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25日,志願軍某部在追殲殘敵。
志願軍赴朝鮮後的首戰,是志願軍第40軍第118師於1950年10月25日在兩水洞、豐下洞地區,與由溫井向北鎮進犯的南朝鮮軍步兵第6師第2團前衛加強第3營進行的一次遭遇戰。
美軍仁川登陸成功後,率部隊分東西兩路向鴨綠江冒進。10月25日,西路冒進最為突出的南朝鮮步兵第6師進佔溫井、檜木洞、古場一線,逼近佔領溫井以北高地的志願軍第40軍部隊。是日拂曉,在豐下洞至倉洞公路北側宿營的118師前衛第354團發現南朝鮮第6師第2團第3營步兵連和炮兵中隊組成的快速先遣隊乘車由溫井向北鎮疾進,當即迅速佔領有利地形,力爭相機殲敵。8時許,敵尖兵連進至第118指揮所附近,在行進中盲目射擊,師指揮部果斷定下殲敵此部的決心,師偵察連當即突然向敵反擊,首先擊毀敵部分車輛,堵塞前進道路。摩託化行軍的敵前衛營在前方受阻的情況下,迅速跟進。上午10時許,南朝鮮第6師第2團第3營及一個炮兵中隊全部進入志願軍第354團控制的兩水洞至豐下洞地域。預先佔領216高地的第354團第2營第4連也已切斷敵之退路,割斷了敵團主力與前衛營及炮兵中隊的聯繫。第354團其餘分隊以攔頭、斬腰的戰法,先敵發起衝擊,將南朝鮮軍一分為三,分而殲之。隨後118師第353團從354團右翼出擊,配合354團戰鬥。南朝鮮軍遭突然打擊後,無力組織任何有效還擊,當志願軍戰士衝入南朝鮮軍中時,南朝鮮軍彈藥未及開箱,火炮未及開架。志願軍戰士高喊「繳槍不殺,寬待俘虜」,但南朝鮮軍官兵聽不懂,只顧往汽車底下鑽。志願軍戰士不得不把一些俘虜從汽車下拖出來。此役後,彭德懷知道這一情況,即通令全軍學說幾句英語和朝鮮語的喊話,爭取多活捉俘虜。經約1小時的戰鬥,南朝鮮軍一個營及一個炮兵中隊,全數被殲。扼守216高地的第354團第2營,依託有利地形和簡易工事,連續擊退敵主力一個多營的10次進攻,保證了118師主力作戰。
戰鬥至15時30分全部結束。此役斃傷俘敵470多人、俘美軍顧問1人,繳獲各種槍枝16支、火炮12門、汽車38輛、戰馬3匹、報話機2部。戰後毛澤東主席致電:「慶祝你們初戰勝利。」
此役後,志願軍第118師、120師乘勝進攻溫井之敵,並於26日凌晨佔領溫井。從此,揭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以後這一天—1950年10月25日,便成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紀念日。
(本文摘自《解讀抗美援朝戰爭》,姜廷玉 主編,解放軍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