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製作——新石器時代的重要標誌

2021-01-20 博古致知

磨製石器是新石器時代的重要標誌之一。廣西柳州白蓮洞遺址二期和陝西宜川龍王辿遺址出土的局部磨製石器,是我國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的石器,距今年代約15000年。

全部磨光的石器在距今約9000年以前出現,如江西萬年仙人洞上部堆積中的磨製精細的梭形器。中國從出現局部磨光的石器至通體磨光的石器的出現,大致經歷了5000年,距今15000-9000年當是磨製石器的起源階段。

新石器時代早期,打制石器佔主體地位,出現少量局部磨光的石器,磨製石器的起源機制與農業有關。朱乃誠先生認為我國南北兩地磨製石器的起源機制可能是有區別的,錢耀鵬先生推測磨製石器的起源與以房屋建築為核心的木加工技術的需求有關。

新石器時代中期,石器加工技術進步較大,黃河中遊的幾個前仰韶文化遺址中出現了磨製較精的石鏟、帶齒石鐮、石磨盤、石磨棒等較進步的生產工具,器形規整的石斧、石錛等磨製石器亦在各古文化遺址中出現。

新石器時代晚期,出現了稜角銳利、體型扁薄、整體拋光的石工具,單面穿孔技術得以推廣,雙面穿孔出現。末期,磨製石器在前代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但無技術上的突破,磨製石器的發展受農業的影響愈來愈深。

新石器時代晚期,治玉工業在部分地區逐漸形成規模,璜、鐲、環、珠、管等玉器廣為流行。如紅山文化的馬蹄狀玉箍、勾雲形器、玉豬龍、玉龜、玉鳥;凌家灘遺址的玉人、玉鉞、玉戈、鳥獸結合的展翅玉鷹、玉龍鳳璜、背腹分體的玉龜連同刻圖長方形魚片(佔卜工具)。

這一時期,治玉工業與用玉風氣以凌家灘文化最盛,具有較高的專業化生產水平,對其他文化的玉器產生重要影響,紅山文化的禮儀性用玉可能是受凌家灘的影響。

新石器時代末期,玉器製作盛行,已有專門的制玉手工業,琢玉工藝出現了浮雕、透雕、圓雕產品,玉器製作空前繁盛,在各地龍山時代文化中都有發現,良渚文化玉器最具代表性。良渚玉器種類繁多,數量多,多是琮、璧、鉞、冠形器等禮器,環、鐲、牌飾、墜飾等裝飾品和組件,多繁縟精緻的紋飾,陰刻線細如毫髮,堪稱微雕。

與前一階段相比,本階段的玉器數量驟增,種類也有顯著的上漲,出現了一批體積大、造型複雜、工藝技術含量高的精美玉器。此外,良渚大墓的「玉斂葬」、紅山文化動物形象的玉製品、山東臨朐朱封大墓出土的嵌綠松石透雕冠狀形玉笄、陶寺大墓出土的骨笄,石家河文化的圓雕虎頭等,都表現出極高的琢玉工藝技術。

