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是這個時代最受歡迎的家庭寵物之一。
每年有無數的年輕人加入到「吸貓」大軍裡來。據統計,全中國大約有 5300 萬隻家貓,每 25 到 26 個人擁有一隻家貓。。
但不是每隻「貓主子」都是幸運的。由於存在棄養、散養等行為,很大一部分貓只能淪落街頭,過著以天為蓋、以地為輿、四海為家的日子。
這群看似人畜無害、楚楚動人的小傢伙在城市裡繁衍生息,發展壯大,迅速成為城市生態環境的一個「隱患」。
2020 年 12 月 13 日,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李忠秋在一席發表題為《流浪動物的生態威脅》的演講。
李教授在演講中談到,「在中國,流浪貓每年捕殺的野生動物是以百億為單位的。」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一言論迅速點燃了輿論的火藥桶。
「動保」本就是個充滿爭議且又無解的話題,多位科普博主下場加入論戰以後,這場討論就變得愈發針鋒相對了。
「李忠秋教授到底是不是在鼓勵虐殺流浪貓?」
李教授估計做夢都不會想到,自己針對流浪貓的研究,會深陷「虐貓」羅生門當中。
風口浪尖上的論文
想弄清楚這個問題,得先回顧一下李忠秋教授對流浪貓做的研究。
2020 年 12 月,南京大學李忠秋團隊評估了貓對中國野生動物的生態威脅及其行為適應策略,題為Estimates of wildlife killed by free-ranging cats in China的論文發表在Biological Conservation雜誌上。
美國等西方國家先後在國家尺度上評估了散養貓和流浪貓對野生動物的生態威脅,然而國內關於流浪貓的基礎研究幾乎為零。
由於缺乏關於貓的基礎生物學數據,比如種群、捕食率等,建立模型的難度很大,因此研究人員沒有採取國外的評估方法,轉而另闢蹊徑,通過問卷調查開展了這項研究。
研究人員從全國收集了 2187 份問卷,問卷設置了「家貓」和「流浪貓」兩部分。通過問卷數據,分析兩種貓各自的捕食率,之後匯總兩類從而粗略計算整個中國貓的捕食量。
研究結果顯示,中國的散養貓和流浪貓每年捕食的鳥類數量大概在26 到 55 億隻,捕食的小型的獸類大概在 36 到 98 億隻。
中國的散養貓和流浪貓對野生動物的年捕食量的匯總,圖片來源:Li et al.2021
這篇論文一發表出來,就引起了巨大爭議。
很多愛貓人士表示強烈質疑,他們認為這個研究是不真實、不可信的。這篇論文也成為部分輿論將不滿轉向論文作者的導火索。
網際網路上,類似這樣針對李忠秋教授的「檄文」層出不窮。
這些文章對論文「問卷調查」研究方法的嚴謹性產生了質疑,並質問道:「請問李忠秋教授,請回憶在過去的 2020 年裡,你一共吃了多少只雞?多少條魚?多少只麻辣小龍蝦?」
三人成虎,被這些情緒化的言論所影響,許多不明就裡的吃瓜群眾自然把怨氣撒到了研究人員頭上,厲聲質疑起李忠秋教授是不是在鼓勵虐殺流浪貓。
質疑很難站住腳跟
作為一項初步研究,其最大的意義在於讓更多的人去關注流浪貓問題,從而開展更多的研究逐漸完善理論模型,探討解決方案。
在缺乏基礎研究的背景下,採取不夠嚴謹的「問卷調查」是李忠秋團隊的無奈之舉,過分苛責研究方法顯然有求全責備之嫌。
當前流浪動物問題的主要矛盾在於,社會缺乏對伴侶動物(主要是貓和犬)的關注。
作為提出問題的「吹哨人」,李忠秋教授被這般質疑,未免有些冤枉。
其本人對「研究方法不夠嚴謹的問題」也做出了足夠謙虛謹慎的回應:
「作為國內第一個這樣的研究,我們的研究可能存在著一些缺陷,但在目前缺少基礎生物學證據的情況下我們也只能這樣做。」
此外,研究結論是具有相當可信度的。
「中國的散養貓和流浪貓每年捕食的鳥類數量大概在 26 到 55 億隻,捕食的小型的獸類大概在 36 到 98 億隻。」
李忠秋團隊研究結論中的數字是在與其他同級別國家進行對比之後得出的 —— 中國的面積和美國相當,人口比美國多,家貓的年捕食量和美國是相似的數量級。
我們不妨來看一下其他國家對「散養貓和流浪貓對野生動物的生態威脅」這個問題的研究。
2013 年,美國學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The impact of free-ranging domestic cats on wildlife of the United States.
