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歡迎閱讀,抄襲洗稿必究)
文|諸神的恩寵
2019年12月29日,凌晨一點半,新疆烏魯木齊。
當大多數人早已進入夢鄉時,23歲的女孩張某霏和同事正在疾步前行。他們剛剛下班,準備回家。
半年前,張某霏滿心歡喜地加入了一家知名電商公司。隨後,她被安排進買菜項目部。那時的她,天真地以為,只要自己夠努力,老闆就會看到,就會給她加薪升職。然而,她怎麼都想不到,最後自己不但沒有升職加薪,反而因為這份工作丟了性命。
新疆的冬季非常寒冷,深夜氣溫最低可達零下四十度。那天凌晨,大街上空空蕩蕩,寒風凜冽。突然,張某霏感到腹部一陣劇痛。她邊捂肚子,邊痛苦地呻吟起來。一旁的同事見狀,趕忙撥打了120。
幾分鐘後,救護車呼嘯而至。經過6個小時搶救後,躺在手術臺上的張某霏再也沒能睜開眼睛。
一個鮮活的生命就此畫上句號。諷刺的是,她在公司內部帳號上的籤名是:多多守邊疆。
一、她的離去,是資本力量的「冷血狂宴」
2019年 8月,多多買菜項目上線。該項目上線僅13天,日單量就突破了20萬單,一躍成為行業頭部平臺。
一年後,該公司創始人黃崢宣布,多多買菜將是重點發展項目。隨後,大批員工被強制轉崗至多多買菜部門。
據知情人士透露,多多買菜的員工加班現象極其嚴重,一線員工全年無休,每個人都屬於超負荷狀態,普通員工忙到幾乎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
張某霏猝死後,這件事迅速登上熱搜。當人們還沉浸在悲傷中時,又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
該公司的官方帳號突然發聲:「你們看看底層的人民,哪一個不是用命換錢……這是一個用命拼的時代,你可以選擇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選擇安逸帶來的後果……」
這段話發出二十秒後,被火速撤回。但有細心的網友截了圖,把它重新發布出來,一時間輿論譁然。
對任何一家公司而言,任何時候,人力成本都是最珍貴的資源。沒有人,一切都是妄談。而該公司竟然在官方帳號發布如此冷酷的言論,讓人不寒而慄。
可以肯定的是,發布該消息的,並非是黃錚本人,而是他手下的馬仔。而這,或許才是最可怕的。
林語堂說過一段話,大意是,中國有一類人,身處社會最底層,權利時時刻刻被侵害,卻有著剝削階級的思想,處處為剝削階級辯護,在動物界恐怕都找不出如此卑劣的物種。
今天重讀這段話,分外感慨。不光是資本家吸血,連他的打手們,也變成了嗜血狂魔。何其可怕!
女孩的去世,讓這家公司深陷輿論漩渦。詭異的是,它在美國納斯達克的股價不但沒跌,反而暴漲12%。這種不可思議的反差,或許只能用郭敬明的一部電影片名來解釋——《冷血狂宴》。
二、她的離去,揭開網際網路加班文化的冰山一角
其實,強制加班現象在網際網路行業屢見不鮮。網際網路公司普遍實行九九六工作制,也早已不是秘密。
一年前,馬雲在公開場合說:「能夠九九六,是修來的福報。」此言一出,令全國打工人震驚不已。隨後,「九九六是福報」成為一個熱梗,被沿用至今。不過,多數情況下,人們都用它來自嘲。
馬云為什麼會拋出「福報論」?這與過去十年裡,網際網路在中國的迅猛發展不無關係。從2010年到2020年,是中國網際網路野蠻生長的十年,這期間,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造就了無數億萬富翁,同時,也榨乾了無數年輕人的血汗。
據權威諮詢機構艾瑞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員工睡眠報告》顯示,網際網路員工每天平均睡眠時長僅為6.7小時,超過12%的網際網路人每天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而《第一財經日報》的一篇文章顯示, 從2013年至2018年,上海白領的體檢異常率從94%上升至近乎99%。困擾白領健康的主要問題為:皮膚、抑鬱、腸胃、睡眠、脫髮。
眾所周知,壓力過大、睡眠不足,心情抑鬱,都會增加過勞死風險。最近幾年,有關於過勞死的新聞也時常登上新聞頭條,比如:
2015年12月,騰訊技術研發中心李俊明因長期加班導致過勞死;
2016年5月,網易女編輯過度勞累離世;
2016年6月,前阿里巴巴數據技術總監歐吉良猝死……
至於那些長期加班、身體亞健康的打工人,只能一邊加班,一邊通過其他渠道宣洩鬱悶。於是,就出現了一些有趣的文化現象,大家都用唱歌來發洩憤懣。比如,2014年3月,謝帝演唱的歌曲《明天不上班》風靡全網;2016年7月,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演唱的歌曲《感覺身體被掏空》,迅速火爆朋友圈。這兩首歌的走紅,折射出無數打工人的心聲——我不想被壓榨!
