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葬禮派對」,生前辦後事在英國越來越流行

2021-01-1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7月21日電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根據英國一個葬禮組織的統計,在生前辦後事的做法在英國越來越流行。而在有些國家,比如韓國和日本,給活人舉行葬禮已經悄然盛行。這樣做的一個好處是整個活動的中心人物仍然在場,可以聽到別人對他的真實評價。活時辦葬禮不僅挑戰了傳統的葬禮文化,也打破了死亡這個禁忌話題。

「葬禮派對」

麥可赫布在40歲生日前不久,與相處多年的女友分手。他不想一個人過生日,於是給50位至親好友發了電郵,邀請他們參加自己的生日派對。其中,有40人立即回復,表示願意參加派對。

赫布的好友們一商量,決定乾脆給他搞一個「葬禮派對」,因為平時他們把赫布戲稱為「死亡先生」。一開始,他們只想藉此搞笑一下,並不是認真的。但隨著葬禮籌劃工作的進展,很快變得一本正經起來。

「葬禮」那天,赫布白衫素裹,躺在一個為他量身定做的無蓋棺材裡。他要在棺材裡一動不動躺三個小時。然後,再由護柩者把棺材抬起,放在一個黑暗的屋裡。屋裡只點一根蠟燭。

赫布事後回憶說,他能聞到抬棺材人口中強烈的威士忌酒味。赫布表示,他知道他們喝酒是為了壯膽,否則會感到害怕。

「葬禮」時,赫布的一名女性朋友儘管知道這不是真的,但看到赫布躺在棺材裡一動不動,還是忍不住哭了起來。

朋友們開始致悼詞。其中一位朋友說,「我擔心你永遠也不會知道我有多愛你了」。

赫布15歲的女兒是最後一個致悼詞的。「她把手放在我身上,發表了一份感人至深的悼詞。在悼詞中,她表達了對我的愛,我作為一個父親對她意味著什麼。所有人都哭了。」

通過這次經歷,赫布對人生有了新看法。現在,他覺得自己就像有了第二次機會一樣,知道如何改進人際關係,以及修補過去40年來的一些錯誤。通過這次經歷,赫布對人生有了新的看法。

聽聽人們真實的心聲

根據英國一個葬禮組織的統計,這種在生前辦後事的做法在英國也越來越流行。

而在有些國家,比如韓國和日本,給活人舉行葬禮已經悄然盛行。這樣做的一個好處是整個活動的中心人物仍然在場,可以聽到別人對他的真實評價。

2009年的一次相關調查發現,如果連續一個星期,每天能用5分鐘時間思考一下死亡,則能減少一些抑鬱的想法。

來自英國約克的威廉姆森從事喪葬工作已有30年。今年晚些時候,他計劃推出這種為活人辦葬禮的形式。

威廉姆森表示,以他從事喪葬多年的經驗來看,親朋好友在葬禮上所說的話往往讓他印象非常深刻。

有時,威廉姆森問一些來客:「你會在死者生前說這些話嗎」?通常他們都會說,不會。

於是他就想,那為什麼不能在人還沒去世前辦一場葬禮呢?讓他們聽聽人們真實的心聲。

讓死亡來得更真切

28歲的喬治婭目前自願幫助人們舉辦 「活人葬禮」。這一靈感來自於她自己祖父的葬禮。

喬治婭記得祖父的葬禮來了許多人,讓她十分感慨。她不禁在想,要是祖父能知道有這麼多的朋友來看他該有多好啊!

一年過去了,喬治婭共幫助組織了六個這樣的葬禮。她認為與傳統葬禮相比,這更有意義,因為整個事件的主角可以在場,親歷葬禮。

2016年,湯姆的祖父重病在身。醫生說他大約還有一個月左右的時光。湯姆的祖父大膽地提出,要在去世前組織一場慶祝派對。

24歲的湯姆參與了祖父「葬禮」的組織活動。大約80人前來參加葬禮,他們還請了一名攝影師、搭了一個舞臺、弄了一些滑稽道具等。

湯姆表示,這樣做的確需要勇氣,因為你知道自己就要離世。

他說,「這有點讓人難以置信。給活人舉行葬禮,讓死亡的事實來得更真切。」

但是,這是他祖父的心願。而且,湯姆可以看出他祖父這一天很開心。

2006年被診斷出前列腺癌的威爾斯商人卡斯(Keith Cass),今年4月離世前一直在威爾斯和英格蘭為普及前列腺癌知識努力。為此,威爾斯王子查爾斯還為他頒發了大英帝國員佐勳章(MBE)。

