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和越南只有一河之隔,可謂一衣帶水,兩地比鄰而居,民俗風情極其相似。因此在廣西,有近30萬的越南人在這裡工作。
那麼在這些越南人的眼裡,中國和越南有多大的差別?他們習慣中國的生活嗎?
黎先武是一位越南人,他在廣西防城港工作。在中國生活工作了5年,黎先武走遍了廣西的每座城市,在他看來越南和中國如此的相似,越南「就像是中國的縮小版」。
「從明朝風格的佛寺,到晚上跳廣場舞的大媽,我發現中越之間相似點極多。這五年裡,有時候我甚至在想:我是不是在一個平行宇宙的黑洞裡,走進另一個版本的越南?
首先看看節日,基本所有中國的節日越南人也在過,只不過名字有一點點差別。
春節:在越南意味著壓歲錢,家人團聚在一起,到處都是紅色。
端午節:在越南,端午是傳統的預防有害昆蟲日。
中秋節:賞月的節日,來源於中國,越南也有嫦娥的傳說。
清明節:越南也一樣,訪問我們的祖先墳墓,並掃除汙垢。
重陽節:重陽節在越南意味著喝酒和爬山......
也許越南在用不同的形式來慶祝同一個節日,但即使是在中國,不同的地區在同一個節日裡也有不同的習俗,所以有些差異也是可以理解的。
另外看看文字,從漢朝開始,漢字就開始大規模的傳入越南。在越南的陳朝以後,漢字已經成為越南政府以及民間的主要文字,此時大量的漢字著作開始出現,最著名的就是15世紀的《大越史記全書》。
這本書是以漢字寫成的文章,基本上並不按照越南語的文法規則書寫,也不採用越南語的詞彙,而是純粹的用古漢語的文法寫成。儘管越南在胡志明建國後開始使用拉丁字母書寫,但其詞彙裡還保留著70%的漢越音詞彙。
最後談下風俗。中越的風俗很相近,舉個例子十二生肖。幾乎所有國家的漢文化圈裡都有十二生肖,而越南雖然不屬於漢文化圈,但它同樣也有。只不過十二生肖裡的兔變成了貓。那為何中國的「兔」到了越南變成「貓」了呢?
真正原因已無從考證,但據說是中國的十二生肖傳入越南時,「寅虎卯兔」裡的「卯」字被越南人誤解成了「貓」,導致現在越南的生肖裡「貓」替代了「兔」。」
由此可見漢文化的強大之處。除了越南,幾乎所有和中國接壤的國家都受到了漢文化的影響,文字裡都有漢字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