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勝逃離梁山,是看穿了宋江難成大事,還是怕被吳用殺人滅口?

2021-01-08 半壺老酒半支煙

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第一高手無疑是入雲龍公孫勝,要是按照《水滸傳》的說法,他要想推倒宋徽宗趙佶,那就是分分鐘的事情:師父羅真人有一千多個能騰雲駕霧的黃巾力士,這些人神不知鬼不覺地飛進汴梁城,把皇帝和滿朝文武抓起來丟進東洋大海就行了。

但是羅真人也不敢說自己是天下第一道術高人,如果他這麼做了,沒準兒連孫悟空都要蹦出來了——如果其他隱世道門高手聯合起來,羅真人和入雲龍公孫勝、混世魔王樊瑞的結局,不會比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好多少。

羅真人是修道之人,當然不會逆天行事,而且公孫勝可能連羅真人的一成本事也沒學到,所以他才找藉口逃離了梁山,這說明他不但對梁山前途失去了信心,而且還有可能心存忌憚,至於他是看穿了宋江難成大事,還是怕被吳用殺人滅口,那就有請讀者諸君慧眼明辨了。

公孫勝一開始是負有特殊使命下了二仙山的,他之所以攛掇晁蓋劫取生辰綱,擺明了是要把大家一起拉下水——如果公孫勝真想要那十萬貫金珠寶貝,根本就不需要找那麼多人來分肥,他自己就能對付得了楊志和那十一個壯健的廂禁軍,更不用搞什麼破綻百出的「智取」。

讀者諸君可能早就發現了,吳用所謂的「智取」其實是「蠢取」:晁蓋等七個奇形怪狀的山東彪形大漢,卻要冒充朱元璋的老鄉濠州人——濠州就是安徽省滁州鳳陽縣,施耐庵寫水滸還不忘黑一下朱元璋(施耐庵當過張士誠謀士),但卻讓「智取生辰綱」留下了巨大的漏洞。

「智取生辰綱」漏洞百出,這裡就不一一細說了,咱們要說的是公孫勝費勁巴力湊齊「七星」並給官府留下線索,其實是想把晁蓋等人逼上梁山。

公孫勝的初步目的達到了,梁山也有了小朝廷的雛形:託塔天王晁蓋為王,智多星吳用為相,入雲龍公孫勝是國師,豹子頭林衝是兵馬大元帥。

但是隨著及時雨宋江的加入,梁山的格局發生了改變。天無二日民無二主,梁山一下子出來兩個話事人,火併是遲早的事情,這顯然是破壞了公孫勝的改天換日大計。

筆者怎麼看公孫勝都像《封神演義》裡的申公豹:申公豹那句「道友請留步」,把很多散修送上了封神臺,而公孫勝劫取生辰綱,就是要給洪太尉放出來的一百零八位魔星找一個匯聚之所。

公孫勝很積極地攛掇晁蓋劫取生辰綱,但是他自己並不要錢,他離開梁山的時候,眾好漢紛紛饋贈金銀,他卻只要了一點路費,這說明公孫勝並不在乎金錢,同時他也不會飛天遁地——如果他有黃巾力士的本事,就不用路費了。

公孫勝本事有限,甚至可能只是羅真人的外門弟子,所以他下山歷練,也是心存忌憚的,因為凡塵間的刀槍劍戟,也能要了他的性命。

既然心有忌憚,那麼我們就可以說公孫勝離開梁山是逃離——他每次只是「請假」,並不敢公開說自己將一去不復返,這可能是怕宋江吳用不讓他走,所以徵方臘之前,公孫勝只能不辭而別。

公孫勝離開梁山軍,是因為他知道即使徵方臘之後能回到京城,他也有一件事情解釋不清楚:那個刻著梁山一百單八將星宿名號的石碣究竟是哪兒來的?

可能跟筆者一樣,讀者諸君對此也有懷疑:都說老天爺公平,可是梁山一百單八將排座次,咋有那麼多不靠譜的地方?這真是上天給排好的順序嗎?

小旋風柴進、撲天雕李應、美髯公朱仝都排在了魯智深武松前面,病尉遲孫立有馬軍五虎將的本事,在地煞中也沒當上老大,很明顯是製造石碣之人有些倉促,所以那排名也有點亂點鴛鴦譜。

因為那石碣出現的太突兀,懂蝌蚪文的何道士也來得太及時——上古蝌蚪文字高深莫測,偏偏就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何道士全能看懂,而又半仙名師教導的入雲龍公孫勝卻不懂,這話說出去誰信?

