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怡君
編輯|馬蕾
如果貴司的產品不僅IQ低下,EQ也不佳,那它們會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席捲下銷聲匿跡。
平庸產品曾經大肆其道,是源於「產品生產—用戶交付—交易結束」的傳統模式的盛行:產品製造商把產品賣給經銷商、再轉手給零售商後,就提前結束了自己的任務。
而如今,一些行業領軍者已經在緊密布局,將傳統產品改造為智能互聯產品,並與客戶持續互動。倘若我們把產品的IQ比作它們的智能程度,EQ則是產品的體驗度。智能互聯產品必須是擁有高智商、高情商的高雙Q產品。
米其林輪胎已在向「輪胎即服務」轉型。過去它只是一家單一的輪胎產品生產商,如今它根據行駛公裡數向車隊收取輪胎費用。他們還在輪胎裡安裝傳感器,提高產品的IQ值。如果傳感器數據顯示胎壓太低,米其林會及時為車主更換新的輪胎,用高EQ幫助車主實現燃油經濟性的最大化。
特斯拉同樣是一位「高雙Q」的高段位玩家。
埃森哲資深董事總經理、全球高科技產業諮詢業務領導人大衛·索維(David Sovie)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按照傳統觀念,大部分產品會隨著時間的消耗變得越來越笨拙和不近人情。然而,特斯拉的車輛隨著軟體的不斷升級,可以逐步實現半自動化的駕駛、車內打電子遊戲等功能。這樣的產品在使用兩三年後,其價值對於用戶體驗來說,其實是在不斷「增值」,而企業也能在軟體開發中開拓出更多的利潤空間。
索尼的機器人狗AIBO也在試圖通過技術,讓自己遠離 「IQ低下」、「EQ感人」的宿命。它體內有一片極小的、能夠進行自主學習的晶片,不僅能聰明地記得主人的聲音、動作、容貌,還可以依據主人的「培訓」養成固定的動作習慣,給予他們體貼的回應。每一隻受到培訓的AIBO,其特徵會隨著時間的累積變得更加突出,最終變成能洞察人心的定製化產品。
當先驅者在讓產品逐漸變得智能互聯,並實現自我修復、自我成長時,那些還在遵循「產品生產—用戶交付—交易結束」傳統線性模式的守舊企業必然會落伍。兩百多年來的工業生產邏輯正在崩塌,先驅者和守舊派即將在競爭中分層。
在調研中,埃森哲發現,全球有近七成的產品製造商,已經意識到「產品再造之旅」的緊迫性,但只有16%的企業樹立了「產品再造」的信念。很多企業受困於數字人才短缺、缺乏客戶共情能力、系統陳舊、對於軟體工程知之甚少等因素,對生產「高雙Q」的產品心有餘而力不足。
大衛認為,所有「低雙Q」的產品都要進行「再造」,管理者只要抓住其命門中的一項或幾項,就能順利給公司按下「轉型」的按鈕。在其新書《產品再造:數字時代的製造業轉型與價值創造》中,他列舉了一些可以操作的辦法。
命門之一,產品重心要實現「從性能到體驗」的轉變。
消費者依據規格和描述,來購買產品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比如,曾經關注解析度、像素和屏幕尺寸的消費者,現在更多會考慮電視的雲服務、軟體應用等服務。
抱著這樣的信念,洗衣粉品牌奧妙在主業之外,開發了一款「高雙Q」的產品——帶有傳感器的智能掛衣鉤。它能夠連接wifi,還配備手機應有程序,可以監測環境溫度、溼度和陽光,溫馨提醒用戶晾收衣服的合適時間。
命門之二,讓硬體產品實現「即服務」。
有了摩拜、ofo這類的共享單車,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取消了自己購買自行車的計劃,在某種程度上,「隨需隨用」比產品本身更重要。
惠普在2016年喊出了「設備即服務」的口號。他們會根據智能設備獲取用戶的電池狀態信息,主動為用戶運送電池。在使用過程中,如果用戶的工作職責有變,對設備的儲存空間和處理能力的要求在短時間內飆升,他們會利用分析工具向其進行設置提醒。這一系列人性化的專業服務,都被捆綁成包,按每席每月進行收費。
如果企業對於靠自己單打獨鬥讓產品「變聰明、變體貼」這件事缺乏信心,不妨試試第三大命門—— 「從產品到平臺」。
電氣巨頭施耐德構建了EcoStruxure Powers平臺,它利用物聯網、移動技術、傳感器、雲計算和網絡安全等先進技術,為生態夥伴提供配電管理服務。目前,這項即時互聯的業務,讓該平臺的使用次數已經超過48萬,支持超過2萬個系統集成商,連接超過150萬臺設備。
除此之外,「從機械電子技術到人工智慧」也是一項必須握住的命門。
大衛表示,未來,以AI等數位技術作為價值來源的產品,勢必將替代單純的機械性產品,成為產品公司的主要業務來源。
分析公司GNS利用AI,為部分患者尋找特定藥物或非藥物的治療手段。其聯合創始人科林希爾(Colin Hill)稱,80%的臨床失敗都由患者和藥物不匹配導致的,AI個性化醫療的聰慧和體貼,不僅有效改善了業務成果,還幫助公司節省了數億美元的額外開支。
在現實中,「從線性模式到敏捷工程」這項操作常常被人忽略。但實際上,「產品再造」的運動一旦掀起,對於公司的文化來說,就是一場困難重重的轉型,在此過程中,它的作用十分關鍵。
由上而下森嚴的等級制度、以財務收益為驅動的創新體系、由過去推斷未來的戰略規劃……都是線性組織腐朽而僵化的特色,它們不斷幹擾「產品再造」的進程,將「高雙Q」產品扼殺在了萌芽中。
只有建立敏捷型組織,讓自治、實驗、創新成為企業內部的常態,「產品再造」運動才會早一天降臨在貴司,你的產品才有機會變得更智能、更體貼。
書名:《產品再造:數字時代的製造業轉型與價值創造》
作者:【法】埃裡克·謝弗爾(Eric Schaeffer),【美】大衛·索維(David Sovie)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