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大量的中國香港導演和演員來內地發展之後,和內地各大影視公司展開了合作,共同拍攝了許多電視劇,鞠覺亮、蔣家駿、李慧珠這些主要集中在古裝宮廷戲方面,這些導演的作品裡面的演員幾乎都是內地的,還有另外一種模式,內地投資+香港團隊的合拍港劇,導演、編劇、演員清一色都是香港的,有時候裡面會穿插幾個內地公司的年輕演員在裡面,比如《戰毒》《機動部隊》裡面的張雅卓。
前面說的那種古裝宮廷戲不是我的菜,我著重分析的是《使徒行者3》這種合拍警匪片,裡面就有「畫家」鄭愷,曾舜晞飾演的臥底殷天俠,這兩位也是內地演員強行加入的,許多人吐槽鄭愷毀了這部劇,表示「一集棄」。
在我文章裡面經常討論這樣一個話題,為什麼曾經的純港劇警匪片那麼好看,自從合拍之後就全部成了爛劇?支持港劇的網友們評論最多的原因就是:審核制度。反方通常都會這樣評論:97之後還有什麼好看的港劇?本來港劇就很爛,為什麼甩鍋給內地?#港劇#
其實打開資料可以發現,97之後依然有許多優秀的警匪專業題材港劇,《法證先鋒》系列,《陀槍師姐》系列,《學警雄心》系列,當時各大衛視經常輪播,劇名叫《鬥氣冤家好兄弟》,我們今天就拿《潛行狙擊》來和《使徒行者3》對比,因為這兩部電視劇導演都是同一人:蘇萬聰。
陳法拉後面那位拿著劇本穿著綠色衣服的男子,就是這兩部劇集的導演蘇萬聰,找到他的資料履歷上面介紹代表作品是《無敵先鋒》,換個名字大家就是大家熟悉的《刑事偵緝檔案》系列,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大家熟知的劇集,《勇探實錄》《鑑證實錄》《原來愛上賊》《刑警2010》《怒火街頭》《警戒線》等等,他的主要工作是編導,而他活躍的時間恰好就是97之後,上述作品我也是專門挑選的警匪片類型,像其他類型的《美味情緣》《衝上雲霄》《富貴門》也都是他參與製作的作品。
首先我來辯證一下過審的問題,大家都知道優酷是買斷了TVB劇集的獨播版權,前面說的這些經典劇集都可以看到,甚至連黃日華和苗僑偉主演的大尺度劇集《刑警2010》都可以觀看,這說明了什麼問題?以前這些劇集全部都過審了!所以別再被那些導演忽悠了,無法過審總是他們無法創新的藉口和理由,合拍劇爛跟過審真的是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從上面這些劇集同時也可以反映出蘇萬聰這名編導是非常有能力的,我們再來看同樣出自他手的《使徒行者》2和3,也都是TVB和企鵝聯合製作的劇集,為什麼就變味了呢?這不是甩鍋給內地公司,而事實上絕大部分這種合拍的劇集,真的就是那麼爛。
那麼究竟是爛在什麼方面呢?人物線索龐雜,bug太多造成邏輯硬傷,同時失去了更深層次的人物內核,臥底劇集的特點是什麼?黑白灰的宿命感,到底是警察還是古惑仔的人性掙扎,三年又三年,出賣兄弟,出賣朋友,為了線索接近黑幫重要人物的女兒或者是妹妹,欺騙感情,欺騙自己,完成任務之後回歸警隊,再次見到當初臥底時期的「兄弟」,甚至是戀人,如何面對?怎麼去掉「古惑仔」的特性,真正做到一名警察?
《潛行狙擊》裡面謝天華飾演的梁笑堂給了我們答案,Laughing哥是如何變成Laughing Sir的,回歸警隊之後,不僅要面對同事們的質疑,還有上級的不信任,暗中監視觀察是否有越軌行為,是否曾經出賣過警隊,這一系列的衝突都使得Laughing這個角色豐滿了起來。
Laughing和黃宗澤飾演的跛Co從最開始亦師亦友的線人關係,發展成了最後的敵對關係,跛Co逐漸在幫派頭馬辣姜與威利爭鬥中獲得重用,並脫離了Laughing的掌控,最後成為劇集大BOSS。
黃智賢飾演的辣姜哥,曾經就是警隊臥底,後來越做越大成為了老大,借著劉松仁飾演的鞏Sir幫他上位,最後變節了,可以說辣姜這個角色在這部劇中也是非常出彩的,在TVB一直默默無聞的他,也是憑藉辣姜這個角色,獲得了當年的最佳男配角獎項。
Laughing和陳法拉飾演的CIB高級女督察周望晴是一對CP,黃宗澤飾演的跛co和徐子珊飾演的大律師姚可可是一對CP,江美儀飾演的大姐大袁君嵐出獄之後,和劉松仁飾演的鞏家培有感情戲,這三對的感情線都是慢慢發展的,特別是跛co和姚可可兩人之間的感情是完全為劇情服務的,所以導致許多觀眾對這一對意難平。
再看《使徒行者2》陳豪和宣萱的CP線莫名其妙的,兩人就這麼愛上了,施嘉莉人設是高級放債人,也是英國歸來的退役臥底。魏德信曾經是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甚至還上戰場打過仗。是不是很國際化?
魏德信就這樣被歡喜哥給「砰,砰,砰!」打死了,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的人設有什麼意義?
