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愛貓君在後臺私信看到一個有趣的問題:為什麼貓被捏住脖子上面的皮肉,就會一動不動很老實?
這裡面又有什麼秘密呢?
其實不止貓,很多哺乳動物如狼、老虎、獅子等,因運輸幼崽都是用嘴叼住幼崽後頸皮肉,客觀上需要幼崽「老實點」,所以進化出特殊神經反射。
這種行為被稱作「clipnosis」,也有人稱為「捏掐誘導的行為抑制現象」,更有人開玩笑是「貓的命運後頸」,掐住了這裡,就等於扼住了貓咪命運的咽喉。
此時,貓咪的表現為身體姿勢改變,蜷縮起來。
這種特殊神經反射,由中樞神經系統及自主神經系統共同完成,就是說像膝跳反射等條件反射行為一樣。
不一定真的要貓媽媽叼著或掐住,用別的工具如活頁夾也能達到同樣效果。
貓咪被掐住脖子後面的肉動不了,屬於本能條件行為反射。
此時貓咪脖子後面神經,會接到已經被控制的反映信號,貓咪身體會僵硬,這反映被動物家稱為「凍結反應」。
是不是發現了武松打虎的「真相」了??
「凍結反應」的成因是因為,在數千年前,貓科動物在野外時,經常受到其他動物侵擾,特別是在貓咪剛剛生完小貓時。
如果這時周邊不安全,有潛在危險,貓媽媽會用嘴叼住小奶貓們的脖子,這時候就在傳遞一個「警告信號」,意思是「不要亂動孩子們,我要把你們轉移到安全地方,亂動小心會被別的動物吃掉」。
這樣的好處是,遷移其他安全地方時,小奶貓們不會因亂動導致自己受傷,或者被其他的動物發現受到危險。
同時,貓咪脖子後面神經相對來講非常少,被貓媽媽用嘴叼住也沒有事,不會疼。
所以到現在,無論是野生貓咪還是寵物貓咪,這種本能條件反射深深印在貓咪基因裡,一直保存起來,屬於最原始動物本能。
利用好「凍結反應」這個小常識,可以很好的解決一些問題:
比如貓咪到處亂竄,你抓住貓咪不想讓它亂動,就直接抓住脖子,在淘氣的貓咪也會很乖巧,再比如給貓咪剪指甲時,可以買個大夾子,墊上紙或者棉布,夾住貓咪脖子,貓咪就會乖乖聽話剪指甲。
所以,要活學活用,這個特定「性能」,讓貓咪變「乖巧」。
但,最後這點需要用小黑板記下:
這種讓貓咪變乖巧的方法並不是百試百靈,只有在母貓帶大的貓咪身上才可以百分百實現...
如果是從小由我們養大的貓咪,那麼它可能並不會因為後脖子被人掐住而安靜,相反會掙扎,甚至會轉過頭反咬你一口。
另外,如果捏成年貓的後頸時,一定要託著它的屁股才能提起來,否則會讓它感到不適。
各位貓奴,要不要去試試你家的喵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