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寧廉潔正直以自清嚴

2021-01-09 美食的過去

朱自清:寧廉潔正直以自清嚴

朱自清(1898—1948),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中國近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1916年中學畢業並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開始發表詩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1938年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8年8月12日四胃穿孔病逝於北平代表作《荷塘月色》《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等。

朱自清兒時上揚州梅花嶺,在史可法衣冠家前雪地上用小樹枝寫下文天祥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朱為林庚《中國文學史》作序稱:「文學史之研究,得有別的許多學科做根據,主要是史學,廣義的史學。朱自清原名「朱自華」。1917年報考北大,為勉勵自己在困境中不喪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他便取屈原《楚辭·ト居》「寧廉潔正直以自清嚴」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

朱自清寫《談抽菸》,僅八百字,卻花了兩個下午。他寫文章總是改了又改,決不草率發表。他給《文藝復興》雜誌寄去一篇《好與巧》,才過了幾天,又去快信索回修改。朱寫作時喜以筆尖沾紙,速度不快,往往要細心斟後方才寫下,所以定稿後無需多加刪減,即成佳作。

朱自清寫文章,愛審慎而細推敲,在清華大學時,他每天只能寫五百字而李長之有一天曾寫過一萬五千字的論文,還外加兩篇雜文,朱寫稿常有所塗改,都是把口氣改得儘量緩和些,在他的文章中很少有「絕對」「萬分」「必定」等字樣。

朱自清、浦江清等人相約每周三下午2至5時,在清華園中文系會議室聚集,把《歷代詩話》和《歷代詩話續編》分人剪貼,另設總論及雜類:均按羅馬字母排列,半年後即完成《詩話大系稿本》。

有一年朱自清開選修課《文辭研究》,僅有學生兩人,他仍按時上課。他在治學上認真嚴肅,從不濫竽充數1934年朱應鄭振鐸邀請,一個晚上趕寫了一篇《論逼真與如畫》,其材料依據《佩文韻府》,因來不及檢查原書,就在文章後面寫明是「抄《佩文韻府》」,朱原系哲學系學生,故他後來寫的文章,章士釗說夾有很多佛經內容,原來朱乃擬佛典而作。朱自清求知慾極為濃厚,據其同事羅常培稱:「一事不知,馬上登記在小本兒或卡片上,逢人便問,絕沒有強不知以為知的態度。

1921年除夕葉聖陶與朱自清促膝長談,點起兩支白蠟燭。朱隨即寫了只1921年輕輕地過去了。

抗戰初期,《大公報》刊載兩條似乎是並排在一起的廣告:一條是鬱達夫找妻子王映霞:還有一條是朱自清找兒子,朱那條用的是文藝寫法,極為動人。朱自清有一篇兩千多字的稿子,缺掉最後一句,排字工人將這紙片遺失了。校對的人要熊佛西補作,熊要他們先印出,後來朱去信問這最後一句「哪裡去了」,在得知原委以後,又寫信與熊,希望補登此句。朱自清對教學十分認真,他對學生作業格式有具體規定:作業本第一頁要空下來,把一學期的作文題目依次寫下,並註明起頁數,以便查閱,就像一本正式出版之書的《目錄》一樣,朱對學生作文總是竭力推崇,而對同輩作品卻常用一慣說法:「不,不好。」

朱自清在西南聯大時對學生熱情鼓勵,但並不輕易稱許,往往為一個問題與他們爭得不可開交。他曾風趣地對學生說:「你們不易說服我,我也不易說服你們,甚至我連我的太太也說不服,雖然民主的精神在於說服。」朱自清曾為清華大學第十級級歌作詞。他是先見了譜,再根據曲譜來填詞的,其精通音律可見一斑。

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提及蟬,但有人說蟬在夜晚是不叫的。他在請教了昆蟲學家之後答覆說:「我們往往由常有的經驗作推論。例如有些蟬子夜晚不叫,便推論到所有蟬都夜晚不叫。朱自清在《旅英雜談》中說:「有許多名著,初讀往往大失所望。我讀莎士比亞《哈姆雷特》,曾經開卷數次,每次都是中途而廢。但看了福聖股生扮演,才領悟其好處。

