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人類生活被三王星改變,現在該小行星了?意識進化有多快?

2021-01-08 新月佔星

【編者按】人類進化的前方是什麼? 這兩年,一個不斷被談及的話題是:意識進化在加速。可是,為什麼?意識進化真的在加速嗎?意識真的在進化嗎?以及,究竟什麼是進化?至少在生物進化論者看來,生物進化並不意味著進步,除了適應生存的能力,人類並沒有貢獻其他價值。 人們常用「覺醒」來描述意識的進化,不過,在NCGR主席阿蒙德·迪亞茲看來,覺醒與進化有重合,但並不完全一致——因為覺醒意味著一種「高峰體驗」和身份感的持久轉變,但進化意味著「穩定」,即創造一種「穩定的結構」。 作為「超個人整合佔星學」的研究專家,阿蒙德說: 我們在白羊時代的鐵器時代見證了自我的分離,在雙魚時代之初的黃金時代,誕生了古希臘哲學、諸多影響深遠的信仰體系……直到19世紀播下人文意識的種子,這個迄今為止最後一波產生重大影響的意識,我們發現進化在加速—— 現在,我們開始進入所謂自我實現或整體意識,繼而來到超個人或集體意識。 新意識的創造,是我們與星體共同完成的。從三王星的發現,到近年來被大量研究的小行星,我們曾走過了怎樣的意識進化歷程?我們又在朝著什麼方向前進?希望阿蒙德這篇三王星與人類意識進化的研究硬文,可以給你不一樣的洞見。

01 天王星帶來了怎樣的意識進化?

佔星學對文明變遷和進化的理解多集中於佔星大紀元(基於極點的歲差),人類早期階段的緩慢展現,也許延續了很多個這些佔星紀元。

然而隨著進化加速,佔星師開始需要一種不同的工具來衡量進化。比如,工具之一就是外行星的出現。

在天王星被發現的同期,集體對進化本身的理解上也邁出了意義重大的一步。現代人可能難以想像,直到不久前,人們還認為宇宙大部分處於一種穩定的狀態。比如柏拉圖假設大地、天空、也許還有人類都是一個永恆一體的一部分。

本地的事物變化,但宏大的計劃一如既往,總是或多或少一致的。這就是為什麼,傳統時代的哲學和宗教總是強調發現永恆的宇宙法則,並要與它同頻生活。少數教派則不這樣認為:他們要在時間中加入確定的起點和終點。

有趣的是,大約就在天王星進入公眾視野的時候,我們對進化本身的理解開始演化:

地質學家發現了大地中的變化,提出過去地球上的萬物截然不同。巖石層中發現了石油,意味著生物進化。天文學家開始假設宇宙是從一個獨一無二的起點擴張而來,暗示著一個進化的宇宙。我們的頭腦接受了眾多種進化的可能後,心理學家開始考慮意識本身是否可能出於進化之中。佛洛依德、皮亞傑等西方心理學家描述了從出生到承認的進化。同期,那些追尋東方的人們,發現意識進化的模型(宇宙進化模型)早已存在——意識進化理論學者如克萊爾·格拉夫斯、唐·貝克、克里斯多福·考恩、肯·威爾伯、艾倫·庫姆斯以及詹妮·韋德,他們最近的研究,已經為這一進程繪製了一系列深入而詳細的地圖。

02 如何利用佔星實現個人進化?

安德烈·科恩在他的著作《進化的覺悟》中提到,由於「覺悟」包含了超越對小我的認同,「進化」包括了創造更包容的意識結構,所以我們變得有可能認同進化過程本身。根本上,我們就是進化過程。

只有當我們認識到了進化,我們就有機會真正引導這個過程,去有意識地創造宇宙。我們不僅在成為那個參與其中的個體,我們也能共同塑造集體的現實。不僅是我們自己和宇宙意識在進化,我們進化的意識,也會讓自省式的理解和力量更上一層樓。

