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態的加班文化:還有多少人要「過勞死」?

2021-01-13 騰訊網

近日,22歲拼多多員工凌晨下班路上猝死,這一事件又給加班文化敲響了一記警鐘。近兩年盛行的996工作制度,尤為網際網路公司所推崇,甚至連網際網路公司巨頭馬雲都認為「能做996是一種巨大的福氣」。

從何時起,加班竟變成了「一種福氣」?按拼多多的話來說,加班是我們選擇「努力」的方式,一種「底層的人民」奮鬥的方式。當加班被套上了努力的光環,這一切仿佛都成了理所當然,個人犧牲似乎也成了必要條件。

但事實並非如此,因「過勞死」的一條條鮮活生命告訴我們,加班不值得。

2019年,為慶祝德仁天皇登基,日本給全國公民一次性放了長達十天的假期。該假期從4月27日開始,5月6日結束。許多市民利用假期出國度假,或擠在東京街頭與德仁一同慶祝。

但也有許多人抱怨延長假期所帶來的額外育兒費用、工資損失以及股市動蕩的風險。一些日本人在放假前對新聞媒體表示,不工作就不知道如何度過這段時間。

日本以其不間斷的工作文化和僵化的勞動力市場而聲名狼藉。過去十年裡,每年都有數百人 「過勞死」。

佐渡美和就是這眾多受害者之一。她在2013年因單月加班超過150小時而死亡。

2013年7月25日,佐渡被發現死在東京的公寓裡,手裡攥著手機。

這位日本廣播協會(NHK)的記者死於充血性心力衰竭。這意味著她的心臟已經變得非常虛弱,無法泵出足夠的血液流到全身循環。她當時31歲。

日本廣播協會在事發4年多後首次披露了佐渡的死訊,並指出是這位記者的父母最初想將死訊保密。

2017年,佐藤的父母改變主意,公開了女兒的死訊,以警告其他人過勞的危險。僅在日本,每年就有數百人因為過度勞動而死亡。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根據東京的勞動官員統計,佐渡在去世前的一個月裡,在工作中的加班時間達到了159小時37分鐘,而在此之前的一個月裡加班時間為146小時57分鐘。

但佐藤的父親在2017年的記者會上說,他翻查了女兒的手機和工作電腦,發現她的超時工作時間在她去世前的一個月裡實際達到了209小時。包括周末在內,每天的加班時間將近7小時。

勞動廳告訴《朝日新聞》,「因為工作需要每天熬夜,佐渡每天都無法保證足夠的休息。可以推斷,她處於累積疲勞和長期睡眠不足的狀態。」

01

「過勞死」

佐渡的死亡被正式定為「過勞死」(Karoshi),這是一個日本術語,字面意思是「死於過度勞動」(death from overwork)。

這絕非史無前例。事實上,1969年就有了第一例過勞死的案例,此後此類受害者的數量也在增加。據《華盛頓郵報》報導,2015年有189人被判定為過勞死,不過分析家認為真正的受害人數更高。

雖然日本的政治家們已經通過了一些立法,旨在防止更多的過勞死,但專家告訴我們,日本有毒的工作文化讓這個問題更加棘手。

日本法律規定,員工每周只應工作40小時。政府的指導方針說,工人每月只應該在此基礎上投入45個小時的加班時間,但這個建議並沒有多大約束力。

這些指導方針似乎也被員工忽視了,許多員工覺得有義務通過加班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東京一橋大學的名譽教授石倉洋子說,「許多公司和老闆通過在崗工作時間來評估員工績效,他們不知道如何評估時間以外的績效。」

「我們甚至有調查結果顯示,那些工作效率高的人(即高效完成工作)並沒有得到優秀評價。有些公司甚至覺得員工長在崗時間越長,工作能力越強。」

天普大學東京校區的亞洲研究教授傑夫·金斯頓也評論說,「日本職場中有種武士式的工作文化,期待員工全身心投入工作,願意為僱主犧牲自己的時間和健康。」

「以前人們覺得公司是家長式的,會照顧員工。但這種觀念在過去25年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曾經反對剝削員工的企業,如今已經開始覬覦員工的私人時間。」

