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和孩子談談錢的事了——培養孩子金錢觀,家長要敢說,會說

2021-01-20 夜夜雨育兒

隔壁老王家正爆發「家庭戰爭」,起因是老王10歲的兒子小胖在玩「王者榮耀」時,花300塊錢買了皮膚、裝備。

老王:「你知不知道300塊是我兩天的工資啊?」

小胖:「不知道。我前天看見媽媽買了一條裙子,1000多。」

小胖媽:「嘿,這孩子!我買衣服和你有什麼關係?」

小胖:「媽媽買衣服可以花1000多,為什麼我不能花300充遊戲幣呢?」

為什麼?面對孩子的提問,老王夫婦傻了眼。

如果這事兒發生在你家,你會如何回答孩子的問題呢?估計很多家長會說:「大人可以花錢,小孩不可以!」「老子說不行就不行!」或者顧左右而言其它:「你就是不聽話!不讓你幹的事偏要幹!」「敗家子,你還有理了!」……

總之,家長對於「錢」這個話題,總是有意迴避,不願意和孩子談。

網絡上經常出現10幾歲的孩子給視頻主播刷禮物、買遊戲裝備的新聞,動輒花費幾百幾千,甚至上萬。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除了父母的監管不利,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對金錢沒有概念,他不知道金錢的意義,也不知道如何花錢。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有必要幫助孩子理解金錢,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可是,我們這一代人幾乎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財商教育,我們又該如何教育孩子呢?所謂育兒先育己,我們不妨到書中來找尋幫助。

《反溺愛——在日趨物質化的當下,培養自控、樂觀、堅毅的孩子》是一本關於財商教育的親子家教書。作者羅恩·利伯通過9堂家庭財商課,為我們提供了如何幫助孩子理解金錢、培養財商的方法和技巧。

為什麼要和孩子談錢?

談錢不是問題,不談才是問題。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吃喝玩樂,樣樣少不了錢。就連馬克思都在資本論裡寫到:「金錢不是萬能,沒有金錢萬萬不能。」金錢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但是,很多家長卻不願意和孩子談錢。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小,不需要和他談錢,等孩子長大了再教孩子怎麼花錢怎麼賺錢。但是,金錢觀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隨著孩子的年齡和見識的增長而逐漸完善的。德國著名的投資家、企業家博多·舍費爾在《小狗錢錢》一書中寫道:「一個人能否安排好自己的花費,是在他人生的早期就決定了的。」可見,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應從小抓起。

有的家長認為,給孩子錢會「寵壞」孩子,既不讓孩子接觸錢,也不開口和孩子談錢。但事實上,錢本身是中性的,無所謂好壞。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對有關金錢的問題感興趣,如果家長對此遮遮掩掩或者閉口不提,孩子可能就會從外界了解金錢,反而不利於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不想寵壞孩子,就要好好談錢。

錢真的是寵壞孩子的罪魁禍首嗎?作者羅恩·利伯在《反溺愛》這本書中總結出了4個被寵壞孩子的特徵:

很少分擔家務或其他責任;沒有太多行為與作息規範;父母或其他人給予了他們很多關注與協助;擁有很多個人物品。

從以上4個方面來看,寵壞一個孩子根本花不了多少錢。相反,想要培養一個有耐心、慷慨而又有毅力的孩子,家長恰恰可以把金錢作為教育的工具,通過培養孩子的金錢觀來培養孩子的優秀品質。

怎樣和孩子談錢?那麼家長該如何和孩子談錢呢?

