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僅要自知,還要知人。生活中我們重要跟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這就需要對別人時時做出判斷,以保護自己,發展自己。有的人不會識人,他們很可能被一些人的表相所迷惑,從而上當受騙。社會是很複雜的,生活也是很殘酷的,它告訴我們:為了生存必須學會識人、看透人心。這不僅是生存的需要,還是一種智慧的體現。
鬼谷子是著名的縱橫家,他告訴我們:「聖人為眾生之先。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那麼,這是什麼意思呢?它說的是有才德的人歷來總是眾人的先導。他們能洞察人心,揭示世間萬物變化的徵兆,從而把握其中的規律。智者和愚者最根本的區別不在於其他,而在於是否能識人。
識人,就是通過對他人種種的觀察,進一步了解其性格及內在品質。學會識人,是掌握處世技巧的第一課。會識人的人能識全面,不會識人的人僅識到枝節;會識人的人讀內在的本質,不會識人的人僅讀表面的現象。人僅僅能力強、會做事還不夠,會識人才是最重要的。
清代重臣曾國藩是一位識人高手,他接見生人時總是先不說話,從上到下盯著客人看上幾分鐘。這當然不免使許多被接見者非常不舒服,曾國藩卻在這幾分鐘內對此人有了基本認識。最有名的一次就是對湘軍名將江忠源命運的預測。
湖南老鄉江忠源勇猛精進,一身英氣。曾國藩一見,欣賞不已。江忠源向他告辭出京之時,曾國藩看著他的背影,對朋友說:「此人必立功名於天下,然當以節義死。」當太平軍興起時,江忠源果然在安徽廬州城破時自殺。這件事證明了曾國藩識人之準。
曾國藩的「識人」是根據日常對人的相貌言談、行為舉止,也就是鬼谷子說到的眼到、耳到、心到來識人的。曾國藩顯示敏銳的收集、分析所能接收到的一切信息,從中提取有用的成分,最後達到深入了解一個人的目的。他後來之所以能步步高升,和他的「識人善任」有很大關係。
古往今來,有所成就者大都是識人的高手。會識人才談得上用人,而會用人,是創造業績的前提。我們只有真正地認識人,才不會把敷衍的謊言當做真誠,才不會錯判他人的本意而錯失良機。在各種交際場合,有識之士都能留意別人的一舉一動,從細微處洞悉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