於是我們似乎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公孫勝就是排名石碣的製造者之一,他假裝不認識蝌蚪文字,就是為了避嫌,也是為了讓其他好漢相信這裡沒有貓膩。

在《水滸傳》的續書《殘水滸》中,浪子燕青就曾表示過懷疑,還對偽造蝌蚪文的玉臂匠金大堅和聖手書生蕭讓進行了一番嘲笑:「那團火球就是從山頂上放的一個絕妙廣東焰火,有人已經聞到硫黃味兒了……笑你們兩位老書呆子,著了道士的迷。他自己沒本事,土遁去了,還教你們害怕到這等地步!」

公孫勝在宋江上梁山之後就開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徵方臘之前乾脆溜之大吉,很明顯是自己改天換日的計劃落空,再留在梁山,可能就會有殺身之禍——玉臂匠金大堅已經去「御前聽用」,聖手書生蕭讓進了蔡京府當了代筆先生,紙裡包不住火,賊過三年不打自招,石碣排名的把戲,總有穿幫的一天。

讀者諸君都知道,九天玄女天書和排名石碣,不過是篝火狐鳴和魚腹丹書的翻版,如果宋江真的吃過仙栆喝過仙酒,就不會被奸臣們的毒酒要了小命兒了。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猜測:公孫勝之所以離開梁山軍,是因為受了招安的梁山一百單八將已經不再是可以翻天覆地的魔星,而是變成了垂死北宋朝廷的鷹犬,宋朝氣數未盡,宋江大事難成,而公孫勝只能順水推舟卻不能逆天改命,所以他只能黯然離去。

公孫勝走了,後來倖存的梁山好漢在金兵南下的時候再次出現,公孫勝卻不知所終,他這回是徹底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

但是最後我們還是有幾個問題沒有解開:那個刻著梁山一百單八將排名的石碣,到底是誰造出來的?公孫勝李逵梁山,是不是怕宋江吳用殺人滅口?如果宋江吳用派李逵在公孫勝睡覺或打坐的時候掄起板斧,那結果又將如何?

