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水網概化圖。 尹海明(翻拍) 攝
中新網海口8月15日電 (記者 尹海明)海南省水務廳廳長王強15日在海南省政府舉行的《海南水網建設規劃》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海南水網建設規劃》將海南全島作為一個大城市進行統一謀劃,謀劃集工程網、管理網、信息網三網於一體的安全、生態、高效、智能海島型綜合立體水網。
7月15日,《海南水網建設規劃》經海南省政府批准正式發布。該規劃將海南全島作為一個整體,打破區域、城鄉界限,以天然河流為經線,人工渠係為緯線,大中小水庫為節點,構建互聯、互通、互調、互補的綠色智能水網。至2025年,海南將基本建成海島型水利基礎設施網絡骨幹工程;至2035年,將全面建成現代化海島型水利設施網絡。
海南水網重大工程布局示意圖。 尹海明(翻拍) 攝
據介紹,海南是典型海島型地貌,地形中高周低,河流水系呈放射狀分流入海,源短流急,天然儲水能力弱,加之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雨季與旱季分明,每年11月至第二年4月的旱季降水量不足全年的20%,而全島60%以上的農業灌溉(冬季瓜菜)、70%旅遊人口生活用水發生在旱季。水資源時空分布與用水需求不匹配,水資源配置能力分布不均勻,加之基礎設施薄弱,水源工程調劑互補性差,部分流域防洪體系不健全,沿海地區防災能力弱等問題尚未徹底解決。
海南省水務廳規劃計劃與科技處處長施向前表示,《海南水網建設規劃》為全省一盤棋解決海南水安全問題提供了總體方案。首先要解決工程性缺水問題,做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設,興建一批大中小型水庫,徹底解決工程性缺水問題。第二,以自然河流為緯線,以人工渠係為經線,以大中小型水庫為節點,把整個海南的水資源、水利工程連成一個網,使全島以一個城市的模式來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問題,即解決功能性缺水問題。同時,通過水系聯通、河流整治,來解決水生態和水環境問題。
記者在會上了解到,工程網建設方面,《海南水網建設規劃》將海南島劃分為中部區、瓊北區、瓊南區、瓊西區、瓊東區,將進行一系列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及水利工程建設。
如,瓊北區作為海南省政治、經濟、文化重點區域,江東新區、海花島、濱海新區、洋浦工業區等區域和熱帶高效農業建設方面用水需求增長迅猛。規劃以松濤、邁灣、紅嶺、天角潭水庫、南渡江引水等工程為骨幹水源,以松濤灌區、邁灣灌區、紅嶺東西乾渠為脈絡,以春江、南方、湖山等中小型水源為補充,採取大中小並舉、長藤結瓜的形式將水系連貫起來,覆蓋重點用水區域。未來邁灣水利樞紐、天角潭水利樞紐和瓊西北供水工程將成為加快建設的重點。
瓊南區度假旅遊人數增長迅猛,三亞新機場、樂東長隆集團蓄勢待發,南繁育種科研基地對水資源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現有大廣壩、大隆、長茅等大型水庫基礎上,規劃在昌化江上新建向陽、南巴河水庫,構建昌化江水資源配置體系,提高水源保障能力。在陵水河上建設「一庫一閘」,增強陵水縣枯水期水資源調配能力。未來將重點建設樂亞水資源配置工程、南繁育種基地水利保障工程。
王強在會上透露,2019-2020年計劃實施的邁灣、天角潭水利樞紐工程和瓊西北供水工程等重大項目已列入水利部年內重點推進項目,爭取年內開工。昌化江水資源配置工程、牛路嶺水庫水資源配置工程,項目可研已全部編制完成。南渡江、萬泉河、昌化江三大江河水生態修復工程、邁灣灌區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的總體方案已編制完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