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是學生時代學習最緊張的階段之一 。「那時候有同學經常喝『忘不了』,據說可以增強記憶力。」在小花(化名)的回憶中,為緩解學習壓力,她的一個同學長期服用有補腦功效的口服液。某一天,在剛服用過「忘不了」後,她同學突然問道:「我剛剛喝『忘不了』了嗎?」
這不是一個笑話,實際上,喝各種補腦口服液、吃保健營養粉,幾乎成為那個年代獨生子女的集體記憶。1994年,國家統計局對35個大中城市進行調查,30%以上的家庭會買保健食品饋贈親友,北上廣等十大城市有83%的10歲以上少年會服用各種營養口服液。
幾十年過去了,曾經熱衷於給孩子買營養口服液的父母變成了被忽悠買各種保健品的老人;在補腦口服液「澆灌」下長大的80、90後,也不知不覺中走進了養生「陷阱」:葡萄籽、螺旋藻、深海魚、瑪卡、膠原蛋白……既要養顏美容,還能治病。然而,市面上常見的保健品,真能讓人如願嗎?
抗衰老?改善性功能?這些保健品通通不行
《保健食品註冊管理辦法(試行)》中曾規定:「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由此可知,保健品主要作用為調節機體機能、改善人體亞健康狀態,不具有治療功效。目前我國批准受理的保健食品的保健功效有27種。
從上述範疇來看,保健品完全沒有以下功能。
1.抗不了癌
國家規定的27個保健功能中,沒有「抗癌」和「消除腫瘤」。癌症患者一定要去醫院進行正規治療,靠吃保健品防癌、抗癌實在不靠譜。
2. 治不了慢性病
27個保健功能中,針對慢性病的說法都帶有「輔助」二字,比如輔助降血脂、輔助降血糖。如用保健品替代藥物治療,輕則病情加重,重則危及生命。
3. 調節不了身體酸鹼度
「酸鹼體質理論」創始人都承認那是偽科學了,你還在相信嗎?詳情點擊:「酸鹼體質理論」創始人被判罰1.05億美元 當庭承認騙局
4.淨化不了血液
有保健品打著「排毒」「清除血液垃圾」的旗號誘人掏錢。實際上,如果肝、腎功能出現嚴重障礙,患者需反覆使用血液透析淨化儀治療,一般藥物治療都力所不及,通過吃保健品更無能為力。
5.增不了高
27個保健功能裡有「改善生長發育」的說法,但不能引申為「增高」。
這些保健品根本不保健
在中國,保健品有很多光環,抗衰老、抗氧化、補血、美容、排毒養顏……無論是自己吃,還是送人都很體面。然而,大多數保健品並沒有神奇的功效,有的甚至只是「劣質食品」。
敲黑板!劃重點!
名不副實葡萄籽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抗衰老已是「90後老人家」的剛需了。
在替代醫學中,葡萄籽提取物以膳食補充劑的形式存在,並聲稱能夠對抗自由劑抗氧化。但這些結論並沒有足夠的醫學證據支持。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楊文嬌曾在《這些死貴的東西吃再多,也沒有啥養生功效!上當的人都後悔極了!》一文中解釋道,與其他蔬菜水果中的抗氧化成分相比,葡萄籽並沒有太多特別之處,沒必要專門依靠葡萄籽來補充。
美國「國家補充和綜合健康中心」報告稱,連續口服葡萄籽提取物(劑量和頻率未報告)超14周,可能會發生的副作用包括頭皮發癢,頭暈,頭痛,高血壓和噁心。
阿膠=水煮驢皮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剖析阿膠本質,簡單來說它只是「水煮驢皮」。說到動物表皮,無論是豬皮還是雞皮,更多人關注的是其中含有「膠原蛋白」,但膠原蛋白並不是一種優良的蛋白質。相比阿膠,其實豬皮、羊皮都可以與之媲美,人們並沒有必要花高價去購買所謂的「高端養生禮品」。
吃膠原蛋白並無卵用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膠原蛋白早已成為美容護膚、抗衰老領域的偶像級概念。實際上,靠吃,真不能把流失的膠原蛋白補回來。吃下肚的膠原蛋白會被分解,作為營養元素吸收之後,可不一定會組合成膠原蛋白精準作用在臉上。
直接塗抹的方式也不行。膠原蛋白是「大分子」結構,人皮膚上的通道又很小,塗在臉上的膠原蛋白基本上不可能被表皮吸收。
總結一下就是,吃或塗膠原蛋白,並不能直接把膠原蛋白補到臉上。
