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高考已經結束,各省都出現了高考狀元,各大媒體也紛紛對這些高考狀元進行了採訪,大家都特別關注高考狀元的學習經驗。其實對於高考分數排名前1%的考生來說,他們靠的不僅僅是天賦,還有努力。如果照搬學霸的學習方法,那是完全行不通的,每個學生都有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都必須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學習計劃。
學霸在很多學生看來,是不需要努力學習到深夜,不需要刷大量試題,上課有時不聽課,偶爾還會上課睡覺,平時就隨便做做題目,考試就能獲得高分,他們認為這種學生就是學習天賦高。有些學生早上起得非常早,上課認真聽講,作業按時完成,晚上挑燈夜戰到很晚,每次考試都排名靠後,這種學生就是學習天賦低?
高考成績排名前1%的考生,學習天賦確實高於大多數考生,他們平常的學習效率也高,同樣他們也付出了很多努力。從數學的高斯分布來進行分析的話,學霸這個群體屬於最右側「優秀」層次,而大部分考生都集中在中間的「普通」層次,擁有相同的天賦,他們拉開成績的主要影響因素就是在於自身的努力和學習環境。大多考生都適用勤能補拙和笨鳥先飛這種理念,它帶給我們一種信念,只要努力,就一定會獲得成功,說明努力比天賦更重要。
在高中的班級之中總有這樣的同學,每天都是早早地來到教室,晚上最晚離開教室,吃飯都會看書背書,很少參加班級的娛樂活動,但是每次考試都是中等或者末尾。無論他們怎麼努力,學習成績也是毫無起色。就像有些人數學、物理就是好,隨便翻翻書就能考高分,英語科目付出很多也很難及格。這時候,我們發現天賦其實比努力更加重要。
其實,我始終認為天賦的重要性要大於努力,而天賦是天生的,屬於定量,後期無法改變,而努力屬於變量,可以改變。不要去在乎天賦和努力哪一個更重要,你應該控制好自己的「變量」,拼盡全力,做到盡人事,聽天命。
本文已開通百家號全網維權賠付和快速刪文功能,抄襲必投訴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