結合佔星學,我們開始承認我們在佔星象徵中的創造性作用;我們開始意識到,我們不僅發現了行星、星座或其他的意義——我們其實也共同創造了那種意義。

著名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超個人呼吸的提出者,斯坦尼斯拉夫·格羅夫注意到,在個人層面,個人的改變和成長常和佔星的行運和類型相關。他在超個人心理學著作中說,在激烈的治療中的各種體驗,往往會呼應個人正在經歷的相關佔星行進。

當然,佔星師知道,佔星行運和推進是內在狀態和外在環境互連的。但是強調深層經驗的工作,代表了觀點的轉變:一個人可以看到重大行進來臨,並主動此作為一個機會參與經驗治療。

佔星師可以鼓勵來訪者真正採取積極的方式面對行進——通過帶出某個行星配置最具挑戰性的面向,來增強行進效果。我們可以帶著覺察和對自己的慈悲踐行這種方法,這會幫助個人最大程度地發揮行進所蘊含的潛能,由此推進他們的個人進化旅程。

03 行星行運如何影響集體進化?

這樣的方法也可以適用於集體的文明進化。

當我們考量一個重大世俗行進時,比如2012-2015年期間天王星/冥王星的四分相,或外行星之一行進某個星座,我們看到了相關徵象所描述的個人和文明領域壓力增加。

例如,上世紀70年代,冥王星行經天秤座,適逢關係模式的重大變革,而2008年進入摩羯座時,社會結構開始面臨重大壓力。認知/情感和心理/靈性的準備部分,會加速意識進化新階段的發展,和現存結構由低到高變動,但他們其實更常被「生活狀況」的變化觸發。

有力的世俗行進帶來了生活狀況的部分變化;因此,這些行進也許有助於我們,確定集體意識進化(或可能退化)的機會。正如行星的升溫與降溫能影響生物進化的變化,外行星的行進也許暗示了一種外部環境的變化,環境的變化又需要集體意識做出改變。

因此,知道我們何時在接近集體進化的窗口很重要。

這個重要節點通常對社會和個人非常混亂,因為迎向改變通常會遭遇強烈抵抗。那些創造新意識模式的人們常在一開始遭遇誤解和孤立。也許對於佔星諮詢師最重要的是,雖然他們關注眼前的議題,但他們也許幾乎沒有時間,或傾向去反省更大的進程。

如同個人行進一樣,我們可以期待,並決心有意識、且積極地與世俗行運有更多合作。

04 海王星帶來了怎樣的意識進化?

1846年,海王星的發現標誌著意識的變化。海王星關於邊界的消融,在西方,我們可以看到這股能量朝著幾個方向運作:

首先,海王星當然呼應了人文意識的世界觀。19世紀先驗論者,如艾默生和懷特曼,代表了這種世界觀發展的重大進步。與自然和所有人的合一感,是他們作品的標誌。唯靈學說在19世紀晚期達到巔峰,這是海王星滲透特質的明顯例子。唯靈學說的同期與之後是神智學和人智學,以及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其他運動,這些為20世紀後期新世紀運動奠定了基礎。

在所有這一切之中,我們看到了一種包容的靈性觀點,更多崇尚個人體驗。海王星/人文化的世界觀的這一面整合了一種靈性的視角,不僅抵制當時強大的物質偏見,而且挑戰了當時的主流意識。

比如,林肯和達爾文出生於同一天,當時天王星停滯,兩人都挑戰了區分和隔離。這種更世俗化的人文觀點全面影響了各種社會運動,包括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關注勞工、婦女選舉權的運動。

隨著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人文意識價值的影響力開始真正提升,各種運動萌芽,倡導社會的包容性以及尊重多元——就像新世紀運動在靈性領域倡導同樣的價值觀。

我們可以看到海王星的發現,對應一種新的世界觀,這種世界觀觀既非傳統一樣依賴外部權威,又非現代派痴迷於進步和發展。這種新世界觀兼容並蓄,尋求推倒人與人甚至物種與物種之間的城牆,尊崇多樣性,但承認根本的合一。

也許很多讀者難以接受這真的是看待世界的新方式,是意識的進化飛躍,但這不僅是最新的發展,也依然相對罕見。

然而,海王星不僅激發準備迎接進化飛躍的人們。對於那些緊緊抓住現代物質世界觀的人們,海王星意味著強化這些價值觀。

那麼進化改變必需的是什麼呢?

