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介紹:山東力明科技職業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創辦於2001年,為國家教育部首批批准開設的高職臨床醫學專業的院校之一。臨床醫學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科學專業。它致力於培養具備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和醫療預防的基本技能;能在醫療衛生單位、醫學科研等部門從事醫療及預防、醫學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醫學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人類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對人類疾病的病因、發病機製作出分類鑑別的能力。
臨床醫學院成立於2001年,是學院重點學院之一,2017年經濟南市槐蔭區衛生局和山東省衛生廳、山東省教育廳綜合評審批准成立山東力明科技職業學院附屬醫院,作為臨床醫學專業直屬教學醫院。
培養目標:
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適應臨床第一線需要的,能在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從事臨床醫療、預防和保健全面發展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
培養模式:
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宗旨,在學院「以教學為中心,德育為首位,就業為導向,後勤為保障」的辦學理念的指引下,以「2+1」模式進行人才培養,即學生前兩年在學校學習,掌握職業崗位必備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融入素質教育,第三年到醫院頂崗實習。課程體系由公共基礎課、選修課、專業課構成,已形成了一套較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國家有關政策,經山東省教育廳批准,我院舉辦臨床醫學與中醫雙專業教育(三年制大專)。旨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即會西醫又會中醫,又懂中西醫結合的全科醫生,全面提高學生社會服務能力,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主要課程
人體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病原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病理學、藥理學、中醫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皮膚性病學、耳鼻咽喉學、眼科學、傳染病學、預防醫學、醫學心理學等課程。
就業方向
臨床醫學專業設置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向社會輸送高技能實用型人才為目標。畢業後可以在醫療衛生機構從事臨床各科的醫療、預防工作。學院由於專業設置好,教學模式先進,學生就業率高。畢業生就業率每年均在95%以上(省人社廳發布的高校就業率統計)。
辦學條件
圍繞臨床醫學專業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按照基本能力、單項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能力職業教育規律要求,建設完善的校內外實踐條件。形成「基本技能培養→單項技能培養→綜合能力培養→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性教學體系。
1.校內實訓條件
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突出生產性和工作過程系統化。建成17個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室,滿足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鑑定、科研、技術服務、生產等需要。實訓室配置情況及主要功能見表所示。
2.校外實習條件
學院大力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先後與省立醫院、齊魯醫院、山東省中醫院、山東省千佛山醫院、濟南軍區總醫院、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泰安中醫院、德州市人民醫院等50餘家醫院建立了學生實習實訓合作。校外緊密型實習基地如表。
師資隊伍
臨床醫學專業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學科帶頭人為原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副院長張華民教授,教學團隊中高級職稱、中級職稱、初級職稱教師的比例為1:2:1;兼職教師與專任教師的比例為1:1;專任教師中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師比例大於90%;在行業醫院中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專業帶頭人1-2人,骨幹教師比例大於35%。由學科帶頭人及其教學團隊參與學科建設,開展科學研究,強化教學內容的先進性、有效性和實用性,深受社會及學生的好評,主要師資包括張華民教授、朱其功教授,王道全教授、蘇延友教授、顏慧蘭教授、王桂婷教授、張巧德教授、王興友教授、楊淑芹教授、劉運玲副教授、劉剛副教授等。
設有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與免疫學、病理學、藥理學、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教研室;同時承擔山東省衛健委中醫藥科技發展計劃項目20多項——《中西醫結合專家王顯明教授學術思想整理研究》、《青少年愛滋病感染者中醫藥幹預的臨床研究》、《通過益氣活血中藥幹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探討miR-223-3p的診斷價值》等。
張華民,女、1954年生、大學本科、中共黨員、教授、主任藥師,現任山東力明科技職業學院副院長。
張華民同志曾任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無棣分院副院長,先後榮獲山東省巾幗建功活動先進個人、市級先進工作者等稱號。在省級以上核心刊物發表論文20餘篇,市級以上科研成果5項,學術成果5項,國家專利一項。
優秀畢業生
梁義,於2010年就讀山東力明科技職業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現工作於德州河西骨外醫院從事骨科專業,具有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擅長關節骨病、運動醫學疾病的診療,微創手術操作熟練,目前已有上百餘例關節鏡、椎間孔鏡手術經驗,為病人解除痛苦,得到了廣大患者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