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Fullness——至每一個通往夢想道路上的職場人!
幽默雖好,但不能濫用
在人際交往中,輕鬆幽默地開個得體的玩笑,可以鬆弛我們的神經,活躍談話的氣氛,營造出一個適合於交際的輕鬆愉快的氛圍。
言語交際的失敗大多與濫用幽默有關。濫用幽默不光會使自己陷入尷尬和困境,而且還會導致別人輕視你,使你喪失人格價值。在眾人的目光中,喋喋不休者仿佛如小丑一樣可笑,故作幽默者更勝過小丑。因而我們運用幽默時,千萬要注意時機、場合和對象。
(1)幽默,要講究時機。
英格蘭人常說:儘管幽默的力量很重要,但它並不是生活的全部。當時機恰當的時候,你就去用它。
西方4月1日的愚人節,是捉弄人的節日,這一天,一個足不出戶的小夥子會突然接到姑娘約會的電話;一個姑娘會突然接到不是父母的父母來信;一個人到澡堂洗澡,衣服會不翼而飛;一個學生去上課,教室裡會空無一人。誰都想在這無所顧忌的節日裡高高興興地捉弄別人,而被捉弄的人發覺上當後也為實實在在地被人捉弄而高興。
愚人節,一個人在街上散步,突然背後傳來吆喝:「請讓開,便桶來了!」他急忙閃開,一輛自行車匆匆而過,上面是一個小夥子帶著個漂亮姑娘。
如果上述事情不是發生在愚人節,而是發生在其他的時候,可能不但收不到幽默的效果,還會使他們覺得無聊,甚至引起他人的反感。可見,幽默不是隨時都可以拋灑的,隨著文明的進步,生活經驗的積累,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幽默要講究時機。
(2)幽默,也要講究場合。
如果你僅僅把講究時機作為幽默語言的準則,那就太狹隘了,因為要想成功地使用幽默,在講究時機的同時還應當注意大環境。
毫無疑問,講究場合,才能把幽默運用得更加恰如其分。
在發生重大事件的嚴肅場合,或者在葬禮上,不合時宜的幽默話語會引起別人的誤解甚至怨恨。比如朋友正為失去親人而傷心,你對在靈前落淚的朋友說:「去世的那位先生一定是個個性強硬的人,你看,他現在從頭到腳都是僵硬的。」這番幽默幾乎可以肯定會受到痛斥。
在莊重的社交活動中,任何戲謔的話語都可能招來非議,在莊重場合,如果你幽默起來沒邊沒際,太過誇張,為追求效果而手舞足蹈、脫離自己的平常個性,也會讓人反感,人家會覺得你虛偽浮躁,不夠穩重。這會嚴重影響你的個人形象。
美國總統裡根一次在國會開會前,為了試試麥克風是否好使,張口便說:「先生們請注意,5分鐘之後,我們將對蘇聯進行轟炸。」一語既出眾皆譁然。裡根在不恰當的場合、時間裡,開了一個極為荒唐的玩笑。為此,蘇聯政府提出了強烈抗議。
(3)幽默,還得注意對象。
生活中每個人的身份、性格、心情不同,對玩笑的承受能力也不同。同樣一個玩笑,能對甲開,不一定能對乙開,能對乙開,則不一定能對甲開。
一般來說,晚輩不宜同前輩開玩笑;下級不宜同上級開玩笑;男性不宜同女性開玩笑。在同輩人之間開玩笑,則要掌握對方的性格特徵與情緒信息。對方性格外向,能寬容忍耐,玩笑稍微大些也能得到諒解。對方性格內向,喜歡琢磨言外之意,開玩笑就應慎重。對方儘管平時生性開朗,假如恰好碰上不愉快或傷心之事,就不能隨便與之開玩笑。相反,對方性格內向,但正好喜事臨門,此時與他開個玩笑,幽默的氛圍會一下突現出來,效果也會出乎意料地好。
曾經不止一位幽默理論家這樣告誡我們:觀察對方的個性、好惡和心情,乃是成功施展幽默的竅門。的確,俗語說:「一種米養百樣人」,社會每個成員的性格、心理、教養都不盡相同,意趣更為千差萬別,假如你對幽默參與者的個性不夠了解,那麼你苦心經營的幽默必會報廢不少。
因此,在社會交際中,要視對象的不同,注意把握分寸,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比如一些關於盲人的幽默,對於真正的盲人就不適宜了。在社交生活中,我們應根據具體的環境、對象和氛圍,採用適當的形式來表達出恰當的幽默。
在圖書館門口,有一位男士開門讓一位女士進來。
「如果你因為我是女的,所以開門讓我進來,那就算了吧!」她說。
「不,夫人,」他回答,「我為您開門,是出於尊重你是個長者。」
所謂顧及聽眾,當然不是一種姿態、一種態度,而是幽默作為交際的藝術天經地義必須具備的前提條件。
幽默的群體性和共娛性特徵是十分明顯的。又由於群體是由個人構成的,因此能夠娛樂甲的一句話,可能在乙聽來是侮辱。如果你忽視了這一點,一味地強調自我的性質和偏愛,絲毫不放棄個人的思路,那麼,你的幽默將黯然無光。
注意對象,了解對象,才容易找到合適的幽默話題;適應對方的心理需要,才能真正達到溝通的目的。分而治之,是現代幽默的最為完美的戰術。
一個真正的幽默家首先要願意接受他人的信息。當他人幽默地發表意見時,你有義務報以微笑,而不是冷言冷語來潑他一頭冷水。因為,幽默並非某一個人的特權,它是整個社會的財富。笑,具有傳染性,為他人捧場,你的合作態度會得到由衷的感謝,只要氣氛活躍了,該你施展幽默時,也會一路綠燈。
我想跟你分享喜樂,陪你成長,也希望你能見證我的成長。
專注於職場研究,用故事述說職場人生(請關注,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