《華盛頓郵報》說,有些員工甚至不記錄加班時間,因為擔心得到不好的評價,這意味著他們其實在無償工作。

02

「身心俱疲」

佐渡的死亡絕非孤例。

據1997年《國際衛生服務雜誌》的一篇文章稱,第一例過勞死病例發生在1969年,當時日本一家報社的一名29歲的員工死於中風。據報導,受害者去世前健康狀況不佳,且工作量增加。

過勞死受害者國家辯護律師團的秘書長川崎藤原浩告訴路透社,上世紀80年代,大多數過勞死的受害者都是從事白領工作的中年男性。現在,幾乎五分之一的受害者是女性。

據路透社報導,過去幾年,女性和29歲以下員工因工作自殺的事件也在攀升。

2015年聖誕節,24歲的廣告公司員工高橋松裡在連續一個月加班約100小時後,從宿舍跳樓自殺。據《衛報》報導,死前幾周,她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我身心俱疲」「我不想活了」。

據美聯社報導,2017年10月,東京勞動部官員還認定一名23歲建築工人在過度工作後自殺。4月,這名男子的屍體在日本中部山區被發現,旁邊還有一張紙條寫道,他的「身心被逼到了極限」。

金斯頓教授說,「加班在日本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如果不是那些受害者家屬遊說政府承認這種死亡,我們現在還看不到媒體的各種報導。那些涉事公司也被起訴要求賠償。」

這是1999年至2015年日本每年過勞死案件數量。 路透社評論道,「過去,這樣的問題被藏在遮羞布下。但隨著規範的全球化,日本的過勞文化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人們不再能接受這種做法。」

並非所有表現出健康狀況不佳和過度勞累跡象後死亡的員工都被歸為過勞死受害者。政府官員會對案件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查,然後決定是否歸為此類。一旦被認定為 過勞死,工人的家屬就可以向政府申請賠償。

根據日本政府2016年公布的一項調查,參與問卷調查的公司中,超過五分之一的公司員工每月加班時間超過80小時。

也就是說,每人每天加班時間約為4小時,周末除外。該文件還稱,2015年有2159人因工作問題而自殺。

03

日本的勞動力市場問題

日本僵化的勞動力市場很可能對其加班文化起到了一定的影響。儘管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但該國生產率低下,勞動力市場短缺日益嚴重,人口也在萎縮。

2017年,日本的職位空缺飆升至43年來的新高,而且沒有停止的跡象。據政府統計,截至2019年3月,該國平均每位求職者的職位空缺為1.63個。

日本統計局在2019年的報告中指出,65歲以上的人佔日本總人口的28.6%,預計到本世紀中葉,這一數字將達到48%。儘管如此,日本的職場依然缺乏靈活性。

石倉說,「公司仍然遵循一錘定音的招聘流程,晉升方式也相當固定和僵化。一旦你離開一家公司,就很難再找到其他工作。」

04

「需要從根本上改變」

據《朝日》報導,佐渡去世後,日本廣播協會推行了各種工作場所改革,包括要求員工必須得到經理的許可,才能在晚上10點後或節假日期間工作。

其他辦事處也想出了一些創新的點子來防止員工過度工作,不過成效有限。

據路透社報導,建築公司三井物產總部每天下午6點播放「洛基」"主題曲,鼓勵員工離開辦公場所。

2017年2月,日本政府還推出了「優質星期五」(Premium Friday)活動,鼓勵企業在每個月的最後一個周五讓員工提前幾個小時離開,這樣他們就可以去購物或外出就餐。在員工放鬆的同時也能促進經濟發展。

但據《日本時報》報導,「優質星期五」推出不到一年,就不再受公司熱情歡迎,只有少數公司仍堅持將該計劃付諸實施。

石倉在談到辦公室的激勵措施時說,「這些東西可能會有點幫助,因為它讓人們意識到現在已經5點鐘,該下班了。但這些措施似乎與工作的現實脫節,就像『優質星期五』一樣,確實沒有產生任何實質影響,而且過於短暫。」

