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陽明胃經:人體的後天之本!

2021-01-08 百年養生

中醫講:脾胃是人的「後天之本」,也就是說它們是人生下來活下去的根本保證,究其原因是因為中醫所說的脾胃具備了整個消化吸收功能,它能為人體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脾胃掌管著能量的吸收和分配,如果脾胃不好,人體的能量就會不足,從而就會導致很多器官運作代謝減慢,工作效率就會降低,或者乾脆臨時「停工」。如果人體五臟六腑都不能好好工作,短期內可以用人體儲備的能源,然而長期下去就不夠用了,疾病也就接踵而來了。由此看來,養好後天的脾胃非常重要。

[胃經循環路線]

足陽明胃經:循行部位起於鼻旁,交會鼻根中,旁邊入目內此,與足太陽經相交,向下沿著鼻柱的外側,進入上齒中,返回出來夾鼻夾口旁,環繞唇部,向下在頦唇溝承漿穴處左右相交,然後退回,沿下領骨後下緣到大迎穴處,再沿下頜角上行過平前,經上關穴,沿著髮際,到額前。頸部之脈:由大迎前往下,經過頸動脈,沿著喉嚨,入缺盆,通過膈肌,屬於胃,絡於脾。胸腹部主幹:由鎖骨上窩下行,經乳中,再向下夾臍兩邊,入氣街。

腹內支脈:由胃口下行,沿著腹裡,到腹股溝動脈部和前外行者交會。自此下行直到髖關節前面,直到股四頭肌隆起的地方,下至膝髕中,沿著脛骨的外側下行足背部,人中趾內側的趾縫處,從次趾末端出來。小腿上支脈:由膝下三寸處分出,下行進入中趾外側的趾縫中,然後出中趾末端。足部支脈:由足背部分出,人大趾的趾縫間,從大趾末端出去,接足太陰脾經。

胃經上的疾病

胃經上出現問題,說明氣血運行出現了異常,人體就會出現頭痛、發高熱、出汗、牙齒痛、咽喉腫痛、脖子腫,或者口角歪斜,流鼻血或者流濁鼻涕;在精神方面易受驚嚇、狂躁;平時即使吃得很多也容易餓,胃脹、腹脹;時常膝蓋腫痛,胸乳部腹部、大腿部、下肢的外側及足背部和足中趾等多處出現疼痛症狀,面且足中趾活動受限。如果身體一旦出現上述症狀,說明胃經出了問題,這時要及時敲胃經或按摩胃經上的重要穴位。

一起來敲胃經

按摩胃經的目的是調節胃腸功能,敲打胃經,從鎖骨下,順著兩乳,經過股部,到雙腿正面,一直敲到腳踝,敲打時可稍微用力一些。胃經上的足三裡穴有很多功效,因為它是強壯穴,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同時又可以補益人體虛弱。它同時也是一個消氣穴,太衝消的氣是肝膽之氣,足三裡消的是胃腸之氣,如果吃東西消化不良就產生好多濁氣,揉太衝就不管用了,肚子不舒服產生好多脹氣、濁氣,這時就要揉足三裡穴。在每天早上7-9點這個時間段沿著胃經的循行路線進行敲打或者按揉效果最佳,這個時間是胃經經氣最旺的時候。

