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營銷謊言洗腦,「我媽現在還相信權健」

2021-01-09 廈門網

  【民生調查局】

  編者按:

  這裡是民生調查局,見人所未見,調查民生之變。關注你想關注的、你沒關注的,調查你想看的、未看到的。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15日電題:【民生調查局】保健品營銷謊言洗腦,我媽現在還相信權健

  作者:張旭

  2018年末,丁香醫生以一篇《百億保健帝國權健,和它陰影下的中國家庭》將權健傳銷式的銷售模式、「沒有不能治的」保健品揭露在公眾面前。

  2019年1月13日,權健自然醫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束某某等16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等罪被依法批捕。

  事實上,權健只是保健品行業亂象的冰山一角。

  「我媽現在還不信這是真的」

  「丁香醫生報導的那個小女孩本來就到了晚期,不吃權健也會死的。」廣東一家權健火療館的店主向老顧客蘇女士這樣解釋近期的風波。

  蘇女士的女兒程玲錦(化名)在南京上大學,得知這種說辭之後非常氣憤,轉發了很多關於權健的報導給媽媽。「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都多,新聞報導了就是真的嗎?」蘇女士更相信自己的判斷。

  程玲錦告訴記者,除了骨正基鞋墊和火療,他們一家還長期使用某品牌一萬元一臺號稱能夠治病的淨水器,僅此一項就花費十萬元以上。

  事實上早在2005年,原衛生部就明確要求涉水產品不得宣稱任何保健功能,但在蘇女士看來,能治病的飲水機「該花就得花」。 

  兩雙骨正基鞋墊穿了不久就變黑斷裂了。但火療館的店主解釋,「鞋墊變色是正常現象,黑色就說明心臟可能有問題,繼續穿可以進行調理。」

  「他們專門騙我媽這種無知婦女!」程玲錦感到很無奈。

  「最近我媽又突然跑到香港參加一家保健品公司的年會,還想買兩張保健床墊,我媽覺得保健就是要長期用才能看出效果,她就信這一套。」

  保健品的謊言

  蘇女士之所以願意花高價買保健品和保健器具,很大程度上是相信了銷售人員的說辭。

  很多保健品推銷正是抓住了消費者相信「食療」「調理」的心理,將產品具有的作用擴大,價格也水漲船高。比如某品牌「會員價僅1300元」可以治療癌症的飲品。

  但事實上保健品的英文名為Dietary Supplements(膳食補充劑),在美國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分類裡屬於「食品」。

  根據中國的《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標準》,「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個種類,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調節人體的機能,適用於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說明書中也不能出現「有效率、成功率」等字眼。

  不少保健品的推銷卻把保健品描述成不是藥品勝似藥品的存在,甚至要求消費者「吃保健品不要吃藥」。

  保健品宣稱吃藥有害

  2018年5月15日,四川省宜賓市筠連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接到投訴:一曾姓老年人在巡司鎮光明街17號名為「紫薇星」的店鋪購買了保健品後,停用了服用多年的高血壓藥物,以至腦梗塞復發。

  現實中,手中有存款又不希望生病拖累兒女的老年人已成為保健品推銷的目標人群。

  很多保健品公司會通過街頭問卷調查、組織免費體檢、免費領取小禮品等各種手段,獲取老年人的聯繫方式和家庭、疾病情況。之後上門拜訪、噓寒問暖甚至旅遊、參觀邀約隨之而來,直至最後用各種效果未知的保健品套走老人大量金錢。

  中國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介紹,宣傳保健品的疾病治療效果屬於違法行為,可撥打12315進行舉報。

  四川有同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柄堯向記者表示:「這種行為涉嫌虛假宣傳,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可以申請所購買保健品價格的三倍賠償。」

  把消費者變成「消費商」

  在銷售人員不遺餘力地誇大宣傳的背後,是利益的驅動。

  某國內行業領先的直銷公司獎金計劃中,允許銷售人員兼得多項獎勵。例如,第一項為零售利潤的20%,第二項為銷售折扣10%(即直銷員可以獲得自己發展下線的業績分成),此外還有超額獎金12.5%等。

  當直銷員的下線發展到一定程度,個人提成比例將超過30%。儘管這違反了《直銷管理條例》中「報酬總額不得超過直銷員本人直接向消費者銷售產品收入的30%」的規定,但複合分成制度看起來足夠誘人,吸引了無數相信保健品妙用的人投身其中。

  江蘇淮安的姜女士曾經是上述企業的一名銷售人員,她在一個筆記本上記錄了接受培訓時學到的內容,其中包括「他們反對是因為不了解,了解到產品好處的人不會反對」的定心丸;「你不是在為自己,而是在為家人的幸福努力」的激勵;還有「三年買車五年買房年入XX萬」的願景。

