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經典學習為核心,傳承山水畫正脈,是上海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山水畫教學的宗旨和特色。近期在海上印社藝術中心的山水畫展覽既是教學過程的展示,也是教學成果的呈現。上海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堅持傳統教學的理念獨樹一幟。在上師大教授邵琦的組織下,藉助上海山水畫界的實力,蕭海春、江宏、車鵬飛、陳翔等師大美院外聘碩士生導師以山水畫教授承傳山水畫的傳統文脈,對傳統繪畫技法與理論長年浸淫、體悟猶深。他們在教學上都主張築基於傳統文脈,以經典解讀、研習為橋梁,連通造化與心源,進而能達到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面目。
此次展覽由由上師大美術學院、海上印社、上海書畫善會主辦,展出近十年來在讀和畢業同學的作品百餘幅,是上海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開設山水研究生課程十年以來,師生作品的第一次集體亮相,也是面向社會的第一次教學匯報展。據上師大教授邵琦介紹,上師大美院山水的教學從2006年最先由蕭海春老師的支持並開辦了山水畫專業,至今已有十多年時間。主辦方希望通過這次展覽,在立足傳承與發展的原則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和完善山水畫教學的學術思路、教學理念與發展方向;同時,也為山水畫教學積累經驗,並求教於社會賢達。為此,在展覽開幕當天,邀請了上海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山水畫教學的師生共同就山水畫教學展開了研討。
以下為「古意今情」教學研討會發言:
陳翔(上海中國畫院副院長)
:剛才看了這次同學們的展覽作品,頗有感觸與啟發。展覽中有一些以前學習山水畫有多年經驗的,如朱忠民等。像他們的作品在一些重大的展覽中都可以看到。展覽裡也有本科生、研究生得作品,看到他們的作品都有喜出望外的感覺:上海的山水畫迎來了春天的氣息。能有這樣的一個展覽,蕭海春老師和邵琦老師也是十分不容易的。他們多年來致力於中國畫的教學,對於傳統山水畫的把握、教學的方向及對傳統山水的理解,能夠很好的讓學生去領會。加之,這裡有幾位老師來加盟上師大,他們不僅實踐能力強,也有相當高的理論水準。因此,某種程度上講師資力量的強大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決定了教學的方向。中國傳統山水畫博大精深,歷史悠久,流派眾多,現在大家都把傳統文化作為己任,那作為我們從事繪畫的人來說更應該冷靜,什麼才是真正可以繼承發揚的,對於教學來講尤為重要。蕭老師對山水畫的傳播至為重要,多年的身體力行,今天算是小小的匯報。學習不再是束縛在課堂裡,老師們能給學生提供更好的社會實踐,有空間和機會展現自己,不僅是紙面上的練習,還要與人、與社會打交道。現在整個的社會環境比較複雜浮躁,而從同學們的畫面裡可以看出能夠靜下心來,這是十分不容易的。一方面看得出學生們的努力;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傳統繪畫不僅在於表面形式,還要看內涵。雖然有些作品還有些稚嫩,但是整體氣息不錯,這說明我們幾位老師教學方向的準確。最後,希望大家都有更好的發展,將來成為未來上海山水畫的主力軍。
展覽開幕式
蕭海春(上海美院教授、上師大碩士生導師
):這次同學們的展覽注重傳統,在氣息上,氣韻上比較正統,這跟同學們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學生要主動好學,老師才能發揮作用,這是我的體會。學生主動好學,跟一個大環境有關係。在新時代下,習主席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畫的就是綠水青山,那說明我們的傳統山水畫是國寶,我認為對的東西一定要堅持,山水畫也是傳統文化中的一個精神家園,人的精神從山水畫中去看,都是一種對家鄉的熱愛,一種鄉愁。
山水畫教學現場
蕭海春山水畫
中華民族是一個包容、團結的民族,講究天人合一,也是傳統文化的光榮。我們不要覺得這些和我們沒有關係,我們應該熱愛自己的精神家園,所以要把它描繪好。對於我自己而言,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我是充滿敬意的。在上師大工作十年,在劉海粟美術館工作十年,我能看到很多同學功成名就,對我來說是一種欣慰。整個社會能接納他們,給他們一個寬鬆的天地去完成創作。教授學生,作為老師應該知道學生擅長什麼,而且加以引導並告訴他一定要堅持才能學有所成。我能很順暢的跟學生溝通,能把想法很好的傳達給學生,這也離不開邵琦的努力。
