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在外被冤枉受委屈時,你是選擇相信他,還是苛責他?
事實上,很多孩子包括我們自己,都有過被冤枉的經歷,也有很多父母總是認為這不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即使冤枉了孩子,哄哄就過去了,自己不計較,認為孩子也不會放在心上。
可是真正懂得愛孩子的父母,絕不會把冤枉孩子當成一件小事,更不會認為「哄哄就過去了」。
在孩子幼小脆弱的心靈裡,被冤枉,意味著被全盤否定,那種痛,有可能一生都難以磨滅。
心理學家喬伊斯·布拉澤斯說:「愛的最好證明就是信任,彼此信任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好的親子關係是彼此信任、彼此尊重、彼此理解。當父母和孩子建立起這樣的關係時,孩子會很自然地朝著父母期待的方向去發展。
被父母信任的孩子,活得有多幸福
近日,重慶一男孩劃車的新聞獲得近十萬網友的點讚,大家紛紛稱讚這一事件中男孩的爸爸劉先生傳遞出來的正能量 。
原來,10月7日,重慶的王先生發現愛車被劃傷,民警調查看停車場監控錄像發現,有一名約10歲的男孩在車周圍轉了一圈,手上也有觸碰車輛的動作。
面對民警的詢問,男孩一直否認,並且解釋當時他在逗蒼蠅,根本沒碰車。在看完監控視頻,兒子被懷疑劃車但不承認時,這位父親並沒有批評和責怪孩子。
而是充分考慮到當時圍觀的人七嘴八舌,怕孩子再接受詢問會心裡崩塌,就選擇讓家人帶孩子離開,自己來承擔責任。於是決定單獨留下來和車主溝通,並賠償了3500元。
回到家後,父子倆促膝長談,男孩堅稱自己沒劃車,憑著對兒子的了解,父親也堅信兒子沒撒謊。
於是這位父親立刻聯繫了負責案件的鄒警官,對方也有同樣的推論:經過對視頻的仔細研究,最終發現,在事發前兩天,該車已有劃痕圖像。
原來,孩子真的沒有撒謊!
爸爸和鄒警官用了整整三天,親手還了孩子一個清白。車主也誠懇地向孩子道了歉,並退還了修理費。
本來頭昏昏鬱郁的很沉重,「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突然頭就抬起來了,變輕了,特別開心,證明了我的清白!」劉先生的兒子說。
事情爆發後,熱度上百萬,網絡上幾乎全是一片讚揚:
不得不說,這位父親在這件事上,如果有任何一點不信任孩子,或者沒有堅持調查真相的決心,男孩可能這一輩子都洗不掉身上「劃車」的罪名,甚至會在心理留下難以磨滅的陰影。
知乎上有個熱門提問:不被父母信任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有個高贊回復這樣說:那種感覺大概就是,非常生氣卻又無可奈何,很委屈。明明是最親的人,卻口口聲聲用懷疑的語氣試探、跟蹤。
電視劇《家有兒女》中,劉星是一個從不被媽媽相信的孩子。
有一次,劉星的歷史考了全班第一,媽媽劉梅卻質疑他作弊:「劉星能考第一嗎?這裡面肯定有問題啊!」
事實呢?劉星迷上了三國相關的遊戲,恰好試卷上很多三國相關的問題。
還有一次,二胖爸爸領著受傷的二胖過來,劉梅問都不問,就覺得是劉星幹的。
其實二胖父子是來道謝的,劉星不但沒闖禍,還把欺負二胖的人趕跑了。
劉梅對劉星的偏見貫穿了全劇,甚至半夜夢到劉星被抓緊少管所被驚醒......
有人感慨,願意相信孩子的家長,太難能可貴了。
因為大部分父母,都寧願相信旁人的指責,也不願相信孩子的辯白。可是你知道,相信的力量有多強大嗎?
你的信任,改變的會是孩子的一生。
父母越信任,孩子越優秀
著名演員馬伊琍曾經在董卿的《朗讀者》中講述自己被父親信任的感覺。
馬伊琍回憶,高中一年級,她的爸爸去學校領寫有成績的學生手冊,發現她別的科目成績都很好,唯有思想品德得到的評價是「差」。
爸爸很不解,去問她的老師究竟是什麼原因。她的老師直接告訴馬伊琍的爸爸,你家女兒和多名男生早戀。
爸爸聽了,特別淡定平靜,跟老師說:哦,好的,那你能在紙上寫下男生的名字嗎?
老師拿起筆在紙上卻只寫出了一個名字,馬爸爸看完問,還有呢?你不是說多個嗎?