研究評估了美國全境每年被流浪貓和散養貓捕獵的野生動物數量,就是下圖的數據:
在美國,每年由於流浪貓和散養貓導致的野生鳥類死亡數量,在13-40 億之間;致死的小型哺乳動物,比如鼠類、兔子等,在63-223 億隻。僅僅鳥類和獸類兩項相加,就接近150 億。
這個結果震驚了很多生態學家、動物學家 —— 所有人都知道流浪貓會捕食野生動物,但卻從沒有想到它們的年捕獵總量竟高達百億。
自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之後,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波蘭等國家的科學家,也都在國家尺度上評估了流浪貓對野生動物的捕獵威脅。
加拿大的人口和貓的數量都只相當於美國的 1/10,而加拿大每年被貓捕獵的鳥類大概在 2 億隻,也基本相當於美國的 1/10。
澳大利亞每年被貓捕獲的鳥類約為 3.77 億隻,每年被貓捕食的哺乳動物達到 11.44 億隻。
從頂刊的權威數據來看,「貓對野生動物構成了巨大威脅」無疑是一個板上釘釘的事實,網絡上的無端質疑在數據面前是蒼白無力的。
面對一個無人問津的領域,李忠秋教授純粹出於責任感與熱愛研究起了流浪貓。他的研究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為國內的流浪動物保護提供了一定的的理論依據。
筆者願意相信一位優秀科學家的道德觀念與職業操守,「鼓勵虐殺流浪貓」斷然是無稽之談罷了。
愛護流浪貓,從不遺棄開始
給生態系統帶來滅頂之災,流浪貓對於我們來說,並沒有表面上看起來的那麼友好,那我們該如何正確地對待流浪貓呢?
必須明確,我們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虐殺」或者「捕殺」行為。
作為個體,我們可以做的事情其實並不難:
最重要的,是不要投餵流浪貓。
投餵會極大增加流浪貓的繁殖潛力。來自於人類的投餵會使得流浪貓聚集,其繁殖速度加快,從而導致流浪貓的數量失控,形成惡性循環。
並且捕獵是貓的天性。就算吃飽了,它們也會時不時地去捉些鳥獸來玩耍,投餵並不會使得流浪貓停止獵殺行為。
2020 年自然世界攝影大賽金獎作品,記錄了美國加州聖拉斐爾一個野生動物救護站一年裡被貓致死或致傷的野生動物
其次是鼓勵「領養代替購買」。
美國的政府和動物保護組織會為流浪貓重新尋找主人。據美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的統計數據,2011 年在美國共有 160 萬隻無家可歸的流浪貓得到了好心人的領養。
微博「領養代替購買」話題下已有數十億的瀏覽量,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目前在國內,已經有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這樣的官方救助機構,也有北京市小動物保護協會和廣州愛笑天使動物保護中心等民間機構,為流浪貓提供救助。
如果真的愛貓,不妨領養一隻。當然,領養前記得做好絕育,清除寄生蟲,打好疫苗。
最後,對於已經有貓的人:請不要散養,既能減少疾病感染,也能避免貓捕獵野生動物。也不要遺棄,這是源頭上的問題,可以保證流浪貓種群不會繼續增加。
李忠秋教授在回顧自己做這項研究的初心時,動情地說道:
「研究流浪貓純粹是我出於責任感做的事情,和我本身研究的興趣並不完全一致。我自己主要是研究動物的行為和認知,以野生動物的行為為主。」
是啊,如果不是真心愛流浪貓,李忠秋教授何必去做一項和自己科研方向毫不相干的研究呢,何必去費時費力地整理南大校園內數百流浪貓的資料呢?
筆者無意挑起「動保」話題的論戰,很多人是真的愛小動物的,只是並不了解流浪動物對生態系統和其他物種造成的威脅。
感謝有李忠秋教授這樣的學者,用科學研究讓大家了解問題所在。
最後用珍妮古道爾的一句話收尾:「唯有了解,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有行動;唯有行動,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