瑪卡壯陽滋陰多噱頭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瑪卡和蘿蔔是同科植物,在原產地是一種普通蔬菜類食品。
2014年9月26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公告,提醒消費者不要購買聲稱壯陽功能的保健食品,「瑪卡只是一種植物,而並非藥物,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臨床試驗能證明瑪卡對於人體能夠起到壯陽作用」,如果服用一些瑪卡產品後見效很快,則應首先懷疑產品中是否違規添加「偉哥」等化學成分。
腦白金補腦一廂情願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xxx。」從商業的角度說,腦白金獲得了成功。在國家保健食品資料庫中,腦白金被審批的功效是「改善睡眠、潤腸通便」。除此之外的功效,都是虛假宣傳。
美國普渡大學農業與生物工程系食品工程博士雲無心在《騰訊較真》中查證出,腦白金功效成分是褪黑素和低聚糖。褪黑素是人體自身會分泌的一種激素,它跟調節人體的「生物鐘」有關;而低聚糖是一些不被人體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很多低聚糖具有「調節腸道功能,改善免疫能力」的作用。不過,一般低聚糖的作用都需要特定的種類和足夠的量,腦白金中的低聚糖能否起到作用,也不好斷言。
吃魚油不如吃魚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逢年過節,魚油在禮品中出場率相當高。各大保健品公司宣稱魚油有調節血脂、降壓、保護心腦血管、增強免疫、保護肝功能等功效。
但在心內科醫生眼裡,防心臟病,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吃魚油,不如吃魚。
一個原因是,目前關於魚油是否能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保護心血管,研究結果並不一致。另一方面,每周至少吃2次魚,每次112克,最好是富含脂質的深海魚,就能夠攝入預防血栓、保護心血管的n-3多不飽和脂肪酸。這也是目前大多數膳食和心血管病預防指南建議的內容。
簡而言之,魚油對於心血管健康可能有一定好處。但廣告中說的其他功效,都缺乏有力的證據,是把「可能有」當作「有」的忽悠。
蜂蜜中80%是糖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潤腸通便、美容養顏、活化血管、增強抵抗力……傳說中,蜂蜜有這些神奇的保健效果。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雲無心曾在接受《生命時報》採訪時表示,糖佔到蜂蜜含量的80%以上,再除去百分之十幾的水,其他成分不到1%。從營養成分來說,蜂蜜是一種熱量高、營養高度單一的食品。但還是有人願意相信那不到1%的「神奇成分」。
吃燕窩不如吃雞蛋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幹燕窩的主要成分是:50%的蛋白質,30%的碳水化合物,10%左右的水分以及一些礦物質。人們每次平均的食用量在3~5g,蛋白質的攝入量還不如吃一個雞蛋多,質量上也遠不如雞蛋。
有些宣傳中說「燕窩中含有唾液酸」,其實這種物質在人體內就能合成,沒必要吃那兩口燕窩。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2017年4月,75歲的劉娭毑一年花費近十萬元購買保健品的新聞被媒體報導,隨後她向記者解釋,「明知是騙錢,但(我)喜歡熱鬧的氛圍,(這樣)能擺脫孤獨。只要不讓子女知道,不挨罵就行了。」
這大概反映了很多老人的現狀。那麼,如何能讓爸媽不再被賣保健品的人忽悠?你應該有一個答案。
本文綜編自丁香醫生、丁香園、生命時報、科普中國、騰訊較真、人民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