不要迴避有關金錢的問題

孩子可能會向家長提問:「我們家有錢嗎?」「為什麼我們家的房子比某某家的小?」「你一個月掙多少錢?」……很多家長給孩子的回答是:「這不關你的事」「你還小,你不懂」等等,或者直接敷衍幾句了事。

家長的沉默或者躲閃,會讓孩子對金錢產生一些負面的觀念,比如:錢是不好的,我們家很窮或者錢不夠用,等等。

而且,孩子沒有在家長這裡得到答案,就會去找朋友或者在網絡上直接尋求答案,之後他們再遇到問題可能就不會再來問父母了。也就是說,父母沒有給予孩子問題的合理解釋與答案,可能會失去孩子的信任。所以,真誠的回答孩子的每一個問題,不要沉默,不要說謊。

了解孩子提問的原因,鼓勵孩子多提問題

當孩子向我們提問時,我們可以先問一句:「你為什麼會這麼問呢?」孩子對於這個問題給出的答案,大多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出於好奇。比如,孩子在學校聽到同學間討論車啊房啊之類的,回家後他就會問:「我們家有錢嗎?」此時,家長可以簡單的說一下家庭的收支情況。一般這種情況下,孩子只要得到了答案,大多不會再深究下去。他可能只是一時興起,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感興趣。

第二類是出於某種恐懼或不安全感。比如,孩子在不經意間,聽到父母因為錢而發生了爭執,而提問:「我們家很窮嗎?」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做的是安慰孩子:不必擔心,錢不會影響到家庭的和睦以及父母對他的愛。

了解清楚孩子提問的動機,家長就可以根據不同的動機,採取不同的回答方式。同時,家長可以稱讚孩子提問題的行為,把提出好問題變成孩子的一種習慣,把家當成激發孩子好奇心的地方。

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一、給孩子零用錢。

零用錢可以讓孩子學習消費與儲蓄,可以培養孩子的耐心,家長一定要利用好這一教育工具。

什麼時候開始給?

作者羅恩·利伯認為,給孩子零用錢最晚是一年級,早一點也可以。只要孩子會數數了,對錢有了一定的概念,比如,知道錢可以買到他想要的東西,什麼東西多少錢等,家長就可以開始給孩子零用錢了。

怎麼給?給多少?

羅恩·利伯建議:每周在固定的時間給孩子發放零用錢。至於給多少,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及家庭的經濟狀況來決定。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可以適當提高零用錢的數額。比如,一個一年級的孩子,我們可以和孩子約定好,每個周日的晚上給他發放下一周的零花錢10元。

怎麼保管?

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三個透明的塑料罐,把零錢分成三份,依次用來消費、捐款與儲蓄。

消費的這部分錢主要用於偶爾的衝動性購物;捐款的這部分錢,能夠讓孩子學會分享、感恩與奉獻;儲蓄的這部分錢,旨在讓孩子為了實現某一目標而努力攢錢。

利用不同的儲蓄罐,將零用錢分開,可以讓孩子形成一個觀念:有些錢可以隨便花(消費),有些錢可以幫助那些更需要用錢的人(捐款),有些錢要存下來,等到以後需要的時候再用(儲蓄)。

怎麼花?

首先,教孩子認清「需要」和「想要」兩個概念。在開始給孩子零花錢時,讓孩子寫出「需要」和「想要」清單。當孩子想買一件物品,家長可以先問他:「它是不是你生存的必需品?」「這真的是必須要買的嗎?」根據答案把物品分為「需要」的和「想要」的,並引導孩子優先買「需要」的物品。

如果孩子特別想要某一「想要」的物品,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說出買它的理由,並且相應地減少他在其他物品上的消費。

想辦法學會延遲滿足,是妥善使用金錢的關鍵。家長可以利用「零用錢」這一教育工具,讓孩子積累使用金錢的經驗。

二、教孩子理性消費。

很多孩子看到新玩具就忍不住想要,但是買回來沒玩幾次,又丟到一邊落灰。因此,作為家長,我們需要教會孩子如何抗拒這些購物的衝動,如何理性的消費。

1. 設定消費的指導原則。

當孩子學會簡單的除法之後,家長可以讓他做一個重要的計算——計算快樂產出比。具體的做法是:先讓孩子預估一下,花在想要物品上的每一元錢,可以給他帶來幾個小時的快樂感受。比如,孩子想要買一個198元的機器狗,讓孩子想一想自己能玩多長時間,再算一算它的快樂產出比是多大,最後決定要不要買。

