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巨豐投顧:2019開年的這三個月外資都幹了些什麼?】2019年的頭三個月快過去了,這期間的資本市場已經很久沒有這麼高光了,外資的千億抄底大軍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A股的國際化徵途就此啟程,接下來就看看這幾個月外資都幹了些什麼。(巨豐財經)
2019年的頭三個月快過去了,這期間的資本市場已經很久沒有這麼高光了,外資的千億抄底大軍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A股的國際化徵途就此啟程,接下來就看看這幾個月外資都幹了些什麼。
近兩年滬股通北上資金趨勢:
取了最近兩年的日淨流入金額,可以看到,3000點不僅是滬指的分水嶺,實際上也是外資淨流入的分水嶺,而時間節點的分水嶺在2018年4、5月份。
嚴格說,3000點之上,滬股通淨流入金額每日基本都在20億元以下,即便這期間白馬行情一枝獨秀、拉的上證50指數距離2015年牛市最高點僅差了8%。
在3000點和時間分水嶺之下,滬股通每日淨流入金額頻繁逼近40億,甚至在11月2日和12月3日分別達到110億及86億元。這一方面有MSCI提高A股權重的因素,另一方面,隨著A股加速下沉,特別是績優白馬股的回落,市場估值優勢進一步凸顯。
流出方面,雖然有兩次超過70億元的單日淨流出,但整體都控制在單日20億以內,且頻率明顯偏低。
近兩年深股通北上資金趨勢:
深股通開通時間略晚,公司規模也小於滬市,流入金額小於滬股通,但重要的是趨勢。
初始階段,深股通基本都是淨流入,一直到2017年的下半年,開始有明顯的淨流出資金,並且額度相對較大。
2017年下半年~2018年上半年,深股通資金單日淨流入的頻次大於淨流入出,但金額上似乎並不佔多大優勢,單日10億級別的淨流出幾乎有10次,甚至超過20億、30億,而流入超過20億的6次左右,顯然出現了分歧。
這種局面在18年四季度得到改善,在深成指大幅下挫之際深股通資金開始抄底,日流入30個億都玩似的,最高的一天63.72億元。而這個月又主要是淨流出,一方面是今年以來A股漲幅不小,另一方面則受制於30%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而不得不調整倉位和策略。
滬股通席位觀察:
目前只搞到滬股通的機構席位,統計了一下今年以來到現在的數據,不到三個月時間,康恩貝(600572)一次上榜就被買了1.8個億,其次是中國軟體(600536)和康美藥業(600518),中軟三次上榜淨買入了1.1個多億,康美一次上榜1.04億元。
另外,中軟、南京熊貓(600775)、華業資本(600240)、國投資本(600061)等業績相對一般靠下、行業波動較大的公司,在機構買入的同時也有不少金額的流出,而醫藥、保險等傳統行業則相對穩健。
哪些股票最受歡迎?
滬股通標的持倉機構數統計:
統計了持倉機構數大於50家的A股,基本和上證50、滬深300重合,都是大市值的績優藍籌。這些票也都是基金、QFII、社保等機構的重倉股,這類票適合在一個相對好的位置上介入,然後中長期持股。
這個相對好的位置,既包含對整體經濟、市場大趨勢的分析,也包括對政策的判斷,更包括股票標的自身的位置。
滬股通外資持倉比例:
滬股通渠道的外商持倉有14隻股票超過了10%,上海機場(600009)超過30%,顧家家居(603816)、方正證券(601901)、歐普照明(603515)都在15%以上。
從比例來看,持倉較高的幾乎都是各個行業中數一數二的知名企業,可見外資機構的集中度很高,只布局龍頭。
深股通標的持倉機構數統計:
深股通持倉機構數最多的股票也都是「熟面孔」,不同的是,很多都是新興產業中的龍頭,或者說是當年中小創、次新股中踏踏實實做主業,一點一點從民營小公司做到行業領先,兼具績優+成長的特性。
深股通外資持倉比例:
深股通渠道中,外資持倉超過10%的股票又13隻,第一位的大族雷射(002008)持倉比例近20%,算上QFII、RQFII渠道的接近30%,所以前一陣也鬧得沸沸揚揚只能出不能進了。
另外一點,中小板、創業板上榜公司遠遠高於主板,其實外資對中小創並不排斥,很願意做發現千裡馬的伯樂。
(文章來源:巨豐財經)
(責任編輯:DF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