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線上發布做的別開生面?在6月27日,Spark More騰訊遊戲年度發布會上,《王者榮耀》給出一個有趣的答案:一場採用CG形式和虛擬主持人的視覺盛宴。
經由虛擬主持人的設置,這次的線上發布環節令觀眾仿佛置身遊戲世界。玩家熟悉的人氣英雄諸葛亮,從稷下學院乘坐飛船來到新的世界,三分之地,逐步揭開了《王者榮耀》新版本的面紗。
在本次線上發布中,《王者榮耀》接連公布了「三分之地」全新資料片版本「三分奇兵」、新英雄「阿古朵」,以及新的武術主題國民記憶系列皮膚。
隨著新的世界觀故事展開,新英雄、新皮膚的發布,《王者榮耀》在為下一版本奠定內容基礎的同時,線上發布中展示的各種細節也傳遞著《王者榮耀》團隊在「講好一個IP故事」這件事上的思考。
當我們回顧《王者榮耀》IP一直以來的發展軌跡,也不難發現,無論是對於國民題材的煥活,還是在專家共創模式上的探索,以及借力「國民記憶」在新文創之路上的各種嘗試,都組成其IP構建體系中的一環,每次舉措對行業都能產生不小的借鑑意義。
迎合玩家的年輕化表達,用IP煥活國民題材在《王者榮耀》線上發布環節中,隨全新資料片版本「三分奇兵」公布的,首先是新的三分之地設定圖。
《王者榮耀》的故事發生在架空的王者大陸。過去幾年,王者大陸九大區域的設定不斷完善。其中以三國文化為內核打造的三分之地,素來是不少玩家最為喜歡的區域。它囊括魏都、益城、江郡三地,對應傳統文化中的魏蜀吳。
新的設定圖不僅細化了宏大的世界觀,也使魏都、益城、江郡三地各具風貌,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不少細節:如傳統認知中的魏,崇尚武道與侵佔,所以在武都的設計上更偏向恢弘肅穆。
吳地位於南方,水網縱橫,戰船極多,符合我們對東吳水師強盛的傳統印象。
而蜀地就是隱藏在連綿青山中的桃源,就像諸葛亮《隆中對》中所說,「益州險塞,沃野千裡,天府之土」,蜀地中還有著原型是木牛流馬的運輸機關。
除了新的設定,魏都、益城、江郡之間的劇情脈絡也更加清晰:曹操企圖南下吞併江郡,而益城俠士沒有袖手旁觀,與江郡聯合抗曹,三分之地的羈絆就此展開。
對中國玩家來說,三國,本身即是一個承載國民情感的題材。在我們熟悉的題材基礎上,《王者榮耀》「三分奇兵」又帶來不少驚喜,通過遊戲這種全新的文化載體,以三國文化的精神為內核,講述了一個不一樣的「三分世界」。
伴隨著新版本上線的,還有來自三分之地蜀地,與毛獸球球一起長大的的新英雄,阿古朵。諸葛亮用遠程連線的方式引薦了這位山林奇兵,並就如何應對曹操進犯這個問題,對她做出了考校。
這一有趣的連線互動,既向玩家揭示了英雄之間新的羈絆,也使三分之地即將展開的新故事脈絡進一步明確。
無論是三分之地,還是新的蜀地角色,實際上都反映了《王者榮耀》在世界觀設定與英雄設計上的「年輕化」思路:對三國傳統文化深度研究後,在《王者榮耀》的架空世界裡進行再創作,並進行幻想演繹,再以生動有趣的傳播方式,去進一步獲得玩家的喜愛。
這一點在過往設定中也可看到。《王者榮耀》的大陸從何而來,核心力量的構成與來源,種族與陣營之間的衝突,箇中細節往往富有幻想色彩,英雄與英雄之間的關係也是錯綜複雜,充滿了恩怨情仇。
對這些年輕化設定,《王者榮耀》不斷將傳統文化與新時代結合,進行了演繹與創新。
故事站中對稷下學院的年輕化表達
任何IP構建都脫離不了IP的底層內容。好玩法+好故事,永遠是《王者榮耀》IP的基石。好玩法能夠通過市場檢驗,而好的故事,必須接受玩家情感的檢驗。
這是流行文化的創新途徑,也是《王者榮耀》煥活三國題材、講好IP故事的一種新方式。
與專家深度共創,用IP講好中國故事需要強調的是,傳統文化可以闡釋,人物形象也可以演繹,但類似的年輕化表達永遠需要一個前提,那就是尊重和傳承傳統文化。
「三分奇兵」新版本以三國文化為骨架,一方面在設定、角色、故事、美術等方面追求細節共鳴,另一方面也更為注重傳承三國的精神內涵。
為了打造這一版本,《王者榮耀》邀請了三位文史專家參與共創: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周逵、文史作家朱暉。其中由學術底蘊深厚的葛劍雄教授擔任遊戲的學術顧問,周逵和朱暉擔任項目指導。值得一提的是,周逵和朱暉兩位老師全程參與到了此次版本的研發過程中。