相關焦點

  • 作為梁山四巨頭之一,公孫勝為何突然離開梁山?金大堅道出真相
    吳用認為,如今北方戰事正酣,局勢混亂,應該想一個較為穩妥的方法才行。吳用提出,自己回山後想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將公孫勝的母親接到梁山,以便公孫勝照顧。宋江一聽,連忙在一旁附和。不過,公孫勝的態度卻非常堅決,自稱「心急如焚,卻等不得」,堅持要走。神行太保戴宗見狀提出施展神行之術,送公孫勝前往薊州,結果也遭到了公孫勝的婉言拒絕。
  • 宋江不敢招惹的三位梁山好漢:不是盧俊義魯智深,也不是林衝李逵
    徵方臘之前,公孫勝連招呼都不打就走了,這才導致梁山好漢折損大半。宋江遇到多大的麻煩,也沒想過要去搬請公孫勝,那是因為宋江十分清楚:公孫先生此去,是再也不會回來了。公孫勝之所以敢如此「囂張」,就是因為他有任何人都不具備的本事,身後還站著羅真人和一千多會騰雲駕霧的黃巾力士。如果公孫勝想坐梁山頭把交椅,宋江的腦袋都不知道怎麼丟的。
  • 水滸最神秘高手,因看透宋江此人,第一個離開梁山
    一部《水滸傳》道盡了梁山好漢的一生起伏,一百單八將在後人心中可謂是神乎其神。在這其中的宋江是最受爭議的一個人物,也許人們一開始覺得他是正人君子,可是他的所作所為令人細思極恐,不得不感慨他的城府之深。然而,在《水滸傳》中有這樣一位神秘高手,是第一個看透了宋江的真實面目,離開梁山,最終落得了善終,他就是入雲龍公孫勝。公孫勝在梁山上排名第四,上應天閒星,擔任掌管機密軍師,是水滸傳中的重要人物。公孫勝自幼習武,武藝高強,還學得了一手道家法術,能呼風喚雨、駕霧騰雲,可日行千裡,江湖上都稱他為「入雲龍」。
  • 梁山3號軍師朱武比吳用低34位,才能比拼卻有4大優勢
    梁山上有三位軍師,分別是吳用、公孫勝和朱武,其中公孫勝特長是會法術,在智謀方面沒有優勢,吳用是大家熟悉的智多星,朱武也是足智多謀,自盧俊義上山後,宋江和盧俊義經常兵分兩路,吳用輔佐宋江,朱武為盧俊義出謀劃策。要是論排名,朱武37名,吳用第3名,相差34名,可是論才能,朱武有4項超過吳用。
  • 裴宣深受宋江器重,為何會逃離梁山?小嘍囉道出真相
    鐵面孔目裴宣原本是飲馬川的大當家,與梁山並無瓜葛。神行太保戴宗在前往薊州尋找公孫勝期間,途經飲馬川,與裴宣相遇相識。對於梁山的威名,裴宣佩服不已,主動提出加入梁山,最終也得以變成現實。作為既無派系背景、又無高強武藝的裴宣而言,他在梁山受到了極高的禮遇。
  • 水滸裡厲害的謀士不止有吳用,還有公孫勝和朱武,甚至更勝一籌
    ,所以宋江內心一直比較忌憚吳用。特別是到了梁山泊後期以後,宋江提出了招安的想法,吳用第一個表示反對,但是他選擇了更加溫和的方式,讓宋江知道他的意圖,但是又不止於那麼尖銳,所以宋江一直提防著他,因為吳用確實比較陰險,所以梁山裡的許多好漢對他並不看好,倒是對梁山其他幾個謀士更有好感,比如公孫勝和朱武。
  • 赤發鬼劉唐的怒火:變成宋江的馬前卒,要將吳用碎屍萬段
    劉唐是最早與晁蓋、吳用、三阮、公孫勝等人結拜的七小義之一,也是搶劫生辰綱的發起人。在吳用的謀劃下,劉唐跟隨眾人搶劫生辰綱後入夥梁山,並成了晁蓋時代的重要人物。大聚義時,劉唐排名第二十一位,居步兵頭領第三。在程善之所著的《殘水滸》中,劉唐成了宋江忠實的馬前卒。他不僅對吳用破口大罵,還煽動眾人殺上忠義堂,要將吳用碎屍萬段。
  • 宋江聚義廳上排座次,公孫勝看懂後拂袖而去,梁山從此再無真情
    當然,這個定理也適用於梁山,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梁山之主本是王倫,但是晁蓋上山後,他卻在權力之爭中失敗了,甚至為此付出了性命。然而,晁蓋也沒有逃過這個魔咒,宋江被救回梁山後,他很快就步入了王倫的後塵。
  • 宋江兩排座次,布置梁山五虎將,都是為了提防他最怕的人
    晁蓋死後,宋江披麻戴孝如喪考妣,諸事不聞只一味啼哭。吳用、公孫勝見狀,率眾商議要扶宋江出來主事。自晁蓋為泊主,梁山排位第二、三、四位的即是吳用、公孫勝、林衝,故而扶立宋江,也是林衝的主場。原著道「林衝把枝誓箭,就供養在靈前。與吳用,公孫勝並眾頭領商議立宋公明為梁山泊主,諸人拱聽號令。
  • 他本是個歌星,為何卻能把公孫勝演得仙風道骨
    當然,儘管有各種各樣的挑剔和吐槽,但總體來說新版水滸傳還是一部翻拍非常成功的作品。一是這個版本的水滸傳故事完整性非常好,成品的完整度非常好。央視版水滸傳雖然經典,但是由於經費原因,很多故事都被壓縮了,一些角色甚至都沒有出現,而新版水滸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 神機軍師朱武並不比吳用差,為什麼排位和吳用相差甚遠?
