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們大部分讀者來講,12月有兩個節氣,7號大雪、21號冬至,還有一個悲傷的沉重的日子——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對於西方人來講12月是24號是平安夜、25號是聖誕節;
對於藏族同胞們或者是信奉藏傳佛教的信眾來講,下個月唯一一個重大的節日是12月10日的燃燈節。
正如攻略君所寫的題目一樣,12月10日西藏擁有最美的流光,燈火輝煌且梵音陣陣。
只單說西藏其實有點片面了,不單單是西藏,青海、四川、甘肅等藏區皆有過燃燈節的習俗。
燃燈燃燈,點燃燈火。這是一個宗教節日,在每年藏曆十月二十五日,是為了紀念一位叫宗喀巴的領袖。
宗喀巴是元明時期的佛教理論家,他1357年10月10日生於現在的青海塔爾寺一帶,當時人們稱這一帶為宗喀,所以當後來他名氣大了起來後稱他為「宗喀巴」,意思是宗喀出生的人。在我們的認知中藏族同胞的名字是四個字的,什麼扎西多吉、巴登拉姆、次仁尼瑪等等,為什麼宗喀巴的名字是三個字呢?其實宗喀巴本名為羅桑扎巴,在藏區,著名人物名字前是可以冠他的籍貫的地名,所以現在我們看文獻的時候多會看到的是宗喀巴而不是羅桑扎巴。
1419年永樂年間,宗喀巴逝世於拉薩的噶丹寺(又叫甘丹寺,位於拉薩市達孜區境內拉薩河南岸海拔3800米的旺波日山上),時年63歲。在我們看來60多歲不算長壽,不過這幾十年間,宗喀巴所達成的成就卻是無人能及。他創建了一整套佛學體系,對宗教進行改革,創建甘丹寺,翻譯經文,著作佛經。他的貢獻不只是對西藏,所以在各個藏區甚至是內地寺廟都有過燃燈節的習俗。
宗喀巴逝世的時候,不管是寺廟還是信眾的家中都燃起酥油燈,為其超度。不過因為古時交通、通訊不方便,導致各個地區收到宗喀巴大師逝世這一消息時日期有差異,這就是為什麼各地過燃燈節時的日期大同小異:昌都和四川甘孜、阿壩一帶比拉薩過燃燈節晚5天,內地的一些信眾因為不通曉藏曆所以會選擇在農曆十月二十五日過節。
在燃燈節到來之前,各個寺廟的僧人還有普通信眾都是要提前做出酥油燈的,單數是吉祥數,所以酥油燈的數量都是單數的。既然酥油燈在節日中扮演著主要角色,那有沒有做的數量不夠的時候呢?
當然有了,據說當宗喀巴去世,甘丹寺舉行數目驚人的燃燈供的消息傳到日喀則的時候,宗喀巴的第二大弟子正在日喀則傳教一時湊不出大量的酥油燈,於是以牛蹄盛油燃燈。還有一個例子與康定有關,康定將燃燈節也叫「元根燈會」。
在康定的折多河畔,將軍橋頭有一寺廟名為安覺寺,此寺廟建成開光的日子定在了和燃燈節同一天也就是藏曆十月二十五日。當時所需千供(花、香、燈、水,食物等各滿千數的供品)的銅、銀質燈盞不夠,於是便將本地盛產的元根(蕪菁)中心剜空,插燈蕊,倒融酥,製成元根燈供佛,解了燃眉之急。
在拉薩,每年燃燈節的夜晚都熱鬧非凡,千萬盞酥油燈猶如繁星落地,廣場上、窗口、圍牆上燈火輝煌。你可以跟隨信眾的人潮轉大昭寺,聽陣陣梵音,感受宗教節日的莊嚴與肅穆。如果你下個月有去拉薩遊玩的意向的話,建議預留出一天的時間給12月10日,來一場震撼心靈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