相關焦點

  • 《周易》數理之——後天八卦對應人體部位與器官
    《周易》象數之 後天八卦後對應人體部位與器官一、河圖洛書與後天八卦和人體部位及五行屬性《易傳·繫辭》中的「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第一次給這兩幅圖命名的是北宋易學家劉牧,他精研陳摶所傳《龍圖易》,著書《易數鉤隱圖》,於是,河圖洛書才為世人所知。河圖本是星圖,是體;洛書就是脈絡圖,是用。「在天為象,在地成形也」。
  • 足陽明胃經的特定穴為何多而好用?
    足陽明胃經從頭面至足部共45穴,穴位大多比較常用,並且安全有效,不僅是因為陽明經多氣多血,而且此經的特定穴位也相比於其它經絡更多些,每個都能挑起一面大旗,針感舒服易接受,所以一直較多使用,今天咱們就來理理這些特定穴的神奇之處。
  • 人體身上藏著一個降血糖的穴位,這樣艾灸保你一生血糖平穩!
    穴位釋義陰市穴,又名陰鼎穴,出自《針灸甲乙經》,隸屬足陽明胃經。陰,水也。市,聚散之地。陰市,名意指胃經的地部經水在此匯合。本穴物質為髀關穴傳來的地部經水,為脾土中的外滲之水,因本穴位處肉之陷,經水在此為匯合之狀,故名陰市。陰市這個位置,簡單地理解,就是一個血液的匯集之地。可為什麼這個地方能成為血液的匯集之地呢?
  • 胃——胃不和則寢不安,經絡養生之胃經!
    胃經,顧名思義,是管理胃腸功能的。胃腸功能一旦失調,整個人就會虛弱下來。胃腸不好,心情也會不好,「胃不和則寢不安」,也會直接影響睡眠質量(這一點,我個人深有體會)。如果它暢通無阻,不但能讓人睡得香、胃口好、臉色紅潤,還能讓人返老還童。它的經絡很長,從頭到胸、腹、大腿、膝蓋、小腿,最後直達雙腳。
  • 人體就是一部易經
    人體就是一部易經,現在國學文化在恢復,大家在學習《黃帝內經》,《易經》等等國學知識。殊不知人體就是一部易經,就是一個完整的卦象。其實是一個動態的各自卦象的組合,各種象的綜合體,宇宙有什麼,人體裡面就有什麼。我們來具體論述幾個線索。
  • 胃經的郄穴,治療急性胃痛,還可以治膝蓋腿疼,你知道是什麼嗎?
    今天我們來講一講胃經的郄穴,梁丘穴,聽說有姓梁丘的,不知是不是真的。郄有空隙的意思,所以這個郄穴一般分布在肌肉骨頭空隙處,而且比較深的位置,主要治療的是急性病症。全身共有十六個郄穴,梁丘特別一點是,它在膝蓋以上,其他的郄穴都是在肘膝關節以下的。
  • 用後天八卦圖對應人體來指導診療!
    道家不傳之秘——瞬間強腎法!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這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說卦傳》曰:「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邵子曰:「乾統三男於西北,坤統三女於西南,乾、坎、艮、震為陽,巽、離、坤、兌為陰」。
  • 血糖高別擔心,巧用人體「降糖穴位」組合,不花錢悄悄降血糖!
    血糖高別擔心,巧用人體「降糖穴位」組合,不花錢悄悄降血糖!如果人體的空腹血糖在6.1mmol/L以上,餐後兩小時血糖高宇7.8mmol/L,那就可以被稱為高血糖了。長期高血糖會導致人體各個部位組織器官的病變,因此有高血糖問題的朋友,要及時合理的調理血糖問題。
  • 淺析:足陽明胃經為何循行於軀幹前面屬陰的部位上?
    在《素問·金匱真言論》當中有這樣的描述:「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從十二經的分布規律來看,大體上符合這一原則。也就是陽經循行在軀幹背面及四肢外側,陰經循行在軀幹腹面及四肢內側。唯有足陽明經不同,循行於軀幹前面,也就是胸腹部屬陰的部位上。
  • 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演繹的是人體生命的終極秘密
    比如地球上有森林,人體有頭髮來對應,地球上有河流,人體有血管相對應;地球會颳風,人則有呼吸對應;地球上會下雨,人則會出汗相對應等等。不管地球上出現任何現象,人體中都有相應的功能相對應。人看似大腦指揮一切,但很多事情大腦並不能作主。比如,我吃飽飯後不想在餓了,大腦能作主嗎?我的頭髮不想再長了,大腦能作主嗎?我不想生病,大腦能作主嗎?
  • 思考人體的元神、三魂七魄、五臟形神之迷
    人體的元神和三魂七魄,好像一看到這些,就感覺它應該是一種封建迷信,或者是一種很神秘很可怕的東西。因為畢竟我們眼睛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有的書上說人體確實是有這些東西。那它指的元神和三魂七魄,五臟形神到底指的是什麼呢?元神是人體最高級的統領,主宰著一個人的意識,管理著三魂、七魄、五臟神形。元神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象,是沒有形象的東西。
  • 人體十四經脈,你知道嗎?
    人體十四經脈,你知道嗎?十四經絡是由古人對人體經絡穴位進行分類並分別命名的。它包括12經脈和任、督2脈合稱14經,是針灸、刮痧選穴配區的主要依據。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這十四經脈吧!任脈主治陰經氣血/調節月經任脈最早記載於《黃帝內經》,為人體經脈之一,屬於奇經八脈,有」陰脈之海「之稱。任脈起於胞中,止於下頜,共有關元、氣海等24腧穴。此經主要有調節陰經氣血、調節月經的作用,主要治療經脈循行部位的相關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