這個方法特別適用於孩子「想要」而不是「需要」的東西。而對於一些生活必需品的選擇,可以在購買之前,讓孩子貨比三家,問一問孩子「哪一樣更划算?質量更好?」

2. 示範聰明的消費技巧。

①教孩子挑選性價比高的商品。比如,購物前,和孩子一起寫下需要購買的商品以及總預算,引導孩子在預算範圍內,以最優的價格購買最合適的商品,以有限的金錢發揮最大的價值。

②教孩子使用優惠券。

③教孩子在二手店淘寶。

④可以借的物品,無需購買。

讓孩子學會理性消費,可以培養孩子取捨的智慧。聰明消費,可以讓孩子明白:把錢花在能帶來持久快樂與回憶的物品或體驗上,才能獲得真正的愉悅。

三、教孩子如何賺錢——工作。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想要的東西會越來越多,零用錢很快就會入不敷出。家長是壓制孩子的欲望還是毫無底線的支持?最好的方法,是讓孩子做一些工作來賺錢。

作者在《反溺愛》中提到,很多西方國家的小孩可以通過撿廢品、幫人遛狗、給人整理庭院等方式來賺取零用錢,但是,在我們國家並不具備這樣的環境。

怎麼辦呢?我們不妨讓孩子思考以下問題:「我會做什麼?」「我能為別人解決什麼難題」,也就是說,讓孩子從自己的興趣愛好或特長出發,看看能不能找到自己能夠勝任的工作。

我身邊就有這樣一個例子。朋友的兒子今年初二,奧數競賽經常得獎。他在學習之餘,有一份工作——利用周末給幾個小學生輔導數學。剛開始,他迫於小姨的壓力,只輔導小表妹。後來,表妹的幾個同學也慢慢地加入了。現在,小夥子的生活費都是自己掙的。讓孩子利用自己的特長掙錢,家長們不妨借鑑一下。

四、帶孩子接觸公益活動。

教孩子對人慷慨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如果孩子有穿不下的衣服、用不完的文具,或者不想玩的玩具等等,家長可以帶孩子將這些物品捐獻給需要的小朋友,比如山區的貧困兒童。

此外,家長還可以在平時帶孩子去附近的福利院、敬老院,去參加義工活動,讓孩子了解如何用勞動、用愛心去幫助他人。

在今天這個高度物質化的世界,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刻不容緩。《反溺愛》這本書不僅可以幫助家長培養孩子的金錢觀,而且可以引導家長通過財商教育培養孩子的價值觀及優秀品格。