「我們需要從根本上做出改變。」

2017年4月,政府還提議將加班時數上限為每月100小時,顯然是為了遏制該國有毒的加班文化。

批評者認為該計劃仍將徒勞無果。 據路透社報導,如果員工在死亡前的一個月內加班100小時,或者在之前的6個月內連續兩個或兩個月以上的加班時間達到80小時,心血管死亡通常被歸類為過勞死。

日本勞動律師協會會長夏目一郎告訴法新社記者,政府的提案「等於認可了一個可能導致過勞死的限制」。這樣的話,只要企業把員工的加班時間卡在這一限制之下,就無須承擔員工過勞死的風險。

金斯頓教授也對提案表示,「這是一個表面上的變化,不太可能顯著改變企業的管理方式和對員工的過度要求。」

他補充說,「過勞死其實體現了企業管理技能的薄弱和生產力的低下,所以他們想通過(員工加班)來改善公司業績,以便給員工帶來更好的福利。唉,人們總是給努力和汗水套上巨大的光環,卻忽略了靈感的重要性。這更讓員工認為,在工作中全身心投入和個人犧牲是必不可少的。」

石倉補充說,擬定加班時長的上限只是保護員工免受過加班文化迫害的「一種嘗試」,但不是最終解決方案。「根本問題更多在於僵化過時的勞動措施,人們感到他們無法掌控自己的職業或生活方式。」

05

「我的希望」

日本廣播協會是佐藤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2005年從東京一橋大學法律專業畢業後,她開始在該電視臺位於日本南部的鹿兒島辦事處工作,2010年調到東京分部。

據她的母親說,在她的5人團隊中,佐藤是最年輕的一個,她每晚都要忙各種團隊合作。據《紐約時報》報導,佐藤周末很少休息,幾乎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半夜。

佐渡的名字美和意為「未來的和平」,她是三個兄弟姐妹中的老大。據《朝日》報導,她去世前本來是要結婚的。在火化前,未婚夫給她戴上了婚戒。

她的母親說:「她是我的寶貝,是我活著的希望,也是我最大的支持。她去世後,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無法微笑,也難以從心底感到快樂。」