去年年底,當卡斯得知自己只有幾個月生命時,他有了一個主意。他決定對外公開出售自己葬禮派對的入場券,並為自己的慈善組織募款。卡斯希望辦一場別開生面、與眾不同的「最佳葬禮」。

卡斯最終還是沒有等到自己的葬禮。去世後,他的子女滿足了父親生前的願望。葬禮請了喜劇演員和樂隊,還提供各種冷熱食品和飲料:包括啤酒、香檳、龍蝦等。

卡斯曾計劃能夠募集50萬英鎊的善款,讓更多英國人了解前列腺癌,以及如何防治。

劇院葬禮體驗

英國劇院和戲劇界似乎也順應了這種潮流,為人們提供葬禮體驗,讓參加者體會一下參加自己葬禮的感受。

負責葬禮體驗的劇院負責人馬丁表示,為了讓葬禮體驗更逼真,他和同事們一起修造了一個墓地、小教堂和停屍房。

每個希望體驗葬禮的客戶需要坐下來與工作人員一起討論的他們葬禮安排,包括在葬禮上選擇朗讀哪些讚美詩等。

然後,「死者」被送進停屍房,進行整容化妝。「死者」被放入棺材中,但棺材上面留一個孔,以便他們可以看到葬禮的活動。來參加葬禮的賓客會把他們的悼詞寫下來,掛在一棵紀念樹上。

整個過程將持續25分鐘。 然後,棺材被入土,降至1.8米深的墳穴中。

馬丁說,有時這種戲劇葬禮體驗會出現非常感人的情景,讓你永生不忘。但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用「葬禮」這個字眼。有些人更願接受「送別派對」這樣的字眼。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臨終關懷課程講師格林表示,隨著社會進步以及人們觀念的改變,人們對後世安排的選擇也越來越多樣化。

