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尼姑」釋正孝:因佛祖託夢退學出家,一年為寺廟增收2千萬

2021-01-10 網易

  

  佛教是公元前六世紀至五世紀之間由釋迦摩尼始創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釋迦摩尼在青少年時期就覺得人生變化無常,潛心鑽研如何可以解脫生而為人所遭受的苦難。

  在他成為佛陀之後,他便將自己悟出的佛法真理廣為傳播,最初的佛法教義便形成於此。

  清朝的順治皇帝信佛,因為困惑於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

  於是潛心禮佛、希望可以出家為僧。除了可以解釋生死問題,佛法教義還可以幫助人解開心中的煩惱,釋正孝同就是為了讓自己從世俗煩惱中得到解脫才剃度出家的。

  

  受到母親影響,從小信佛以誠

  釋正孝同於1989年出生於河南的一個小村莊,從小就聰慧乖巧、善良可愛。

  釋正孝同的母親是個非常虔誠的佛教信徒,每日念經打坐、從未怠慢間斷過。她的母親平時待人接物也是非常樂善好施,寬厚仁慈。

  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釋正孝同從小就開始學著母親參禪禮佛,修身養性,

  對待自己身邊的人都非常善意和真誠且樂於助人,從來不欺負別人、也不說謊話。

  漸漸的,她開始喜歡上了佛經中的文字,那些看上去很難懂的句子也通過不斷的誦讀參悟慢慢地變得簡單易懂。她的母親看到是釋正孝同如此有佛緣,也感到非常的欣慰。

  

  釋正孝同雖然很小就信奉佛教,但她跟其他孩子一樣也接受了正常的教育。

  釋正孝同本就聰明伶俐、人又非常的努力,因此她在班裡的學習成績一直都是名列前茅。

  釋正孝同平日裡對人謙和又熱情,因此班裡的老師和同學都很喜歡她。

  高考之後釋正孝同便以非常優異的成績考入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山東大學,在這裡繼續她的學習生活。

  

  釋正孝同頭一次一個人離開家鄉,踏上這片陌生的土地,與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同學生活和學習在一起,有些不太適應。

  大學就像一個小型的社會,釋正孝同遇到了許多以前沒有遇到的困惑和煩惱,這些事情留在她心裡久久不能散去,

  她每天都在糾結著如何去擺脫那些困擾,自己到底該何去何從。然而,在學校裡學到的只能是正常學科的專業理論知識,並沒有一門課專門幫排解煩惱。

  於是,釋正孝同即使冥思苦想,卻終日不得方法。

  

  不喜紅塵俗世,夢到成為佛前弟子

  有天晚上釋正孝同做了一個夢,在夢裡,她化作了佛祖腳邊的一個童子,手裡捧著一個金色蛋。

  夢境非常清晰真實,釋正孝同記得住其中的每個瞬間。夢醒後釋正孝同甚是歡喜,

  她覺得這是佛祖給她指了一條可以為其排憂解難的路,那就是剃度出家

  想通此事後,釋正孝同與母親訴說了她苦悶以及自己想出家的想法,同為信佛之人的母親自然是非常高興和贊同的。

  既然已得到點化,那麼出家之事當然刻不容緩。

  於是釋正孝同向學校提出了退學申請,決心遁入空門、遠離凡塵。

  最初知道這件事情的時候,校領導和老師無一不是非常驚詫的,他們不明白好不容易寒窗苦讀十幾載,通過高考進入山東大學這樣的名校,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的一名優秀的學生,為何放著好好的大學不讀反倒想要出家。

  老師們對是釋正孝同進行了不斷的開導與勸說,但是無奈釋正孝同決心已定,堅持要走,因此校方也只能同意她的申請。

  如願以償的釋正孝同收拾好行裝,踏上了她的出家之旅。

  

  毅然斷髮出家,成為最美尼姑

  經過了深思熟慮之後,釋正孝同選擇了接受女弟子的湖北天台寺剃度出家,也得到了她現在被大家熟知的法號——

  釋正孝同。

  遠離了那些世間的紛紛擾擾,天台寺這樣群山環抱、鳥靜空悠之地最適合清心寡欲、潛心修行。

  釋正孝同終於找到了她心裡的那片淨土。每日早上天還沒亮就要起床做早課,釋正孝同在木魚聲中與其他僧人一起誦經唱經,淨化心靈。

  早上七點左右吃早飯,不許交頭接耳和浪費糧食。早飯之後則又需行坐禪、開靜以及行香之禮。

  結束這些課業之後,閒暇之餘釋正孝同則是打掃庭院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雜物。

  

