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山東濱州援青管理組攜手祁連縣各級各部門,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做好各項工作,多措並舉推動「五個認同」,促團結和諧潤物無聲。
一、著眼就醫就學,把同藏區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小事做細做精
(一)遠程會診助力一線抗疫。2月9日,在了解祁連縣疫情防控工作的實際情況後,濱州援青管理組第一時間向濱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處置工作指揮部申請設立了濱州市對口支援祁連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處置諮詢專家組,是首個對口援助縣新冠肺炎疫情醫療專家援青諮詢組。通過遠程會診、醫療微信群等方式,開展諮詢服務,為祁連縣疫情防控處置工作提供遠程會診、專家會診支持,通過「面對面」的對口支援,為祁連縣一線的醫護人員指導疫情防控知識,以安全、便捷的手段開展疫情防控指導,為兩地共同抗擊新冠肺炎架起了連心橋。專家組迅速投入工作,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祁連縣人民醫院兩家醫院的疫情處置小組實現無縫對接,在防控制度和流程、消毒隔離、院感、護理等領域開展了深入交流。有效解決了祁連縣當地醫療條件、技術水平受限和交通因素造成的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無法快速診斷的難題。疫情期間提供遠程專家會診168人次,診斷留觀病人8人次。
(二)「空中課堂」確保「停課不停學」。2月14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疫情期間,濱州援青管理組積極與濱州市教育局溝通對接,市教育局第一時間組織市教科院、電教館和有關企業的專家連續兩晝夜連續攻關、多方測試,終於克服技術困難,並單獨為祁連師生增加了連結窗口,實現了祁連縣廣大師生同步收看濱州市的「空中課堂」直播,確保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祁連縣中小學校「停課不停教、不停學」。
(三)民航包機促復學。3月29日15時,山東航空SC4920航班搭載124名(其中藏族學生20人)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師生直飛濟南,開始新學期學業,這是援青工作開展十年以來,首次以包機形式助力師生復學。該批學生是山東省與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進行教育結對幫扶所設立的山東海北高中班的學生。山東濱州援青管理組針對海北州學生赴山東復學面臨的交通問題,積極協調山東航空公司,取消銀川經停點,改航線為直飛濟南,促成此次包機業務,比乘坐火車既節省30小時行程,保證了疫情期間復學安全。山東濱州第一中學從2015年成立青海班,從祁連累計招生136人,已畢業3屆,重點本科上線率連續兩年達到100%,在祁連各族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濱州青海班成為了山東教育援青響亮品牌。