展覽作品1
車鵬飛(畫家)
:在座的老師與老師都是對山水畫熱愛的,都是願意投入自己的精力的,這種精神十分難能可貴。大家如果能在自己的崗位上提倡傳統,那麼一定要堅持,也有可能會得罪一些壞人,但沒關係,這種情況總不會長久的。現在我們的教學大環境形勢非常好,我們都有責任和義務繼承傳統。這次上師大美院舉辦的這次畫展也是十分不容易,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方向非常正統。美術院校是一個特殊的地方,既要教學生基礎,還要把握學習的方向,上師大堅持了多年的山水畫教學,也需要繼續保持下去,當然也可以適度改善可以讓學生儘快成才。
江宏(畫家
):上海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的山水畫專業,顧名思義是專攻山水畫的。師造化和得心源是不二的鐵律,但在造化和心源之外,又多了在造化和心源磨砥中產生的山水畫經典。山水畫的攻讀者認識山水畫無一例外的是從山水畫的經典開始的;所以,上海師範大學山水畫專業的熱鬧在於:老師傳授經典,學生看造化和發掘心源,有了心源的主控,造化和經典便隨心源而安了。這一展覽是老師的教學成果,是學生的學習成果,應該更是心源、造化、經典三者和諧的成果。
展覽作品
湯哲明(上海美術學院副教授)
:上師大的國畫山水專業開辦以來,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為社會培養出了一批人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努力。上師大山水畫專業取得的成績,與一批專注於教學的海上名家如蕭海春、車鵬飛、江宏、陳翔、邵仄炯的努力密不可分,更與致力於頂層設計的邵琦休戚相關。上師大的山水畫教學,對維護與發展江南畫的傳統,對繼承與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統,都具有不可小覷的意義。正是依靠歷代有識之士的仁人志士猶如滴水穿石、澗孱湲式的努力,中華文化方得源遠流長,綿延不絕。
鄭文(華師大美術學院): 很高興能參加今天的山水畫教學展,對我們來說有很大的啟示。我自己也是畫山水畫,所以我也很期望能夠在山水畫教學方面和上師大美院有很多的互動。我們上海整體的山水畫教學和外地有很大的不同,許多高校強調的是一種寫生,但是上海的文脈決定了我們還是要走傳統這條路。就教學來說,應該是有東西可教,不僅僅是寫生,如果寫生僅僅是西式的寫生,那麼它和傳統山水畫也不太符合。以後可以跟蕭老師、車老師、陳老師、邵老師諸位老師一起多多交流,也可以多做一些展覽,給學生展示的機會,怎麼教能讓學生懂得山水的意義,也是我們的責任。我也很高興,今天也是來學習的。
林矗(上海美院副教授
):我今天也是學員,有了一些山水畫的體會,也是因為在上師大的學習,所以非常感謝。上師大美院很有責任感,前面老師也討論了上師大美院站在怎麼樣的高度上,有很多如王谷夫、李明曉、邵仄炯、朱忠民在蕭老師的帶領下學習了傳統的山水。上師大還提供像邵琦老師的山水畫理論教學,所以整個氛圍比較有秩序,是一個正脈傳承,現在也是驗收結果的時候。蕭老師從劉海粟美術館到上師大的山水教學已二十年了,這需要一個對山水畫敬畏,熱愛的精神。才可以使你付出二十年三十年的守望,這次展覽也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展覽現場
汪滌(華師大副教授)
:上師大的傳統很有特點,相對於其他高校來說文脈比較長,不管是油畫還是中國畫,總會有一部分人在認真做事情。團隊特別整齊,比較重視教學,還有一個優點是像蕭老師這樣的外聘老師對學生非常付出。對於接下來繼續怎麼教學,我也有小小的建議,上師大美院還可以把山水畫的理論研究做起來,這個很重要。
邵琦(上師大教授)
:非常感謝大家貢獻了很多的智慧,上師大美院山水的教學從2006年最先由蕭海春老師的支持才可以辦的這麼專業,從上師大沒有山水專業這個前提,到我們把它辦起來了。這個過程也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當然重要的是讓教學回歸正常,否則這個專業在邊緣生長不出來,另外我也非常希望能和我們文化觀、藝術觀、審美觀、和對中國傳統的認識一致的朋友能夠攜手,共同發揚傳統。我相信文化有一種特殊的力量,現在這些參展的五六十位同學就是一種力量。中國文化是有生命力,你站在文化的根基上面,它就有力量,當然希望我們能有更多的社會支撐,並且成為一個持久的支撐,我一直認為:我們是師範院校,上海中小學的絕大部分美術教師(包括老年大學、幼教和各類興趣培訓班的美術教師)。今天,他們是學生,過幾年他們就站在了美術教學的講臺上,所以,我們如果把傳統的觀念傳授給他們,他們在工作中他們傳播出去,這就是剛才各位老師說的教學方向的重要性。現在,看到這個展覽,我想各位老師應該很欣慰。
「古意今情」研討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