  適逢天台寺組建了我國第一個全部都是由僧人組成的藝術團,名叫廣玄藝術團。

  旨在通過彈唱使得前來拜訪的人都可以通過音樂學習佛法經書,使得晦澀難懂的文字真義方便記憶又不容易忘掉。釋正孝同平時很喜歡音樂也非常有天賦,

  趁此機會,年輕開朗的釋正孝同每日都上山下山的奔走於寺廟和城鎮裡,刻苦學習小提琴和鋼琴,

  學習能力很強再加上肯下苦功,終於,她在藝術團中有了一席之地。

  不僅在彈奏上,在朗誦方面釋正孝同也是非常拿手的。於是,釋正孝同在演奏之餘也擔任了主持人的工作。

  

  天台寺的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慕名而來,大家都被這個即會主持又會彈奏的女僧人所吸引。

  有一位遊客把釋正孝同在表演時拍攝的照片發到了網上,清純脫俗的容顏配上認真拉琴的姿態,網友們在看到這張照片之後親切地為她取名為「最美尼姑」。

  自從釋正孝同出名了以後,每天都有很多人來到天台寺,是只為一睹她的清麗容顏,請欣賞他精彩的表演。還有人與釋正孝同提出合影的要求,她從來都是有求必應,極其配合。

  天台寺因為有了釋正孝同每天都人頭攢動,熱鬧非常,香火錢也增長了不少。

  據說由於釋正孝同的原因,天台寺單一年的香火錢就增長了兩千萬元。

  釋正孝同在天台寺已經度過了十二個春夏秋冬,

  才三十歲的她在被問及是否有沒有還俗打算的時候,她斬釘截鐵的回答「沒有」。

  

  「佛說種種法,為治種種心」,信佛之人講經念佛為的就是去除心中的汙穢,消除自己曾經犯下的業障。

  她在寺院裡

  找到了這份自己想要的安寧與幸福

  ,在這份平靜中又找到了快樂的源泉。

  釋正孝同想用自己目前的人氣和影響力去為寺院、為弘揚佛法出一份力,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變得一心向善、樂於助人、不計較、不算計,使得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的向前發展。

  世上所有的人都有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有選擇自己如何生活的權利,只要這麼做一不違反法律,二不違反道德,三不影響公眾的情況下,我們都應該尊重每個人各的選擇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

  

