大到1984年11月間的重要談話和講話,共計22篇。  1月5日 國務院發出《關於國營企業工資改革問題的通知》。決定從1985年開始,在國營大中型企業中,實行職工工資總額同企業經濟效益按比例浮動的辦法;國家對企業的工資,實行分級管理的體制。
  • 改革開放三十年大事記·1994年
    1月11日國務院作出《關於進一步深化對外貿易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我國對外貿易體制改革的目標是:統一政策、開放經營、平等競爭、自負盈虧、工貿結合、推行代理制,建立適應國際經濟通行規則的運行機制。  1月24日-29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
  • 印跡|改革開放40年,中國旅遊業發生了哪些大事?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訪問學者高忻綜合《中國旅遊大事記》及歷年《中國旅遊年鑑》等資料整理了《中國旅遊大事記:1978-2018》。按照鄧小平同志講話精神,國務院成立以主管副總理耿飈為組長的旅遊工作領導小組,各地政府也相繼成立領導小組。  1981年,國務院第一次組織召開全國旅遊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旅遊事業是關係國計民生的一項不可缺少的綜合性經濟事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
  • 共和國大事記(1983——1987)
    1983年1月2日,中共中央發出《當前農村經濟政策的若干問題》的文件,肯定聯產承包製是在黨的領導下我國農民的偉大創造。6月4日至22日,全國政協六屆一次會議舉行,選舉鄧穎超為全國政協主席。8月25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嚴厲打擊刑事犯罪活動的決定》。
  • 【黨史、新中國史上的今天】12月25日大事記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區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區委黨史研究中心,梳理匯總了在黨史、新中國史上的大事要事,設立「黨史、新中國史上的今天」專題欄目,引導全區廣大黨員幹部把學習領悟黨史、新中國史作為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徑,共同回顧那激情燃燒的紅色記憶,重溫黨和國家走過的不凡之路。
  • 2008年全年大事記 - 徐州市人民政府
    △  第十屆江蘇農業國際洽談會徐州現代農業投資推介會舉行。江蘇省副省長、徐州市委書記徐鳴,江蘇省委副秘書長胥愛貴,省委農工辦副主任程玉松,省農林廳副廳長蔡恆,省農業資源開發局局長費偉康,省對臺辦副主任石細雲,省海洋漁業局副局長吳以橋,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江蘇省分會副會長仇小萍,市領導曹新平、劉忠達、漆冠山出席會議。
  • 1996年中國經濟大事記
    會議確定1996年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務是:繼續堅持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促進物價漲幅明顯回落,支持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加大金融監管力度,切實防範金融風險,維護金融業的合法穩健運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按照利率市場化的方向,逐步改革利率管理體制,加快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偽改革,完善政策性銀行經營管理體制,推進國有商業銀行的發展方式和經營方式的轉變;進一步深化保險體制和外匯體制改革,擴大金融對外開放,提高開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