因為宣萱和陳豪而棄劇,這是我從來都不敢想的事情,她這個施嘉莉的角色完全就是為了拼湊陣容加入的,從頭到尾什麼作用都沒有起到,把卓凱拉過去當保安經理,更加是胡扯。
到了第三部,張振朗和蔡思貝的「北冰洋」CP,前面20多集佔據了大量的篇幅。
好不容易「北冰洋」夫婦下線了,小馬和芷若又再續前緣了,魏德禮和「電梯章」又搞到一起了,不是說劇集不能有CP感情線,而是說不可以喧賓奪主,這就完全成了戀愛劇包裝下的警匪片了,吃吃飯,喝喝紅酒,什麼案子都破了。
一個社團被一個大家都知道曾經是臥底的卓凱治得服服帖帖的,不管出現什麼問題都是找凱哥,最後壓倒社團的最後一根稻草居然是帳本!根本看不到任何社團人士的宿命感,也看不到臥底警員的內心掙扎,哦這麼說不對,兜兜還是有掙扎的,但她也是為了感情掙扎,而不是黑與白。
把這幾部同為蘇萬聰執導的劇比較之後,優缺點就非常明顯了,再次回到最初的話題,為什麼合拍之後「港味」消失了呢?有人說是為了迎合內地,有人說是編劇的原因,也有人說是因為內地公司的幹預,總之理由五花八門,各種各樣的都有,我相信作為導演編劇,他們肯定會做市場調查,什麼類型收視率高,什麼橋段觀眾喜歡,他們一定知道,隨便打開手機看看那些熱度高的文章,或者是某影視評分網站的評論,有些什麼問題一目了然。
以前吐槽本土製作的港劇窮酸,沒有大製作,現在有了內地公司的投資,錢有了,但是花在哪裡了?我看不到,就拿《使徒行者3》來說吧,有位網友的評論挺搞笑的,他是這樣說的:「這個3不好看,打架的場面好少。」用書面語言來說就是動作戲份少得可憐,就是幾個人經常拍拍拖,聊聊天,要什麼經費?難道他們喝的紅酒真的是82年的嗎?
像那些爆炸戲份,汽車追逐戲份,槍戰戲份可以數得出來有多少場,之前播出的《戰毒》網友在我文章下面評論得更好笑:「不好看,吳卓羲在開假車!」要知道,純港劇可是從來不玩摳圖的,現在連汽車追逐場面也學會摳圖了,他飾演的警察在開車,車窗外的背景全部是摳圖的畫面,這就是網友說的開假車。
是不是像極了愛情,虐心的那種?曾經被吐槽的港劇窮酸特色,有了內地公司投資之後,更加被人嫌棄了,就像一對情侶,女孩對男孩說:「我希望你多點時間陪我,不要整天都是工作。」等到這個男孩花多時間陪她之後,她又會說:「你每天都在陪我,心思都沒有放在工作上了,我想買車買房現在都沒有錢呢。」曾經吐槽的東西,到了最後卻成最在意的。
難道錢花在鄭愷和曾舜晞身上了?一個出場幾分鐘,一個出場三集下線,能有多少片酬?我並不是說如今的純港劇有多少出彩,而是把同期播出的劇集比較之後,合拍劇給人感覺就很怪,就像一碗加了許多糖的酸辣粉,一股怪味!最近播出的《殺手》《反黑路人甲》也不算是最佳劇集,爛尾是通病,以往港劇存在的問題依然還是有,但是跟同期合拍劇比較起來呢,《殺手》就比《戰毒》好看,《反黑路人甲》就比《使徒行者3》味道純正,王浩信和張振朗的角色同樣也是臥底,也是有大量的感情戲,至少還有喪鐘和晨爺的各種爭鬥,還有各種致敬經典電影的橋段,會吸引人每天到點了就去追劇。
合拍劇最大的問題就是編劇不走心,導演追求各種國際化,觀眾不是吐槽港劇格局小嗎?我們就給你來東南亞的最大毒梟,全歐洲最大的軍火商,世界最頂級的特工組織,結果形式大於內容,這些國際化的犯罪分子要麼就是幾個人,要麼就是智商感人,跟主角團隊根本不是一個段位,輕而易舉的就被消滅了。說白了就是糊弄人,對不起,我們想看的不是這些,實在不行就算是抄襲以前經典劇集的橋段也比這些強,我們還是喜歡看主角們吃腸粉和深井燒鵝,晚上肚子餓了下面吃,做人嘛,最重要是開心!
可是偏偏就把這些特色給拋棄了,整天就知道喝紅酒,吃法國牛排,各種料理,有的劇連吃火鍋都沒有了,無論是主角還是反派都沒有自己的人物性格,更加沒有內心世界的刻畫,動作戲份也跟鬧著玩一樣的,嚴重缺乏深度和厚重感,看看現在什麼內地劇最火?懸疑劇!根本不需要什麼大投資,都是靠劇情和拍攝風格取勝的,這些香港導演和編劇還在玩臥底,別臥了,像我上次說的,成立一個《神偷諜影》部門,專門去偷社團帳目,無論什麼社團都瞬間瓦解了,多容易。
那麼多內地優秀的劇集不去學習,偏偏把摳圖、戀愛、反覆回憶這些路數學會了,難道不知道這些是觀眾現在最嫌棄的嗎?感覺陳凱歌說的那句話用在這些香港編導上面最合適:「一群從封閉世界裡出來的比較保守的導演和編劇,一群沉浸在過去時代夕陽中不願走出的導演和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