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行卑劣的人,一般沒有什麼好下場。原因很簡單,因為品行卑劣,肯定幹過不少缺德事兒,到頭來,他所有幹過的缺德事兒都會凝聚成一股強大的反對力量,將他自己掀翻在地,於是,他的悲慘下場也就這樣註定了。
呂壹
呂壹玩弄權術自取滅亡
吳王讓中書郎呂壹主管各官府及州郡公文,呂壹因此漸漸作威作福起來,援引法律條文進行狡詐的詆毀,排斥陷害無辜,誹謗朝廷大臣,連細微小事也稟聞吳王。太子孫登屢次規勸,吳王都不接受,群臣不敢再表示意見,對呂壹都深懷恐懼,側目而視。
呂壹誣告前江夏太守刁嘉誹謗譏諷朝政,吳王大怒,逮捕了刁嘉,下獄審問。當時被牽連的人都畏懼呂壹,都說聽到過刁嘉誹謗之詞,只有侍中北海人是儀一人說沒有聽到過,於是被連日窮追詰問,詔書也越發嚴厲,群臣都為他捏著一把汗。
是儀說:「如今刀鋸已經架在脖頸上,我怎敢為刁嘉隱瞞,自取殺身滅門之禍,成為不忠的鬼魂?只是要說聽到、了解此事,必須有頭有尾。」是儀據實回答審問,供辭不改,吳王於是放了他,刁嘉也被免罪。
上大將軍陸遜、太常潘浚憂慮呂壹禍亂國政,一談到這件事,就止不住流淚。呂壹指控丞相顧雍有過失,吳王大怒,責問顧雍。
黃門侍郎謝厷在閒談時問呂壹:「顧公之事如何?」呂壹答:「不能樂觀。」謝厷又問:「如果此公被免,應當是誰代替他?」呂壹沒回答。謝厷說:「莫非是潘浚?」呂壹答:「你的話差不多。」
謝厷又說:「潘浚常常對你恨得咬牙切齒,只是沒有機會講罷了。今日他如接替顧公,恐怕明日就會打擊你了。」呂壹萬分恐懼,於是把顧雍的事化解勾銷。
這時候,潘浚請求入朝,親自去建業,打算盡辭極諫。潘浚到達後,聽說太子孫登已經多次揭發呂壹,而不被接受。潘浚於是宴請文武百官,打算在席間親手殺死呂壹,再以性命抵罪,為國除害。呂壹得到密報,聲稱有病不去赴宴。
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