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農曆七月十三,是大勢至菩薩聖誕。提到「菩薩」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觀音菩薩」,而在中國的五大佛教名山中,五臺山被認為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九華山是地藏菩薩的道場,雪竇山是彌勒菩薩的道場。
這樣看來,人們似乎對於大勢至菩薩並不是很熟悉。那麼在如此殊勝的日子,小編就跟大家講講大勢至菩薩的故事吧~
大勢至菩薩的出身
「低調」的大勢至菩薩其實「大有來頭」。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大乘佛教中淨土體系有「西方三聖」的說法,這三位「聖人」一位是阿彌陀佛,一位是觀世音菩薩,剩下一位就是大勢至菩薩了。
根據《悲華經》的記載,過去阿彌陀佛還是轉輪聖王的時候,觀音菩薩是大太子,大勢至菩薩是二太子。後來轉輪王修行成佛,成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就成為了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
能和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共稱「西方三聖」,就足以看出大勢至的地位有多重要了。所以,大勢至菩薩雖說「低調」,但其實是極為重要的一位菩薩。
大勢至菩薩的形象
關於大勢至菩薩的形象,在《觀無量壽經》中有記載:「此菩薩身量大小,亦如觀世音,圓光面各百二十五由旬,照二百五十由旬。舉身光明,照十方國,作紫金色。」
由此可見,大勢至菩薩和觀音菩薩的身量大小大致相同,只是觀音菩薩頭上肉髻中有一尊佛像,而大勢至菩薩頭上則戴著一個寶瓶。
除此之外,區分大勢至菩薩和觀音菩薩的另一個特點,則在於手中所持法物:觀音菩薩持淨瓶,大勢至菩薩持蓮花。淨土宗認為極樂世界中的人生於蓮花之中,而大勢至菩薩手託蓮花,則是為了迎接來到極樂淨土的人們。
大勢至菩薩的智慧
在說到「智慧」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大勢至菩薩的得名因緣。大勢至菩薩,便是因功德殊勝而得名。《觀無量壽經》說:「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得無上力。是故號此菩薩,名大勢至。」用通俗的話講,就是大勢至菩薩用智慧之光普照眾生,遠離三惡道,得無上之菩提之力,故被稱為大勢至(得大勢)菩薩。
由大勢至菩薩的得名我們可以看出他是用智慧之光普度眾生,那他的智慧體現在哪些方面呢?這就要提到《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了。
民國時期,由於印光大師的提倡,《楞嚴經》二十五圓通中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被列為淨土五經之一。
大勢至菩薩說:「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
也就是說,修行並非要不看不聽不聞,隔絕世界一切外在的東西,而是要去感知、去察覺,但即使會讓你有迷戀、厭惡等等不好的情緒,也要心中保持正念,能夠從這些情緒中抽離出來,而如果能保持這種狀態,心中有佛,便處處都能見佛。
大勢至菩薩心咒
大勢至菩薩心咒:嗡,巴雜,嘿,嗡,巴雜,詹雜,摩訶嚕呵吶吽嘿
注音:ong, ba zha, hei, ong,ba zha ,zhan zha, mo he lu he na hong hei
值此殊勝之日,念大勢至菩薩心咒,得大勢至菩薩感應,也祝願各位朋友能像大勢至菩薩所說的那樣,感知萬物,心中有佛,能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