如果我們看一看最凸顯的三個當代西方世界觀潮流,我們看到傳統之後是現代,現代之後是人文意識。進化的步伐必須逐一開展,所以直接從傳統跳到人文是不可能的。

因此,人文世界觀可以生根的社會只能是:其中有一大批人已經通過現代的眼光看到了世界。

05 冥王星帶來了怎樣的意識進化?

1930年冥王星的發現被佔星師視為新紀元的開始,我們在個人和全球層面對改變有了新的理解。

冥王星代表了激進而根本的轉變過程:死亡與重生,挖掘和處理被遺忘和壓抑的心理素材。

在個人層面上,冥王星的進程也許會帶來更核心或靈魂的方向,雖然這顆行星是否關聯某個特定的進化階段有待商榷。但冥王星在轉變中的作用毋庸置疑。

冥王星進入處女座和20世紀60年代天王星-冥王星的合相,激發了很多人從現代向人文世界觀轉變。雖然真正向人文意識階段進化的人們數量有限,只有大約10%的人口,但這一小部分人具有超出其數量的影響力,意味著時機已經到來。

人文世界觀在很多方面比傳統或現代世界觀更適合我們的時代。

處女座是服務的星座,冥王星在處女座深刻地改變了我們對服務的態度。例如,過去非洲移民在美國曾為奴,20世紀50年代其主流形象仍停留在服務的地位——女僕、酒店行李搬運工,或司機。

處女座帶有強烈的陰性能量;事實上,它也許被視為陰性力量的星座。冥王星在這個星座期間,女性以史無前例的方式進入大學,開始在工作中爭取平等的地位。

我們可以看到冥王星在處女座的行進對應的壓力結合了一種進步而個人化的世界觀,可能產生足夠的力量,使得大量個人轉向人文的觀點——即集體進化。處女座的冥王星並不保證文明的進化。

順著20世紀60年代的故事往前走一點,我們又看到了冥王星在天秤座的時期,對西方世界關係的轉化式影響。冥王星/處女座呈現出社政議題,而冥王星/天秤座將轉變延伸到了關係中,隨著婦女更多加入工作大軍,關係模式開始變化。

對於那些已然飛躍到人文觀點的人們,他們關於工作和社會地位的價值觀拓展到了伴侶關係,創造了各種交往的新方式,在關係中重視包容和平等。關係領域繼而趕上了已在其他領域落地的人文世界觀。

另一方面,涉及到更傳統的社會和個人時,天秤座的冥王星對應向現代意識的轉變;離婚法帶來自由,婚前同居或不結婚同居普遍盛行,以及單身獨居都標誌著個人的新自主權,允許他們在關係中遵循自己的方式。

海王星的發現適逢向人文意識轉變的潛在機會,雖然一開始少有人採用了新的世界觀。冥王星在處女座行進時期,產生了足夠的張力和變化,吸引了許多人走向人文世界觀,至少在那些已經達到現代意識高峰的社會中是如此。

冥王星接下來在天秤座的行進幫助將關係領域——往往是個人發展中落後的部分——帶入人文意識的軌道。我們也可以看到,雖然已經確立人文意識的人數相對較少,這種世界觀在過去的50年中影響建增,隨著時間流逝,有望吸引更多人。

集體中意識變化的進程逐步發生;每個重大行進都開啟了進一步擴展新世界觀的大門,雖然最終結果總是取決於受影響的個人。

06 小行星的爆發,最新的意識進化是?