在日本,仔細研究過日本加班文化的專家擔心,除非日本進行更為激烈的改革,否則在未來的歲月裡,將會有更多的母親發出同樣的哀嘆。

相關焦點

  • 23歲女孩加班猝死、底層拿命換錢?「過勞死」還要害死多少人
    最近某電商平臺員工猝死的新聞讓「過勞死」這個詞語再一次回歸大眾視野。23歲的鮮活生命在連續不斷的加班強壓下驟然離世,本該享受大好青春年華的人說沒就沒,讓人哀嘆惋惜。官方帳號以高傲的口吻回應「底層人民」:這是一個用命拼的時代。他們認為,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的。也就是說,員工猝死,死於不懂得控制。
  • 「過勞」 是我們的宿命嗎?
    我在飛機上看到這樣的消息:一個韓國的媒體在2006年,報導說中國每年有六十萬人過勞死,這個新聞當時被《環球時報》轉載了。我作為學者,我的思維方式是批判性的。每年六十萬人過勞死,韓國人是怎麼知道的?因為勞動經濟學和勞動關係是我研究的領域,我從來沒有聽說過中國有任何一個學者或者機構,和韓國合作研究中國的過勞死問題,或者有中國學者做過相關研究告訴過韓國人。
  • 「過勞」,是我們的宿命嗎?
    楊河清課題組按照日本過勞死預防協會的標準,對北京的白領進行預警分析發現,有61.6%的人已經進入了「紅燈預警期」,即具備過勞死的徵兆,而處於「紅燈」危險區,即隨時可能過勞死的狀態的人,佔據26.7%。形勢十分嚴峻。
  • 996是福報,過勞死是得道成仙!
    10月,黃崢說要開啟硬核奮鬥模式,同時告訴大家要注意鍛鍊身體。第二天,hr又發通知,嚴格約束公司休息時間,那些在外吃飯以及健身的同事要注意。在這樣的情況下,拼多多的品牌與形象開始受損。馬雲說996是福報。
  • 過勞時代:「人肉乾電池」的宿命?
    但很快,過勞死成為日本難以徹底祛除的社會性災難。日本官方對過勞死的定義是:每個月加班80個小時,因過度疲勞造成的死亡。說舊社會扒皮吃人,新社會的企業家不僅要榨取你的價值,還要對你PUA:不加班就是不上進。前幾天,科技媒體品玩報導了特斯拉中國的加班、血汗工廠文化。特斯拉對外事務副總裁陶琳回應說,文章錯得太離譜了。我們要做的事情太多,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直到昨天晚上,才有時間把文章看完。
  • 努力≠加班!敬業≠過勞!
    「我們所提倡的艱苦奮鬥是基於對職業的信仰和熱愛,和勞動者被迫、變相加班是兩個概念。」歲末年初,多則有關過度加班導致職場「打工人」身體亮「黃燈」、在個別案例中甚至致人猝死的報導引起廣泛關注。2020年12月29日,拼多多旗下產品多多買菜一名女員工凌晨1點半下班途中猝死,據報導其死因與加班過勞有關;今年1月6日,一則「上海白領體檢異常率99%」的話題登上熱搜,話題閱讀人數截至目前超過2億,「99%」這個數字來源於上海外服聯合《大眾醫學》雜誌發布的《2019上海白領健康指數報告》。
  • 加班30多小時後,她死在回家路上,拼多多:不怪我,怪這個社會
    大多數人只想要踏踏實實的生活和穩定的工作。現在,資本將「時代感」和「責任感」強加在「996」上。給年輕人打雞血,強迫他們拿命換錢。如果這種病態的加班文化一天不消除,賣菜女孩的悲劇就一天不會停止。資本來到這個世上,每個毛孔都滴著骯髒的血。
  • 新疆23歲員工過勞死,還被嘲諷不努力,底層人就該拿命換錢?
    二、她的離去,揭開網際網路加班文化的冰山一角其實,強制加班現象在網際網路行業屢見不鮮。網際網路公司普遍實行九九六工作制,也早已不是秘密。一年前,馬雲在公開場合說:「能夠九九六,是修來的福報。」此言一出,令全國打工人震驚不已。隨後,「九九六是福報」成為一個熱梗,被沿用至今。不過,多數情況下,人們都用它來自嘲。馬云為什麼會拋出「福報論」?
  • 30多年了,日本「社畜」的過勞問題愈演愈烈,為何得不到改善?
    正逢 2020 年日本厚生省的《厚生勞動白皮書》發布,結合「為過勞群體代言,而過勞去世」的日本經濟學家森岡孝二的那本《過勞死究竟告發了什麼——現代日本的企業和勞動》,讓我們看一看「社畜文化鼻祖」日本的一些血淋淋的數據。
  • 拿命換錢的打工人,下一個「過勞死」會不會是你?