    不過可惜的是,朱武和吳用在梁山的排名卻相差甚遠,吳用排在第三位,位列天罡星之中,而朱武雖然是七十二地煞星之首,為地魁星,卻排在第三十七位。朱武的排位和吳用相差甚遠,但所做的事卻和吳用差不多,他在梁山為同參贊軍務頭領。梁山招安後,梁山人馬奉命徵討,梁山往往會分兵,一支由宋江帶領,一支由盧俊義帶領。
  • 水滸傳:梁山108好漢中,此人不但心腸歹毒,還勸宋江叛國!
    水泊梁山上有無數的能人異士,他們嘯聚山林,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打家劫舍。官軍幾次圍剿都未能成功,但是山寨之主宋江執意招安,最終眾好漢們離開了梁山,這也是梁山事業衰敗的開始。而在梁山兄弟東徵西討的時候,一個人的歹毒心腸卻暴露了出來,他就是身為山寨軍師的智多星吳用!
  • 梁山天機星,本是晁蓋心腹,卻鼓動宋江叛國投敵
    說來非常有趣,吳用這個名字在早期講史話本中是不存在的。在《大宋宣和遺事》中,綽號智多星的好漢名叫吳加亮,他與晁蓋是舊交,一起劫了生辰綱,後來又前往太行山落草濼落草。他在宋江所看到的天書中的排名高居第一。而在龔聖與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中,綽號智多星的好漢名字又叫做吳學究,他的排名僅次於宋江,名列第二。書中的讚辭是這樣介紹這個人物的:「古人用智,義國安民。惜哉所予!
  • 水滸傳:機關算盡終無用——天機星智多星吳用(下)
    所以吳用這一嚇,除了試探公孫勝外,還有另外一個作用,一旦公孫勝反應不對,他說得好嘛,明有王法,暗有神靈,你如何商量這等的勾當!立馬反過頭來倒打一耙,把公孫勝送去報官。所以如果要評論梁山真正厲害的人物,吳用絕對是一個,他武藝怎麼樣書中沒有描述,但是這個人見機和反應都實在是太快了。
  • 《水滸傳》中,吳用、朱武都是軍師,為什麼排名差距如此大
    當年梁山泊還被王倫佔據,是個很小的水寨的時候,在晁蓋的帶領下,吳用、公孫勝、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劉唐、白勝七人劫取由楊志押送的生辰綱,最後林衝斬殺王倫,大家推晁蓋為梁山泊之主,而梁山泊也形成了以晁蓋為核心的八人組,共同執掌梁山水寨。
  • 水滸傳裡面的朱武,為何得不到宋江重用
    為何不重用,很簡單,不是宋江的人。不是領導的人,你再有本事也是白搭。古今中外都一樣,還是那句話,說你行你才行。朱武,號稱神機軍師,地魁星。此人文武雙,不僅智謀出眾,武功也 不低,而且精通陣法,位居一百零八將三十七位,地煞星之首。招安以後,被封為武奕郎兼諸路都統領,結局不錯。
  • 《水滸傳》中梁山好漢排座次給我們透露了什麼?
    (晁蓋) 二、林衝火併王倫,晁蓋為頭領排的座次 後來晁蓋、吳用、公孫勝、三阮等人義劫生辰綱事發,遭到官府追捕,不得不投奔梁山,王倫看出晁蓋等人一夥不是凡人,都是殺人不眨眼的惡魔,惹不起的主,水淺養不住龍,極力拒絕晁蓋等人留在山上,別給自己帶來麻煩,
  • 宋江要除掉扈三娘,吳用朱武花榮顧慮重重,一位長者勃然大怒
    他下令立即將扈三娘押往梁山交宋太公看管,此舉不但是公然置王英的生死於不顧,也令歐鵬等部分梁山頭領認為宋江是想將扈三娘據為己有。等戰爭結束後,宋江的舉動再度令人感到意外,他與扈三娘的關係也隨即進入了第二階段,他將其許配給矮腳虎王英。雖說這樁婚姻是典型的鮮花插在牛糞上,但至少宋江擺脫了嫌疑,扈三娘也從此成為了梁山好漢,與宋江成了戰友。
  • 梁山排座次,武松為啥排在魯智深和楊志中間?二龍山因此覆滅
    梁山好漢排座次是《水滸傳》當中一個重要的故事情節,當時宋江、吳用等人假借順應天意之名,從挖出的石碑中發現了三十六天罡和四十六地煞的排名,事實是幾人設下的一計,目的就是為了增加排名的威信度,讓眾人不好出來質疑。
  • 宋江清楚:史文恭不用弓箭,殺晁蓋的不是他,吳用看破不說破?
    混跡過官場的宋江入夥,改變了梁山舊有的模式,把「劫富濟貧」轉變成「替天行道」,為兄弟們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並在一次次徵戰中樹立起威信,隱然有取代晁蓋的架勢。 隨著宋江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江湖中人,已經選擇性忽視了晁蓋的存在,連盜馬賊都知道,想到梁山入夥,得巴結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