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的發現也許呼應了新意識結構的顯現。

然而,每當我們準備好迎接一次意識的飛躍,你不能總期待會有顆行星突然出現……尤其是過了某一點之後。更重要的是,目前進程正在加速,我們也許需要一種不同的方式。比如,近年來佔星師們開始被新的小行星淹沒了,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現在就超過了13,000顆。

這些小行星依據個人、物體甚至是流行文化偶像命名(有一顆小行星叫巨蟒劇團)。顯然,每顆小行星並不代表著我們所有人都會經歷的一個特殊的意識水平(那會相當於13,000個脈輪)。

雖然在過去,行星和/或黃道星座也許與進化階段一一對應,但小行星的龐大數量暗示著,那種象徵——每一次有意識飛越就會有星體被發現的徵象,本身已經進化更新了。我們或許正在從龐大的行星隊伍中,發展出選擇自己的象徵符號的能力。就像這個水瓶座時代一樣。

隨著我們的進展,我們也許會發展日心佔星學,甚至銀心佔星學,來表達我們進化的宇宙意識。

展望未來,我們遭遇了一種獨特的情況。承認我們是進化過程的一部分——我們就是進化過程——我們所處的狀態能第一次有意識地引導這個過程。我們不該等待或回應變化,我們有潛力朝著我們選擇的方向前進。