從二月份開始,周逵和朱暉兩位老師每周都會與項目組進行線上討論,為三分之地世界觀提供了方方面面的文化考據與細節補充,涉及三國的文化內核、角色特點、風土人情、服飾風俗乃至建築特色。
這種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傳承,並不意味著照搬傳統文化的內容。文化是液態的,保持文化的活力的基本方法,是在保護的基礎上,必須有不斷與新時代相結合的演繹和創新。正如葛老師說的,「講傳統文化,不能脫離現代來談。」
而《王者榮耀》基於傳統文化內核的年輕化表達,真正傳承的是傳統文化之精神,追求的是「神似」而不是「形似」。
因此,《王者榮耀》所邀請的文史專家,不僅僅只是為遊戲提供學術支持。本次擔任學術顧問的葛劍雄教授作為知名歷史學家著作等身,他表示自己參與共創,「主要是在歷史價值觀方面提出意見,同時也希望具體情節符合歷史時期基本的邏輯關係。」
一個好的中國故事應當是能傳遞正向價值觀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三分之地版本貫徹始終的東方文化價值觀。例如江郡一方,東吳幾代領袖、都督都是年輕有為,因此江郡英雄多熱血,也崇尚革新;而益城一方則以忠義、俠義為核心,與桃園三結義的佳話相符。
通過引入專家組,藉助專家們的知識,紮實地構造一個具有文化內核的世界,讓三國文化在《王者榮耀》IP中具象化,讓傳統文化有趣起來,激發玩家的興趣與共鳴;同時,又精準地提煉三國文化精神內核,並與王者精神深度結合,傳達正向的價值觀,這是《王者榮耀》與專家團合作共創的思路。
而這種思路背後,也體現了《王者榮耀》一直以來的願景:它不僅是要講好IP故事,還應該是講好一個中國故事。
如果是單純地在遊戲中加入中國元素,那也許能夠講好一個流行故事,但這與講好中國故事之間,還差著足夠的文化、底蘊、以及專業度。而要彌補這一段距離,最好的方法便是與機構、與專家合作共創,讓IP故事有更多土壤,也有更多的文化內涵、更多的學術支持。
我們說尊重和傳承傳統文化是年輕化表達的前提,但要真正做到弘揚傳統文化,就需要在年輕化表達之上,對IP做進一步的要求。就好比一株植物,是從地底的根部開始生長,可要讓莖葉能夠繼續茁壯,其根部也得持續在土壤中扎得足夠深、足夠廣。
根植於中華民族土壤,與專家深度共創,煥活傳統文化題材,讓年輕化表達更具生命力,這是《王者榮耀》在講好中國故事上的思考。而在此過程中,騰訊新文創的戰略路線也不斷明晰起來。
喚醒國民記憶,構建成體系的IP生態回到線上發布環節中,主持人諸葛亮其實還提出了一個相當有意思的說法:
「在你(玩家)的世界中所存在的記憶,也同樣會影響王者世界。你們(玩家們)所銘記的傳統文化,與王者大陸產生數位化共振,會誕生新的面貌,成為這個時代的『國民記憶』。」
這是在以打破第四面牆的形式,聯繫遊戲內外的世界。而遊戲橫跨虛擬與現實的關鍵詞,就是「國民記憶」,這是《王者榮耀》今年剛提出的年度新文創主題。
在諸葛亮羽扇一揮的閃回片段中,我們可以接連看見國民記憶主題下的一系列新文創內容,它們無一例外,都成為了引起玩家共鳴的情感觸點:
上官婉兒拜師越劇名家茅威濤老師,帶動越劇成功破圈,超15億人次直觀的感受著悽美的越劇愛情;楊玉環「遇見飛天」,在與敦煌研究院的深入合作中,有超過4000萬玩家從皮膚細節中感受到千年前的絕美敦煌,並踴躍參與到敦煌文化的數位化保護中去;魯班七號獅舞東方,作為南海醒獅非遺推廣大使,既獲得了地方政府的認可與大力支持,也提升了醒獅文化在王者玩家中的認知,最終贏得了好感與口碑;榮耀中國節,以遊戲內外聯動活動,在傳統節日重新喚起了玩家們的節日記憶。
這些優秀的文創合作也吸引著廣泛的年輕玩家進行二次創作,他們中有專業古典舞演員,在Cos還原楊玉環造型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敦煌舞的純粹。
同樣的,「上官婉兒拜師茅威濤老師」這一跨界合作不局限於皮膚,還在小百花越劇場參與實景演出,令該劇場成為眾多婉兒粉絲的打卡地;並且,令更多年輕人的亞文化圈層,如漢服圈、Cos圈、同人圈中,出現了以越劇文化為核心的嶄新內容。
由此可見,《王者榮耀》這種將玩家從見證者到參與者的形式,不僅讓傳統文化中最精彩、最精髓的部分,被原汁原味的保留下來,也以年輕人更易感知的數位技術,讓歷經千年的敦煌、越劇等文化,用一種鮮活的姿態「飛」揚起來。這些對傳統元素的全新演繹和表達,無疑俘獲了更廣闊的國民好感,也讓傳統文化逐漸形成國民記憶的感知。