  獎金制度決定了每個銷售人員要大力發展下線。當時,姜女士辭掉了原來的工作,把正在備戰高考的女兒一個人留在了出租屋,每天去參與培訓。即使如此努力,一年半過去姜女士也只拉到一個下線。上線不斷鼓勵她繼續投入,仿佛成功就在眼前。數萬元存款變成大把大把的產品囤在家裡,所謂的產出卻一直沒有到來。

  2017年5月,忍無可忍的丈夫和姜女士大吵一架,經過家人等多方勸說,再加上高考在即的女兒反對,姜女士終於退出。

  當初拉她加入的「經理」偶爾還會勸說姜女士回歸,而姜女士不願意再回憶那段經歷。她說:「當初投入越多就越停不下來。後來知道其實全都是騙人的,根本賺不到錢」。

  北京西城區,有人在地鐵站出售直銷公司產品。張旭攝

  「不見賺錢只見囤貨」並非個例,層層抽成的銷售金字塔體系決定了只有少數人才能賺到錢。對於上線來說,產品給到下線就等於已經賣出去了,賣不出貨的下線以為自己是邊用產品邊賺錢的「消費商」,其實只是承受高價的消費者。

  美國直銷雜誌《Direct Selling News》公布的2018年度「DSN年度全球直銷100強榜單」顯示,中國共有22家直銷公司上榜。

  除了虛假宣傳,22家公司很多也都曾陷入傳銷爭議。財經評論員遠山指出,「直銷行業存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多層直銷的泛濫。」