意識進化總是走向更包容、更慈悲和更複雜的看待世界的方式,並據此在其中行動,而佔星完美地向我們展現了生活中的哪些領域將準備好迎來潛在的變化。

有鑑於此,我們在個人和集體層面要如何反應取決於我們自己。我們可以帶著焦慮或期待坐以待變,或者認識到我們的潛能,去投入和積極參與進化的過程

相關焦點

  • 人類進化之謎,看看我們是怎樣進化形成現在的模樣的?
    其根據是,在尼安德特人生活的時代,地球正經歷一個漫長的冰河期,它們長年累月處在冰天雪地裡,皮膚和毛髮必然白化,您看一下白極熊就會贊同我的觀點。  如果高鼻梁、白皮膚、毛髮多的尼安德特人與人類交配,會生下什麼樣的人呢?  您一定猜到了,就是現在歐洲人的大概模樣:個頭高,皮膚白,毛髮多。再經過一代代雜交,「大概」二字可以去掉了,就是現在的歐洲人。
  • 人類進化速度加快100倍 公元3000年將是轉折點
    人類進化速度比過去快得多  人口增長使基因突變機率大增,基因調整是為了在地球上存活  作為地球物種的人類是否還在進化?傳統的觀點是,人類進化已經停止,甚至轉向退化。然而,科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在過去的5000年至1萬年,人類進化的速度其實加快了100倍。
  • 瑪雅預言:2012年不是世界末日,人類對於預言的興趣來自未知!
    很多人對於人類的起源持有疑惑,有人質疑達爾文的進化論,認為人類的出現並非偶然,人類的歷史在地球上還是太過短暫,所以很多人都渴望探索地球上以前的先進文明。現在,很多地方都有現象表明,或許真的有史前文明存在,比如美國人在地面深處發現了一個螺釘,雖然最後被科學家認為這是一種長相酷似螺釘的生物,但是其中的金屬成分與螺釘相符讓人產生更加的疑惑。
  • 科學家發現巴拿馬猴已經懂使用石器,它們會持續進化,追上人類嗎
    人與動物的區別,人如何進化成現在的模樣,某些動物能否進化成人,一直是科學界與大眾都非常感興趣的問題。就在16年前,一項發現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注意:巴拿馬一座小島上的白面捲尾猴居然在使用石器了。首個看到這群巴拿馬猴的科學家叫來了其他同事,對它們進行長達1年的觀察。
  • 如果沒有這顆行星,人類也許早就滅絕了,而人類卻想點燃這顆行星
    在天文學中,有一個假說叫做「地球殊異假說」,地球特殊論是指地球上的多細胞動物的存在,簡直是太不同尋常了,太陽系的其他地方或許存在生命,但那都是微生物,而不可能有多細胞動物,從多細胞動物再發展到智慧生命,又需要不同尋常的環境,比如,地球上有很多的生命,但最後只有人類進化為了智慧生命。
  • 1994年的那一天,如果不是木星及時出現,人類該何去何從?
    科學界內一直有這樣一個說法,1994年如果不是木星的及時出現,很有可能會讓人類文明因此終結,大家比較好奇在1994年究竟發生了什麼呢?難道人類真的會和恐龍一樣走上滅絕之路,難道事實真的如此嗎?恐龍的消失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來到地球上和地球相撞,正是這一撞直接造成地球迎來了第5次物種滅絕,讓當年稱霸地球的恐龍退出了歷史舞臺,所以科學家們非常畏懼小行星的到來,開始大力發展自己航天技術,用衛星來觀測來到地球附近的小行星。1993年3月24日,來自美國的天文學家,意外發現了一顆衛星正在圍繞木星進行公轉運動,或許是因為受到木星引力的捕捉,它成為了一顆木星的衛星。
  • 公元3000年的人類是什麼樣子的?科學家:人類以百倍速度進化
    筆者:三體-小遙人類一直在尋找生命的起源,無論是「宇宙生命論」還是「自然發生論」,都建立在達爾文進化論的基礎上。作為地球主宰者的人類,同樣經歷了漫長的進化過程。進入科技時代以來,科學家們就試圖藉助先進的科學技術了解人類的進化過程。
  • 人類的進化已經到了極限?人類的智商被限制,以後或越來越笨
    有一種觀點認為,人類的大腦開發,其實只有10%左右,如果人類未來可以將剩餘的90%大腦全部開發,人類的文明必將迎來質的飛躍,或許成為宇宙中最厲害的超級文明,也指日可待,真的是這樣嗎?人類誕生在地球上已經500多萬年的時間,這段漫長而又短暫的時間裡,我們的大腦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也正因如此,我們的社會發展才會進步。不過,一部分科學家卻表示,從最早的森林古猿到現代人類,人類的進化已經抵達了極限,無論是身體結構還是智力方面,我們都沒有辦法再繼續進化下去,特別是人類的智力,猶如被鎖上了枷鎖,再進化下去,或許只能越來越笨。
  • 美國發現一隻會「說話」的黑猩猩,行為像人類,它還能持續進化嗎
    一直到18世紀人們還是沒有找到人類真正的起源,直到英國科學家達爾文的出現。達爾文從小就喜歡研究動物,他曾經花了大量的時間在全世界各地尋找各種奇特的動植物。經過大量的研究之後,達爾文提出了一個在當時世人眼中非常荒謬的結論:地球上所有已知的物種都是由其他的生物進化出來的,而人的祖先就是猿猴。
  • 走近三王星(一)