另一方面,楊玉環遇見飛天、上官婉兒越劇梁祝等新文創皮膚的年輕化詮釋,都真正滲入了人群,催生出更洶湧熱烈的演繹。這恰恰證明,這一表達方式能在年輕人群中產生影響力,且是可持續、裂變式的影響力。
如果我們打開國民記憶主題站,還能夠很直觀地看到更多國民記憶是如何一步步被《王者榮耀》所喚醒的。從長城守衛軍到獅舞東方,從國家寶藏《上陽臺帖》到助力嫦娥5號登月,喚醒國民記憶的嘗試從未停止,形式上也從不設限。
就在上一個清明節,《王者榮耀》啟動「榮耀中國節」的創新形式,推出「王者踏青節」、「輕風戲紙鳶」等遊戲內外的主題活動,喚起玩家的清明記憶,重拾起清明習俗。
並且,圍繞國家級非遺濰坊風箏,《王者榮耀》還與濰坊市政府、非遺傳承人共同合作,通過線上直播的形式,為超過600萬的廣大年輕觀眾展示了風箏文化的獨特魅力,促使他們關心與熱愛傳統文化與節日,並參與到相關的保護與創新中去。
榮耀中國節系列活動也將在端午、七夕、中秋繼續舉辦,其目的,無疑是希望以王者IP為載體,通過數字文化喚醒傳統節日記憶,通過創意手段來激發年輕群體的關注,讓傳統文化擁有更新穎更具有現代形式的同時,也大大豐富傳播傳統文化的觸點,最終助力中國傳統文化回歸年輕大眾,喚醒屬於中國人的節日儀式感,達成達成對新文創的破題。
就說最近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夏至,《王者榮耀》以國風筆觸繪製海報,其中「致過往,知此刻,銘今日」的字樣,可以說準確反映了國民記憶的內涵。正是在「致過往」的過程中,《王者榮耀》連結新舊國民記憶,最終點題「知此刻,銘今日」。
回顧融入王者IP的一個個文化符號:敦煌、長城、故宮、越劇、舞獅、清明……這批堪稱中國最經典的傳統文化IP,無一不是通過《王者榮耀》這一巨大的流量窗口,與成千上萬的年輕人在網際網路上發生著文化碰撞。
而《王者榮耀》承擔起文化紐帶的社會責任,成為了玩家心中一個獨特的情感觸點。
透過這些新文創內容,我們看到《王者榮耀》在做的,是通過階段性推出富於內涵的新文創內容,有意識、多維度、系統性地不斷喚醒我們的國民記憶。而就《王者榮耀》IP來說,只有持續性打破遊戲屬性帶來的距離感,讓IP更「全民」,更能與國民記憶有所共鳴,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才能實現從國民遊戲到國民IP的突破。
本次《王者榮耀》公布的國民記憶系列皮膚新主題「武術」,將是王者IP融入傳統文化符號突破自身的又一嘗試。
在諸葛亮的介紹中,峽谷小兵將中華十八般兵器搬上舞臺,演繹武術動作,一招一式都富於中華韻味。
為什麼是武術成為了新的國民記憶系列皮膚主題?無論在世界的哪個角落,「武術」都被讚頌為眾多中華傳統特色之一。從黃飛鴻到葉問,從李小龍到成龍,他們的一招一式早已深入人心,而武術,也被證明仍具備廣泛的生命力。
本次公布的「武術」主題國民記憶系列皮膚,無疑還是會以年輕大眾喜愛的方式呈現傳統武術文化,而《王者榮耀》最終將以哪一個切面去呈現它,又將以何種創新形式帶來更多驚喜,都值得我們期待。
內容建設與新文創戰略,共續IP故事脈絡如果我們回顧本場線上發布,《王者榮耀》公布的新內容,可以發現它們背後的思路是彼此關聯、牢不可分的,並與過往《王者榮耀》IP的發展軌跡一脈相承。
世界觀的新篇章、新的遊戲元素,這是IP的底層內容建設,而這些底層內容的背後,又處處藉助專家共創等形式,在尊重傳統文化的前提下不斷構築起世界觀,深化著其中的內涵。
而在內容建設之外,《王者榮耀》又聯動著一個個文化符號,持續年輕化演繹傳統文化的同時,也承擔著更多的社會責任,在此過程中構建起一個龐大的IP版圖,而後通過本次CG線上發布與虛擬主持人的形式,向玩家和行業側展現並持續擴大自身影響力。
這種內外兼修的IP構建方法,用現代科技和文化傳承實現了內容與內涵之間的協同效應,也體現了王者團隊在新文創戰略上更成熟的思考。
一場線上發布背後少不了產品多年的積累,而這次線上發布也將成為產品自身的一面鏡子,是品牌態度的一次聲明。在這次線上發布中我們可以看到,對於處在行業前沿並擁有使命感的《王者榮耀》來說,它已然突破自我,在從國民遊戲晉升為國民IP的路上揚帆起航。這個過程並沒有捷徑可走,但正如在騰訊遊戲年度發布會上所展示的那樣,《王者榮耀》已在厚積薄發中步入了一個新的裡程,未來可期。
《王者榮耀》線上發布精彩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