朱自清在《小說月報》發表處女作《別》之前,將此文改了又改有人問他為什麼要這麼仔細,他說:「怕遇到別人的指責。朱自清將書屋命名為「猶賢博弈齋」,取研究學問還是比賭博下棋好之意。朱自清晚年在書案玻璃板下壓有紙條,上書:「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這顯然是對李商隱名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反彈琵琶。

朱自清死前唯一的遺囑,就是對妻子說不要接受美國救濟物資,因為他已籤過名拒絕美援。朱逝世後,許德寫輓聯:「教書三十年,一面教,一面學,向時代學,向青年學,生能如斯,君誠健者:存留五一載,愈艱苦,愈音鬥,與醜惡鬥,與暴力鬥,死而後已,我哭斯人。朱以《背影》盛名,他逝世後,報上的大字標題如此寫道:「一代文溘然長逝,朱自清《背影》去矣。"

相關焦點

  • 「朱自清」姓名的由來
    朱自清生於1898年11月,卒於1948年8月,終年51歲。 剛出生時,其父朱小坡為其取名「朱自華」,源自蘇東坡的詩句「腹有詩書氣自華」。因算命先生說他五行缺火,又起號為「朱實秋」。這一面是因「秋」字半邊有「火」,一面取「春華秋實」之意。
  • 朱自清為什麼改名?
    朱自清生於1898年11月,卒於1948年8月,終年51歲。剛出生時,其父朱小坡為其取名「朱自華」,源自蘇東坡的詩句「腹有詩書氣自華」。因算命先生說他五行缺火,又起號為「朱實秋」。這一面是因「秋」字半邊有「火」,一面取「春華秋實」之意。
  • 中國現代詩歌(六)——人生派(朱自清)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國近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今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自稱「我是揚州人」。1916年中學畢業並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
  • 有家長建議移除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只因裡面這8字,有理嗎?
    ——朱自清《荷塘月色》 教科書式按照課程標準要求編寫的教學用書,它的目的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孩子年幼時沒有自己的辨別能力,教科書對於他們來說便是權威,因此,教科書式經過了嚴格審查才會被推出來的。裡面的所有文章也都是經過進行挑選的,裡面大多是古代或者現代的經典文章。
  •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引起眾怒?家長:這八個字簡直不堪入目!
    朱自清先生作為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家,他自幼繼承父輩的家學淵源,受到士大夫家庭的影響,逐漸養成「整飭而溫和、莊重而矜持」的文人氣質,而且名字也來源於《楚辭·卜居》裡面的一句詞: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作為北大哲學系的畢業生,朱自清在五四運動中所展現的非凡能力是數一數二的,《荷塘月色》就是其代表作之一,是在其任教清華大學時所作。
  • 瓊瑤、關雎爾、屠呦呦、朱自清等那些來自詩經楚辭中唯美的名字
    朱自清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將突梯滑稽,如脂如韋,以潔楹乎?——《楚辭-卜居》意思是:是寧願廉潔正直來使自己清白呢,還是圓滑求全,像脂肪(一樣滑)如熟皮(一樣軟),來諂媚阿諛呢?顯然朱自清是廉潔正直的人,不吃美國的救濟糧足見其民族氣節。南懷瑾懷瑾握瑜兮,窮不知所示。
  • 像朱自清先生等前人一樣,以冷靜平和的態度,持續探索前方的道路
    原因是在備課的時候,我查閱了很多關於朱自清先生和《荷塘月色》的文字記載。首先我們看朱自清先生的生平介紹:朱自清,生於一八九八年,死於一九四八年,原名「自華」,號「秋實」,後自己改名為「自清」。這改名的由來,是漢族人起名字有「男楚辭,女詩經」的習慣。《詩經》是現實主義之源,字詞「寓意美好」,《楚辭》是浪漫主義之宗,字詞「氣質優雅,文化厚重,讓人平添敬意。」
  • 莫言評荷塘月色,為何加入余光中陣營調侃朱自清,稱其作品病態
    但更重要的是,他們心靈相通,文脈一致,所以彼此抬愛,共同調侃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    1977年,作家余光中公開發表了一篇名為《論朱自清的散文》的文章,拉開了貶低朱自清的序幕,引發莫言之類反對朱自清的"聲音"也由此開章。