至於是否每個人都願意在活時參加自己的葬禮,那完全取決於本人了。但至少,它給人們提供了又一種選擇。

相關焦點

  • 媽去世只留下個枕頭,哥嫂說沒錢辦葬禮,我給媽辦完葬禮驚喜來了
    媽去世只留下個枕頭,哥嫂說沒錢辦葬禮,我給媽辦完葬禮驚喜來了。剛剛開始的時候我並沒有想太多,哥哥嫂子把那一個破枕頭丟給我,他們的意思是破枕頭不能做什麼事。他們也給不起錢給我媽媽買墓地處理後事。他們把我媽唯一留下的那一個枕頭給我,讓我去處理我媽媽的後事。
  • 辛巴威政府想給國葬待遇,家人要辦成私人葬禮
    辛巴威前總統穆加貝逝世僅一日,有關其葬禮安排事宜就出現較大爭議:據多家媒體透露,穆加貝的家人目前拒絕國葬、執意要將穆加貝安葬在私人墓園,以免一代偉人逝世後再被「利用」。在輿論看來,津當局所受到的「白眼」與2017年的政變有關,而如果穆加貝的葬禮真被辦成了「私人儀式」,勢必會讓姆南加古瓦政府顏面無光。
  • 英國駐阿大兵被炸死 好友踐諾穿連衣裙參加葬禮
    英國駐阿大兵被炸死  好友踐諾穿連衣裙參加葬禮  英國蘇格蘭高地警衛團24歲士兵凱文·埃略特和他的好友巴裡·迪蘭尼曾在一次玩笑中達成一個秘密「君子協定」:他們兩人以後不管誰先去世,活著的那個都要穿上一件女性連衣裙參加死者的葬禮。
  • 莫文蔚與丈夫在英國皇宮辦派對慶相識30周年
    兩人在英國時間9月9日,在倫敦Kensington Palace舉行慶祝兩人認識30周年派對,並把派對命名《HALF TIME》,寓意攜手繼續下半場精彩人生。他們邀請了共同認識多年的好友,包括義大利認識的同學、老師,過百賓客到場,讓莫文蔚夫婦非常感動。
  • 農村葬禮,為什麼回贈毛巾?
    毛巾,最早誕生於1850年,由英國織造,距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了。1912年,毛巾的織造技術傳入了中國,由此,催生出了我國第一家毛巾廠---上海三友實業社毛巾廠。因此,我國的第一條毛巾誕生於1912年。毛巾有多種用途。在古代時雖然沒有毛巾,但卻有類似於毛巾的物品---巾帕。
  • 英國人越來越喜歡在家中款待客人
    點擊查看更多雙語新聞(Agencies)一項調查顯示,受電視烹飪節目和家庭娛樂節目的影響,如今英國人越來越喜歡請客人來家裡吃飯、看電影、唱卡拉OK。派對策劃專家裡茲•布魯爾在隨調查結果一同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說:「在過去幾年中,越來越多的客戶要求在家中辦派對而不是在其它場所。「這不僅僅是因為經濟衰退,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布置家庭,除展示新添置的家庭娛樂設施外,還希望展示自己的廚藝。」
  • 農民辦白事,以下幾個行為愈演愈烈,這都是陋習!
    然而,比起農民辦紅事,忙碌的客家主家要登門請客不同,農民辦白事,忙碌的客家主家不請自到,這也是不成文的規定!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農民辦大事,也是為了紀念和告別,村民自發地前來幫忙,一方面是為了自己,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送別曾經的摯友和鄉親!
  • 在殯儀館辦完婚禮辦葬禮:世間最動人的愛情,是不離不棄至死不渝
    如果你有故事,就來找我點擊上方【關注】,為你解答情感問題01不久前看到這樣一條熱搜:在殯儀館辦完婚禮辦葬禮,我好奇地點進去,看完那條視頻後,我被感動到落淚。在10月20日清晨,遼寧大連殯儀館舉行了一場特殊的婚禮和葬禮。35歲的小夥子徐世南和妻子楊柳鄭重告別,場面讓人嗚咽。
  • 劉真葬禮不收花圈只收禮金,做女兒教養基金,靈堂曝光有寓意
    劉真葬禮不收花圈只收禮金,匯入帳戶做女兒教養基金,靈堂照曝光有寓意引子:3月25日,劉真的靈堂追悼會在下午2點22分開始進行,媒體率先曝出一組靈堂照。照片是劉真生前跳舞時的旋轉舞蹈照,吳宗憲解釋其寓意:黑色的舞蹈服美麗同時也憂傷。
  • 柴契爾夫人葬禮:部分抗議者背對靈柩表達不滿
    昨日,英國民眾在街頭恭送柴契爾夫人的靈柩抵達聖保羅大教堂。早報記者 許海峰 圖  早報訊 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的葬禮,正如她生前所獲的評價一樣,令國家「分裂」。  昨日,柴契爾夫人的葬禮在首都倫敦聖保羅大教堂舉行。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現任和多名前任首相等政界人士出席葬禮,送別「鐵娘子」。  「鐵娘子」本月8日死於中風,享年87歲。英國政府決定為她舉行最高規格的葬禮,這是繼1965年前首相溫斯頓·邱吉爾的葬禮後,首次舉行類似規格葬禮。這也是英國女王參加邱吉爾葬禮後首次出席葬禮。