    原創 jiu 丁香醫生 收錄於話題#過勞1#猝死1#健康新事3長期疲勞,熬夜加班,上班猝死……太多類似的新聞不斷重複。死亡陰影下,每個黑著眼圈的職場人,都會在加班的深夜思考一個問題:「下一個倒在路邊的,會是我麼?」
  • 無視「過勞死」的網際網路公司,會死得很難看
    先表明個態度:講道理的話,對最近由拼多多一位員工猝死引發的網際網路公司加班文化及「996工作制」網絡輿論大批判,我是有所保留的——至少對其中的有些措辭有所保留。先別忙著取關。我說了,這是「講道理的話」。但還有一半「講規矩的話」,是說給所有被批判而未必服氣的網際網路公司的:千萬不要對勞動者吐槽勞動時間的意見置若罔聞,下場會很難看的。
  • 「手機打不通就扣你錢」|職場過勞殘酷真相,7招教你離它遠一點
    剛咽下「打工人」,又見一則令人痛心的新聞:前不久,拼多多一個23 歲女生,下班途中猝死,而她的下班時間是凌晨1:30,由此又是一陣輿論譁然。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更慘的是:現在過勞死連新聞都算不上了。
  • 雞血與毒藥:病態職場裡消逝的生命
    人的身體最多可以承受多長時間的加班?「過勞」對人的身體器官運行狀況有何影響?01、44%的職場人加班超過零點根據BOSS直聘發布的《2019職場人加班現狀調查報告》,2268位職場人中,基本不加班人數僅佔10.6%,剩餘的九成員工都在不同程度地經受著加班的噩夢,每周都要加班2-3天的員工佔據將近一半的比例,24.7%的職場人甚至表示每天都要加班,用他們的話來說「加班是年輕人的宿命」。
  • 拿命換錢的中國人,下一個「過勞死」會不會是你?
    一個月前,27 歲某電商公司員工,在年終誓師大會期間猝死,家屬稱法醫鑑定為過勞。 長期疲勞,熬夜加班,上班猝死……太多類似的新聞不斷重複。死亡陰影下,每個黑著眼圈的職場人,都會在加班的深夜思考一個問題: 「下一個倒在路邊的,會是我麼?」
  • 拼多多員工加班猝死,年輕人能不能擺脫「996」?來,做夢!
    《工作致死》書封費弗估計,由於工作壓力致死的美國人每年多達12萬人,全球達100萬人。這一切都是誰造成的呢?費弗認為,在1950年代或是1960年代,企業僱主們可能還會兼顧員工、客戶和股東之間的利益平衡。然而,現在是一切都確保股東的利益。過勞是年輕人的整體遭遇。美國記者安妮·海倫把美國的千禧一代稱為「過勞一代」,「過勞不是去度假能夠解決的。
  • 以前加班要錢,現在加班要命
    業務蒸蒸日上的時候,項目做不過來,要找外包。如今剩下的賽道已經不多了,能搶的地盤就剩那麼幾個,只能內卷。可能996真的已經是福報了,許多人已經在挑戰007的極限生活。職場毒雞湯喜歡教你不要選擇安逸的生活,選擇了安逸,就意味著選擇了平庸。他們說,不想加班,你來北上廣幹什麼?回老家去!
  • 「在過勞死之前,我想辭職。」業界良心知乎成為「被黑的最慘的官方...
    郭謹一眼中逐漸向好、盈利指日可待的瑞幸咖啡,註定要歷經劫難。現在看來,瑞幸咖啡離打敗星巴克似乎越來越遠了。「在過勞死之前,我想辭職。」12月29日,一名98年的拼多多員工因長期加班猝死。1月3日,該事件在網上發酵傳播。1月4日8時,拼多多在知乎平臺回應「這不是資本的問題,這是社會的問題,哪一個底層人民不是用換錢」。 然後不到一分鐘,自行刪除該內容。
  • 網際網路「996」文化再引熱議,九成職場人都難逃加班命運
    記者 | 周姝祺1新年伊始,拼多多旗下多多買菜業務22歲女性員工因加班至凌晨猝死的消息引爆了各大社交平臺,網際網路公司的「996」加班文化再度引發全網熱議。「用命換錢」的說法被推至風口浪尖,成為大廠年輕人逃不開的枷鎖。但加班的不僅是網際網路人。據Boss直聘2019年對2268位職場人士的調研分析,近九成的職場人都難逃加班命運。
  • 應對「五勞」方面專家有什麼好方法
    人們常說的「過勞死」實際是長期過度的勞累,引發人體心衰、肺衰、腎衰、心肌梗、腦溢血等病症造成的猝死。在中醫中也有「五勞」的說法,"五勞"就是指《黃帝內經》中所說的"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