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娃竟患上小腦萎縮?這個病並非只青睞中老年人

2020-11-29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小腦萎縮是中老年人較常見的一種慢性進行性疾病。很難想像,這種疾病竟然會降臨到1歲大的嬰兒身上。最近,一位老奶奶在教室外「偷聽上課」的視頻被廣泛轉發,經媒體採訪報導後,揭開了一個心酸的故事。

為輔導孫子 奶奶在教室外「偷聽」

《揚子晚報》近日報導,在徐州特教學校一間教室外,70歲的劉瑞俠身形消瘦,微微彎曲後背,保持腦袋前傾的姿勢探向教室窗口,目不轉睛地認真聽課,不時做著筆記。

教室裡坐著劉瑞俠的孫子鑫鑫。孩子出生時,因為缺氧,身體非常虛弱。在鑫鑫1歲時,家人發現孩子的視力可能有問題,將孩子送到醫院檢查,醫生診斷發現孩子竟然患上了小腦萎縮。隨著病情進展,孩子手腳動作出現不協調,智力也受到了影響。

▲ 新聞報導截圖(源自《揚子晚報》)

為了能讓孫子像普通孩子一樣學習文化,劉瑞俠將孫子送入特教學校,她在學校附近租房陪讀。為了讓孫子能夠跟上課程,奶奶便來到教室外旁聽,課後給孫子輔導功課……「無論如何我都不會放棄他,我會陪著他一輩子的。」老人樸實真誠的話語,令聞者動容。學校老師經過商量,將老人請進教室,在後排為她設置了一個座位,將她也當成了一名「學生」。大家紛紛誇讚這位老人是「偉大的奶奶」、「最美奶奶」。

小腦萎縮並非只盯上中老年人

新聞報導中這位奶奶慈愛和不離不棄的善舉令人感嘆唏噓,而同時大家或許有著這樣的困惑:1歲大的孩子可以說正處於「日長夜大」的階段,身體器官發育尚不完全,怎麼會出現小腦萎縮呢?

目前大家普遍認為,小腦萎縮是中老年人較常見的一種慢性進行性疾病,然而在臨床上,被這種病侵害的年輕人和兒童並不少見,他本人就曾接觸過年僅4歲的小腦萎縮患兒。

▲ 缺氧可導致小腦萎縮

新聞報導中患上小腦萎縮的鑫鑫,在出生時即遇到了缺氧的情況,而缺氧已被證實是小腦萎縮的致病誘因之一。除了缺氧,有研究表明,孕婦孕期宮內感染可能導致胎兒小腦萎縮,此外,嚴重妊娠高血壓、早產滯產、出生後顱內出血等均可引起小兒的小腦萎縮。

低齡患者情況可能更糟

小腦萎縮的病因十分複雜,目前已知的致病因素包括了遺傳、腦外傷、腦梗死、腦炎、腫瘤、缺血缺氧、腦動脈硬化、酒精中毒等,這些因素單獨或綜合作用,引起腦實質損害和神經細胞的萎縮變性。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林林總總的病因中,由於遺傳導致的小腦萎縮,往往是在患者青少年期、成年期就開始發病。根據相關文獻資料,研究人員對30例小腦萎縮住院患者分為遺傳組和散發組(註:除遺傳外其他病因導致的),患者年齡為9-72歲,平均為27歲。其中,遺傳組最小9歲,最大40歲,平均發病年齡僅為16.3歲。散發組最小28歲,最大72歲,平均33.2歲。

通過對小腦萎縮發病年齡、病程、症狀診斷的數據分析,研究人員認為,遺傳組與散發組在發病年齡上有顯著性差異,且發病年齡越小,病程進展越快,病情相對較重。【1】

▲ 小腦萎縮家族遺傳機率較高

結合多年的小腦萎縮外科臨床診療經驗,小腦萎縮的家族遺傳機率較高,因遺傳因素導致小腦萎縮的患者,常有先天性後顱窩發育畸形導致小腦及腦血管發育不良,進而導致腦部供血不足。這種慢性供血不足長期存在,使小腦得不到足夠的給養,久而久之就會萎縮並出現共濟失調、構音障礙、肌張力減低等功能障礙。