  • 「姓名學」看看這些著名人物的名字由來,李白、朱自清、聞一多等
    朱自清我國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教授,以名節高亢,剛直不阿著稱。他一生從不向國民黨反動派低頭,在1948年病重逝世前,還囑咐家裡人,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救濟麵粉」。他的名字「自清」出自《楚辭·卜居》:「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一語。《卜居》中這名話是屈原於流放時請太子卜為自己佔卦時說的;意思是廉潔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
  • 大家知道朱自清號什麼嗎?
    那麼朱自清號什麼呢?所以說朱自清號什麼體現了朱自清對自己的要求。朱自清是我國著名的散文家,關於朱自清是什麼戰士是對朱自清在政治上的一種定位。朱自清先生教會我們的最值得銘記的他是當時非常出色的民主主義戰士,這和他的學歷和生活環境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是他的生活閱歷成就了他民主戰士的道路。朱自清上完高中之後考上了北京大學,在這裡他深深的民主自由的魅力的吸引。
  • 現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丨——講真話,寫真情,描實景
    朱自清,原名朱自華,號秋實,改名自清,字佩弦。一八九八年十一月生於江蘇東海,長大於江蘇揚州,故自稱「我是揚州人」,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其散文樸素縝密、清雋沉鬱、語言冼煉、文筆清麗、極富有真情實感。朱自清以獨特的美文藝術風格,為中國現代散文增添了瑰麗的色彩,為建立中國現代散文全新的審美特徵創造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散文體制和風格。
  • 朱自清與現代散文的解放
    詩人、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並不多,他寫的散文不過百餘篇,卻有一系列作品成了名作,有很多文章選入了中小學課本。他寫的詩也就是60多首,卻有詩人之稱。他名氣很大這並是不偶然的。  他是一位領風氣之先的作家。並不是誰都有這樣的文化自覺精神。  朱自清1919年就開始寫現代白話詩,是新詩的開創者之一,和朋友一起出版了《雪朝》,那時中國寫新詩的沒有幾個人。
  • 追尋朱自清先生的那片荷塘……
    因為今年的觀荷節與朱自清先生的忌日僅相差一天。朱自清先生朱自清先生於1948年8月12日與世長辭。朱自清先生與荷花,在人們的印象中是難以分割的。先生的名篇《荷塘月色》膾炙人口,先生的荷塘也令無數人心馳神往。跟隨朱自清先生的腳步,觀賞清華園的荷花,自有一番特別的意義。
  • 懷念朱自清:匆匆而去,背影長留
    點擊進入「文藝星青年」>>8月12日,是朱自清先生逝世72周年紀念日。朱自清,原名朱自華,號實秋,後改名自清,字佩弦。他以散文著名,情感真摯;他致力國學研究,恪守治學傳統;他堅守氣節和情操,憂國憂民。
  •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散文大家: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年)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現代文學史上的散文大家,他的《春》、《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膾炙人口。朱自清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幼年在私塾讀書,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
  • 清華校友:朱自清 文章氣節如同他的《背影》
    朱自清的民族氣節為國人所敬仰,毛澤東同志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而朱自清的革命性,或者說追求革命的軌跡卻不是很明顯。其實應該說,朱自清追求革命的思想,一起伴隨著他文學的成長而成長,並體現在他樸實的行動中。朱自清1925年已到清華園任教,而朱家住在安樂巷27號是在1930—1946年間。我們看到的朱自清的臥室,也稱客座。這裡只是朱自清寒暑假回來所居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