相關焦點

  • 經濟社會,如何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
    小學二年級就開始接觸到「以錢購物」的知識點了,但是孩子在面對金錢和它的價值的時候,往往是茫然的。比如一個書包99,是元還是角的時候,孩子們一時是理解不過來的。有些家長經常訓斥小孩,你浪費掉的東西,我得花多少錢或者上多長時間的班才能換來的,孩子更是一臉茫然。
  • 好課推薦|潘江雪:為什麼要從小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自從「線上家長會」開播以來,我們收到了很多家長和老師在青少年財經素養培養上的需求,夢想盒子裡也有很多相關的提問:對於每一個家庭而言,孩子的財經素養培養、從小樹立正確的金錢觀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這不僅僅涉及到孩子花錢和存錢的行為,更關乎到好習慣的養成,以及由此給他們未來工作和生活帶來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 如何培養孩子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家長試試這幾種方法
    曾經有句話「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這句話就成為了許多家長為孩子「捨得」花錢的理由。只要孩子說「要」,家長們就立即給孩子買到手,但這並不是一件好事。大家常聽到一句話:「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雖然這句話有些調侃的意味,但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 如何正確培養孩子金錢觀?家長記住以下4點,讓孩子有德又有財
    1、不用錢做獎勵 不用家長教,孩子天然懂得錢是好的。可是家長不能把錢當做一種交易。比如,有的家長喜歡和孩子約定,洗碗多少錢、拖地多少錢。
  • 當孩子問「咱家有錢嗎?」家長的回答決定孩子是否有正確的金錢觀
    也有家長表示,跟孩子說有錢,怕孩子養成亂花錢的壞習慣;說沒錢,又怕孩子在同學們面前自卑。小編給出建議:我們應該儘早的給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這樣才會讓孩子在以後懂得更好的支配金錢。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又萬萬不能,人是需要有錢的,但錢只是服務人的一種工具,而不是人生追求的目的。那麼如何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呢?
  • 缺乏財商的孩子太可怕了,及早培養孩子的財商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就在警方進一步偵查時,張某又說金條找到了,原來是被家裡10歲孩子拿去搭積木玩了。 山東濰坊一6歲兒童趁家長不注意,誤操作清空了老爸手機裡價值近7萬的購物車商品。孩子父親魏先生表示很崩潰,緊急求助客服要求免費退貨。
  • 幾個方法教你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和消費觀
    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作為,不僅要教會孩子學習,也要教會孩子形成正確的金錢觀和消費觀,這對孩子今後的成長,以及邏輯思維的培養是非常有幫助的。讓孩子形成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不僅對孩子的「三觀」非常重要,而且也幫助孩子對物質和生活有一定的了解。以下幾個方法教你如何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和消費觀。第一,要讓孩子認識到錢的來之不易,以及盲目消費的壞處。
  • 「哭窮」的父母最差勁,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家長應做好這3件事
    培養孩子不僅是智商和情商的結合,孩子的金錢觀念也很重要。因為這影響了孩子以後處理事情和處理性格關係的模式;決定了孩子為人處事的思維高度。現在的孩子生活在一個好得多的經濟環境裡,很多孩子從小衣食無憂,真的比父母不滿足於零食或保暖衣物的情況好很多。同時,很多家長也注意到,要重視和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念。否則,孩子很可能變得奢侈或非常吝嗇。
  • 如何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外國媽媽有妙招
    趁孩子還小,跟他「談談錢」吧!編譯 | 何欣洋有「歐洲巴菲特」之稱的著名理財專家博多·舍費爾曾在《財務自由之路》一書中說:「直接給孩子錢是不負責任的。給孩子解釋金錢和富裕的概念可能會花費一些時間,但卻可以使孩子擁有大多數人沒有的寶貴機會和認知。」
  • 富養孩子時,別忘記培養他的「金錢觀」,不然再多家產也會被敗光
    生活中,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人:認為賺錢不是一件多光彩的事。小時候,我們村有一個修車師傅技術很好,但收費卻特別低。當鄉鄰們來找他修車的時候,他都不好意思收別人錢,或者收的很少,最後都是入不敷出。他越是勤勞,就賠得越多。為此,老婆沒少和他吵架。最後要離婚了,修車師傅依舊「初心不改」,覺得是老婆太勢利眼。很多人都誇修車師傅善良。