早診斷早治療可改善症狀

共濟失調是小腦萎縮的主要臨床表現,疾病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症狀表現,大致分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個階段。其中,早期患者一般會有走路不穩、肢體動作不協調等症狀表現,由於尚未影響正常生活工作,可能並不特別重視。隨著病情不斷進展,肢體、語言等方面共濟失調症狀進一步加重。晚期患者則無法站立或坐起,生活基本無法自理。

目前,對已經形成的小腦萎縮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針對一些可控的致病因素進行幹預,通過綜合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高壓氧治療、康復治療等)改善各種功能障礙,使症狀減輕或減慢病情進展。

如果是由於小腦腫瘤引起的小腦萎縮,則切除腫瘤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對於因炎症、變性、外傷而引起的小腦性共濟失調以及遺傳性共濟失調,這些常由於小腦供血不足而造成的小腦萎縮,藥物治療效果並不理想。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起,包括侯增欣主任在內的專家學者,在國內率先開始研究外科手術方法治療小腦萎縮。通過診斷分析小腦萎縮發病的病灶和病理,進行分型、分類、分期評估,採用「枕動脈植入、後顱窩減壓、局部松解」等外科手術方法,達到增加腦部供血、改善小腦血液循環的目的,改善患者步態不穩、站立不穩、語言障礙等小腦性共濟失調症狀。