相關焦點

  • 山西垣曲發現新石器時代勞動工具
    新華社太原12月18日電(記者王飛航)記者從山西省垣曲縣自然博物館獲悉,當地村民日前在修路時,在黃土堆裡發現一些石制工具,經文物專家鑑定,均為新石器時代勞動工具。垣曲縣自然博物館工作人員姚海河說,「這些是石斧、石錘、石鑿、石刀,你看還有這個石紡輪,是紡織用的;還有這個石球,是打獵用的,這些都是打磨過的,經過初步鑑定都是新石器時代的勞動工具,距今有1萬年左右的歷史。」  「垣曲縣與仰韶文化的發源地河南省澠池縣隔黃河相望,我們前些年在亳清河北岸的臺地上發現了一處新石器時代大型文化遺址,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時代的陶片。」
  • 四川新發現五千年前新石器時代遺存
    新華社成都12月6日電(記者童方)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6日公布,在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羅家壩遺址新發現距今5300年至4500年之間的新石器時代遺存。此次新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存,不僅年代更早,更表明羅家壩遺址同時還是一處十分重要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據了解,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於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對羅家壩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面積約300平方米。遺址的文化層堆積厚度1.5米至3米,涵蓋新石器、商周、漢代三個時期,共清理了不同時期的墓葬、灰坑、溝等各類遺蹟近百處,出土了陶器、石器、銅器、鐵器等各類小件近千件。
  • 看見文物|新石器時代人們使用的「銅鏡」
    進入到新石器時代,各文化類型幾乎都有不同質地的裝飾品。當時的人們常常通過自然界平靜的水面或容器內靜止的水面,也可能藉助早期金屬器光潔的表面映象,來滿足不斷增長的照面裝扮的生活需求。蟠螭紋銅鑑,戰國,1957年河南陝縣後川出土。 李曉霞/攝鑑的外形特點是腹部橫截面與口部為圓形,上腹壁較直,下腹壁圓曲內收成底。此銅鑑頸部收斂、弧腹、圈足。
  • 黃陂張黃家灣新發現32座新石器時代墓葬
    市文物考古所供圖武漢晚報訊(記者萬建輝)考古人員在位於黃陂區橫店街張黃家灣東北部與漢十高速交會處,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墓葬群,在1000平方米範圍內已確定墓葬32座。19日下午,記者隨武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來到發掘現場。現場已挖掘出數十個10到20釐米深不等的探方,部分探方上蓋有黑色薄膜。因近日下雨,不少探方積水。
  • 聚焦新石器時代 國家文物局通報4項重要考古成果
    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記者施雨岑)聚焦新石器時代重要考古新發現,國家文物局29日舉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內蒙古後城咀石城遺址、山東滕州崗上遺址、湖南華容七星墩遺址和湖南澧縣孫家崗遺址4項重要考古成果。
  • 四川發掘64座新石器時代遺存 川西南歷史提早2千年
    四川發掘64座新石器時代遺存 川西南歷史提早2千年 2016-12隨著距今4600年前的64座新石器時代遺存出土,揭開了古人入川後其中一個遷徙軌跡:川西高原的先民們,可能有一部分沿橫斷山脈南遷到了今日的鹽源盆地。這些遺蹟的出土,將川西南地區歷史提早了至少2000年!
  • 考古專家在吉林發現新石器時代「百米大宅」
    據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副教授方啟介紹,在2017年秋季進行的發掘中,考古人員在長山遺址共發現23座房址和10座墓葬,還發現了299個灰坑和10條灰溝,遺蹟年代主要分為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遼金時期。  在編號為F001的新石器時代房址中,考古人員測量該房屋面積達到近百平方米,是所有房址中面積最大、房內遺蹟發現最多、堆積中包含物最為豐富的房址。
  • 聚焦新石器時代 「考古中國」發布4項重要考古成果
    12月29日,國家文物局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會議聚焦新石器時代重要考古新發現,通報了內蒙古後城咀石城遺址、山東滕州崗上遺址、湖南華容七星墩遺址、湖南澧縣孫家崗遺址等4項重要考古成果。
  • 長樂出土新石器時代石箭鏃
    上圖:長樂區博物館收藏的石箭鏃 在長樂區博物館內,珍藏著兩枚石箭鏃,其中一枚7釐米、寬2釐米,另一枚長寬均為2釐米,專家認定為新石器時代。
  • 海南新石器時代遺存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海南新石器時代遺存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4/4) "← →"翻頁
  • 中國玉石文化的歷史淵源 玉器的寓意是什麼
    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玉為中心載體的玉文化,深深影響了古代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成為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浙江餘姚的良渚文化更是一種典型的玉石文明。玉文化包含著有「寧為玉碎」的愛國民族氣節;「化幹戈為玉帛」的團結友愛風尚;「潤澤以溫」的無私奉獻品德;「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潔氣魄。
  • 河南鄉村荒地下挖掘出一個新石器時代
    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一次偶然,讓埋藏在漯河市舞陽縣賈湖村村頭荒地泥土下數千年的「新石器時代」重現世間。而1983年至2013年先後8次的發掘,隨著6000多件器物的相繼出土,尤其是世界上最早的七音骨笛、世界上最早的酒、世界上最早的文字雛形等十大發現相繼公布,有著「9000年文化積澱」的賈湖遺址隱隱成了中華文化的新高地。
  • 二三百萬年前的石器時代,古人類用的石器長啥樣?
    石器時代,是考古學家假定的一個時間區段,為考古學上的術語。石器時代分為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石器時代大約始於距今二三百萬年,止於距今5000至2000年左右。刮削器 隨著人類物質文化的發展,舊石器時代從早期發展到晚期,古人的體質特徵也從直立人階段進化到晚期智人階段,石器製作技術同樣取得了巨大的進步,這主要體現在剝製石片和修理石器的方法上
  • 古人為何偏愛玉石,君子如玉否?帶你了解一下!
    首先玉雕為中國最為古老的雕刻品種之一,其起源可追溯到距今一萬二千餘載的新石器時代,這說明在萬餘載前我國大地已然出現了玉石共用的年代,在這一漫長過程中,我們的先人發現了玉的特徵,被其將以石為主的材料中剝奪而出,而是作為一種特定的器具。白玉不毀,孰為珪璋。
  • 這些大名鼎鼎卻不值錢的玉石,你知道麼?
    那麼除了翡翠、和田玉這些名玉,以下這些玉石你了解麼?藍田玉藍田玉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開發和利用最早的玉石之一。近年來藍田玉的價格一路飆升,逐漸的藍田玉成為了收藏界新的投資熱點。藍田玉的顏色:藍田玉有乳白、黃、紅、青、綠等多種色,大部分藍田玉是綠色調為主。
  • 玉石的種類鑑別分析
    對於玉石的種類,自古至今有很多不同發分法。這些分類因方法不同或是「各取所需」,因此分類也不一致。 戴維尼鑽石專家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玉石的種類。分類依據以顏色、質地、光澤、透明度、綹、裂、雜質為基礎。根據上述條件和要求,將目前收集到的和田玉分為六類十九級。
  • 國內市場最常見的一些玉石種類,看看那種玉石和你有石緣?
    三:獨山玉將獨玉排在中國四大名玉之二,有它的一定道理,因為從目前國內出土的文物來看,安陽殷墟的婦好墓裡就有不少的獨玉製品,大約有6000千的歷史了吧,所以獨玉做為國內四大名玉之一,特有的玉種,國際上這種玉石礦床達到工業要求的僅有中國獨山玉,玉雕工業的主要原料之一,俏色是它很重要的一點,現在陳列在北京北海公園的元代忽必烈時期所雕的「瀆山大玉海」最終被專家鑑定就為獨玉雕琢而成
  • 古人是怎麼區分玉石和石頭的?熟記小常識才能了解玉文化!
    - 張玉堂已為逾30萬位玉石愛好者服務-玉石之王翡翠進入中國的時間大約有四百年,但是我們也有許多國產的玉石,比如和田玉、藍田玉等等,國人玩玉、用玉的歷史長達8000年。大約在1萬年前,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交替的時候,古人長期和石頭打交道,漸漸發現自然界中有一些比較特別的石頭,這些石頭不僅顏色鮮豔、光澤明亮,紋理也更別致、質地堅硬。人們開始將這些石頭收集起來,戴在身上作為裝飾品,久而久之,簡單隨意的佩戴就變成了有意識的賞玩,後來,人們將這些與眾不同的石頭稱為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