  • 教育專家: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至關重要,這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培養孩子養成正確的金錢觀,教會孩子如何花錢非常重要,有可能這件事情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不要忌諱與孩子談錢,更不要哄騙孩子說家裡「沒錢」或者「有錢」,應該讓孩子儘早養成金錢觀。不要忌諱與孩子談論金錢父母應該與孩子建立平等的金錢關係。
  • 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有多重要?看看小S的育兒方式就知道了
    還有每天拍到小S給女兒買了一件67塊錢的衣服,在小S看來,孩子還小,完全沒必要追求大牌,衣服穿著舒服就好,對於這種育兒方式,網友紛紛表示贊同:這才是真正的富養,從小讓孩子對金錢有正確的認識。明星黃子韜小的時候,爸爸黃忠東一直對他實行「窮養」,黃子韜一度以為自己家裡很窮。從小爸爸就和黃子韜說家裡的房子是租來的,沒有零花錢,從小到大,想要什麼東西,覺得沒必要的都不給買。
  • 洛克菲勒的育兒經驗:從小培養孩子的正確的金錢觀!
    23歲的時候,洛克菲勒將經商的眼光轉到了煉油事業上。1910年,洛克菲勒自己名下的財富已經達到近10億美元。洛克菲勒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他並非多才多藝,但異常冷靜、精明,富有遠見,年輕的洛克菲勒繼承了母親節儉的品質。他知道如何運用自己的每一分錢,並憑藉自己獨有的魄力和手段,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地建立起自己龐大的石油帝國。
  • 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金錢觀,先從教會孩子使用零花錢開始
    當孩子六七歲的時候,就開始知道向家長要零花錢了,有的家長總擔心孩子亂花錢,又怕孩子會把錢弄丟,總之有很多顧慮,所以就不給孩子零花錢,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逐漸開始有了花錢這個意識的時候,父母要做的是教會他正確使用錢,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念。
  • 《錢包包的財商養成記》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開啟孩子幸福之門
    其實,在當前的經濟社會裡,智商、情商和財商,三「商」都高的孩子,才能贏得自己的精彩人生。而從小培養孩子的財商,在他們每一步成長過程中都進行有規劃的理財教育,更是新一代父母的必要選擇。如果說,財富是生存的基礎,那麼財商就是擁有財富的基礎。
  • 為了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作為父母,我們無法做到這幾點
    想讓孩子在自己最大的能力下得到最好的。但這樣做很容易,並導致孩子對金錢的錯誤認識,導致孩子大肆花錢的習慣。或是一味的自責,無緣無故的責怪孩子亂花錢。但這也會導致孩子對待金錢特別看重,容易養成鐵公雞一毛不拔的性格。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除了特別重視素質教育和人品教育外,還應讓孩子學會合理分配自己的錢財,培養正確的金錢觀。她的家庭經濟狀況並不好,丈夫因疾病暴發剛好失業在家。
  • 育兒小知識:讓孩子養成正確的金錢觀,讓其受益一生
    最近很多網友都在討論「該不該給孩子過早樹立金錢觀」的話題,很多家長對此也很疑惑,不知道萬一自己面對這樣的事情應該怎樣抉擇,下面我們就來一起聊一聊吧。尊重孩子,定期給孩子零花錢說到幫孩子樹立金錢觀,相信很多父母在潛意識裡持反對意見;畢竟受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很多家長都不會太願意在孩子面前談論關於「金錢」這種事情,主要就是擔心孩子會過早養成亂花錢的習慣。
  • 家長要告訴孩子這件事:別人跟你說了對不起,沒必要回答他沒關係
    記得小時候,爸爸媽媽教育我們要懂禮貌,做錯事情一定要說"對不起"而當其他的小朋友欺負了我們跟我們說"對不起"的時候,要跟他說"沒關係"這樣我們才是禮貌的好孩子。"對不起","沒關係",這是很常見的一個對話,說了上句就要回答下一句,但真的是這樣嗎?說了"對不起"就一定要回答"沒關係"嗎?
  • 窮養孩子有這3個「壞處」,特別是第一個,孩子會變成「守財奴」
    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就應該窮養,認為從小窮養孩子的話,可以讓孩子培養起節儉的價值觀,並且能夠讓孩子體會到家長賺錢的不容易,希望孩子們長大以後都會節儉懂事。於是很多家長就會在孩子小的時候告訴孩子,家裡很窮沒有錢,或者跟孩子說,不要亂買東西這樣子會很浪費錢。
  • 「給孩子最好的不是金錢,而是金錢觀」你怎麼看?
    我們歷來重視對孩子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卻忽視對孩子進行金錢、財富等「金錢觀」的培養! 一、談錢是很正常的事情 首先要教育孩子,談錢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價值只有成為直接的財富,對社會和個人才具有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