隨著小腦萎縮病情的進展,對患者日常生活會造成嚴重的影響,甚至會危及生命。與大多數疾病一樣,小腦萎縮也應做到早發現、早幹預、早治療,這需要引起患者和家屬足夠重視。

參考文獻:【1】橄欖—橋腦—小腦萎縮30例臨床分析;徐建華,劉嘉祥;《北京醫學》1993年第15卷第1期,p14-17

相關焦點

  • 大腦、小腦萎縮的不同症狀的區別
    性格轉變常為本病的早期症狀,病人變患上落落寡合,不喜與人往來,或體現為沒有理想、欲望、對子女親人缺乏感情;餬口習氣刻板奇異,性格急躁,言語增多,或囉嗦重複;或多疑自私,對自己的康健和安全特別關注,常因一些微小的不適而扳纏不清。所有的患者的高級情感活動-----恥辱感、責任心、慶幸感和道德感等均有差別水平的消退,亦可呈現睡眠節律的轉變。這也是大腦萎縮的異常表現。4、全身症狀。
  • 行走重心不穩、喝水嗆咳,當心是小腦萎縮
    近日,57歲的杜阿姨來到西安市中醫醫院就診。據杜阿姨講,她行走重心不穩、步子不穩、持物不穩已經有7年。7年來時常跌倒,近來說話有些含糊,喝水時嗆咳,上樓困難,嚴重影響到生活。醫生仔細詢問家族史,得知杜阿姨的父親生前也曾有醉酒樣步態、走路不穩的情況。
  • 小腦萎縮是什麼?你知道多少?
    ,小腦萎縮共濟失調屬於一個折磨人的病,它既不是一個致命的病,也基本不影響生命危險,但它卻很折磨人,這病不得到及時治療由原來的走路不穩到走路需要人扶在到走路困難,需要輪椅代步,最後到癱瘓在床,光看這一個症狀就佷折磨人了,所以不建議拖,及早將病情扼殺在搖籃中。
  • 小腦萎縮的症狀 這些因素會導致小腦萎縮
    小腦萎縮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它因病情不一樣,所以症狀也有所不同,嚴重的症狀非常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那麼大家知道小腦萎縮的症狀有哪些嗎?導致小腦萎縮的原因有什麼呢?如何預防小腦萎縮呢?感興趣的朋友請看下文吧。
  • 小腦萎縮的症狀 小腦萎縮患者吃什麼好
    小腦是我們身體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小腦萎縮的症狀有哪些呢?患上小腦萎縮的人還有辦法康復嗎?那麼小腦萎縮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在日常的生活中,怎樣預防腦萎縮?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小腦萎縮的症狀1.共濟失調共濟失調是小腦萎縮的首要臨床表現。患者不能獨自站立,會出現搖晃、站不穩的現象。
  • 小腦萎縮後期會導致癱瘓嗎?
    小腦萎縮是一種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的疾病,它可以讓人們小腦的容積減少,出現的症狀折磨性是很強烈的。引發此病的因素跟酒精中毒,藥物中毒,缺血缺氧因子有關。而且此病具有很大的遺傳性和變性,需要做好對小腦萎縮的及時治療,免得病情惡化造成更嚴重的後果發生。對待小腦萎縮,做好早期的檢查和早期的治療是十分重要。
  • 小腦萎縮的中醫辯證
    小腦萎縮是不分年齡段的,它是一種家族顯性遺傳神經系統疾病,如果家中其中一人為此病患者,其子女將有50%的機率遺傳此症並發病,這類患者發病後,行走的動作搖搖晃晃,有如企鵝行走一般,因此被稱為企鵝家族。一般遺傳患者發病年齡段在20-40歲左右。
  • 小腦萎縮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我們都知道,小腦萎縮給患者帶來的危害是極大的,如果治療不及時的話就會形成老年痴呆。所以我們要對腦萎縮的表現有所了解,這樣可以幫助患者及時發現病情,了解病情,從而就可以幫助患者及時治療小腦萎縮。小腦萎縮的早期症狀主要有以下幾點:智能減退、痴呆。
  • 小腦萎縮與共濟失調是什麼關係?
    「小腦病變」「共濟失調」是什麼病?共濟失調和走路不穩、喝水嗆咳等不適有什麼聯繫嗎?如果任其共濟失調發展會有什麼樣的嚴重後果?共濟失調應該怎樣治療?這裡給大家進行一下解釋。共濟失調是一種累及運動能力的人類疾病。患有共濟失調疾病的患者其生活將受到嚴重影響。儘管如此,但很多人卻聞所未聞的。
  • 小腦萎縮、共濟失調為什麼要這樣做?
    小腦萎縮準確來說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神經影像學的表現。既可見於一些遺傳性、變性性疾病,也可見於某些急性病程如急性小腦炎的後期及某些藥物中毒等,甚至某些臨床無症狀的人,影像學檢查也可見到小腦萎縮,尤以老年人多見。小腦萎縮有哪些症狀呢?
  • 香港中文大學發現「小腦萎縮症」第40種致病基因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溫雅瓊     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陳浩然(後排左一)  報導說,脊髓小腦性運動失調症又稱「小腦萎縮症」(SCA),是香港的罕見疾病之一,平均每5000位港人中才有一位病患者。患者發病年齡大多在20歲至40歲,其小腦、腦幹及脊髓由於基因變異,退化萎縮,基因變異大部分源於家族遺傳,少數人是基因突變。
