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一個學生成材是天賦重要還是後天努力重要?我們做父母做老師的一定會說後天努力要比天資聰穎更重要,努力是不可或缺的一種品質。但問學生天資聰明重要還是後天努力重要,他們會怎麼回答呢?
學完了《孫權勸學》,這節課上詹老師問了這個問題「呂蒙從一個白丁變得學識驚人,大家覺得是天資聰穎呢還是後天努力的結果呢,你們覺得成材更需要哪個?」教室裡頓時熱鬧非凡起來,同學們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詹老師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然後派代表發言。
第一個同學說「天賦重要,愛迪生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這後半句話被很多人漏掉了。天賦才會賦予靈感,靈感才有創造力。」
第二個同學說「努力更重要,愛因斯坦四五歲時還不會說話,曾被老師認為是笨學生,這是後天努力的成果。」
第三個同學緊接著說「但愛因斯坦在十幾歲的時候就證明了畢達哥拉斯定理,我們班誰能?這還不是天才嗎?」
第四個同學又說「愛因斯坦是個例,古語有云:玉不琢,不成器。一塊玉即使再好,如果不經打磨雕琢跟一塊石頭價值差不多。一個人天賦再好,如果後天不努力學習開發,也會浪費。」
第五個同學說「玉即使還沒被雕琢那也是一塊玉,肯定比石頭有價值。石頭打磨再好,有誰稀罕呢?」
第六個同學說「我去看過畫展,畫展裡也有各種經過雕琢的很貴重的石器,它們的價值並不比玉器低。一塊玉如果不被雕琢就是一塊璞玉,也是沒有價值的。」
……
同學們討論得很激烈,還有很多同學的觀點沒有來得及說出來。
最後,詹老師總結說「發言的同學都說的非常好。如果天資聰穎,那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可能就容易點,但如果僅僅依靠天資聰明就不再努力學習就很可能成為下一個方仲永。」接著,詹老師給同學們講了方仲永的例子。老師希望同學們不斷努力發掘自己的潛力,用努力創作不平凡的人生,相信天道酬勤。
天資聰穎固然是一件好事,但不是人人都擁有良好的天賦,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但努力是人人都可以擁有的品質,是我們制勝最好的武器和法寶。
在如今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天賦異稟也會被吞噬埋沒,唯有勤奮努力,才會讓我們持續向前,不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