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30歲後失聰,一生貧病交加,一直用音樂拯救自己
貝多芬的一切,他的敏銳,他對世界的感受,他那獨特的智慧和意志,天公對他的獨特構造方法,他的理想,還有他身體中的特有物質,他的脾性等等,都是歐洲那一特定時代的代表。——羅曼·羅蘭
作為世界知名的音樂大師,即使是不聽古典音樂的人也對貝多芬的不少著作有印象,因為這些音樂是在是太經典了,以至於他們會出現在很多活動的背景音樂中,在很多場合下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們。
前言
貝多芬的不幸實際上是從童年就開始了,當他還只有4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逼他學習鋼琴、小提琴,而且在他父親的想法中只要能夠強制讓貝多芬學習這些樂器,他就有可能將貝多芬培養成和莫扎特一樣的音樂神童。
就在父親這種非常嚴苛的教育下,貝多芬度過了自己不快樂的童年,但是當他在音樂上逐漸取得了一些成就之後,卻又出現了另外的一個問題,那就是作為一個音樂家,他的聽力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問題,而且很可能面臨失聰的危險。
貝多芬不快樂的童年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貝多芬是一個性格非常古怪的人,實際上這和他從小父親逼迫她練習鋼琴有很大的關係,但是貝多芬又是一個十分倔強的人,即使在父親那樣嚴苛的教導下,他也沒有放棄對音樂的熱愛。
少年時期的貝多芬先經歷了母親的去世,這讓她非常的難過之後她的父親也去世了,因為父親從小對他管教非常嚴厲,父親的趣事反而讓貝多芬有了自己的空間。但是生活的重擔就落在了貝多芬身上,他選擇用自己擅長的音樂來賺錢養家。
30歲前聽力受損
貝多芬一直備受疾病的煎熬,而且他在不到30歲的時候聽力就已經出現了問題,那時候醫生建議他療養,可是這對他聽力的恢復絲毫沒有作用,在這個時候貝多芬更是有了自殺的念頭。
但是音樂拯救了他,只要想到還有音樂貝多芬就能夠面對這些痛苦,因此即便在聽力受損的情況下,貝多芬也創作出了《第3號交響曲》。雖然在當時人們不太喜歡這首樂曲,但事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這首《英雄》交響曲的獨創性,因此也備受矚目。
完全失聰後仍創作出不朽的音樂篇章
貝多芬的聽力在逐漸的下降,直到後來完全失聰之後,他再也不能夠聽到美妙的音樂,這對於貝多芬來講打擊是致命的。很多人都覺得這一次他再也不能夠創作音樂了,但是就是因為貝多芬執拗的性格,他開始嘗試了一種骨傳導法來練習聽聲。
即便在完全聽不到的情況下,貝多芬仍然寫出了《第九交響曲》。如果有時間可以聽一下貝多芬失聰後所寫的第九交響曲,從第1號開始聽到第9號,在貝多芬的樂曲中會有一種激勵人向向前的精神。在貝多芬的音樂裡,也許完全感受不到它是一個古怪、悲觀而且生命中遭受了很多痛苦的人。
總結
如今被人們所推崇的貝多芬是一個偉大的音樂家,但是在他所生活的時代貝多芬一直過著貧病交加的生活。雖然對於貝多芬有很多評價說他是一個性格古怪不善交際的人,但是在貝多芬的音樂中卻又那麼的積極向上,充滿著力量。可見即便生活再怎麼不幸,貝多芬也選擇用音樂來拯救自己。
【參考資料】《貝多芬之魂》、《貝多芬傳》
【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