  釋正孝同選擇從大學退學而精研佛法在很多世俗的人看來簡直無法理解,但是這麼多年過去她都沒有一絲悔恨恰恰說明了這就是適合她的生活方式。

  反而是這些不理解她的世俗的人們中,大部分人或許究其一生都在追求幸福而苦苦奮鬥或苦苦掙扎。殊不知,釋正孝同已經找到了她的幸福。

  所謂世間萬物其實都是矛盾的存在,沒有什麼是一定對的,也沒有什麼是一定不對的。

  只要遵從自己的內心,堅持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就不會有悔恨或者遺憾,那就是得到了幸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當年自稱與佛祖有緣,便當尼姑的女大學生,出家後現狀如何
    導語:相信很多人讀書都是為了自己將來能考上好的大學,出來社會有一塊好的敲門磚,因此讀了十幾年書,就是為了讓自己將來能夠好好的生活著,可以說,很少有人會放棄自己的讀書生活,但就有這麼一個人,她從小努力讀書考上了大學,卻因一個夢,認為自己跟佛祖有緣,便放棄了自己12年的青春去出家當和尚,那麼這麼多年過去了
  • 古時候和尚尼姑之間的那點風流事 當真是天雷勾了地火!
    按理說,只要是出家人,不論是僧是尼都需了斷紅塵,六根清淨。尤其是男女之間那事,更得忘記得乾乾淨淨,想都不能想,最好做一個性冷淡。但說著容易做著難,別說青年僧尼總會有「思凡」的念頭,就是年老者,不也常說,70老漢吼一吼,起身也能抖三抖嗎?
  • 因做夢夢到如來佛祖而出家,103歲圓寂,死後送行的人擠滿五臺山
    當和尚其實比當普通人還要難,能夠守住那些清規戒律,當上世外高僧的人少之又少,接下來我就要跟大家介紹一位有名的高僧,他叫做夢參大師,他因做夢夢到如來佛祖而出家,103歲圓寂,死後送行的人擠滿五臺山。夢參大師作為黑龍江省人,個性從小就硬朗倔強,小小年紀他就在東北武堂軍校接受特訓,表現優異,之後被黃埔軍校錄取,當時所有人都以為夢參大師將來會入伍參軍,走上青雲大道,誰知他竟然忽然選擇了剃光頭髮出家,在北京一寺廟安定了下來,其最初法號為「覺醒」。沒有一個人能理解夢參大師的所作所為,只有他自己認為這個決定是正確的。
  • 興仁:扯尼姑村以市場為導向 養殖黑山羊增收致富
    在潘家莊鎮扯尼姑村,當地的養殖戶陳雲瞄準市場需求,利用當地地廣草盛的資源條件,探索出了一條養殖黑山羊的致富路子。一大早,就有顧客到陳雲的養殖場購買黑山羊。每年要賣100至110頭,每一頭在1500元至1600元,一年的收入是16萬元左右,每年買糧食、請工人要支出5、6萬元,每年純收入在10萬元左右。」在離陳雲家不遠處的山坡上,一頭頭健壯的山羊正悠閒地吃草,成群的山羊主要交由兩名工人負責養殖,他們每天主要負責放羊、打掃衛生、育崽等工作,家住扯尼姑村的陳剛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已經在陳雲的養殖場工作一年了。
  • 真正的「紅粉」佳人:緬甸最小尼姑只有5歲,怎樣的信仰如此心酸
    導語:真正的「紅粉」佳人:緬甸最小尼姑只有5歲,怎樣的信仰如此心酸作為中國的邊境國家,國人對於緬甸的認知更多的停留在去往緬甸旅遊時候當地人的生活和當地的古文化。緬甸一直是很多文人筆下神秘的「千佛之國」,佛教的盛行以及佛塔的絢麗,讓這裡被越來越多的旅遊者愛戴著。
  • 男子因菩薩託夢,花43年時間修建寺廟,身上一件百衲衣穿到80多歲
    直到他16歲的時候,才正式出家開始了自己的修行之路,過去了常伴青燈古佛的生活,被師傅賜名為釋覺定。由於他的日子實在太過清苦,所以其他的兄弟姐妹都不願意跟他生活在一起,還將年邁的母親交於他照顧。  恪守清規,孝順事跡感人   自從他一心向佛後,並一直恪守佛門清規,每天白天在家裡照顧母親,晚上便回寺廟念佛誦經。
  • 佛教裡和尚和尼姑是什麼意思?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搞錯了
    由於和上二字含義非常尊崇,所以千萬不能自稱和上,否則就鬧笑話了。總而言之和上是佛教中對精通佛法並持戒精嚴的道德智慧之士表示敬意的崇高尊稱,切不可因當下佛教亂象而對這個稱謂產生誤解以及輕視,甚至拿它取笑造下口業,望諸同參能夠重新定義認知。
  • 愛養多肉的釋明心法師,兩隻大耳朵佛陀面相,走紅後:我問心無愧
    以現在網絡的力量,人們只要一提"80後和尚",馬上就會想到釋明心,而一提到釋明心,又會立刻聯想到近1.9米的身高,佛感極強的雙耳,以及那副"天怒人怨"的帥氣面孔。可是,你恐怕還有一點不知道,釋明心出家為僧之後,幾乎對網絡、籃球之類的愛好都放下了,因為他更喜歡養多肉。
  • 天生一雙大耳朵,愛佛法放棄鐵飯碗,中國「最帥和尚」釋明心為何出家
    而在這種環境下的釋明心對於「佛」卻有著天生的好奇。只不過沒有遁入空門之前,釋明心不懂而已。 釋明心的童年,和很多80後並不相同。他那顆大大的腦袋總是喜歡思考,比如說盛夏的時候全家一起在房頂避暑,釋明心就會思考宇宙是那麼的浩瀚,而我們卻是那麼的渺小。並且,釋明心從小就不太喜歡說話,而是喜歡思考,這也是他不同於常人的地方。
  • 修成正果的尼姑,圓寂後成肉身菩薩,身上的女人特徵幾乎消失