當時老師特別生氣,馬爸爸卻很平靜地說,老師,我不跟你說了,我的女兒我最了解她,我還是跟校長去說吧。
得知這件事後的馬伊琍當下就大哭了,一直隱忍的委屈,因為父親的信任有了宣洩的底氣,一直以來的故作堅強,在那一刻全線崩潰。
從那以後馬伊琍就自己暗下發誓,以後要更努力,更自覺,才對得起父母的這份信任。
什麼是最好的愛?愛的最好證明就是信任。
如今的馬伊琍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在育兒上也很有自己的理念,自己也變得愈發自信獨立頗具人格魅力,這些都和父母對她的信任分不開。
電影《童年的許諾》裡,男孩羅曼從小生活條件貧困,性格孤僻自卑。
朋友欺負他,鄰居排擠他,所有人都看不上他,往他身上潑髒水。當別人站在高高的樓層上,用汙穢的語言侮辱、嘲弄羅曼時,羅曼也忍不住自我質疑。
只有母親堅定不移地懷揣著一種信念:
「看看他,這是我的兒子,他會成為法國大使,成為作家,是會拿榮譽勳章的人,是將軍!」
「你回來時,將滿載榮耀,我已經預見了。」
「你會成為託爾斯泰的,我的兒子,你會成為維克多.雨果。」
……
雖然年幼的羅曼一度以為這只不過是母親嚇唬那些壞人、安慰自己的說辭,但還是把這些話一一銘記在心中,收藏好母親的沉甸甸的愛。
多年以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長大後的羅曼變得自信剛強,實現了母親說的每一個預言。
他順利成為一名技術過硬的飛行員,文採飛揚的作家,立下彪炳戰功的將軍……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母親打一開始無條件的信任。
正如知名育兒專家黃靜潔所說:
「父母對孩子信任度的大小,決定了孩子的能力大小,相信孩子內在的力量,他們會自我修正完善,最後會變得更強大優秀。」
父母的信任,是孩子最大的底氣
前段時間,朋友給我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一個9歲的女孩,突然跟爸媽說不想上學了,他們覺得很奇怪,一陣詢問後,女孩哭著說:「我看到鬼了,很害怕,不敢去上學了」
媽媽聽了有些生氣,訓斥她:「瞎說!世上哪裡有鬼呀!你是不想上學想偷懶是吧?」
這時,爸爸攔住了媽媽,笑著問女兒:「這個鬼長什麼樣子呀?」
小女孩說:「很黑很黑的,沒看清楚,總是看一眼就消失了,看一眼就消失了。」
爸爸安撫女兒後讓她繼續上學,自己偷偷跟在女兒後面並保持一段距離。
終於在第二天,他抓到了一個尾隨女兒的猥瑣跟蹤狂,立即報警,警方證實了爸爸的推斷:果然這個跟蹤狂就是女兒所說的「鬼」。
這位爸爸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他不輕易否定孩子,而是信任孩子,所以他守護了孩子的安全,讓女兒免受了意外傷害。
試想一下,如果女孩的爸爸沒有耐心聽孩子傾訴,而是在孩子說「有鬼」的時候,懷疑孩子,認為她胡說八道,甚至是撒謊,那麼這個小女孩會經歷什麼?
真是不敢想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救孩子。」
爸媽的一句「我相信你」,會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充滿勇氣,更加自信。
在童話大王鄭淵潔的《智齒》中,有這樣的一幕場景。
女孩梁新被同學合夥栽贓陷害,冤枉她偷同學錢包,老師把她帶去辦公室,她第一時間說:「我要給我父母打電話」。
聽到這話時,老師一愣,因為學生遇到這種事,最怕老師找家長告狀。沒想到梁新居然主動提出通知父母。
這就來源於,梁新對父母無條件的信任,父母就是自己堅固的後盾。她知道,被人冤枉,遇上困難,第一時間就應該求助父母。
每個孩子都希望,無論自己是優秀還是平凡,父母都可以無條件的接納,信任自己。
親子之間,最重要的不是可以教孩子什麼,而是,緊緊拉住父母與孩子之間,那條名叫「信任」的線。
相信孩子,
是教育中最「簡單」的投資
獲得孩子的信任,最重要是要相信孩子。我們不僅要相信孩子,更要懂得言而有信,建立彼此之間的信任感,這樣才能令孩子再相信我們,達成相互信任。
1、與孩子成為朋友
好的父母,會嘗試與孩子成為朋友。天生的輩分關係,以及孩子對父母的依賴,都會讓孩子對父母有敬畏感。
嚴厲的父母,會讓孩子懼怕,被動性學習、做事。如果我們嘗試跟孩子交朋友,放低自己的姿態,讓孩子覺得,父母是可信賴的夥伴,長此以往,孩子會產生另類的親切感。
2、言而有信,建立信任感
在生活中,父母經常會給孩子「許諾」。這些許諾,大多是利誘。而對孩子來說,抵抗誘惑能力有限,很容易答應父母的要求。當孩子達到回報的條件後,一些父母就食言了。
其實,從這些小事的累積,一段時間後,孩子會對父母失去信任感。既然孩子不信任你,就不會跟你什麼都坦誠了。所以,言而有信,是父母必須做到的。
3、樹立孩子自信
孩子都愛表現,希望得到大人的肯定。當孩子完成某項「成就」時,父母應及時給予褒獎。
可以是語言上的,也可以是行為上的。孩子們在得到大人的肯定後,會更加努力,拓展自己的成就。也會讓自己感受到幸福。
所以,在孩子面前,不要吝嗇你的誇獎。
被信任滋養的孩子,眼裡帶著光,心中有天地,他們會帶著父母的善意,去探索發現屬於自己的世界。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