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熊孩子事件」頻發,做出的事情更是令人髮指。一般來說有熊孩子就會有熊家長,很多孩子就是因為家長的過度寵溺,才會變得越來越無法無天,肆意妄為,而家長這時候還會說一句「他還小,還是個孩子」逃避責任。但是也有一些熊孩子在犯錯誤後,家長及時管教令人稱讚。
王先生有對雙胞胎兒子今年6歲,每天都精力滿滿、上躥下跳,雖然王先生平時也管得比較嚴,但是兒子還會時不時惹點禍令他頭痛不已。
這天王先生的兒子又在小區裡惹禍了,還讓小區裡的保安找上門。原來有業主發現自己家車的車標不見了,就找到保安調監控查看,監控畫面顯示原來是王先生家兒子幹的。當保安找到王先生並告訴他來龍去脈後,這位爸爸的做法直接平息了車主們的怒氣。
王先生第一時間給車主們賠禮道歉,還讓兒子們跪在地上承認錯誤,並錄下視頻發到業主群裡,讓業主聯繫他做相關的賠償事宜。
有些業主看見王先生及其兒子認錯態度良好,一下子便平息怒火,並表示原諒他們。
子不教父之過,從這位父親的做法來看,王先生態度誠懇主動承擔責任,不偏袒自己的孩子,甚至為了教育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直接要其跪地向各位車主道歉,堪稱教科書式育兒的行為值得家長們學習。
那麼我們在面對熊孩子時,應該怎麼做?
01言傳身教,勇於承擔責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作為父母我們首先要以身作則、起到榜樣的作用,只有父母這個榜樣做好了,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才能受到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
做錯了事不怕,敢於承認錯誤就行,就怕孩子明明知道做錯了,還覺得天經地義理所當然,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也容易變得自私自利,影響人際關係的發展。
02制定懲罰規則
想「治理」熊孩子就必須給孩子立規矩。比如看電視、吃飯、學習等都必須立規矩,如果行為不當就要接受懲罰。
一般父母為了樹立威信,自己說的事情孩子就要立即執行,這種方式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利於家庭和諧。父母應該告訴孩子,比如我再多給你幾分鐘,或者讓孩子自己做選擇,並對結果負責。
03培養孩子的性格
在「熊孩子」做的事情中,我們會發現都是孩子在獨自一人時,才會做出這樣的行為,很可能是缺乏父母的陪伴才造成熊孩子的行為。
父母經常陪伴能很好地穩定孩子的情緒,讓孩子能有安全感,性格也會獲得更好的發展,因此,父母平時要抽出更多的時間多陪伴孩子,在陪伴中教育孩子,才會讓孩子有更好的性格。
其實「熊孩子」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背後那些「熊家長」。願每個家長都能引以為戒,不要為愛塗上砒霜毀了孩子的後半生,要將孩子引向正途,最終走上「光明」的人生道路。
本文聲明:文字均為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