(四)實施醫療援青「三個一工程」。今年5月底,新一批10名山東濱州援青醫療專家來祁連後,創新實施了「三個一工程」,即 每名援青醫療專家「帶動一個科室專業發展、培養一名骨幹醫師、培養一名骨幹護士」,傳幫帶醫師、護士共20多名。引進山東愛心企業捐贈,成立省內第一個縣級肛腸微創診療中心、縣級眼科診療中心、縣級婦產科診療中心,讓祁連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治療,免受長途求醫舟車勞頓之苦。開展實現鄉村巡回醫療全覆蓋,義診3000餘人次,免費做心電圖500餘份;健康業務培訓50次,受益群眾2500人。「中藥蒸汽浴治療」「離子導入治療」等25項新技術成功應用為近多名藏區群眾解除了病痛。短短3個多月,為群眾成功實施白內障等手術60多例,成功搶救各類急危重症病人31例,西寧、大通等外地患者紛紛慕名前來就醫。濱州援青醫生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來自山東的「桑傑曼拉」。
(五)「點對點、點帶面」為宗教界人士免費體檢。7月15日至16日,祁連縣委統戰部、濱州援青管理組、祁連縣衛健局、組織濱州援青醫療專家為祁連縣境內藏傳佛教寺院活佛及伊斯蘭教寺院開學阿訇共46名宗教界代表人士進行免費體檢,費用全部由濱州援青管理組承擔。此舉開啟了山東濱州新一批「組團式」援青醫療專家與祁連縣活佛、阿訇「點對點、點帶面」醫療服務的序幕。濱州10名援青醫療專家以此次免費查體為契機,與當地藏傳佛教寺院活佛、伊斯蘭教寺院開學阿訇結成對子,提供「點對點、點帶面」健康保障,並通過他們的影響力,為更多的祁連老百姓提供醫療服務。7月16日以來,通過宗教界人士介紹來祁連縣人民醫院找山東濱州援青醫療專家看病的群眾達132人。
二、著眼鄉村振興,拓寬產業協作領域助推藏區經濟發展
協調祁連縣到濱州市參加第七屆淘寶峰會,峰會結束後積極牽線搭橋,高德地圖、螞蟻金服的鄉村振興業務「普惠金融」「小店發光」落地祁連;促成祁連縣、青海大學及青海高原鷹智能科技公司籤訂「生態補償數據平臺」項目合作協議,為祁連發展生態產業、精準核算區域生態價值提供數據支撐;應對文旅市場復甦需要,創意設計「慢遊祁連、樂享天境」消費卡牌,已在青海省內和濟南、濱州投放;邀請央廣、光明日報、農民日報駐青記者參與祁連縣全域旅遊環保考察活動,策劃打造生態科普研學旅行產品。援建的中小企業暨電商孵化園已經開園,已經入駐高新技術企業一家,電商12家。引入山東借箭牛業有限公司聯合祁連縣野牛溝鄉達玉村、大浪村、大泉村和邊麻村4個黨支部打造鄉村振興聯合體,籤約產能2000噸祁連藏羊精深加工及冷鏈物流項目,引進高層次人才4名,共同打造祁連有機特色畜產品品牌,讓牧民再增收。引進山東企業在祁註冊成立青海鑫火經貿有限公司,把有機牛羊肉送到山東人餐桌。
三、著眼推進文化認同,拍攝院線電影《牛王》促交往交流交融
4月5日,經濱州援青管理組積極協調推動,全國首部援青院線電影《牛王》在山東省陽信縣開機拍攝,5月份在青海省祁連縣順利殺青,三分之二以上鏡頭在祁連拍攝,預計11份在全國各大影院公映。該影片以「千牛萬羊進山東」為主線、以「藏漢一家親」為主題,以山東首個「活畜入魯」產業協作為原型改編而成,講述的是少年格桑為了找回裝上運牛車的「牛王」,開始一段從青海祁連至山東陽信的冒險旅程,全景呈現我國東西部協作共進、山東對口支援青海締結的深厚情誼。同時,祁連選派34名優秀年輕幹部赴濱州進行為期兩個月的掛職學習;爭取山東省文旅廳支持,在祁連縣成功舉辦海北州休閒度假、研學旅遊產業培訓班;舉辦全省第一個「組團式」紀檢援青培訓班,為祁連縣培訓縣、鄉、村紀檢監察幹部80多名。參與《魅力中國城·海北專輯》錄製,「天境祁連」品牌登上央視舞臺。
四、著眼鞏固脫貧成果,實施失恃失怙兒童關愛工程
由於藏區歷史及現實的原因,部分孩子出生後其父母長期外出直接將其留給(外)祖父母,形成客觀上的失恃失怙兒童,國家政策對這部分孩子的扶植傾斜上目前尚屬空白。經統計,祁連縣境內共有39名失恃失怙兒童,其中藏族33名、回族5名、漢族1名,最小的3歲,最大的16歲。針對這一實際,濱州援青管理組實施「勵志感恩、凝聚人心、情系高原、愛撒祁連」失恃失怙兒童關愛工程,每名援青幹部人才聯繫幫扶5名失恃失怙兒童,同時廣泛動員社會力量援青,引入濱州愛心企業每年設立5萬元勵志助學金,護持39名失恃失怙兒童健康成長。
青海省海北州祁連縣委統戰部 供稿
原載於2020年10月27日《中國統一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