  • 橄欖橋小腦萎縮患者吃什麼好
    核心提示:對於橄欖橋小腦萎縮患者而言,在飲食方面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生活中注意低糖進食,避免攝入過多的味精。可多吃含脂肪酸較多的食物,如核桃、魚油等,來維持大腦正常功能;可多吃含維生素的食物,來達到延緩衰老的目的。橄欖橋小腦萎縮,是小腦萎縮病變中的一種。
  • 小腦萎縮的她找不到家,「幫還是不幫」東北人選擇這樣做
    患小腦萎縮的85歲的李大娘找不到回家的路,在259路公交車站見人就問:「我家在哪兒?」於是,在寒冷的冬季,上演了一幕愛心接續故事,在58歲的陳女士、及大東區前進派出所民警的幫助下,老人終於安全回到家中。這時,一名身著紅色羽絨服大衣的女士走近老人說:「大姐,你還認識我不,我們一起在瀋陽市第一醫院住過院,是病友。」這位女士姓陳,名叫陳英麗,今年58歲。
  • 腦科專家侯增欣講解小腦萎縮的成因、治療、康復訓練及預防
    據歐美人群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小腦萎縮的患病率約為6/10萬,以中國總人口計算,患者數目大約為7-8萬人,加上每一個遺傳病家系中大多有多名患者,其總數顯然不止於此,並且我國小腦萎縮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  一、什麼是小腦萎縮  小腦萎縮是以損害脊髓及小腦為主的一種慢性、進行性腦部疾病,神經影像學檢查可發現小腦的容積減小,腦溝增寬。
  • 「最美的姐」帶小腦萎縮前夫載客:人是為良心活著
    她,高豔霞,51歲,是一名泉城的姐。他,陳富強,62歲,曾是濟南一運輸公司貨車司機。二人1993年結婚,2007年協議離婚,婚內育有一女。2016年,陳富強酒後意外摔傷後小腦嚴重萎縮,生活不能自理,自那時起,高豔霞重新照顧陳富強的生活,每次開計程車時都會讓前夫坐在副駕駛位置上。
  • 小腦萎縮患者哪些晚期症狀表示已經接近死神了
    小腦萎縮多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並非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神經影像學的表現,患病之後會有步態不穩,共濟失調,言語不清等症狀。有些人對小腦萎縮的情況不是很了解,認為疾病會越來越嚴重,甚至導致死亡,自然關心死亡前的症狀了。那麼,小腦萎縮晚期死前症狀有哪些?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吧。
  • 濟南71歲大爺聲稱遭虐待 敬老院:他小腦萎縮
    今天有一位71歲的周大爺找到記者,要將他所住的養老院曝光。周大爺說養老院簡直是他的惡夢,裡面的護工虐待老人、打他還有其他的老人。  「清水煮麵條,弄一點點菠菜,嫌我吃的多,是浪費糧食。」周大爺抱怨虐待他的人就是自己曾經住過的一家敬老院的護工。「 一共25個老人,4個護工。連理髮也不理,衣服也不洗。」周大爺說,因為養老院夥食不好,他時常自己出去買吃的。
  • 新年伊始,25歲青年演員去世,為什麼這個病會「青睞」越來越多年輕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 年齡與心肌梗死有何關係 事實上,因為冠心病在中老年人群多見,心肌梗死也多見於40歲以上中老年人
  • CT/磁共振報告上的「腦萎縮」到底是什麼病?腦科醫生為您解答
    有研究認為,腦會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而發生退化,主要表現為腦的神經元細胞的減少和腦重量的降低,這個變化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可以開始於青壯年,但往往在60-65歲以後CT/磁共振才能發現這種變化。醫學影像科醫生在讀片的時候,發現上述這些現象,再加上臨床醫生給出的簡要病史(主要是無明顯臨床症狀的病史)並結合年齡(一般在60歲以上),最終會得出「老年性腦萎縮」或『老年腦』這類診斷。  也就是說:  1.「老年性腦萎縮」這個診斷是基於CT/磁共振檢查的基礎上發現的全腦的萎縮。首先它僅僅是個「片子」上的表現。其次,如果局部萎縮或者以局部萎縮明顯,則不考慮此診斷。
  • 女子小腦萎縮20年還活著算是奇蹟 丈夫是她的「特效藥」
    亭湖區越河路社區輕工家屬區的陳彥,他不知道愛人陳玉明天會怎麼樣,他只知道,要照顧好她。20年前,陳玉患上了小腦萎縮,病情不斷地惡化,從失去行動能力到5年前完全癱瘓,他沒日沒夜地照顧。在鄰居和社區工作人員眼裡,陳彥是最長情、最負責的丈夫;在醫生的眼裡,他是愛人的「特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