我國《勞動法》規定,員工每周工作時長為40小時。而國家統計局2019 年 3 月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人每周的平均工作時長為46 小時。這只是一個平均值。事實上,多數網際網路公司員工每天的工作時長都在10小時以上。
這樣一看,張某霏的離去,或許只是前奏,而遠非終結。
三、時代變了,打工人不該變成「包身工」
金虹橋國際中心,由建築設計大師約翰·波特曼設計,屬於上海的商圈頂級寫字樓。張某霏所在公司的總部,就位於金虹橋國際中心北樓28樓。截至2020年12月31日,這家公司的市值已經超過2000億美金。
可惜,這一切,都與張某霏無關。而在這棟寫字樓裡,仍有無數像張某霏一樣的年輕人正在熬夜加班,為KPI奮戰。
人,是天底下最珍貴的資源,也是一家公司發展的核心動力。然而,在狼性文化和加班文化的雙重夾擊下,底層打工人苦不堪言,仿佛活在煉獄裡。其實,像這樣的情形,早在一個世紀前,就曾發生過。
1935年,作家夏衍從朋友口中聽說了包身工現象。於是,他喬裝潛入包身工中間,體驗著他們的真實生活。
夏衍潛伏的那座紗廠,位於上海的楊樹浦福臨路。每天清晨四點鐘,所有包身工就在工頭的不斷呵罵聲中掙紮起床。在這裡,每個人都被罵作「豬玀」,每個人都像動物一樣活著,沒有人有尊嚴。
包身工每天工作十二小時,換回的只有兩粥一飯。兇殘的工頭每時每刻都監視著包身工,誰敢出一點差錯,立刻會遭到謾罵和毒打。包身工裡,有個十五六歲的小姑娘,因為營養不良瘦得像蘆柴棒。於是,大家乾脆就叫她「蘆柴棒」。
夏衍發現,蘆柴棒是千千萬萬底層人的縮影,像她這樣的包身工,在上海數不勝數,他們隨時都可能被資本家折磨致死。
文章結尾,夏衍寫道, 「黑夜,靜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來,畢竟是無法抗拒的。」
如今,鬥轉星移,距夏衍發表《包身工》的時間,已過去八十五年。資本家遍地橫行的時代早已一去不返。即便是喊出「九九六是福報」的馬雲,也在2020年最後一個月轟然倒下。
是的,時代變了!
張某霏離去後,新華社官方微博發布評論稱,「要加強對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保護,讓追夢人健康地奔跑,讓企業發展更有溫度,才是奮鬥該有的樣子。」
歲末年初,這段話,給了每個打工人前行的勇氣。人是社會的細胞,也是企業的細胞,當每個打工人都活得富足而有尊嚴時,我們的民族才會真正繁榮富強。
(完)
作者介紹:諸神的恩寵,寫作者,多平臺籤約作者。本文為原創文章,抄襲或洗稿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