    從這以後,姜素敏便經常偷偷溜出家門去寺廟聽師傅講經,佛學,是一個與姜素敏單調的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幾年下來,姜素敏已經擁有了極高的佛學悟性,與寺中僧侶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大災之年,正是姜素敏悄悄接濟寺中,才讓寺廟中的僧人以及許多被寺廟收留的災民免於餓死。
  • 她是修成正果的尼姑,是唯一的女性肉身菩薩,身上的女人特徵消失
    但是這樣的僧人非常少,放眼全國就那麼幾位,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一位尼姑,而且是唯一一位修成正果的尼姑。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一位古今中外佛教史上都絕無僅有的比丘尼的傳奇一生,她就是仁義師太,姜素敏。 1911年,正是中國水深火熱的一年,一戶姜姓的地主人家迎來了他們的掌上明珠。
  • 大願法師:19歲出家,24歲成為中國最年輕的方丈,修建30多座寺廟
    每個出家人或多或少都與佛祖有著千絲萬縷的緣分,而其中不乏那些佛緣深厚之人,大願法師便是這樣一位出家人。 他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都是本本分分的普通工作者。與此同時,大願法師的父母也都是虔誠的佛教弟子,生於這樣的家庭,從小耳濡目染,大願法師自幼便開始接觸佛教經典。
  • 佛說:眾生皆有佛性,為什麼說女人出家,正法會減少500年
    ,為滅正法五百年,後為說八敬,聽出家,依教行故,還得千年」。  那麼,作為一位擁有大智慧的覺者,佛祖為什麼不同意女性出家來淨修梵行呢?    其實,這是因為佛祖已經預見女性出家對將來的影響,如果女性出家,會讓正法減少500年,如果不允許女性出家,正法將會延續1000年,淨行將會久存。
  • 寺廟燒香拜佛,有5點禁忌千萬要記住,很多人都不一定知道
    寺廟燒香拜佛,有5點禁忌千萬要記住,很多人都不一定知道宗教是人類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宗教是一種文化現象,是人類思想的產物,是人的意識形態的產物。對於信教的人來說,宗教信仰是莊嚴神聖的,比如說佛教,佛教的信徒每天早晚都要上香,有的信徒可能會在一定的時間去山上的寺廟中上香誦經。宗教也不完全是壞的,它也有自身的有用的地方。宗教信仰對於西方的國家來講,政教合一有利於國家的統一穩定,宗教還可以引人向善,匡扶世道。每個宗教都有自己的規章制度和要求,並且每個宗教也有膜拜方式的講究。那我們就以佛教為例,看看佛教有哪講究?
  • 富二代看破紅塵、遁入佛門,卻因太帥被香客看中追求,結局怎樣?
    因為感受不到自己對這個現有社會的價值,所以釋明心的這一段生活也是非常的痛苦。讓釋明心初結佛緣的是一部遊戲。某天釋明心像往常一樣下班回家,想玩個遊戲調劑一下這無聊的生活,而當遊戲打開后里面的一首佛教音樂《輪迴》,緩緩的流動在釋明心的心裡,好像真的被佛祖點撥,他發現這首歌可以讓他心定,也是這首歌讓釋明心有了想出家的念頭。釋明心想要辭職,放棄這來之不易的工作。
  • 他因一首歌遁入空門,卻因「桃花劫」苦惱,還拒絕富家女追求
    在當今社會,很多人不甘平凡,拼了命的想要出人頭地,為了功名利祿不惜一切,但也有這麼一種人,不想要追逐這些無用的東西,而是想要歸隱,追逐人生中最為可貴的平凡,他們剃度為僧,走進寺廟,他們也放棄了愛情,放棄了自己喜歡的女人,一心歸隱,放棄了外界的任何吸引,潛心修行。今天要講的這個人因為一首歌的緣故看破紅塵,剃度出家,遁入空門。
  • 原盛大文學CEO侯小強皈依佛門 揭李娜陳曉旭等出家名人【2】
    作家李洱在評論中發問:釋永信「特意」為侯小強舉辦儀式,而且「異常」莊嚴,「說明在永信大和尚那裡,眾生並不平等。」侯小強隨後在微博中回應:「不對。是我感覺特別莊嚴。我也沒有想到會有儀式。所以並非大和尚有分別心,是我還不能不垢不淨。」 透露辭職原因 八字總結五年工作 12月13日上午盛大文學宣布原CEO侯小強離職,轉任公司高級顧問。
  • CCTV.com-寺院居士稱陳曉旭很生氣其夫出家不太可能
    自從陳曉旭剃度出家的消息傳出之後,其剃度儀式舉辦地長春百國興隆寺就成為了媒體記者關注的焦點。昨日,陳曉旭剃度之後的照片首度在網上曝光,看見曾經的偶像清容謝發、麻衣加身的樣子,眾多影迷大感憐惜。同時,不少影迷還在網上發出呼籲,希望留給陳曉旭一片清靜。  洗盡鉛華曉旭很寧靜  晨鐘初作,經鼓悠鳴。陳曉旭正月初六在長春百國興隆寺剃度出家,剃度師為百國興隆寺住持常慧法師。
  • 夢到被"點化" 男子散盡家財雨中苦求兩晝夜要出家
    歲的江油男子劉某,因夢到寺廟住持勸其皈依佛門,覺得這是天意。第二天就收拾行裝來到廣元市利州區寶輪鎮某寺廟要求出家。 當地村民發現劉某異常舉動後報警,經過民警長達一天多時間的教育,加上未見到住持,苦等之後劉某覺得自己「與佛無緣」,終於回心轉意,踏上了返家的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