    三王星指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它們距離地球遙遠,在人類發現之前,古老的佔星術只將個人行星(太陽、月亮、水星、金星、火星)+土星+木星作為解讀星盤的標準。自1781年,首次發現天王星開始,一代又一代的佔星師們,投入到對三王星的研究與探索中,補充和糾正了關於星盤中某些特質的解讀。現代佔星學關於三王星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呢?別看它們離得遠,影響力卻不可小覷,三王星對於個人出生星圖的意義,像極了經濟學中的「看不見的第三隻手」。
  • 宇宙,只是意識的一場遊戲?
    首先,宇宙是一個意識體,」他」覺得太單調,於是分裂成無數的小意識碎片,每一個小意識碎片都具有宇宙的本原.」他」要體會從一個小意識體經過進化這個遊戲,最終回歸到最初的一個意識體,所以這是一個遊戲,真實的遊戲,進化的遊戲。
  • 太空採礦時代已開啟,小行星帶是目標,小行星帶的相關事實
    2020年,縱使是COVID-19D襲擊人類,也未阻止人類邁向太空的步伐。世界各國紛紛開始瞄準外太空,向頭頂這片蒼穹布局。2020年7月,中國「天問一號」駛向火星,主要任務是對火星進行地質勘探和地理測繪,同時研究火星的磁場演變。
  • 為什麼太陽系那麼多小行星
    為什麼太陽系那麼多小行星關鍵詞1:小行星帶的發現關鍵詞2:小行星帶的分類關鍵詞3:小行星會撞地球嗎自從1766年提丟斯-波得定則發現以後,很多天文學家相信,在火星與木星之間,與太陽距離2.8 天文單位的地方,應該有一顆未被發現的行星。於是紛紛把望遠鏡對準了那片區域。
  • 人類再進化:人類進化下去,是不是沒有四肢,只剩腦袋,簡稱「人棍」
    陳小春版的《鹿鼎記》中有這麼一段:韋小寶帶著獨臂神尼逃跑,但是有壞人追上,不得已神尼再次出手制服了他,然後韋小寶就來審問他,他先拿了一根帶叉的樹枝,又拿了一把刀,在壞人面前比劃,一邊砍一邊說道:「知道什麼是人棍嗎?先用刀砍掉你的兩雙腿,再砍掉兩隻手,這樣你就成為人棍啦」。
  • 現代科技把人類推向新高度,在這個浩瀚的宇宙佔足腳跟
    1992年由葛優主演的《編輯部的故事》 ,其中第二十三集,第二十四集葛優老師與張國立老師的對話,經過27年的沉澱,放到現在聽,也能感受人生百態。牛羊出生能跪舔乳汁,海龜孵化知道遊向大海,小猩猩出生都知道抓緊媽媽的毛髮,唯有人類,出生後需要呵護、餵養、認知、教育等等等等。人類是如此的脆弱,沒有危機意識,沒有自我保護,除了哭鬧,什麼也不會做。那麼回到生命的起點,看看地球是怎麼形成的,對人類有什麼影響。
  • 2013年俄羅斯發現一顆小行星,被不明物擊碎,誰在保護人類?
    2013年的2月15日,一顆隕石直衝衝的向俄羅斯的核電站移動,當時這一顆小行星的到來,讓眾多科學家們比較慌張,因為他們並沒有檢測這顆小行星的到來,當時科學家們害怕俄羅斯當地的居民受到影響,於是他們開始緊急撤散當地的居民,初步猜測這顆小行星最終墜毀的位置有可能是核電站,核電站一旦爆炸,後果將不堪設想,沒想到這個時候竟然發生了詭異的事情。
  • 4公裡寬的一顆小行星,正以每小時3萬多公裡的速度衝向地球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地球自古以來一直遭受著眾多地外小行星的威脅,在遙遠的6500年前,正是小行星撞擊導致了恐龍的滅絕,那次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了海平面上升,火山大爆發,徹底改變了地球的生態結構,對地球造成了毀滅性的傷害。
  • NASA首個特洛伊小行星任務迎來新進展「露西」裝上第二臺科學儀器
    「露西」將是第一個研究特洛伊小行星的太空任務,特洛伊小行星是太陽系外行星的剩餘組成部分在木星的距離繞著太陽運行。這項任務名字源于于人類祖先的化石(發現者稱其為「露西」),其骨骼為人類進化提供了獨特的視角。同樣,「露西」任務將徹底改變我們對行星起源和40億年前太陽系誕生的認識。儘管特洛伊小行星距離太陽幾億公裡遠,但陽光仍然使它們發熱,使它們發出遠紅外線輻射。
  • 新月:迪萬-2018年4月16日白羊座新月:改變局面
    轉載請註明星譯社及譯者幻覺迪萬-2018年4月16日白羊座新月:改變局面——譯者:幻覺北京時間2018年4月16日9:57發生白羊座新月。新月本就與白羊座能量有共鳴,因為白羊座是黃道第一個星座,重點就是全新開端、發起事務。所以這是一個格外熱烈、格外有力的新月,是開動新事物的時機,而白羊座在你星盤所在的領域就是這種發起能量出現的領域。
  • 數億年後,人類可能成進化成這3種生命形態,你傾向於哪種?
    數億年後,人類可能成進化成這3種生命形態,你傾向於哪種?世界上沒有永恆的生命,這一點大家心知肚明,長生不老只是人類遙不可及的夢想,就連太陽也有壽命極限,更別提人類了。一個人能活到100多歲,非常來之不易,還要每天注重養生、鍛鍊、飲食等多方面,才能維持身體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