  擁有7000家火療館和200億業績的權健帝國已經風雨飄搖,下一場風暴又將何時降臨?(完)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權健迷戀者孩子口述:「我媽現在還相信權健」
    2018年末,丁香醫生以一篇《百億保健帝國權健,和它陰影下的中國家庭》將權健傳銷式的銷售模式、「沒有不能治的」保健品揭露在公眾面前。2019年1月13日,權健自然醫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束某某等16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等罪被依法批捕。事實上,權健只是保健品行業亂象的冰山一角。
  • 權健只是保健品亂象冰山一角 大學生口述:我媽現在還信權健
    我媽現在還信權健2018年末,丁香醫生以一篇《百億保健帝國權健,和它陰影下的中國家庭》將權健傳銷式的銷售模式、「沒有不能治的」保健品揭露在公眾面前。2019年1月13日,權健自然醫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束某某等16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等罪被依法批捕。
  • 權健從業者家屬自述臥底見聞:產品為噱頭,拉人發展下線
    此外,由於王先生的妻子並未在參與權健的過程中賺到錢,長時間入不敷出虧損3萬多元,並非像加入之前「大老師」們吹捧的那樣「一年買上寶馬」,妻子暗暗打了退堂鼓。但是,妻子在懷孕後,仍然堅持用權健的部分保健品如麥芽精等,並對王先生有所怨言。王先生認為,妻子目前還沒有意識到權健的「本質」,「她覺得自己努力不夠才沒有賺到錢。」
  • 2004~2018,權健帝國的媒體變臉史記
    2011年後,隨著權健的高速擴張,有一些吃了權健保健品沒有效果的消費者,開始向媒體投訴權健,媒體對權健的質疑報導也開始多了起來。在2012年3月,這份雜誌刊登了一篇對權健集團的深度調查,直指權健從事直銷不合法、發展下線團隊、誇大產品療效等多個問題,甚至還質疑權健老總束昱輝履歷和榮譽稱號造假。
  • 健康把握在自己手中,正確、合理看待保健品即可!正確、合理看待...
    相對健康而言,保健更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說起保健,咱們就不得不提保健品。 在國內,不誇張的說,談保健品「色變」的人不在少數,他們打心裡就不相信保健品,甚至排斥。 那麼,為什麼這些人不相信保健品呢?
  • 保健品騙局:許多銷售人員認老人當「乾爹乾媽」
    而當記者隨同老人準備進入時,眼尖的接待人員將記者一把揪出,剛剛還熱情洋溢的臉上隨即布滿了警惕:「這個活動是專為老年人打造的,年輕人不能參加!」記者通過對保健品騙局受害者、保健品銷售者、監管者以及相關專家學者的深入採訪,基本弄清了有關保健品「坑老」騙局的幾個問題。一探:危害有多大?
  • 除了權健 這些保健品也會忽悠人交錢
    某一天,在剛服用過「忘不了」後,她同學突然問道:「我剛剛喝『忘不了』了嗎?」這不是一個笑話,實際上,喝各種補腦口服液、吃保健營養粉,幾乎成為那個年代獨生子女的集體記憶。1994年,國家統計局對35個大中城市進行調查,30%以上的家庭會買保健食品饋贈親友,北上廣等十大城市有83%的10歲以上少年會服用各種營養口服液。
  • 劉強東罕見發怒:全線下架權健產品!
    文章還披露了一件更觸目驚心的事:一個叫周洋的小女孩因為用權健的產品代替西醫療法,最終病情惡化去世;與此同時,權健卻利用小周洋做虛假宣傳。  隨後,權健半夜緊急發文,指責丁香醫生「利用從網際網路搜集的不實信息,對權健進行誹謗中傷,嚴重侵犯權健合法權益,致使社會大眾對權健品牌造成誤解。」 並要求丁香醫生撤稿並道歉,表示權健將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   第二天一大早,丁香醫生強硬表態:不會刪稿,對每一個字負責,歡迎來告。   目前,丁香醫生方面稱已收到權健的律師函,已準備走司法程序。
  • 春節將至,揭秘保健品騙局最常見的3個套路:別讓血汗錢被騙走了
    每逢這個時候,相信保健品都會是不少人的選擇之一。筆者住處樓下的藥店,已經擺放了各種各樣的保健品,放在特別顯眼的位置......必須提醒的是,近年來國內的保健品市場參差不齊,花多亂眼,其中還摻夾著不少以假亂真,誇大、虛假宣傳的保健品,一不留神就會掉進保健品騙局的坑,關注新聞的人應該都看過相關報導。現實中,我們身邊某條街道裡,不難看到類似的這些保健品店面,業務員忙忙碌碌。
  • 保健品騙局十大套路被曝光!
    套路:03、冒充專家恐嚇型有些保健品經營者經常會邀請所謂的專家、醫生到推銷現場,宣稱此專家對某些疾病有非常專業的治療水平,利用老年人對健康的迫切需求推銷保健品。保健品不能治病,假專家害人不淺。套路:08、量身定製誘導型針對消費者的病情拿出「量身定做」的營銷方案,渲染消費者病情的嚴重性,針對性提出「一對一」的治療方案,進一步鼓吹產品具有正規醫療難以企及的效果。定製服務是假,推銷騙財是真。
  • 出軌的女人會對情人,經常說三種謊話,男人只要相信,就會被洗腦
    特別是關乎到自己安全問題和家庭,女人的謊話反而會比男人還多,而且頻率很高,因為她們說著說著自己也就相信了。當然對於出軌後的女人正在跟自己情人火熱交往時,內心是處於很沒有自信和安全感的,她很害怕情人對自己只是玩玩而已,於是會用一些謊言,去慢慢的進行洗腦,洗著自己的同時也洗著男人的腦瓜子,讓他對自己更動心。
  • 一隻離家出走的「66鴨」火了,軒媽端午節營銷實在太有梗了
    軒媽的端午節營銷,在預熱階段,就成功地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前一段時間,由於微博熱搜停了一周,可以說對品牌營銷的話題度和傳播度有一定的影響。但軒媽沒有坐以待斃,反而抓住機會,接棒微博熱搜,打造了一個「酥榜」,每天戲精式地更新品牌相關消息。就在大家懷念微博熱搜的時候,軒媽如此反常規的操作製造了驚喜,引來了廣泛關注。
  • 保健品會銷連哄帶騙 冷靜期制度專治你情我願式欺詐
    保健品「會銷」連哄帶騙 「冷靜期」專治「你情我願式」欺詐  近年來,「會銷」成為保健品亂象新花樣:不法經營者利用會議推銷形式,以「專家」講座、「名醫」義診、免費贈送、低價旅遊等隱秘方式賣保健品。在保健品推銷員的溫情營銷下,不少老年人往往會衝動性消費,購買大量價格高昂的保健品。
  • 2019上半年現象級營銷案例集結:洗腦、沙雕、懷舊、國潮……
    2019年已經過去一半了,咱也按照慣例來一篇年中營銷案例盤點吧。上半年的品牌營銷案例不少,洗腦、沙雕、作死、懷舊、國潮……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為了給大家避雷,筆者就從中挑選出個別現象級的營銷案例,希望給你帶來新的啟發。什麼樣的營銷案例才是好案例?
  • 江蘇75歲大媽18年花幾十萬買保健品 人"走了"還沒吃完
    而現實生活中,還真有類似的事情發生——人去世了,一大堆保健品還沒有吃完。家住南京江北的張大媽和老伴,花費幾十萬元,先後購買保健品18年,也吃了18年。老伴過世後,就留下一大堆沒有吃完的保健品。然而,自2016年至今年5月,張大媽又先後從南京中生聯合股份有限公司購買了約20萬元的保健品,拿了五六萬元的貨後,過去7個月了,再也沒了下文。
  • 咆哮洗腦、明星同款、朋友圈刷屏,詳解寫真拍照生意的營銷密碼
    來源:創事記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呂玥來源:營銷新引擎(ID:gh_7a9f2789980c)昔日鉑爵旅拍的洗腦廣告還在電梯間裡迴蕩,如今大城小愛、韓國藝匠、盤子女人坊等一批攝影機構的廣告又出現在了地鐵公交、眾多內容平臺和微信的朋友圈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