  • 美國「超級傳播者」:參加葬禮、生日派對,還與人共同進餐3小時
    早在2月下旬,他就已經出現在一個朋友的葬禮上,三天後他參加了一場生日派對,葬禮前一日,他還曾與人共同進餐3小時。而直到3月21日過後,伊利諾州才頒布「封鎖令」。超級傳播事件致使大約16人被感染,年齡在5歲至86歲之間,其中至少10人被該男子直接傳染,已有3人死亡。在感染者中,有3人在2至6天內出現了新冠肺炎症狀,1人不得不住院治療,但最終於1個月後去世。
  • 中國葬禮用的紙紮,曾登巴黎設計展,外國人感嘆:中國人太浪漫
    前言隨著世界的聯繫越來越緊密,中國的文化也在不斷輸出。中西文化雙向交流使得外國人對中國的藝術品充滿好奇。中國不少民間藝術都令外國人嘖嘖稱奇。甚至喪葬文化中的紙紮藝術竟然也流傳到國外,還曾經榮登了法國的巴黎設計展。
  • 在殯儀館也能辦婚禮?小夥為亡妻守靈7天,婚禮辦完辦葬禮
    但現在,這樣的愛情仿佛越來越少,什麼都很快,感情來得快,去得也快。但2019年,在遼寧大連就有這麼一對夫妻,感情如同詩裡描寫的一般深厚。愛情的開始故事的兩位主人公是徐世南和楊柳,倆人是大學同學,但真正相識卻是在網絡上。徐世南那時沒有夢想沒有方向,整日裡渾渾噩噩,只知道泡在網吧裡。後來,機緣巧合之下,他認識了楊柳,倆人經常聊天。
  • 葬禮主持人:工資過萬僅是傳說 碰上送「白包」會謝絕
    葬禮主持人:工資過萬僅是傳說 碰上送「白包」會謝絕 原標題:   「曾經我們身邊有這樣一個人,他總是把朋友的事情牽掛於心;曾經我們身邊有這樣一個人,他總是用點滴告訴我們什麼是親情無私……而今天,他將用無聲的方式告訴我們,他即將遠行,去尋找另一個世界,尋找那個叫做『天堂』的世界……」在近日舉行的八寶山殯儀館公眾開放日上,當29歲的董子毅用渾厚的聲音溫情演示個性化葬禮時,他被很多人誤以為是播音主持專業的科班畢業生
  • 紅樓夢秦可卿從死亡到隆重的葬禮中,賈家為何要親自主持?
    早這件事出殯的善後事中,本來是由尤氏秦可卿的婆婆為其主持葬禮,但是當主持葬禮的時候,尤氏的婆婆去生病了,所以賈正不得不像王熙鳳求助,為秦可卿主持葬禮,這讓王熙鳳非常難以接受。賈府和尤氏對應,秦可卿以死謝罪的事情也算是得到了比較滿意的交代,對於秦可卿的出殯按照傳統,都是支持舉行隆重的葬禮。
  • 巴西主婦為自己辦葬禮圓兒時夢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3日報導,在亡靈節這天,巴西東部44歲的家庭主婦維拉•露西亞達席爾瓦(Vera Lucia da Silva)在殯儀館為自己舉行葬禮,躺在棺材裡接受親友的「哀悼」。
  • 葬禮主持人:工資過萬僅是傳說 一定會謝絕白包
    葬禮主持人:工資過萬僅是傳說 一定會謝絕白包 2016-04-02 14:35:05來源:北京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葉攀
  • 農民辦白事,3個「荒誕」行為愈演愈烈,年輕人:陋習,該管管了
    笨重又昂貴的棺槨再次被追捧,表面孝順現象泛濫 俗話說「五十望人,六十望棺」,自古以來,人們習慣了入土為安,在生前要為自己準備身後事,往往要積攢下自己的「棺材本」,為的也是體面的離開!不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土葬改為火葬後,過去多年,在很多農村,老人過世也就只用骨灰盒下葬!
  • 在殯儀館辦完婚禮辦葬禮 抗癌5年夫妻倆從不流淚
    在殯儀館辦完婚禮辦葬禮 抗癌5年夫妻倆從不流淚時間:2019-10-22 13:46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在殯儀館辦完婚禮辦葬禮 抗癌5年夫妻倆從不流淚 @梨視頻發布一段視頻引起網友熱議,不少網友感嘆:又相信愛情了。
  • 夢見結婚和葬禮同時辦 夢見結婚和辦喪事一起
    夢見結婚和葬禮同時辦夢見喪事,自己穿孝衣,預示夢者會心想事成,最近會十分的順利,左右逢源,很容易就達到自己的目標。夢見喪事,可以隱喻著重生,思想或靈魂蛻變進入另一階段,以及戒除了不健康的壞習慣,離開了舊的環境等。夢見結婚,表示這是你心裡的願望,一直希望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